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机制_第1页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机制_第2页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机制_第3页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机制_第4页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机制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通过了第287条。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第7条规定了两国之间的南海争端(又称西菲律宾海),该条约第。一、同意的情形下,目前各方都不得强迫另一方接受某种涉及手段的诉讼一般来讲,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都是建立在自愿同意的基础上,在争端国不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另一方接受某种争端解决手段。然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就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很有想象力地把谈判与其他第三方解决手段,包括强制解决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适用。二、《联合国宪章》第33条的相关原则《公约》第十五部分第1节第279条规定,争端国有义务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而且提及了《联合国宪章》第33条的相关原则性的规定。根据《公约》第280条的规定,争端国有权选择自己同意的和平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国家与非国家实体之间的争端。但是,自愿解决机制中的强制性规定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约》所含的和平手段在第275条中,《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应按照《联合国宪章》(以后简称《宪章》)第2条第3项以和平的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使用的任何争端。所以,涉及《公约》解释和适用的争端,缔约国已经负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义务,这里的和平手段已经明确指向《宪章》第33条第1项列举的手段,即: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这不同于《宪章》的规定,《宪章》第33条只是要求当事国应尽量先选择上面列举的手段。《公约》虽然给了缔约国相当大的选择空间,但是必须是和平的手段,这里排除了任何武力或武力威胁的手段。所以,当面临涉及《公约》适用和解释上的争端,当事国任何展示武力的做法都是违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的。(二)德国法上的争端解决义务《公约》第283条首先规定了争端方交换意见的义务。“如果缔约国之间对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发生争端,争端各方应迅速就以谈判或其他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一事交换意见。”这就意味着争端方的义务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争端方事先已经通过条约达成了争端解决的方法。例如,根据《欧盟条约》,欧盟成员间的渔业纠纷都要提交给欧盟法院解决。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事先没有条约的约定,争端国可以自由选择争端解决的方式,可以是法律手段,也可以是非法律手段。《公约》明确要求争端国应该首先就争端解决手段进行磋商,这是法定义务。虽然一些条款限制了这种选择的自由,例如,第264条规定了关于海洋科学研究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缔约国有义务按照第十五部分第2节的规定适用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但是这些条款的实用性还不清楚。(三)强制调解的终止如果争端方不能通过彼此同意的程序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那么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可以邀请另一方将争端提交给公约规定的调解程序来解决。《公约》第284条和附件五对调解程序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一调解程序本身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如果一方提出的调解请求一旦被接受,那么调解程序就具有了强制性。此时,每一方就可以从联合国秘书长编制和保持的调解员名单中指派两名调解员,其中一人可以具有本国国籍。名单中的调解员,按公约的规定,是由缔约国指派,每个缔约国可以指派四名调解员。被双方指派的四名调解员再从调解员名单中选派第五名调解员,作为主席,组成调解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成立后的一年内通过听取争端各方的陈述,审查其权利主张和反对意见,并向争端各方提出建议,以便达成和睦解决如果争端方不接受调解报告或建议,或者一方的调解邀请被另一方拒绝,那么调解程序就被认为已经终止。这种终止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第一节规定的自愿解决程序的结束;第二层含义是第二节规定的强制解决程序就可以按照《公约》相关规定而被启动。所以说,如果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对第一节规定的自愿解决机制重视不够,那么就很可能导致第二节规定的强制解决机制的启用。三、《公约》中的强制赔偿机制(一)强制赔偿机制的一般规定只有当争端方不能通过自愿解决机制解决争端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适用强制解决机制。(二)《公约》规定的强制性措施1.争端解决方案调解在《公约》中作为不能通过声明被排除的争端解决手段,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有关强制调解的内容体现在三处,第一处在第297条2(b),其中规定沿海国因按第246条行使权利或斟酌决定权或按第253条决定命令暂停或停止一研究计划而与他国产生的争端时,如已诉诸第1节而仍未得到解决,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将争端提交附件Ⅴ第2节所规定的调解程序。第二处在第297条3(b),其中规定沿海国因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主权而与他国产生的争端,如已诉诸第1节而仍未得到解决,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将争端提交附件Ⅴ第2节所规定的调解程序,争端涉及的具体事项包括:(i)一个沿海国明显地没有履行其义务,通过适当的养护和管理措施,以确保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维持不致受到严重危害;(ii)一个沿海国,经另一国请求,对该另一国有意捕捞的种群,专断地拒绝决定可捕量及沿海国捕捞生物资源的能力;或(iii)一个沿海国专断地拒绝根据第62、第69和第70条以及该沿海国所制订的符合本公约的条款和条件,将其已宣布存在的剩余量的全部或一部分分配给任何国家。第三处在第298条1(a)(i),其中规定关于划定海洋边界的第15条、第74条和第83条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或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但如这种争端发生于本公约生效之后,经争端各方谈判仍未能在合理期间达成协议,则做出排除适用强制仲裁声明的国家,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同意将该事项提交附件Ⅴ第2节所规定的调解。强制调解程序和一般的调解程序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点在于国家不能拒绝强制调解。即使不履行义务的国家不合作,调解委员会也会继续进行强制调解程序。调解委员会可能不会去询问为什么国家不同意强制调解,但是会认为拒绝调解从法律上讲是不允许的。不过,最后的调解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争端方不自觉履行的话,那争端方又得回到了争端解决程序的起始点———谈判。这种设计让人感觉确实有些迷惑,一旦第二轮的争端解决程序被启动,其程序是否和第一轮的程序一样?从学理上,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两个程序一样,争端的解决成了一个转圈式的重复。另外一种解释认为两种程序不一样,在第二轮的程序中,如果争端方不能通过自愿解决程序解决争端,那么就应该适用强制仲裁。2.强制仲裁的适用强制仲裁是《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这一点在第286条和287条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根据规定,如果争端方无法自己选择程序来解决彼此的争端,那么就必须接受强制仲裁。第287条(3)明确规定,“缔约国如为有效声明所未包括的争端的一方,应视为已接受附件七所规定的仲裁”。但是同时《公约》又对强制仲裁的适用作了限制,这一限制性规定成为《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第三节的内容。这种适用与限制适用相交错的构架使得《公约》的强制仲裁成为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制。《公约》规定的强制手段虽然包括强制仲裁和强制调解,但是强制仲裁是核心,强制调解只是一种补充。可以这么说,认识强制仲裁是认识整个《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关键。(三)排除强制仲裁的情况《公约》有关强制仲裁的构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致强制仲裁的情况,第二部分是排除强制仲裁的情况。第一部分属于一般情况,也就是说除了特殊情况外,就应该适用一般情况。第二部分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强制仲裁可以被缔约国通过声明加以排除适用,必需注意到这些特殊情况都被一一列举出来。1.强制仲裁的适用条件情形一:根据《公约》第286条和287条的规定,如果争端方无法自己选择程序来解决彼此的争端,那么就必须接受强制仲裁。在第287条(3)中明确规定,“缔约国如为有效声明所未包括的争端的一方,应视为已接受附件七所规定的仲裁”。这里其实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强制仲裁是不能被排除的。这其实是《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构架,不能被忽视,如果被忽视,就会错误地认为,《公约》中的强制解决手段都可以通过声明被排除掉。情形二:根据《公约》第297条(1)的规定,沿海国在本国的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时,遇有下列情形,就应该适用强制仲裁:(a)沿海国在第58条规定的关于航行、飞越或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和权利,或关于海洋的其他国际合法用途方面,有违反本公约的规定的行为;(b)一国在行使上述自由、权利或用途时,有违反本公约或沿海国按照本公约和其他与本公约不相抵触的国际法规则制定的法律或规章的行为;或(c)沿海国有违反适用于该沿海国、并由本公约所制订或通过主管国际组织或外交会议按照本公约制定的关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特定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基于国家主权原则,沿海国在本国的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时是不能适用强制仲裁的,但是《公约》为了维护海洋自由和保护海洋环境,做出了上面的特殊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争端涉及到海洋自由和环境保护方面,《公约》的强制仲裁就不能通过声明被排除。情形三:根据《公约》第297条(2)的规定,《公约》关于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定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应按照第二节解决,也就是说,如果缔约国无法通过自己选择的手段解决争端,就应该适用《公约》规定的强制仲裁。情形四:《公约》第297条(3)规定,对本公约关于渔业的规定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应按照第二节解决,也就是说如果缔约国无法通过自己选择的手段解决争端,就应该适用《公约》规定的强制仲裁。不过,《公约》一方面强调适用强制仲裁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列举了一些可以排除强制仲裁的特殊情况,这些情况则构成了《公约》的特殊部分。2.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限制的强制仲裁的适用情形一:沿海国对于因沿海国按照第246条行使权利或斟酌决定权而引起的争端是没有义务同意适用强制仲裁的。根据第246条的规定,沿海国行使的权利包括规定、准许和进行其领海内的海洋科学研究的专属权利,以及规定、准许和进行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的海洋科学研究的管辖权。沿海国行使的斟酌权包括审查另一国家或主管国际组织在该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计划是否与生物或非生物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直接关系;是否涉及大陆架的钻探、炸药的使用或将有害物质引入海洋环境;是否涉及第60条和第80条所指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操作或使用;是否含有依据第248条提出的关于该计划的性质和目标的不正确情报,或如进行研究的国家或主管国际组织由于先前进行研究计划而对沿海国负有尚未履行的义务。根据审查的情况,沿海国有权决定是否允许另一国家或主管国际组织在该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计划。可以简单说,因沿海国管理其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的海洋科学研究而产生的争端可以排除强制仲裁的适用。情形二:沿海国因按照第253条决定命令暂停或停止一项研究计划而引起的争端是没有义务同意使用强制仲裁的。按照第253条的规定,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进行的研究计划必须符合《公约》的相关规定,如果违反,沿海国则就有权暂停或停止该计划。因此而形成的争端可以不适用强制仲裁。尽管这里的情形一和情形二允许不适用强制仲裁,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公约》紧随其后规定的强制调解。第297条(2)(b)规定,因进行研究国家指控沿海国对某一特定计划行使第246条和第253条所规定权利的方式不符合本公约而引起的争端,经任何一方请求,应按照附件五第二节提交调解程序。这也就是说,缔约国没有义务将因拒绝在其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进行科学研究请求而引起的争端提交强制仲裁,但有义务在此类争端没有提交给《公约》规定的强制仲裁的情况下,提交给《公约》规定的强制调解。由此可见,《公约》非常重视强制机制的设计,在允许排除强制仲裁的情况下,往往不允许排除强制调解。情形三:沿海国因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主权而与他国产生的争端是没有义务接受强制仲裁的。根据第297条(3)的规定,这类争端具体可能包括捕捞总量、沿海国的捕捞量、如何将剩余捕捞量分配给其他国家和养护措施的规定。如果沿海国被指控明显没有履行其保证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免遭严重破坏的义务,或者沿海国武断地拒绝确定捕捞总量,或者沿海国的捕捞量,或者分配给其他国家的剩余捕捞量,强制调解就要适用。虽然沿海国与他国因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某些渔业争端可以排除强制仲裁,但是不能排除强制调解,也就是说,这些争端如已诉诸第1节而仍未得到解决,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将争端提交附件Ⅴ第2节所规定的调解程序。情形四:海洋划界争端可以通过缔约国的排除声明不适用强制仲裁。《公约》第298条(1)首先规定,缔约国可以通过排除声明排除强制仲裁适用于关于划定海洋边界的第15、第74和第83条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如果一国提出通过《公约》的强制仲裁来解决与他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他国就可以援引自己的排除声明来排除《公约》的强制仲裁程序的适用。但是必须注意到,排除声明不能完全排除因《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解释或适用而产生的争端。事实上,《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中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是涉及海洋划界的。例如,在《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的第3段规定了,成员国有义务“基于谅解和合作精神,尽一切努力做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并且“在此过渡期间内,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如果一国拒绝了另一国家提出就实际性的临时安排进行谈判,那么这种拒绝行为是否构成了违背《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规定的争端国应“尽一切努力做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的义务就会成为争端。这一争端就不能被排除在强制仲裁的适用。情形五: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可以通过缔约国的排除声明不适用强制仲裁。《公约》第298条(1)还规定,缔约国可以通过排除声明来排除强制仲裁适用于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所以,中国的排除声明可以排除有关历史性海湾和历史性所有权的争端适用强制仲裁程序。《公约》第二部分各有一条规定了历史性海湾和历史性权利。其中一条是《公约》第10条,其中规定了可以采用直线基线形成海湾,但是在第6段又说这一规定不适用于所谓“历史性海湾”。另一条是《公约》第15条,其中规定在领海划界中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而有必要按照不同于一般划界方法划定两国领海的界限的情况则不适用该条规定。虽然《公约》在第二部分(领海和毗连区)提到的“历史性海湾和所有权”似乎是在暗示所涉及的海域只是内水或领海,但是《公约》没有对于所谓历史性水域做出规定。那么有关“历史性水域”的争端是否属于被《公约》第298条排除适用强制仲裁的“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呢?根据《公约》第15条的例外规定,有关历史性水域的规定不适用《公约》的规定,而是适用一般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公约》的前言部分表明,不适用《公约》的事项仍然适用国际法一般原则和规则。现在还不很清楚《公约》第298条有关排除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争端的规定是否适用于有关历史性水域的争端,但是适用的可能性很大。有关历史性水域的概念现在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是普遍认为历史性水域的概念应该比历史性海湾的概念更加宽泛。我国学者提出的在九段线内中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是否和《公约》规定的历史性海湾和所有权适用同样的规则,现在还不明确。但是如果中国依据九段线主张历史性权利,而菲律宾依据其专属经济区主张权利,双方在重叠海域就会形成争端。这种争端就属于第十五部分第二节规定的强制仲裁的管辖范围。因为历史性权利不同于历史性海湾的权利或历史性所有权或历史性水域的权利,主张历史性权利不涉及海域划界,所以中国的声明不能排除与历史性权利有关的争端适用《公约》的强制仲裁。中国1998年通过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第14条规定的历史性权利引起的争端面临同样的被强制仲裁的可能性。应该注意到,中国的排除声明即使排除了强制仲裁的适用,但是也不能排除强制调解的适用。《公约》第298条(a)(1)还规定,如这种争端发生于本公约生效之后,经争端各方谈判仍未能在合理期间内达成协议,则作此声明的国家,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同意将该事项提交附件五第二节所规定的调解。不过,《公约》也对此处适用强制调解也作了限定,具体来说,任何争端如果必然涉及同时审议与大陆或岛屿陆地领土的主权或其他权利有关的任何尚未解决的争端,则不应提交这一程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强制调解程序可以被排除。事实上,《公约》对于划界标准和程序以及历史性权利缺乏统一的规定。一旦适用强制调解,最后,强制调解委员会做出了调解报告,争端方就有义务在调解报告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达成解决协议。如果争端方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那么它们就必须同意适用其他的程序来解决争端。情形六:涉及军事活动和法律执行活动的争端可以通过缔约国的排除声明不适用强制仲裁。这里可被排除的争端是指关于军事活动,包括从事非商业服务的政府船只和飞机的军事活动的争端,以及根据第297条(2)和(3)不属法院或法庭管辖的关于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法律执行活动的争端。缔约国可以根据《公约》第298条规定,声明排除与军事活动有关的争端。因此,缔约国根据《公约》第58条规定,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军事活动,例如,军事侦查或军事演习,一旦出现争端,将被排除适用《公约》的强制仲裁。某一缔约国在另一缔约国的海域进行军事活动而产生的争端也会被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争端不存在适用强制调解的情况,所以属于绝对可以被排除适用《公约》强制解决程序的争端。情形七:因行使主权或管辖权的执法活动而产生的争端通过缔约国的排除声明可以不适用强制仲裁。这类争端也不存在适用强制调解的情况。不过,这类争端范围非常窄,仅仅包括渔业活动和海洋科学研究活动产生的争端。其他执法活动产生的争端,诸如,在重叠海域因进行地震测量研究活动或拿捕外国渔船的活动形成的争端就不属于可被排除之列。情况八:涉及安理会正在执行其职责的争端可以通过缔约国的排除声明不适用强制仲裁。缔约国的排除声明可以排除涉及安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正在执行其职责的争端,除非安全理事会决定将该事项从其议程删除或要求争端各方用本公约规定的方法解决该争端。这种规定是为了避免《公约》第十五部分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与安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行使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之间发生的冲突。对于涉及军事活动的争端和安理会正在执行其职责的争端可以通过声明加以排除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国家主权对国际争端解决程序的限制。如果这些争端被排除适用强制解决程序,那么争端国就只能适用国际争端解决的一般程序,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声明排除强制解决程序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在声明排除强制仲裁的国家中,有的只排除了部分争端的适用,有的则排出了全部争端的适用。某一缔约国一旦做出了排除声明,该国与他国之间这些争端就不再适用强制仲裁。当然,当事国可以自由选择它们愿意接受的争端解决程序,即使这些程序它们已经声明保留。四、争端解决机制的终局性根据《公约》的规定,争端当事方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具体的强制解决手段,以求争端的解决。现在有4种选择:国际海洋法庭、国际法院、附件七规定的仲裁庭和附件八规定的特殊仲裁庭。附件七规定的仲裁庭不仅用于解决《公约》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同时也解决涉及国际组织的争端,例如,涉及欧盟的争端。联合国秘书长编制并保持着一份仲裁员名单。《公约》的每个成员国有权提名四名仲裁员。仲裁庭由五人组成,争端方被建议最好从名单中指派一人,可以是本国国籍,然后由双方协议指派其他三位仲裁员。如果争端方不能就三位仲裁员的人选达成一致,那么三位仲裁员就由海洋法庭的庭长来指定。按要求,仲裁员必须要有海事经验,但不要求必须是海洋法的专家。所以,指派的仲裁员可能是技术领域的专家,例如,渔业管理专家,或者是环境保护的专家。根据《公约》附件八设立的特别仲裁庭是专门处理4类特殊的争端,即:⑴渔业为;⑵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⑶海洋科学研究;⑷航行、包括来自船只和倾倒造成的污染的条文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特别仲裁庭与附件七设立的仲裁庭一样,只处理主体是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的争端。在这4类争端中,《公约》成员国可以针对每一类争端指定相关领域的两名专家(他们是技术专家,而不是法律专家),专家名单分别由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O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IMO(国际海事组织)保存。成员国在每个案子中,可以指派两名仲裁员(其中具有本国国籍的仲裁员只能指派一名)。仲裁庭的主席由争端双方协议指定,但必须是具有第三国国籍,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由联合国秘书长指定,除非双方同意由其他权威机构指定。特别仲裁庭也可以作为实事调查委员会发挥作用,对相关争端进行调查,当然这必须要经过当事方的同意。实事调查报告具有终局性。当事方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他程序,例如谈判或仲裁,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庭以及附件七和附件八设立的仲裁庭适用的法律包括《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则,当然争端方也可以同意法庭依据公允及善良原则来裁判(《公约》第293条)。如果认为有必要,上述机构可以指定两名或多名技术专家,参与旁听,但不参与表决。所有的裁决都通过投票表决,以多数票的意见为准。所有裁决都要列出依据。裁决是终局的,具有法律拘束力。在签署《公约》时或以后的时间里,《公约》成员国随时可以表明有关《公约》解释适用中的争端如何来解决。《公约》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没有选择《公约》第287条的规定的争端解决方法,那么就被推定接受了《公约》附件七规定的仲裁程序。如果争端方不能通过它们选择的争端解决程序或自愿调解程序把它们之间的争端解决,那么在任何一方的请求下争端方就应该利用《公约》第287条列举的争端解决机构之一来解决。如果双方选择了同样的争端解决机构,那么就由该机构解决;如果双方不能协议选择争端解决机构解决彼此的争端,那么争端就应该被提交给附件七规定的仲裁机构来解决,除非争端方有不同的协议。各成员国在实践中选择第287条规定的争端解决机构的做法多种多样。由于对国际争端解决义务的敏感,所以很多国家都没有做出选择。当然它们在将来的任何时候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从国家已经做出选择的看,海洋法庭和国际法院最受欢迎。成员国没有必要只选择一个机构解决所有的争端,它们可以为每一类争端选择各自的解决机构。例如,东欧一些国家就选择附件七设立的仲裁庭作为解决争端的基本方法,但同时又选择附件八设立的特别仲裁庭来解决涉及渔业、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航行方面的争端,选择国际海洋法庭来解决涉及被扣船舶迅速释放方面的争端(《公约》第292条)。另外,必须指出有关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勘探开发方面的争端适用特殊的规定(《公约》第十一部分第6节)。这一部分的规定非常复杂,这不仅仅是涉及到国家,而且还涉及到国际海底局和它的机构,以及企业部和具体的合同开发方。这些主体都可能成为争端方,这里不仅要适用《公约》,而且还要适用国际海底局的规定以及合同和开采许可证的相关规定。《公约》第188条规定国家之间有关国际海底区域开发的争端必须交由国际海洋法庭的国际海底区域特别庭来解决,不允许由其他争端解决方式来解决。有关合同的争端可以交由UNCITRAL下的商业仲裁解决。但是有关对《公约》第十一部分及其附件的解释的争端必须提交给国际海洋法庭的国际海底区域特别庭来解决。这一规定的程序在处理实为商业纠纷时会显得非常繁琐,因为《公约》的所有成员国都有权介入到特别庭的审理程序中(《公约》第十一部分第32条和第40条)。五、中国不适用《公约》第15部分第2节规定的各项裁决2006年8月25日,中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书面声明,对于《公约》第298条第1款(a)、(b)和(c)项所述的任何争端(即涉及海洋划界、领土争端、军事活动等争端),中国政府不接受《公约》第15部分第2节规定的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所做的排除声明并不能将所有的争端排除在适用强制仲裁之外,也就是说,中国的声明只能排除部分争端适用强制仲裁。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与邻国存在着各种海上争端,其中相当一部分争端可能会面临《公约》所规定的强制调解或强制仲裁,菲律宾单方面向中国提起的强制仲裁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何应对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根据上面对《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剖析,可以形成下面几点基本应对思路:(一)争端解决机制《公约》充分尊重当事方选择的争端解决手段,并且优先适用,同时,又以强制争端解决手段为补充,力求争端的解决。建立地区争端解决机制就是在积极适用自愿解决机制。按照《公约》的规定,只要争端方之间存在其他条约,其中不管是明示还是默示规定了争端解决的专门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争端不能解决,也不可以适用《公约》第十五部分的强制管辖,因为那样会违背争端方利用其他条约规定的解决方法来解决争端的意愿。譬如,在面对南海争端,中方可以依据《南海行动宣言》和其他的双边条约的相关规定,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和友好协商的手段来解决争端。《南海行动宣言》已经为南海争端解决确立了特定的解决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