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一般心性看高老头的仁爱_第1页
从人的一般心性看高老头的仁爱_第2页
从人的一般心性看高老头的仁爱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人的一般心性看高老头的仁爱

《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杰作。《高老头》的父亲爱与恨是这本书的中心。如何看待高老头的父爱,不仅关系到对《高老头》这部世界名著的评价,也关系到对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功绩和局限的理解。我国理论界对于高老头的父爱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种种分歧和争论。中心问题在于:高老头父爱的真实性。高老头是一个剥削阶级分子,在他身上会不会存在真诚的父爱呢?这一点,以前人们是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当时“人性论”还是一个使人望而生畏的禁区。近年来,随着共同的人性在理论上被承认,随着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异化理论的被重新提出和讨论,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看待高老头的父爱问题,给高老头父爱问题的研究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异化理论,简单地分析一下高老头的父爱。我们要研究人,尤其要研究爱,就必然要接触到人性的问题。“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马克思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人性的方法。父爱,也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是“人的一般本性”的一种。世上大凡做父亲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父爱,这是一种由血缘关系引起的亲切的感情,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受到了严重的异化,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丧失了人性,同一个人,也并非在一切方面都丧失了人性。高老头作为一个投机商人,在大饥荒中囤积居奇,买空卖空,大发横财,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剥削阶级的属性,体现着人性的异化。但他作为一个父亲,始终爱自己的女儿。在这一点上,他又是保存了一定的人性的。象高老头这样爱女儿超过爱金钱的资产者,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是活生生的、复杂的、多样的,是种种属性的复合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此我认为,首先应该肯定高老头父爱有真实的基础,是人性的表现,这是一个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认识高老头父爱的意义。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金钱主宰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金钱势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伦理道德观,侵蚀着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关系。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在这样的社会中,人自身的价值被否定了,爱自身的价值也丧失了,它们的价值都要用金钱的价值去衡量。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人的价值规律”和“爱的价值规律”。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是精通这条规律的,在她们的天平上,父亲的价值和他的财产的价值成正比,父亲给她们多少钱,她们就回报父亲多少“爱”。让我们看看作品中的描写;当高老头有能力给每个女儿八十万磅陪嫁的时候,他的地位多么显赫,女儿女婿把他奉为座上宾,“他们恭恭敬敬地瞧着他,就象恭恭敬敬地瞧着钱一样。”后来,高老头出盘了铺子,生意露了底,从“财神”的宝座上跌下来了,他就被女儿们赶到了破旧的伏盖公寓,然而当时他手里毕竟还有一些钱,还可以满足女儿们由于挥霍无度而造成的手头拮据,因此女儿们还时常在后门楼梯口接见他,喊他两声“好爸爸”。而当高老头的钱财完全被榨干的时候,他就象“一只柠檬的空壳”,“一条野狗”一样,直到临死时女儿们都不来看他一眼了。高老头的悲剧就在于,他还不完全懂得资本主义社会这条“人的价值规律”和“爱的价值规律”,不懂得在亲生骨肉之间这条规律照样运用,不懂得对待女儿“要象对待狡猾的马一样”,手中要永远以金钱作为缰绳。仅仅这一点有限的人性,就被他周围的人们看作是“傻子”、“疯子”,仅仅这一点起码的人性,就不能见容于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金钱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本来,父爱是一种正常、自然、合乎人的生存发展的感情,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感情却被扼杀了。本来,对子女倾注了父爱的人完全应该成为子女所爱的对象,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正如高老头在临终所控诉的那样:“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女儿成为谋杀真诚爱着她们的父亲的实际凶手,而她们的行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被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我认为,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是人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摧残、被异化的悲剧。作品还有意把高老头父爱的悲剧与拉斯蒂涅清醒地自我异化所获得的成功对照起来写,生动地展示出:在这样的社会里,只有异化的人性才能生存。父爱,是一种希望自己子女幸福的愿望。当父亲把这种愿望化为行动时,行动的效果与愿望二者应该是一致的。高老头很爱女儿,很希望她们幸福,一生的活动都是为她们操劳奔波。他为她们挣得了钱,挣得了社会地位,但是,他给她们带来了幸福没有呢?马克思曾经表述过这样一个思想:资产阶级占有的越多,他作为人的存在就越少,他生活的异化程度也就越大。“政治经济学从你的生活方面,从你的人性方面夺走一切,它统统给你用货币和财富填上”。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正是这样,她们挥金如土,出入上流社会,看起来很富有,很幸福,但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她们实际上是最贫困,最不幸的。她们那种建立在冰冷冷的金钱关系上的夫妻关系,那种与其他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以及她们自己对金钱和虚荣的无限制的贪欲和追求,使她们虽然作为一个人,却过着毫无人性的生活。她们疯狂地追求这种生活,但也时时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但斐纳就曾埋怨父亲使她“陷入泥坑”,娜齐也感到“世界的可怕”。她们偶尔也有人性的一闪,回忆起自己童年“在搁楼面粉袋上打滚的日子”,认为“只有那个时候是我们的好日子”。而且,在高老头临终前,两个女儿由于挥霍无度、欲壑难填,在实际生活上也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困境。对于女儿的不幸,除了社会原因之外,高老头本人也是难辞其咎的。爱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它必然与每个人的阶级意识互相渗透,与每个人的人生观、幸福观紧密相联。高老头本人是一个追逐金钱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在他看来,有钱就是幸福,纵欲享受就是幸福。于是,他把尽量在金钱上满足女儿看作最高的父爱,为了使她们“玩得好”、“快活”,他可以抛弃一切道德观念。高老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幸福观与他身上仅有的人性背道而驰,他的父爱与他的行为南辕北辙,这就是高老头父爱的自我异化。因此,高老头父爱的悲剧,也是他的阶级性对他的人性自我异化的悲剧。巴尔扎克和其他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他的最强的一面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深刻的批判,最弱的一而在于他改变现实的社会理想是唯心的,反历史的。巴尔扎克是站在行将灭亡的封建贵族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的,他留恋过去的君主制,把天主教看作“压制人类邪恶的一整套完整制度”,并把父道看作是君主制国家的基础。他痛惜君权的衰微,父道的沦丧,他企图通过高老头这个形象去维护父权,通过高老头的父爱去宣扬唯心的道德感化。他曾说,自己的创作意图,是要描写这样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如此伟大,因此,不管你使这个人怎样伤心,怎样难堪,或者对他怎样不公平,也不能消灭这种感情”,“这个人是一个父亲,正如一个圣徒,一个殉道者,一个基督徒一样”。巴尔扎克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出发,着意渲染、美化、夸大高老头的父爱,给它罩上一层圣洁的光圈,把它树立成父爱的样板,作为自己批判现实,唤醒人心,复归人性的武器。巴尔扎克还通过高老头的口,去直接表达他的政治主张,例如高老头在临终前痛心疾首地呼喊:“做父亲的给踩在脚下,国家不是要亡了吗?……社会,世界,都是靠父道做轴心的”。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粗俗的面条商的口吻,而是巴尔扎克本人在呼喊。正如泰纳在《巴尔扎克论》中所评价的:“有时,炉里的火焰还不够强烈,有些铁块还没有融化,……于是在人物的形象下面,我们看见了巴尔扎克本人”。作者这种唯心的、反历史的主观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老头父爱的真实性、典型性。巴尔扎克批判现实的武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这种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有本质的区别。它抛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考察人,是在理论上假定出来的一种抽象的人性,它看不到人性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内容。如果说,用这种人性论去批判非人性的社会现实还有一定的力量的话,那么,用它作为改革现实的武器则完全是软弱无力的了。不消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