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诗眼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诗眼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诗眼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诗眼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诗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炼诗眼何为“诗眼”何为诗眼《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哪个字或词可作为诗眼?客愁新日暮何为诗眼诗眼:1.精炼传神的某个词。(同“炼字”)

2.揭示主旨、统领全诗的关键词。一句之眼

清朝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一篇之眼何为诗眼一句之眼,一篇之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可在标题中,也可在诗句中。寻找“诗眼”“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找一找寻找诗眼1.主旨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2.结构上: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3.精妙传神或意蕴丰富的的字(词):看词性、手法、位置。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一找独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找一找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画面收束全诗。

首句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诗眼”设题典型考题“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本诗是怎样以“某字(词)”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有人评价“某字(词)”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某字(词)”的?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请作简析。解题思路判断“诗眼”若为炼字,则视为炼字题去做;若为全篇之眼,则⑴找出并点明该字(词)的作用:1.统领全诗(结构上),2.围绕xx来写或点明xx主旨(内容上)。⑵分析每一句跟“诗眼”间的联系,如有手法请点出。首联\首句……;颔联\次句……;颈联\……尾联\末句……

例题呈现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答案一:本诗以“乱”字为诗眼,统领全篇,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答案二:首联以景物侧面烘托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和颈联直接点明“乱”的原因,尾联借景抒情,再次强调心情之乱。例题呈现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①本诗以“乱”字为诗眼统摄全篇,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步骤一)。②首联借残月沙漏、灯光昏暗,侧面烘托诗人心烦意乱;颔联和颈联直接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原因;尾联用衬托(借景抒情)手法,借助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步骤二)。例题呈现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

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注】

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幽”字总揽了诗中景与情的特征,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①景幽——清。首联、颈联写出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湖水清纲,寒流激荡,实为清幽境界。②人幽——闲。前三联表现了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诗人才有闲情探幽揽胜。③情幽——雅。尾联表面作者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百炼成钢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首诗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参考答案:①这首诗以“别”字为关键词,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深意长及送别友人的惆怅之情。②首句交待了送行地点和友人离去的方式。次句借秋景时令渲染离情别绪;诗的后两句既用“望”这一动作点明诗人的不舍,又融情于景,用“日晚”“寒鸦”“悠悠江水”等意象不露痕迹地把抽象的别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的“摇”“滴”二字最为生动,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这两个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滴”也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微波涌动,它们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追赋暮游许月卿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1)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现“荒”,描写隆冬时节,黄昏时刻,寒风阵阵,远树云烟迷蒙的寺景,营造荒凉萧瑟的氛围。(2)通过描写历史古迹表现“荒”。描写寺院中的古迹,名人题诗、碑文依然清晰,但是人已不在,暗含迹存人亡的今昔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3)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荒”。通过“草草薄游”“寒风侵袖”“远思悠悠”来表达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复杂情感。注: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嘉熙四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离立:相并而立。☆有人评价首句的“荒”字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