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概论与环境问题第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规律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范围及其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第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国第一次环保会议所确定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第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一章环境概论与环境问题主要内容:环境等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当今环境面临的主要压力。
第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一节环境概论概念:环境、环境要素、环境系统、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第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环境(一)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第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分类1、按主体来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
2、按范围大小来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球环境
3、按环境要素来分: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等)第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环境要素
(一)概念
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第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4、环境诸要素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特点
第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环境系统
(一)概念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称为环境系统。
第1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
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
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则着眼于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
第1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环境质量
(一)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第1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环境质量的价值
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3、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总结以上论述,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四种价值。第1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环境保护
(一)概念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生存。第1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以实现现代化生产。自然资源的破坏,有的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有的则难以逆转。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污染影响生产、生活与人类健康,并且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第1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二节环境问题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当代环境面临的挑战
第1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台风、海啸、地震、滑坡等产生的问题一般不列为环境问题的范围。从广义理解,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造成的。第1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环境问题从时间上可划为两个阶段,出现两次高潮本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两次高潮,人类的认识也随之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达到了严重程度,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激起广大人民强烈不满,也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又一次环境问题高潮,环境问题有了新的变化。
第1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20世纪中叶国外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多诺拉烟雾事件3、伦敦烟雾事件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5、水俣事件6、富山事件(骨痛病)7、四日市事件(哮喘病)8、米糠油事件
第1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比利时马斯河谷(24km,两侧山90m)1930年12月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咳嗽、流泪、恶心呕吐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进肺的深部山谷中工厂多,逆温天气,污染物积聚,又遇雾日第2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多诺拉烟雾事件
烟尘、二氧化硫美国多诺拉(马蹄形河湾,两边山高120m)1948年10月4天内42%的居民生病,17人死亡咳嗽、呕吐、腹泻、喉痛
二氧化硫与烟尘作用生成硫酸,吸入肺部
工厂多,遇雾日和逆温天气第2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伦敦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天内4000人死亡咳嗽、呕吐、咽痛烟尘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沫,附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居民烟煤取暖,煤中硫含量高,排出的烟尘量大,遇逆温天气
第2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洛杉矶事件光化学烟雾美国洛杉矶
1943年5-10月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刺激眼、鼻喉,引起眼病,喉头炎
石油工业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
汽车多,每天有1000多t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市区空气流动缓慢
第2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水俣事件甲基汞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
1953年水俣镇病者180多人,死亡50多人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甲基汞被鱼吃后,人吃中毒的鱼而生病
氮肥生产中,采用氯化汞和硫酸汞作催化剂,含甲基汞的毒水废渣排入水体第2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水俣病第2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富山事件(骨痛病)
镉日本富山县(蔓延到其它县的7条河流流域)1931年至1972年患者超过280人,死亡34人
关节痛、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饮食不进,在衰弱疼痛中死去吃含镉的米,喝含镉的水炼锌厂未经处理净化的含镉废水排入河流第2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骨痛病第2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四日市事件(哮喘病)
二氧化硫、烟尘、重金属粉尘日本四日市(蔓延到几十个城市)1955年至1972年患者500多人
有36人在气喘病中死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有毒重金属微粒及二氧化硫吸入肺部工厂向大气排二氧化硫和煤粉尘数量多,并含有钴、锰、钛等第2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名称污染物地点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府县
1968年患者5千多人,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人
眼皮肿,常出汗,全身起红疙瘩,肝功能下降,肌肉痛,咳嗽不止食用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米糠油生产中,用多氯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不善,毒物进入米糠油中
第2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米糠油事件第3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唤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这次会议对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来说是个里程碑。工业发达国家把环境问题摆上了国家议事日程,制定法律,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型技术,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第3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世界环境日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7年-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2006年-莫使旱地变荒漠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3年-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第3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0年-儿童与环境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6年-环境与和平第3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85年-青年:人口与环境1984年-防治荒漠化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5年-人类居住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第3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近10多年来突发性的
严重公害事件1、阿摩柯尔的斯油轮泄油2、三哩岛核电站泄漏3、威尔士饮用水污染4、墨西哥油库爆炸5、博帕尔农药泄漏6、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7、莱茵河污染8、莫农格希拉河污染9、埃克森
瓦尔迪兹油轮漏油第3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阿摩柯尔的斯油轮泄油1978-3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藻类、湖间带动物、海鸟灭绝、工农业生产、旅游业损失大油轮触礁,22×104t原油入海第3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三哩岛核电站泄漏1979-3-28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周围80km200万人口极度不安,直接损失10多亿美元核电站反应堆严重失水第3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威尔士饮用水污染1985-1英国威尔士200万居民饮水污染,44%的人中毒化工公司将酚排入迪河第3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墨西哥油库爆炸1984-11-9墨西哥4200人受伤,400人死亡,300栋房被毁,10万人被疏散石油公司一个油库爆炸第3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12-2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1408人死亡,2万人严重中毒,15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离45t异氰甲酯泄漏第4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印度博帕尔惨案第4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1986-4-26前苏联、乌克兰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直接损失30亿美元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第4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莱茵河污染1986-11-1瑞士巴塞尔市事故段生物绝迹,160km内鱼类死亡,480km内的水不能饮用化学公司仓库起火,30tS.P.Hg剧毒物入河第4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莫农格希拉河污染1988-11-1美国沿岸100万居民生活受严重影响石油公司油罐爆炸,1.3×103m3原油入河第4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事件时间地点危害原因埃克森
瓦尔迪兹油轮漏油1989-3-24美国阿拉斯加海域严重污染漏油4.2×104m3第4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6月,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一起讨论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若干公约,使环境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4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两次环境问题高潮比较1、影响范围不同2、危害后果不同(经济损失,人群伤亡等)3、污染源的复杂程度及治理难度不同第4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当前世界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当前世界面临存在着几大问题,包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其中环境问题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4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在过去20年中,人类生活活动向空气中排放了许多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加剧了大气污染。世界上大约有9亿人暴露在对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的环境中,有10亿以上的人暴露在悬浮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之中。
第4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臭氧层破坏
1、氟氯碳(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化学物质。2、1985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3、臭氧层破坏的后果(1)臭氧的减少使皮肤癌和角膜炎患者增加,也会损害人的免疫能力,使传染病率猛增。(2)过量的紫外线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紫外线还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突变。(3)破坏海洋生态平衡。(4)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光化学大气污染。
第5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臭氧空洞第5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选择性吸收一般将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按照波长的大小分为三个区,波长在315~400nm之间的紫外线称为UV-A区,该区的紫外线不能被臭氧有效吸收,但是也不造成地表生物圈的损害。事实上,这一波段少量紫外线也是地表生物所必须的。波长为280~315nm的紫外线称为UV-B区,这一段的紫外线辐射是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最大危害的部分。波长为200~280nm的紫外线称为UV-C区,该区紫外线波长短,能量高,不过这一区的紫外线能被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完全吸收,即使平流层的臭氧损耗,UV-C波段的紫外线也不会到达地表造成不良影响。第5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温室效应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波长0.5
m)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波长4~100
m),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称为温室效应。第5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温室效应第5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实际上温室气体一直存在。温室效应本来是使地球保温的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现在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为-18℃(与月球表面温度差不多)。由于“温室效应”使目前地表平均温度大约为15℃,从而使人类在地球上得以舒适地生存。但是,由于人类活动下大气成分的改变,大大加剧了温室效应,从而成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温室气体主要有CO2、水蒸汽、CH4、N2O、O3、氟氯烃类。第5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海洋环境恶化
世界人口中约有30亿人住在沿海地带或离海岸约100km的范围内。人类在陆地活动中产生的大多数废水和固体废物都排入海洋。大量垃圾、塑料渔具、石油泄油事件,造成海洋污染。人类活动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如沼泽地、红树林和珊瑚礁。许多沿海湿地急剧减少。过量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迅速减少。第5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水污染加剧
世界上的江河、湖泊和水库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江河,农田流失的肥料和农药污染河流和湖泊,酸雨造成湖泊酸化,地面倾倒有毒废物严惩重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mg/L,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第6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的活动而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酸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为0.5-2t。第6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森林减少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积共36.25亿hm2,1988年世界圆木消耗总量为29.72亿m3,由于乱砍乱伐,到2010年工业用圆木的供应将不能满足全球的需要。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第6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八)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古生物学家并提出自寒武纪来有五次大的生物灭绝的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第63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经济价值2、生态价值3、社会价值4、存在价值第64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近十年来,生物多样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国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重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战略性资源,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第二,事关国家安全。第三,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第65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据估计,全球生物多样性(主要以生态服务功能估算)的价值约为33万亿美元/年(Costanzaetal.1997),中国约为1(陈仲新、张新时,2000)至4.6万亿美元/年(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生物多样性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尤其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66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WRI、IUCN、UNEP等三个国际性权威机构共同出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拯救、研究和持续、公平地利用地球生物资源的行动纲领》一书中指出:“一个安全的国家不仅意味着一个强大的国家,还意味着有一个健康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大众和一个健康、富饶的环境。那些重视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的国家将具有最强大的国家安全”。该书还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还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因而,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有效地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紧迫任务。某些发达国家通过种种手段掠取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别是基因资源)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第67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据Wilson(1985,1988)估计,人类干扰造成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速度快100倍至数百倍。同时,一个物种的灭绝还可能影响到约50个物种的生存。而造成物种濒危的最主要原因是其适宜生境的消失。在某些地区,这一状况因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畸形发展而愈加突出。
第68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研究层次较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在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随着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逐步深入,近年来在景观层次上也开展了许多研究。目前,大家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按照空间尺度可划分为4个研究层次,即遗传(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4方面的多样性。第69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原因。主要有:(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2)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3)外来种的引入;(4)环境污染;(5)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品种结构的单一化。第二个层次的原因,即上述原因的原因,可归纳为6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2)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价值;(3)片面地追求商品利润;(4)缺乏科学知识以及已有知识没有很好得到利用。(5)保护和利用得到的效益分配不公;(6)法律和制度上的缺陷。第70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态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第71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九)有毒化学品和
危险废物猛增目前市场上约有7万~8万种化学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500余种。现在,每年还生产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
第72页,课件共8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十)环境公害损失巨大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