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1.孟德尔通过人工杂交对豌豆的遗传性状进行了研究,下列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自然状态下的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F1会发生性状分离

B.高茎植株作母本与矮茎植株作母本所得的实验结果不同

C.对豌豆母本进行去雄操作,应该在花成熟前进行

D.去雄后和授粉后均需要套袋,两者套袋的目的不同2.某植物的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已知父本产生的花粉中存在致死类型,则致死花粉的基因型为()A.ab B.Ab C.aB D.AB3.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存在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环节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于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

C.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基因型不同的有性生殖细胞

D.动物产生的配子中一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摩尔根及其同事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并证实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果蝇眼色的该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B.F2中雄果蝇的白眼基因来自F1中的红眼雌果蝇

C.自然群体中白眼性状在雄果蝇中出现的概率小于雌果蝇

D.若让F2中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3:15.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男性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D.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子的女儿患病6.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转化来的S型细菌的毒性是可以遗传的

B.艾弗里实验中被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开7.下列是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异同点进行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两个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

C.两个实验均选用结构复杂、增殖迅速的生物为材料

D.两个实验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8.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对位于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

C.生物的DNA分子中都至少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DNA分子中A-T碱基对数量越多,热稳定性越强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先全部解旋,再进行复制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没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

D.DNA分子复制是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子链10.某动物1号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均会影响眼睛颜色及眼睛构造,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图中n基因与Y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生殖细胞中可同时存在W基因与s基因

D.该动物细胞的基因不全位于染色体上11.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一种蛋白质)与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但是在正常条件下,HIF-1α会被蛋白酶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完成EPO基因的表达

B.EPO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单体是氨基酸

C.细胞合成EPO时,tRNA与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HIF-1α与ARNT结合到DNA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12.如图表示三种RN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的RNA参与核糖体组成

B.乙中的rRNA上含有反密码子

C.丙是tRNA,由三个含氮碱基组成,可转运氨基酸

D.RNA中含有核糖,真核细胞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13.基因的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的多种性状,又称“一因多效”,如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细胞中的基因都具有多效性

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只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

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

D.排除环境干扰,只需研究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1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基因突变对生物大多是有利的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 D.健康的青少年不会发生基因突变1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基因重组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D.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1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

B.小鼠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一对正常的大龄夫妇生育了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某动物9号、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导致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17.如图表示母亲生育年龄与子女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筛查唐氏综合征

B.子女患唐氏综合征与父亲产生的精子异常无关

C.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母亲年龄越大,21号染色体不分离的可能性越大18.下列关于物种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19.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环境协同进化

D.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结果分别是生存斗争、适者生存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1.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用多对雌、雄绵羊分别进行如下两组杂交实验:

第一组:多对雌、雄绵羊杂交,获得的F1中黑面长角:黑面短角:白面长角:白面短角=3:3:1:1;

第二组:多对雌、雄绵羊杂交,获得的F1中黑面长角:黑面短角=3:1.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第一组实验中,亲本绵羊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第二组实验中,亲本绵羊是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3)让第一组实验F1中的所有黑面长角分别和白面长角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4)若第二组实验中的亲本绵羊均为黑面个体,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某个亲本基因型只有一种,理由是______。22.如图①表示某动物体内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②表示细胞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的柱状图中,a柱表示______的数量,图①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的是______时期。

(2)图①中时期Ⅳ中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图;图①中由时期Ⅱ变为时期Ⅳ,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3)从图②中______图可知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图②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4)图②中的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23.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脯氨酸CCA、CCCCCU、CCG苏氨酸ACU、ACCACA、ACG甘氨酸GGU、GGAGGG、GGC缬氨酸GUU、GUCGUA、GUG(1)DNA和RNA在化学组成成分上的区别在于______。

(2)该动物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场所有______,②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Ⅱ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

(3)如果核DNA上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______。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作多聚核糖体形成这种多聚核糖体的意义在于______。在线粒体中mRNA一端结合核糖体、一端结合DNA,这说明______。24.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该家族中有甲(基因为A/a)和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已知Ⅰ1不含甲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在人群中男性患者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患者。

(2)图中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图中Ⅱ1和Ⅰ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3)图中Ⅲ1的乙病致病基因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Ⅰ1。若Ⅲ2之和Ⅲ3结婚,生下患甲病但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4)若乙病在正常人群中每100人中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Ⅲ1与表现型正常的异性婚配,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25.育种工作者想培育一个新作物品种,设计了一些育种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途径用X射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2途径育种中,通常从F2中开始筛选D品种,原因是______。若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双显性个体为优良性状,F2中选育的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

(3)通过③途径培育E品种的育种方法是______。④途径育种过程中,X处理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为纯种,故选择自然状态下的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F1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

B、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因此矮茎豌豆作母本或高茎豌豆作母本进行杂交,所得的实验结果相同,B错误;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杂交实验中一般需要在母本的雄蕊未成熟前进行去雄处理,即在花蕾期去雄,C正确;

D、为了避免外来的花粉的干扰,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处理,故两次套袋的目的相同,D错误。

故选:C。

人工异花受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受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D

【解析】解:A、若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则AaBb的植株可产生雄配子Ab:aB:AB=1:1:1,产生雌配子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8:2:2,与题干不符,A错误;

B、若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则AaBb的植株可产生雄配子AB:aB:ab=1:1:1,产生雌配子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7:3:1:1,与题干不符,B错误;

C、若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则AaBb的植株可产生雄配子Ab:AB:ab=1:1:1,产生雌配子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7:1:3:1,与题干不符,C错误;

D、若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则AaBb的植株可产生雄配子Ab:aB:ab=1:1:1,产生雌配子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5:3:3:1,与题干不符,D正确。

故选:D。

致死问题的类型有配子致死、合子致死(例如某基因纯合致死和某种基因型致死)。在题干没有明确信息时,需要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分析;若已知致死类型,则按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的分析方法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致死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致死问题的分析方法,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答案】A

【解析】解: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相互融合的过程,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基因型不同的有性生殖细胞,C正确;

D、动物一般为二倍体,其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其产生的配子中一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眼色基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由题意可知,F1中雄果蝇为红眼,且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因此F2中雄果蝇的白眼基因来自F1中的红眼雌果蝇,B正确;

C、自然群体中白眼性状在雄果蝇中出现的概率高于雌果蝇,这是因为在Y染色体上没有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所以雄果蝇只要有白眼基因就表现为白眼,C错误;

D、用w表示控制白眼的基因,那么F2中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即12XWXw和12XWXW,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wY,子代雄果蝇父本只能提供Y染色体,母本提供X染色体,又因为母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2×12+×12)XW:(12×12)Xw=34XW:14Xw,所以子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3:1,D正确。5.【答案】D

【解析】解:A、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

C、男性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C错误;

D、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子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D正确。

故选:D。

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体共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女性染色体组成为22+XX,男性染色体组成为22+XY,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D

【解析】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转化来的S型细菌的毒性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

B、由于转化因子是DNA,DNA酶可将DNA水解,因此艾弗里实验中被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B正确;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D错误。

故选:D。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答案】B

【解析】解:A、两个实验均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两个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通过各组加入不同种类的酶去除相应物质观察是否出现S型菌落以形成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以带不同标记的DNA和蛋白质观察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形成对照,B正确;

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选用结构简单、增殖迅速的生物为材料,前者选用的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后者采用的噬菌体是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它们都是结构简单、增殖迅速的生物,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答案】B

【解析】解:A、碱基对位于DNA分子的内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该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组成的,B正确;

C、生物的链状DNA分子中都至少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

D、DNA分子中A-T碱基对数量越多,其中含有的氢键越少,其热稳定性越弱;DNA分子中G-C碱基对数量越多,其中含有的氢键越多,其热稳定性越高,因为A-T之间有两个氢键,而G-C之间有三个氢键,D错误。

故选:B。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C

【解析】解:A、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A错误;

B、DNA双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所以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B错误;

C、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C正确;

D、DNA分子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子链,D错误。

故选:C。

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条件、特点及准确复制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答案】B

【解析】解:A、基因通常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图中的各个基因均具有遗传效应,A正确;

B、图中n基因与Y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故在精子中可能同时包含图中四种基因,包括W基因与s基因,C正确;

D、该动物细胞的基因不全位于染色体上,还有的位于线粒体中,D正确。

故选:B。

题图分析:1号染色体上存在白眼基因W、朱红眼基因n,4号染色体上有星眼基因s有眼基因Y,两条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涉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本题考查基因与DNA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解:A、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基因信息的转录,因此不能完成EPO基因的表达,A错误;

B、HIF-1α会被蛋白酶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EPO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单体是氨基酸,B正确;

C、细胞合成EPO时,需要经过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中tRNA与m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实现多肽链的合成,C正确;

D、HIF-1α与ARNT结合到DNA的相应部位,进而促进EPO的合成,说明HIF-1α与ARNT结合到DNA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A。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2、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缺氧诱导因子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所学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2.【答案】D

【解析】解:A、甲中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参与核糖体组成的是乙中的rRNA,A错误;

B、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错误;

C、丙是tRNA,含有多个含氮碱基,其中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C错误;

D、RNA为核糖核酸,其中含有核糖,真核细胞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种RNA,甲是mRNA,乙是rRNA,丙是tRNA。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RNA的种类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解:A、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即基因具有多效性,但并不是所有基因都具有多效性,A错误;

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除了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B错误;

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与多个性状有关,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C正确;

D、基因除了位于染色体上,还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上,因此排除环境干扰,只研究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D错误。

故选:C。

基因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形成。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很多生化反应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因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和影响新陈代谢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决定性状的形成。由于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和各种生理生化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因的作用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基因影响了这种性状,又会间接地影响其他性状。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豌豆性状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14.【答案】C

【解析】解: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但未必一定是显性基因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大多是有害的,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B错误;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突变频率很低,C正确;

D、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健康的青少年也会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5.【答案】D

【解析】解: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因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B正确;

C、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C正确;

D、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答案】B

【解析】解:A、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

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是指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故选:B。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7.【答案】B

【解析】解:A、大龄孕妇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概率更高,可通过产前诊断筛查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的发生,A正确;

B、唐氏综合征的病因是母亲或父亲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第21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与父亲也有关系,B错误;

C、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正确;

D、由图可知,母亲生育年龄越大,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病的概率明显增加,病因可能是是母亲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第21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D正确。

故选:B。

1、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2、题图分析:曲线走势显示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母亲生育年龄越大,尤其是40岁后,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明显增加。

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本题涉及到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8.【答案】B

【解析】解:A、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通过遗传使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C正确;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正确。

故选: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9.【答案】B

【解析】解:A、a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

B、b标志新物种的形成,表示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生物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C正确;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最终会造成适者生存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1、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为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3、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a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并结合所学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0.【答案】D

【解析】解:A、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而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

B、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群落之间,B正确;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

D、生物多样性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1、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协同进化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21.【答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AaBb×Aabb

杂合子

黑面长角:黑面短角:白面长角:白面短角=6:2:3:1

不能

亲本绵羊均为黑面,其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AA或AA×Aa都可以使F1全为黑面,无法确定某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还是Aa

【解析】解:(1)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杂交试验中,第一组实验中,子代有黑面和白面且为数量比为3:1,亲本就这对基因来说就是Aa和Aa,子代有长角和短角且为数量比为1:1,亲本就这对基因来说就是Bb和bb,第一组实验中,亲本绵羊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第二组实验中,子代黑面长角:黑面短角=3:1,因子代只有黑面(显性性状),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来说是有一方是AA,另一方不能确定,而子代有长角和短角且为数量比为3:1,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来说就是Bb和Bb,因而亲本绵羊是杂合子。

(3)第一组实验亲本是AaBb×Aabb,所以F1中的黑面长角基因型是13AABb,23AaBb,白面长角aaBb,所有黑面长角分别和白面长角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两对基因分别计算,13AA,23Aa和aa,F2中Aa:aa=2:1,即表现型黑面:白面=2:1,另一对基因,Bb×Bb,F2中B-:bb=3:1,即表现型长角:短角=3:1,所以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面长角:黑面短角:白面长角:白面短角=6:2:3:1。

(4)若第二组实验中的亲本绵羊均为黑面个体,不能确定某个亲本基因型只有一种,理由是亲本绵羊均为黑面,其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AA或AA×Aa都可以使F1全为黑面,无法确定某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还是Aa。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AaBb×Aabb

杂合子

(3)黑面长角:黑面短角:白面长角:白面短角=6:2:3:1

(4)不能

亲本绵羊均为黑面,其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AA或AA×Aa都可以使F1全为黑面,无法确定某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还是Aa

22.【答案】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雌性

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粒分裂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①的柱状图中,a柱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图①中Ⅲ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

(2)图①中时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因而对应图②中的甲图;图①中由时期Ⅲ变为时期Ⅳ,染色体数量减半,则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图②中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图②中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4)图②中丙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而且存在同源染色体,故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染色体;Ⅲ

(2)甲;同源染色体分离

(3)乙;雌性;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4)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

1、分析图①:柱状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或2个DNA,而且a:c=1:1和a:b:c=1:2:2,则a柱表示染色体的数量,b和c分别是染色单体和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Ⅱ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2、分析图②: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