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八班级上册地理学问点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陆界线:2万多千米

6、面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8、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10、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殊行政区八班级上册地理学问点

11、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2个特殊行政区(香港、澳门)

12、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p8

13、人口数量世界第一: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15、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缘由:(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诞生率上升。

16、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17、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缘由: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打算生育,掌握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

1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2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22、独特的民族风情: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三歌会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回族——古尔邦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跳板苗族侗族——芦笙节

23、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阶梯名称平均海拔地形类型分界线

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其次阶梯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24、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化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很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便利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25、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①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东侧东北平原②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东侧华北平原③巫山西侧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西侧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⑤昆仑山脉北侧塔里木盆地南侧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脉北侧准噶尔盆地南侧塔里木盆地

26、主要山脉走向:(1)东-西走向三列:(靠北)天山、阴山、(中间)昆仑山脉、秦岭、(靠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三列:(西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边)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7、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8、我国地形特点:冗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区面积广阔。

29、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曲折

30、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内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潮湿气流影响。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1、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八班级上册地理学问点

32、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3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冗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多特别天气、(4)多旱涝灾难

34、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35、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36、我国的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37、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38、时间上分布即季节改变与年际改变: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改变大。

39、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40、我国洪涝灾难的缘由:(1)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难。假如夏季风推动缓慢,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2)假如夏季风推动快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简单消失“北涝南旱”

4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42、季风气候显著的缘由:位于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43、我国的特别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44、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45、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46、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枯水期。

47、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夏季,随着冰雪溶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冬春季节河流流量削减,甚至断流。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留意:我国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

48、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49、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50、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黄金水道)

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6300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乌江、沅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上、中、下游分界点:宜宾——宜昌——湖口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地理学习方法

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把握基础学问

“力量为主导,学问为基础”是高考永久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改变,都是地理基础学问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假如基础学问不扎实,就很简单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学问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肯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准时消化,每单元学问准时稳固”,力争吃透每个学问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学问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其次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消失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力量和区域定位力量。因此,同学们平常应注意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全部的学问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力量。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抱负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缘由、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进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学问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常应留意常常看报,学会发觉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沟通、相互考查提高。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精确、条理清晰、规律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经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规律消失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常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如今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地理学习技巧

地理学习的灵魂-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