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X-XX-XXCONTENTS行业分析报告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定义研究与探索期(1970-2000)产业链产业链政治环境1政治环境2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2行业驱动因素行业驱动因素行业现状行业现状行业现状行业现状行业热点行业制约因素行业问题行业发展建议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代表企业1代表企业201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定义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定义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技术、云服务等交互及存储技术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覆盖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等诸多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按照产品形态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同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与周边环境的状况。02研究与探索期(1970-2000)研究与探索期(1970-2000)美国、加拿大那等国家研究者深入研究可穿戴计算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学术界、产业界广泛关注;应用萌芽期(2001-2013)快速发展期(2014-2016)调整深化期(2017-至今)应用萌芽期(2001-2013)苹果、谷歌与Fitbit等科技公司开始布局智能可穿戴领域,以运动健康监测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被打开;快速发展期(2014-2016)2014年,小米推出79元高性价比智能手环,为商业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行业装定需求基地:专能可穿戴设备进入快速发展期;调整深化期(2017-至今)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热度消退,行业进入调整发展阶段;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受市场青睐,深化产品垂直领域专业功能成为新方向;03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上游芯片、显示器、传感器、电池、交互系统、数据平台产业链下游体育训练、医疗健康、教育教学、军事04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上游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上游参与者包括智能硬件供应商和软件系统服务商,其主要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核心的智能硬件及软件技术支持。智能硬件主要包括芯片、显示屏、传感器、电池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语控和交互技术系统、数据平台系统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使用的芯片主要分为应用处理器(AP)和单片微型计算机(MCU)两种。手环基本采用MCU,手表根据功能复杂度选用MCU或AP。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尚未出现专门为可穿戴设备定制的主控芯片,部分厂商的专用芯片多为基于原有芯片的优化设计,并非专用。芯片技术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核心,芯片的技术成熟度将影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性能。中国芯片企业长期处于被垄断的局面,近九成的芯片依赖进口。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中国芯片与海外进口芯片的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未来,中国芯片行业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破海外芯片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通过传感器对人体进行数据监测。伴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逐渐完善。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产品主要涵盖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生理健康类传感器。现阶段,传感器的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运动设备的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由于尺寸、精度及价格等方面的原因,传感器还无法大规模应用在医疗可穿戴设备中。传感器的技术门槛较高,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核心的无创式监测技术主要集中在海外,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所需的核心技术依赖引进。显示屏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中重要的元器件,是设备和用户交互的重要部分。目前,应用在智能可穿戴技术行业的显示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LCD显示、SharpmemoryLCD,OLED,电子墨水显示、MEMS显示技术和柔性显示等。屏幕技术的提高将改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可穿戴性以及交互方式,提升下游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产业链中游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中游参与者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电子科技企业等。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品驱动阶段,因此,中国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优质品牌较少。相较于国外同类型的产品,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并且伴随产品形态与功能的逐渐健全和丰富,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同质化程度逐渐升高。海外厂商的布局将对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用户的争夺将成为行业的竞争重点。基于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较好的产业前景,部分电子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如ACER、小米等。电子科技企业利用其资源、技术及渠道优势布局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抢占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份额。部分老牌电子科技企业的加入将推动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同时企业利用其品牌忠诚度和技术优势将为下游消费者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产业链下游得益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教育、体育以及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普及率较高。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健康监测数据,让用户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帮助用户进行科学的健康管控。可穿戴医疗设备在身体指标出现异常时将发出预警信号,医护人员及监护人可以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情况恶化。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基本功能可满足用户的基本监测需求,为用户节省去医院检查的费用,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有利于培养用户的健康管理意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的整合医疗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及时性为医疗机构的资源调配提供有力的参考支撑,医生可以根据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反馈安排上门诊断或远程会诊的时间,降低医患双方治疗成本。在教育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教育教学及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第一,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收集学生的健康数据、心理数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判断学生行为的合理性,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及反馈,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效果。第二,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学生随时查找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第三,学生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多为智能手表,其定位及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帮助家长获取学生的地理位置,保障学生安全。智能可穿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将推动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扩容。05政治环境1政治环境1《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等政府部门共同探讨智能可穿戴标准体系。政府建立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标准化体制,旨在从安全性、智能型、及可穿戴性三个方面考核产品的品质。会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标准化体制不健全导致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企业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各热点领域的应用标准作出明确规范。《中国制造2025》将发展医疗级可穿戴设备上升为战略要求,并强调需提高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积极研究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以及加强提高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疑难疾病等方面的研究06政治环境2政治环境2《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首次从标准、安全、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对医疗大数据提出原则性规范,进一步为医疗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人工智能成为推动医疗建设的重要技术手酸,同时将带动可穿戴医疗设备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慢病筛查、主动干预。07政治环境2政治环境2《可穿裁产品应用服务框架要求》《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可穿裁产品应用服务框架要求》规范了可穿截产品中的应用服务类型,还规范了不同应用服务类型的产品应保证的基本功能。《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支持企业准广穿戴式、便携式、非接触式采集健康信息的智能化健康管理、运动健身等电子产品。08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从2017-2022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上涨的趋势,同比增速处于持续正增长的态势,其中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了184%。2022年1-9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70269亿元,同比增长了6.2%。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形下,我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之前受疫情影响而停滞的各个行业,也开始恢复运行,常态化增长趋势基本形成,未来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必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09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1010201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龄人口规模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了1906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中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并正在向高龄社会发展。我国慢性病人口基数庞大,慢病管理市场需求广泛存在。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每30秒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病。02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高,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此外,慢性病患者群体庞大,为专业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轻便高效的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创造了市场机会。慢病监测与管理广泛的市场需求,为专业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发展契机。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最简单有效的自我健康监控及管理手段,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打造慢性病自我管理新模式,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010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2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结合的典范。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极大地拓宽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战略背景下,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基于医疗健康数据的干预治疗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将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正成为改变医疗体系和人类健康的“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已吸引不少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大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仅提供数据监测功能,且多数集中在消费领域,功能较为单一、同质化较为严重。011行业驱动因素行业驱动因素1政策支持1各类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增加1政策支持1伴随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于2015年组织召开了《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会议,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共同探讨智能可穿戴标准体系。政府建立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标准化体制,旨在从安全性、智能型、及可穿戴性三个方面考核产品的品质。会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标准化体制不健全导致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企业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各热点领域的应用标准作出明确规范。会议指出,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使用者较长时间的佩戴,因此可穿戴设备的安全与质量将成为政府的把控重点。政府将严格把控智能可穿戴设备本身、电池、电源适配器的安全性、无线连接、有害物质的安全认证,从根源上避免智能可穿戴产品对用户造成的危害。此外,政府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软件的缺陷等问题进行严格管控,尤其是对于干预人体健康的植入性产品,需建立严格明确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1各类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增加1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检测用户心率、体表温度、运动量和其他生理参数、还可以检测出部分身体重要生理指标的异常,在未形成疾病前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分析结果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可连续的监测生理功能、包括心率、体表温度、血样水平,在用户或病患的身体指标及状况出现异常时,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发出异于日常模式的信号,向设备佩戴者发出健康预警。伴随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设备对于指标的监测将日渐精准,有利于个人日常活动和生理状况的了解及保护,提升用户数据感知和控制能力,减少慢性疾病人群的数量。012行业驱动因素行业驱动因素人口老龄化加剧技术环境助力中国智能可穿戴行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且呈现持续上涨的发展趋势。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现有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护理需要。因此,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逐渐向家庭转移,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轻便高效的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将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64亿,占18.70%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它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技术环境助力中国智能可穿戴行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多功能应用提供助力,如芯片、算法等,其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根据其运行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类。5G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提供了基础性支持。目前,5G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容量较大、延迟性较低、网络均匀性较好。相较于4G网络,5G网络的数据吞吐量增加了10倍,通信容量是4G网络的100倍,但其延迟仅有4G网络的十分之一。013行业现状行业现状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2016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45%,其中,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7亿台,同比增长89%(受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取消5mm耳机接口影响,无线耳戴式设备出货量占整体市场的比重快速上升);2020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5亿台,同比增长30%。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但考虑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火爆期已过,预测2020-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出货量为158亿台。014行业现状行业现状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6.2%,其中,2020年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6亿元,同比增长35.1%。目前,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结束野蛮生长,开始迎来精细发展时代。2020-2025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30.0%,2025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46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按地区分布,2020年亚太地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占比34%,位居首位,其次是北美地区,占比30.1%。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015行业现状行业现状据沙利文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仅有65.2亿元,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中国智能可穿戴行业得以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301亿元,2014年-2018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7.0%。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中国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普及,助力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元器件、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016行业现状行业现状据具有智能可穿戴设备背景的行业专家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人群扩大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为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刚性需求及扩容空间。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慢性病人群数量的增多,健康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细分领域的发展。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医疗可穿戴设备为用户进行主动的健康管理、提高用户的健康水平,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伴随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各垂直领域应用程度的加深,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将持续扩容。沙利文预测,2023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17亿元。017行业热点行业热点热点一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领域广泛热点二科研服务市场持续增长热点三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提高热点一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领域广泛热点二科研服务市场持续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具有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热点三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技术提升,多元化科研服务平台持续扩张,促进高价值服务企业品牌形成。行业产品化发展,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服务企业逐渐增多。018行业制约因素行业制约因素数据过于碎片化难以释放其商业价值数据安全问题制约行业发展软件安全问题数据过于碎片化难以释放其商业价值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产品形态众多,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不同智能可穿戴产品及品牌所采集到的的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采集规模较小。并且现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电力续航能力较差,当智能可穿戴设备处于电量耗尽的状态,用户未及时充电,将影响设备对于人体数据的持续采集,导致数据碎片化。未形成规模的碎片化数据将影响其价值的挖掘,导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价值被低估。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作为人体数据的流入和流出的双向渠道,其数据的流出将为行业带来较多的商业价值。数据的碎片化决定企业难以通过大数据服务获得盈利收入。目前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主要依赖硬件产品变现,但硬件本身创造的价值有限,且生产及运营成本较高。单一的商业模式将影响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利润空间的增长,导致行业价值被低估,制约行业发展。数据安全问题制约行业发展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贴近人体的电子产品,其探测到的数据包括大量的用户健康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关键隐私信息,且设备对于用户健康和行为数据信息的采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数据平台及结果传输系统互联互通,部分数据流通环节管控缺失,同时部分可穿戴设备自身存在技术缺陷等诸多问题,导致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事件频发,对用户个人安全、患者生命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例如健康可穿戴设备所探测的心率、运动、睡眠等生理数据被窃取,将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契机。因信息泄露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将为用户带来困扰,数据安全问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阻碍。软件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手表成了可穿戴设备的中心舞台。相比较于智能手环,而智能手表拥有独立的运行系统,并可以通过软件来扩展更多的功能。但是从另一个方向进行分析,却也存在了很多的安全隐患。相比较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的逐步完善,而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在用户体验服务上还是在安全上。在个人电脑PC开始普及的时候,电脑木马病毒足可以用肆虐一词来形容,而当今移动智能手机也是饱受恶意软件之困,智能手表的软件安全更是让人担忧。就目前而言,相比于电脑和手机安全,智能手表一旦被恶意软件所侵染,那么数据安全和设备安全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NFC功能的普及,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移动近场支付、门禁系统等服务上有着更长远的前景,也就是说在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涉及的不只是数据隐患,更是和用户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息息相关。019行业问题行业问题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监管难度大高端产品发展落后质量参差不齐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缺乏完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商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行业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产品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丧失产品市场竞争力。行业监管难度大高端产品发展落后020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建议2提升产品质量2全面增值服务2多元化融资渠道2提升产品质量2(1)政府方面:政府应当制定行业生产标准,规范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生产流程,并成立相关部门,对科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试剂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冷链运输环节的基础设施升级,保证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产品的质量,促进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生产企业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行业生产规范,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本土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企业加强生产质量的把控,对标优质、高端的进口产品,并凭借价格优势逐步替代进口。此外,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企业紧跟行业研发潮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全面增值服务2单一的资金提供方角色仅能为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企业提供“净利差”的盈利模式,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企业业务收入因此受影响,商业模式亟待转型除传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需求外,设备管理、服务解决方案、贷款解决方案、结构化融资方案、专业咨询服务等方面多方位综合性的增值服务需求也逐步增强。中国本土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在定制型服务领域发力,巩固行业地位2多元化融资渠道2可持续公司债等创新产品,扩大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公司债等额度获取,形成了公司债、PPN、中期票据、短融、超短融资等多产品、多市场交替发行的新局面;企业获取各业态银行如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中资行的授信额度,确保了银行贷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企业在保证间接融资渠道通畅的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发债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促进自身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产品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实现融资地域的分散化,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提升企业负债端的市场竞争力。以远东宏信为例,公司依据自身战略发展需求,坚持“资源全球化”战略,结合实时国内外金融环境,有效调整公司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分布结构,在融资成本方面与同业相比优势突出。021竞争格局竞争格局竞争格局1竞争格局2竞争格局1目前,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竞争主体包括海外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中国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行业尚未出现综合实力较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自主品牌。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智能手环和手表等细分领域,较知名的品牌包括小米、华为、步步高等。智能手环手表等同类型产品在海外市场较成熟,中国国内智能可穿戴产品主打低价优势,但市场接受度偏低。目前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商业模式较单一,主要依靠硬件变现来实现企业盈利。基于电子产品迭代速度较快的属性,企业无法维持产品的稳定发展周期,大规模的投产及市场推广将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因此依赖硬件销售模式获利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但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内企业将通过硬件获取用户,利用良好的消费体验提高用户粘性。未来,伴随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将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获得利润。目前,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品牌开始进入有特殊需求的细分市场,挖掘和利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的“长尾”效应。但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同质化程度较深,垄断或寡头的市场格局较难出现,部分拥有较好市场口碑的老品牌将略具优势。竞争格局2海外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凭借其资金、技术及品牌等优势强势布局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如智能眼镜、高端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细分市场。如Fitbit、Jawbone、苹果、三星等海外企业,凭借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技术支持覆盖智能可穿戴领域各级市场。同时,中国政府为支持医疗康复、养老护理等产业的发展,落实降低部分医疗器械等设备的进口税率。在医疗可穿戴设备领域,海外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税收成本将大幅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海外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竞争优势。但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低价优势对海外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代表厂商为小米。中国国产智能可穿戴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担保基金免责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快递柜制造商销售合同
- 2024年地基挡墙边坡地基处理施工合同3篇
- 2024年供应链债权担保及信用增级合同3篇
- 2024年度打桩工程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合同3篇
- 2024停车场车位租赁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生态碎石工程承包协议6篇
- 2024全新二手房买卖合同合同履行监督条款下载3篇
- 2024年工业炉窑设备全面检修与保养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制定合作委托合同3篇
-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综合练习(上学期)试卷(含答案)
- 公司级员工安全培训试题及完整答案一套
- 2024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病梅馆记》解析版(分层作业)
-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春季学期电大《商务英语4》试题及答案
-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100分)
- NB-T32004-2018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 领导与班子廉洁谈话记录(4篇)
- 衡阳市耒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