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A)氧气。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液氧。4.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A)木炭。5.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C)有白色固体生成。6.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氧气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这是化学变化。7.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8.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9g/L,以下四种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B)气体B。9.“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10.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时加进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A)催化剂。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26分)11.(7分)阅读以下有关“空气成分”卡通图,填空并把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填在横线上1.填写下列数据:a=78%;b=21%;c=1%。2.你得到的信息是:(1)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空气中含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气;(3)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定;(4)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12.目前有些人喜欢利用高压氧舱、氧吧、氧气袋等吸氧,以增加大脑供氧量,消除脑疲劳。然而,医生建议吸氧要适量,因为高浓度的氧气往往会对人造成伤害,引起氧中毒。氧气具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加热高锰酸钾,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3.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做点燃管,未经点燃的木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这是为了避免氧气的迅速燃烧,导致瓶子破裂。(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14.空气质量预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根据表1,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0-50为优良,51-100为轻度污染,101-150为中度污染,151-200为重度污染,201-250为严重污染,251-300为爆表。根据表2,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昆明,当日天津的空气质量级别为轻度污染。为了提高广州的空气质量,可以采取减少机动车污染、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15.把某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易燃;②密度小;③熔点低;④化学活性大。16.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由此可推断,固体A可能是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气体B可能是氧气,气体C可能是有毒的氧化物。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未明确。17.(15分)(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Fe+O2→FeO(氧化反应)。(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C+O2→CO2(氧化反应)。(3)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氧化反应)。(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P4+5O2→P4O10(氧化反应)。(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H2O2→2H2O+O2(分解反应)。三、实验题:(本题有3小题。共26分)18.(5分)(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C。(3)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氧气浓度不足,无法维持燃烧。19.(21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较明显的错误:①加热管没有加热设备。②氧气收集瓶没有盖子。③氧气收集瓶的出气管没有连接水槽。④高锰酸钾没有先研磨成细粉。(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加热加热管,使其达到适当温度。3.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水位置换法,这是利用氧气溶解于水中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氧化物的性质,采用金属热反应法收集氧气。4.给大试管加热的方法为采用试管夹或者石棉网将试管固定在燃料上方,然后用火柴点燃燃料。5.实验完毕后,应先关闭气源,再关闭收集气体的装置,其目的是防止气体泄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6.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KClO3→2KCl+3O2。附加题:20.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三、简答题16.硫氧化成二氧化硫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硫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硫。17.(1)铁与氧气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2)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4)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5)过氧化氢水与氧气反应分解成氧气和水。四、实验题18.(1)实验所需物品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酒精灯火焰没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导管伸入试管过长,试管口没有塞棉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