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_第1页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_第2页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_第3页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_第4页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8/28概要炭疽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发一个人畜共患传染病。人间炭疽病发生,在正常情况下(除生物战外)是尾随于畜疫之后本病曾广泛流行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页2023/8/28炭疽其名字起源于希腊词“anthrakos”,因其形成一个特征性皮肤炭样焦痂而得名炭疽主要发生于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易感人类偶然从病畜及其产品受到感染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页2023/8/28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汇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乙类传染病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页2023/8/28我国炭疽我国是炭疽高发国家,据资料记载,有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曾经不一样程度发生过这种疾病,有时还会引发流行当前我国炭疽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域,贵州、新疆、广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内蒙古、青海等是我国高发省(区),每年都有数十甚至上百例病例发生,占全国炭疽病例90%以上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页2023/8/28炭疽杆菌是形体较大致病菌之一,有荚膜,能形成芽胞,不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排列常呈竹节状,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炭疽杆菌含有致病力,无荚膜者致病力减弱或消失。而在活机体液体中和完整尸体内不形成芽胞

病原体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页2023/8/28芽胞对理化原因抵抗力极强,在干燥土壤中活存数十年100℃30分钟或120℃高压蒸气10分钟可杀死芽胞新配2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液需作用24-48小时才能毁灭芽胞在5%石炭酸容液中最少能成活5天环氧乙烷与过氧乙酸都有很好杀菌作用试验室惯用染色方法不能杀死芽胞,操作时应尤其注意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6页2023/8/28在物理、化学原因下炭疽芽孢存活时间

作用原因存活时间土壤(瓶内)60年绢丝56年草原40年高温堆肥(72℃)4天直射阳光100小时干热(140℃)3小时煮沸(100℃)大于30分钟高压15磅(121℃)15—30分钟0.1%二氯异氰尿酸钠5分钟1:2500碘液10分钟30%氢氧化钠10分钟0.5%过氧乙酸10分钟20%漂白粉20分钟3%过氧化氢1小时10%硫酸1小时1356mg/升环氧乙烷16小时2—5%高锰酸钾24小时5%甲醛溶液(20℃时)36小时5%石炭酸40天酒精110天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7页2023/8/28经过对炭疽菌生态学研究发觉

炭疽菌仅在外环境就可完成其生长周期,适当土壤可维持炭疽杆菌由繁殖体—芽胞—繁殖体—芽胞循环多年而不需依赖于感染动物依据在印度、瑞士及美国流行病学观察,得出了以下看法当牲畜生活在pH6.0以上,微小气温在15.5℃以上环境内才有炭疽病发生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动物暴露于某种土壤,这种土壤中炭疽芽胞经过生物竞争而活存下来,当气温和pH条件有利于炭疽杆菌繁殖后再形成芽胞,就更有效地感染动物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8页2023/8/28

炭疽杆菌在外环境最适合生存条件

水洼地、干枯水道、山傍渗水区,而这些地域土质多是碱性、沉积、潮湿有机长久物质,或在相对海拔高一些微小环境区,该区土壤快速增热,这些环境都有利炭疽杆菌完成其生长周期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9页2023/8/28红原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0页2023/8/28为何恐怖分子会青睐生物武器

二是使用方法简单,而且难以防治只要把100千克炭疽芽孢经过飞机、航弹、老鼠携带等方式释放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万市民就会感染毙命。

生物战剂一旦释放后,可在该地域存活数十年。比如炭疽芽孢含有很强生命力,可数十年不死,即使已经死亡多年朽尸,也可成为传染源。其孢子能够在土壤中存活60年之久,而且极难根除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1页2023/8/28传染源

炭疽主要传染源是染病动物,病人也能够成为传染源,但主要性远低于病畜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2页2023/8/28动物作为传染源、牛、羊、马、骡等草食动物对炭疽最敏感,其它野生草食动物亦常被侵害。我国北方动物传染源主要是羊,而南方则主要是牛。草食动物患病后常见有肠型和皮肤型,潜伏期短,常因急性败血症猝死,病死率极高。病畜分泌物、排泄物和死后从口鼻等天然孔道流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形成炭疽疫源地,引发人畜间炭疽流行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3页2023/8/28人作为传染源人间炭疽当然常随畜疫之后发生,但炭疽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潜伏期普通为2-3天,短者12小时,长者可达12天病原体从病人痰、粪便、病灶分泌物排出,健康人群与病人直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引发感染医务人员和家眷在处理和护理炭疽病人时感染皮肤或肺型炭疽者屡有汇报许多学者证实,在疫区人群中有炭疽健康带菌者和隐性感染者存在其流行病学意义值得研究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4页2023/8/28传输路径

经皮肤粘膜因为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5页2023/8/28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6页2023/8/28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7页2023/8/28吸血昆虫传输牛虻、螫蝇及蚊虫叮吸病畜血后再去刺螫健康人群,可引发皮肤炭疽。但比较少仅占2%左右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8页2023/8/28

人人为疫源地(细菌战)经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昆虫叮咬历史疫源地(土壤、水源)

病、死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饲料、饮水患炭疽草食动物

炭疽传输路径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19页2023/8/28人群易感性和免疫人对炭疽是普遍易感,发生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感染机会农村发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这与其活动范围广,劳动强度大,感染机会多相关,与易感性无关感染发病是否也取决于菌株毒力、数量和抵抗力多数人认为病后有较持久免疫力。但也有不少人亦认为病后抗体消失很快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0页2023/8/28人类炭疽病发病和致死机制炭疽杆菌致病性及其毒素致病力强炭疽杆菌有两种质粒,即毒素质粒(PXO1)和荚膜质粒(PXO2)强毒菌株失去了PXO1则变成弱毒菌株,如失去了PXO2就变成无荚膜菌株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1页2023/8/28炭疽杆菌致病性及其毒素细菌致病作用仅发生在机体内有学者们观察到机体内生长炭疽杆菌有荚膜,对吞噬作用不敏感,且可溶于碳酸胺试管内生长则与之相反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2页2023/8/28炭疽杆菌致病性及其毒素被致病力强炭疽杆菌感染动物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而将这种濒死动物除菌血液注入未受感染动物时,可在后一动物引发像前者一样症状,以致后一动物一样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这充分表明是炭疽毒素物质在起作用,而非炭疽杆菌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3页2023/8/28炭疽杆菌致病性及其毒素炭疽毒素产生本身并不能使炭疽杆菌含有完全致死毒力,这就需要它在机体内产生致死量毒素为此,该菌必须在始感区先建立一个桥头堡,并在那儿繁殖和从那儿扩散所以,含有完全毒力炭疽杆菌致少要有两个特点:有荚膜和能产毒荚膜预防细菌被吞噬,这种抗性决定族是荚膜性多聚-D-谷氨酸而毒素则能破坏白细胞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4页2023/8/28炭疽毒素是由三种因子组成

因子I(EF-水肿因子)为脂蛋白,在毒性复合物中起络合作用,能抑制豚鼠白细胞吞噬作用因子II(PA-保护性抗原)为蛋白质,含有抗吞噬作用和免疫源性,注射豚鼠可产生抗感染抗体因子III(LF-致死因子)亦为蛋白质,无免疫源性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5页2023/8/28发病机理炭疽发病机理是来自炭疽菌对机体感染和使机体中毒炭疽芽胞是该菌生长周期中一个步骤,是该菌发育阶段静止期,其在致病感染中占有主要位置,不但因其含有高度抵抗力,能够经过机体保护防线,经过胃至小肠而确保细菌存活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6页2023/8/28发病机理而且静止期芽胞有利于经过呼呼道而侵入人体,因为芽胞易被肺泡中巨噬细胞吞噬,被吞噬后,在该细胞内活存,随即被运输到淋巴结,芽胞在结内细胞中发芽生长而不被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排出所以静止期芽胞比发芽芽胞和繁殖期细菌在感染上起着更危险作用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7页2023/8/28发病机理如为发芽或繁殖体炭疽菌在感染部位可借助于荚膜性多聚-D-谷氨酸预防被吞噬杀灭而尽快增殖,同时产生毒素建立一个桥头堡然后侵入淋巴系统,再次增殖进入血流和建立续发感染灶伴随细菌不停繁殖,在局部或血液里产生相平行毒素,而使机体致病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8页2023/8/28人类炭疽病临术类型、诊疗及治疗

人类炭疽临床类型

皮肤型炭疽:最常见,约占该病总病例数95%以上。其好发部位多见于颜面、颈、肩、手等身体暴露外、初起为斑疹或丘疹、继成水胞,第3—4病日其中心便发生血性坏死,周围有成群小水疮及不停扩大水肿区。坏死区破裂后形成溃疡,此溃疡既不化脓,又痒而不痛,随即血样物结成黑色干痂最终水肿消退,黑痂脱落,愈合成疤。患者常有中等热度(38-39℃),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少数病例展现广泛渗出性病变,大块水肿,继而大块坏死,此时病程较快,常因延误治疗而死亡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29页2023/8/28图1

病灶可见丘疹,其顶部发生水疱,图2病灶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发硬、

内含淡黄色浆液有痒感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0页2023/8/28图3水泡破裂后,展现血性坏死黒痂,图4

水肿消退,留下肉芽组织创面成为炭疽痈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1页2023/8/28图5愈合成疤,黒痂开始脱落图6口腔、鼻腔出血,全身瘀血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2页2023/8/28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3页2023/8/28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4页2023/8/28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5页2023/8/28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6页2023/8/28肠型炭疽

本型特点是起病急聚,有连续性呕吐、腹泻、排血水样大便等严重胃肠炎症状,但无里急后重感,腹胀而有压痛,甚至是腹膜炎体征。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显著,如不及时治疗,可于3—4天死亡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7页2023/8/28吸入型炭疽呼吸道感染炭疽原发病灶不在肺而在纵隔。大多因为吸入带炭疽芽胞尘埃和战时敌人使用炭疽芽孢气溶胶所引发发病早期酷似感冒,仅低烧或无烧、咳嗽、胸痛等,起病1—3天病情突然变重,有血性痰,呼吸困难,发泔、脉搏微弱,心律极快胸部体征先以纵隔炎开始,胸部X线检验可见显著纵隔阴影,随即出现胸腔积液和出血性肺炎。病情进展快速于2—3日内死亡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8页2023/8/28以上三型中任何一型均可能并发败血症和炭疽杆菌性脑膜炎后者发病急起,有猛烈头痛、呕吐、不宁,继以谵妄、昏迷死亡。绝大多数病例有显著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大多呈血性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39页2023/8/28确定诊疗在临床诊疗基础上,并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0页2023/8/28治疗

从做出疑似炭疽诊疗开始就应该按照炭疽进行治疗,治疗开始时应做到以下两点采取标本,分离培养,以备确定诊疗建立并保持通畅静脉进路以备采取有效抢救办法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1页2023/8/28抗菌治疗

青霉素G为首选抗生素。成人普通剂量为160万~320万u,分2~4次肌注肺炭疽、败血症型炭疽或脑膜炎型炭疽病人,剂量增至每日1000万u以上,并行静脉滴注,青霉素使用应最少维持1周,待水肿消退,病情显著好转之后才可停顿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2页2023/8/28

不能使用青霉素病人,或万一出现耐青霉素菌株首先考虑采取环丙沙星、氯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依据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用药剂量视病情轻重、均应大于惯用量和延长使用时间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3页2023/8/28抗休克与DIC治疗扩容:炭疽病人通常伴有高热,普通均需从静脉补充液体,出现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迹象时,则应及早足量扩容通常使用晶体液、血浆及低分子右旋糖苷,必要时补充新鲜全血在扩容同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4页2023/8/28

抗休克与DIC治疗

血管活性药品应依据病人详细情况,慎重使用危重病人在有效抗生素控制之下,能够短期使用中等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在监视凝血时间条件下,给予肝素及潘生丁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5页2023/8/28预防心功效不全

炭疽毒素含有杀伤细胞作用,重症炭疽病人应及早考虑预防心功效不全,优先考虑预防性给予快速强心制剂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甙丙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6页2023/8/28使用炭疽抗毒素当前普通均已不再使用但在中毒症状显著危重病人,在能取得供给条件下,也可考虑使用但应先作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7页2023/8/28局部处理用H2O2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创面并保持其清洁病灶可外敷红霉素软高,禁止切开引流或切除,也不可挤压,以免引发感染扩散;同时应预防败血症和混合感染不能用热敷也不应包扎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8页2023/8/28

其它对症及支持治疗

同普通伴有高热传染病

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49页2023/8/28炭疽防制

传染源控制加强和健全动检和炭疽病监控工作,对输入输出畜产品必须进行严格检验,做到及时发觉严格处理。在高发区进行有计划地监控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0页2023/8/28传染源控制

炭疽病畜应予隔离和及时治疗。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所在环境应及时消毒,病畜痊愈或死亡后均需终末消毒处理炭疽病人应及时在就地隔离治疗,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及时消毒入院前住处和污染物应进行彻底消毒。病愈出院或死亡均应做终末消毒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1页2023/8/28传染源控制

炭疽病人尸体应动员家眷火化畜尸应焚烧,不应掩埋,以免日后墓地泥土成为新疫源地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2页2023/8/28预防接种和保护易感加强劳动保护皮毛收购应加强防疫监督,进厂皮毛应进行严格检疫改进劳动条件,注意皮毛车间通风降尘。建立出车间洗手洗澡、更衣等消毒制度,做好穿工作衣、戴帽、口罩、手套个人防护,禁止在车间吸烟和吃食饮水工作车间必须备有碘酒供擦伤消毒定时为工人进行带菌检验和预防接种建立严格屠检和肉检制度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3页2023/8/28预防接种

加强卫生和防制炭疽病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我国自1958年开始采取杨叔雅教授选育A16R弱毒株,制造人用皮上划痕炭疽活疫苗(1ml,40亿个菌),安全性好保护效期为1年,所以对该病严重流行区重点人群和危险职业者,应做到有计划免疫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域易感动物,应多年连续用无毒炭疽芽胞苗进行预防接种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4页2023/8/28使用抗毒素和药品进行预防

早在1959年我国已出产人用抗炭疽血清,经测定含有抗毒素抗体,有显著治疗效果抗炭疽毒素血清在有严重感染危险时可用作小范围注射,但应严防出现因为使用这种动物血清给人造成血清过敏性反应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5页2023/8/28焚烧

消除污染最彻底方法之一是用火焚烧,既经济且简便。但只适合用于废物、垃圾和污染严重地面、墙壁,以及使用价值不大器物、不怕火金属器械等炭疽流行病学和防控第56页2023/8/28熏蒸

轻易变质工业原料,如皮毛、猪鬃、马尾、毛料衣物和空气污染等,可采取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或用甲醛蒸气灭菌,使用剂量为0.8kg/m3,密熏24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