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共生东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文明共生东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文明共生东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文明共生东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文明共生东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明共生东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社会

以文字为媒的跨文化交流在人类文化史上,第一个全面的文化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阿马纳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楔形文字、阿卡德语、泥板文书等通用语文介质的发明和应用,虽使以文字为媒的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但真正将跨文化交流变为现实的,则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00年,也即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的陆路和海路上,一、阿舒尔城的商业商人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每个人都是综合性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天然载体,人的移动过程即是交往过程。自古代东地中海世界迈入文明的门槛,特别是进入阿玛纳时代以后,在以荷鲁斯之路为代表的陆路和海路上,为了赚取商业利润,成群结队的来自各国的商人长年累月地往来奔走。因为职业的关系,他们见多识广、消息灵通、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成为最重要的跨文化交流者。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的信使,他们中很多人自然是专职的,而有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商人。古代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间很早就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苏美尔人一切必需品几乎都是通过商贸活动交换而来的。苏美尔史诗《恩梅卡和阿拉塔之主》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乌鲁克大祭司兼首领与伊朗高原上的阿拉塔城邦国王开始贸易活动的情景,其中乌鲁克出口的粮食,而阿拉塔出口的则是金、银、铜、锡、宝石等。公元前20世纪的阿卡德史诗《战斗中的国王》就讲述了萨尔贡率大军前往小亚保护其在普鲁汉达从事贸易的商队的故事。古代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早期的国际贸易多半是由各城邦的神庙主持,这是因为神庙拥有大量的土地、农民、工匠,所生产和制作出来的粮食、手工艺品等的分配都是由神职人员负责,分配后的剩余产品就可作为贸易的商品。随着王权的加强,王室领地上的剩余产品也越来越多,王室成员于是也参与到贸易活动中来。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受神庙或王室委托,将神庙或王室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并售出,再从国外购入神庙和王室所需的产品。古代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业投资可以分为被动投资和积极投资两类。被动投资是由商人自己出本金,但能确保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润,并受有关法律保护;积极投资是首先设立一笔共同基金,然后交由商业团体经营,商人甚至王室成员、神职人员和其他富人都可以持有股份并分享利润。商人或商业团体在经济上自承风险、自行管理。运输业务由专业人员或团体组织的商队负责。公元前20世纪前后的亚述商业文献,反映了亚述乃至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商人从事贸易活动的一些细节:商业团体为商队提供无息贷款用于沿途食宿等所有开销;商队可在沿途任何地点购买和装载其他商品并进行转卖;商队途经他国时可能需要向当地官员交纳各种捐税或送上“礼物”;到达目的地后,商队还要向当地统治者上缴相当数量的手续费,这是向纺织品等所有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为了避税,商队有时会利用走私者来帮助他们安排相关商品入境渠道。阿舒尔城位于两河流域腹地,扼守古代东地中海世界的交通要冲,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优越地理条件。阿舒尔城邦商人运输商品的基本形式是由以驴子为驮运畜力的商队。每头驴驮运130米那锡或30件纺织品,到达小亚需要5—6周。及至中亚述时期,随着版图的扩大,亚述的贸易对象呈现多元化,北面的纳伊得利地区诸邦、西北的哈梯地区、西面的埃玛尔地区、南面的巴比伦尼亚都与亚述建立了贸易关系。据文献记载,商人乌帕尔苏·马尔都克从纳伊利地区贩运的商品是一匹2岁的母马,除了民间商人的贸易活动,亚述等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国家和地区开始以官方名义开辟商路,确保商路畅通和商队安全。位于埃及中王国时期阿瓦利斯城的一幅墓室壁画显示,早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就有亚洲属邦王子克努姆霍特普率领的一支由37名亚洲人组成的商队来到埃及,大宗货物是眼影涂料,此外还有山羊、羚羊以及由驴驮运的其他货物。在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哈特舍普苏特向蓬特派遣官方武装商队之前,蓬特的物产已经流入埃及。没药、熏香等当地特产成为埃及人宗教仪式上必备的大宗物品,但其获取渠道主要是民间贸易。私人商队沿着尼罗河长途跋涉到蓬特,再把贸易来的物品千辛万苦地运回埃及。对此,哈特舍普苏特神庙铭文描述道:“埃及人从未踏上过没药遍野的蓬特的土地,他们只从前辈口里听说过这个国度。这个国度在下埃及无人不知。而在上埃及,除了个别商队,从没有官方人员到过那里。”一般来说,在阿玛纳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各国间官方物品的流通和礼物的交换都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是一种外交方式和手段。当然,个人行为的物物交换也是存在的,如有关文献曾载:“我熔化了铜。我熔化铜的目的是为了与阿加里鲁的儿子交换驴。你必须提供驴,我将提供铜。让巴阿拉鲁来,让他确定驴的价格,并让他带来铜。”“起草人奈菲尔霍特普给予哈瑞姆维阿的东西:奈弗瑞泰瑞的一个木制的碑;为了交换它,他给我一只箱子。而我在河岸给他制了两口棺,他则为我造了一张床。”对于那些携带国书和国礼的商人来说,其在旅程中遭遇抢劫的风险明显增大。为了确保国书和国礼的如期顺利送达,以及商人和所率商队的安全,派出国通常会为他们配备一支人数不等的卫队。商队的规模越大,遭遇劫掠的机率越大,护送卫队的人数不得不随之增加,而结果往往是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正是根据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阿玛纳书信的研究者大致可以推测出:哪些商人所率商队的规模较小,甚至是商人独自旅行的,因为其行进速度相对较快;哪些商人所率商队较大,甚至有卫队保护,因为其行进速度相对较慢。卫队有时是由途经的派出国属邦提供的。二、江阴医生阿马希斯二世的离国特征除了最为常见的商人,在东地中海世界,医术高超的医生受到各国各地区的广泛欢迎,他们或往来穿梭游走于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有时长期在国外逗留,有的干脆定居他国。古代东地中海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都对埃及医生的医术推崇备至。希罗多德还讲述了一个与埃及医生有关的历史故事,说波斯国王居鲁士曾致信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国王阿马希斯二世,请后者在全国遴选最好的眼科医生到波斯宫廷服务。被选中的医生对阿马希斯二世怀恨在心,因为这意味着他不得不别妻离子并长期滞留异邦。波斯新王冈比西斯登基后,这位埃及医生巧言怂恿冈比西斯向阿马希斯二世之女求婚。既舍不得送出宝贝女儿,又不敢得罪骄横的波斯国王,阿马希斯二世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用前任国王之女顶替自己的女儿嫁到波斯。很快获知真相的冈比西斯恼羞成怒,以报复埃及国王不守信用之名,举兵攻打埃及。乌加里特国王曾致信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请求他派遣埃及医生长驻乌加里特宫廷担任御医。不只是埃及医生,巴比伦医生的高超医术在古代东地中海世界也是闻名遐迩。赫梯国王穆瓦塔里二世为使王后顺利怀上嫡子,曾专门从巴比伦请了一位医生。三、赫梯文的“学校之父”及相关文献记载除了商人和医生,学识渊博的教师成为游走于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又一活跃群体,成为各国各地区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为东地中海世界文明共生现象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书写难,需要特殊的技艺,要学很久。”公元前20世纪前后的一篇苏美尔文献描述了当时学校的生活。该文后来被多次抄写,所以可以推断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文中多处使用了阿卡德语来推测,该文献是由一名实际上讲阿卡德语的学生书写的,但文献主体是用苏美尔文写成的,因为当时苏美尔文是学术语言,其地位相当于后来欧洲的拉丁文。学生早上来到学校,自带午饭。校长是“学校之父”,有一名教苏美尔文的语文教师和一名教算术的数学教师。上课的形式是抄写已有的泥板书。学习的科目有苏美尔文、算术、簿记。学校还配备负责纪律和管理的教辅人员,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譬如,对那些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仪容举止不雅、无故迟到早退的学生通常实施藤条抽打的体罚。直到晚上,身心俱疲的学生才能放学回家,但要向“大都是官吏、使节、军官、祭司、税务官、档案员、会计师等”除了书吏学校,古代两河流域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很大发展。譬如,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吉尔苏图书馆和尼普尔图书馆所藏泥板文书分别达到3万件和2万件,在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所藏泥板文书亦达3万余件。这些泥板文书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文学、法律、数学等内容,为不同类型的未来官吏和学者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和研究平台。由于两河流域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来自巴比伦和亚述的教师在东地中海世界很受欢迎。譬如,他们在赫梯首都哈图沙的活动和事迹就得到文献证实。那拉姆·辛神话的题记清楚地载明该文献赫梯文本译者的名字,即书吏哈尼库伊里,其父的名字阿努沙尔伊拉尼也出现在这里。可以确认,阿努沙尔伊拉尼是一个真正的两河流域人名,而他很可能来自巴比伦。学者们认为,阿努沙尔伊拉尼很可能受巴比伦国王派遣来到赫梯,其最初的使命是帮助赫梯国王采用阿卡德语起草外交书信等文件,后来他在赫梯王国安居乐业,并在哈吐沙城创建了一个书吏学校,讲授阿卡德语和楔形文字。在一篇赫梯文雷雨之神赞美诗文献中明确写有DUB.SARPabilili,意为“巴比伦书吏”,这一记载亦见于其题记部分,遗憾的是,书吏名字不存。可以确认,这篇文献的赫梯语文本是这位巴比伦书吏在哈吐沙城由阿卡德文本译过来的。此外,在赫梯王室供职的至少还有两位亚述书吏,即那普纳沙尔和玛尔赛路亚。四、阿波斐斯与德国艺术风格的融合除了商业、医学、教育等的行家里手,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也在东地中海世界跨文化交流中大显身手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考古学家在叙巴地区的考古遗址卡布瑞丘和埃及希克索斯王朝首都阿瓦利斯的考古遗址艾尔达巴丘,发现了克里特文明风格或与克里特文明风格酷似的壁画等艺术品残片。早在公元前16世纪,随着来自叙巴地区的希克索斯人入主埃及北部并建立希克索斯王朝,埃及与乌加里特等叙巴地区城邦艺术家的流动很可能更加方便和频繁,这充分体现彼此在艺术风格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情况骤然增多。乌加里特遗址出土了大量贡献给希克索斯王朝最后一任国王阿波斐斯和他的前任赫延的印玺和圣甲虫护身符等艺术品,其中就包括一座堪称完美融合了埃及艺术风格和本土艺术风格的阿波斐斯雕像。以乌加里特为代表的叙巴地区艺术作品既借鉴了埃及等外来文化元素,又融入了本土文化元素,形成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外来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两组象牙家具饰板浮雕和三只雪花石膏雕塑等艺术作品中。两组家具饰板浮雕的第一组饰板有6副浮雕,主题为哈托尔女神哺育王室后代,从左至右依次为:一个拎着一支活羊的男性;一个手拿一只动物并肩扛一只鹿的男性;一个身着长裙并手握不明物体的女性;一个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长有角和翅膀的女性;一对拥抱着的夫妇;一个双手握持武器的侍卫,其中哺乳女性居于正中,表明她是整组浮雕的主角。第二组饰板有4副浮雕,主题为哈托尔女神养育全体乌加里特人,从左至右依次为:一个手持无花果树枝的祼体女性;一个正在猎杀狮子的身着褶裙和头戴王冠的男性;一个持斧握弓的男性;一个面前有一名鞠躬侍从的手握权杖并制服一头狮子的男性。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回望世界历史,尽管不同宗教、种族、国家、地区之间的割裂、冲突、战争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人类不懈探索和创造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泯灭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阿玛纳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商人、医生、教师、艺术家等跨文化交流的主体,穿梭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扮演着文化差异弥合者和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历史现象,人类的跨文化交流虽然有时显有时隐,有时浓有时淡,但这一宏大叙事和壮丽画卷从未间断,铺展至今。同样,在阿玛纳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对异邦某些优良产品的喜爱和对某些行业水准的认可,使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及其所承载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具有了跨文化交流的特征。产品和技艺的交流,使一些国家认识到陌生和遥远的异域同样也可能拥有先进的文化,在某些特殊的领域甚至比自己做得更好。为了更方便而直接地获取这些产品,受益于这些技艺,最便捷的路径就是想方设法在加强商贸交往的同时,邀请商人、医生、教师、艺术家这些产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