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金融危机比较分析_第1页
两次金融危机比较分析_第2页
两次金融危机比较分析_第3页
两次金融危机比较分析_第4页
两次金融危机比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2007年春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由债务危机发展为流动性危机,进而发展为信用危机,。很多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因此破产、投资银行及基金被迫关闭,股市也剧烈震荡。这场风暴从美国向全世界扩散,造成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和恐慌;危机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全球经济迅速下滑,不少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灾难,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10年前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暴。同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劫难,这两场金融危机到底有何不同,又有何关联之处,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启示,特别值得我们加以探究分析。本文试对这两次金融危机做比较分析,或有助于人们对金融危机有一个本质的认识。金融危机概述金融危机概述什么是金融危机?根据维基百科所述,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常常随之而来的信用紧缩,是一种货币需求快速增长大于货币供给的状况。在几十年前金融危机基本上等同于挤提,现在则多以货币危机形式出现。股市暴跌有时也是一种金融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国家破产,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马克思在当年总结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必然会造成经济危机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不可能消灭,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自资本主义制度确定以来几百年的历史中,世界上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危机,21世纪前后就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影响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最开始是由泰铢贬值引发的,在危机中各国货币不断遭到国际金融炒家的冲击,故属于货币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则为典型的债务危机。二、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共同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与1997年泰铢贬值触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比较,二者在发生的背景、导火索、作用机理与金融监管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次危机都根源于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亚洲金融危机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大量举借外债。泰国从1992年开始放宽限制,允许国内投资者通过曼谷国际银行获取低息的外国资金。但是它犯了个错误,那就是让泰国铢的汇率与美元挂钩。泰国人对货币贬值问题根本不关心,轻率地大量借钱,没有采取任何预防风险措施。流入泰国的美元利率大大低于国内银行提供的美元利率。1992年泰国的外债为200亿美元,到1995年底增加到了750亿美元,而到1997年则达到达890亿美元(其中约半数是欠日本银行)。然而,流入泰国的这些资金,只有极少几个领域能够让这些投资产生效益。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泰国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像泰国这样的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1997年外汇风险刚已发生,大量资本发生出逃,这等于是釜底抽薪,亚洲金融危机随之发生。同样,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也出现了透支性的经济高增长。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习惯于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借贷和超前消费。此外,为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度长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纷纷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促使银行扩大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也就是发放次级抵押贷款以赚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因此,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攀升大大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自2006年起,美国房市大幅降温,房价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此后,其他一些提供次贷的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财务危机,到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二)两次危机都是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突然爆发的泰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经济一度繁荣。在1987-1996年期间,泰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攀升。1997年前后,泰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外汇储备有324亿美元之多。但这都是泡沫经济下的表象,实际上泰国的经济结构极其脆弱,加之金融监管的疏漏与国际收支的长期恶化,整个经济体系极其脆弱。当国际投机性资本瞬间撤离时,危机就全面爆发了。同样,美国的次贷危机也爆发得极其突然。2007年的7月和8月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处在扩张周期中,毫无经济减速的征兆。8月公布的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3.4%,创出过去6个季度的新高。然而,随着美国贝尔斯登公司宣布旗下的两只基金出现赎回困难后,仅仅3天,金融市场就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并进而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三)两次危机都是政府被迫采取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政策刺激经济引发的泰国金融危机是在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泰国为了抵御美元升值对泰国出口产业的冲击,弥补经常项目下的逆差,不得不过早开放资本项目、过分借人外债,从而引发大量的国际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吹大了泰国的经济泡沫,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次贷危机的爆发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政策根源。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其后的“9.11”恐怖事件以及美国的对外战争,都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防止衰退,美联储不得不连续十余次大幅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并采用刺激房地产业发展作为投资增长点的产业政策,结果造成流动性严重过剩,刺激股市和房地产业过度繁荣,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四)两次危机都是由股市与房地产市场交互作用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泰国的钉住制度屏蔽了汇率风险,引起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大量国际短期资本的持续涌入,不断推高房地产市场价格和股票市场价格,使得泰国的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股市也随之暴涨,泡沫效应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国内投资急剧上升,迫使银行超额放贷,在加剧了市场升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投机和欺骗活动。泰国29家银行对民营企业和个人的放款余额在六年内增加了3.33倍。91家金融票券公司在1992年到1996年期间放贷余额增加了2.72倍。另一方面,由于股市和房地产投机活动猖獗,泰国政府不得不提高利率,并远远高于美国等其他国家,大量外资流入泰国。许多泰国企业为了减少融资成本纷纷借外债,造成债台高筑又无力清偿的尴尬局面,政府不得不注入大量的资金拯救已经严重扭曲的金融体系,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最终,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破灭的直接后果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急剧增加,摧毁了人们对泰国金融体系的信心,增加了市场对泰铢贬值的预期,加速了资本外逃。相对于泰国的泡沫经济而言,美国的市场环境过热最直接的表现是投资银行不断改变传统的证券化流程(如图-1),在增大杠杆效应的同时,风险也在急剧扩张。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流程是发起人将已发行的贷款“真实出售”给SPV(特殊目的机构),形成与该资产组合的“破产隔离”,投资银行根据该发起人剥离资产的情况对现金流进行重组,设计出与资产池的特征相匹配且能够满足更多投资者需求的MBS和CDO产品。在此过程中,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金周转情况,有效地进行现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在扩大市场业务和规避经营风险中寻求一种均衡。但是当传统的证券化流程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牛市所改变时,过热资本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使高收益债券的需求急剧增加,对市场感觉灵敏的投资银行自然不会放弃这块潜力巨大的业务,他们会根据投资者需求设计出不同的MBS产品: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制定不同的债券条款和利率。在确保债券可以销售给下游的机构投资者之后,投资银行才会向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订货”,根据证券化的需要购买房贷资产。图」次贷流程及藝与主体这种改变了的证券化流程能够稳定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次贷申请者有能力偿还贷款或者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涨,但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这种流程的传导将严重受阻,直至累积演变成次债危机。泰国的泡沫经济给投资者制造了一个幻觉:与其把资金投入实际产业部门,辛辛苦苦还赚不到大钱,还不如投入股市和房地产,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额利润。在国际资本的炒作下,泰国曼谷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迅速飞涨。泰国房地产业的超高利润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和国外资金。在1989年泰国发放的住房贷款总额为1459亿泰铢,到了1996年超过了9000亿泰铢,在七年内增加了五倍多。1996年房地产投资额占外国直接投资额的一半。这种在短时间内被不断吹大的泡沫一旦破灭,便使大量的国际游资瞬间撤离,导致了泰国资本市场的最终崩溃。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似乎如出一辙,在政府“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导向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01-2005年期间飞速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居民购买住房,并为那些不具备购房能力的购买者提供次级贷款,使房地产的泡沫愈演愈烈。2002年后美国房地产价格呈现过热迹象。根据标准普尔Case-Shiller指数的统计,2006年7月房屋价格指数达到最高值206.52点,与2000年1月基期相比涨幅超过100%。伴随房价的上涨,大多数美国民众投资房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并形成了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瞅准了市场的需求,他们提供的各类按揭贷款品种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为购房者提供了绝佳的融资工具,加大了房地产投资者的杠杆的乘数,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成倍的增长。应该说,利率的上升是刺穿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因素。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美联储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利率的上升直接导致浮息贷款利率上调,购房者月供金额不断上升,还款压力增大,提高了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和投机需求。在供给方面,利率上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迫使房地产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缓解资金链的紧张局面,销售压力日渐增大。另外,一部分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房屋被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没收后重新回流二级市场,增加了房屋的供给。供需的天平逐渐向买方倾斜,房屋价格出现松动。当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发生变化后,持币观望的情绪进一步扩散,购房需求进一步萎缩,2001年到2005年间积累起来的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房价大幅度下跌,严重冲击了住房次级贷款市场,阻碍了其流动资金的传导,继而从次贷危机引发为次债危机,最终爆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五)两次危机都缺乏有效的政府金融监管纵观泰国金融危机的蔓延,最初就是因为泰国政府对资本项目上的放松管制使得国际游资能够在泰国畅通无阻;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对商业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使得这些机构疯狂对外举债,造成债台高筑却又无力偿还的困境,加速了泰国经济的崩溃。这种监管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息率自由化使大量的短期外资流入。泰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利率自由化,到1992年6月所有的存款利率都实现了自由化。同时泰国央行允许外国居民在泰国开立非居民泰铢账户。由于泰国的利息率较高,12-15率一直比较稳定,大批短期资金被吸引到泰国变成泰铢存款以坐吃利差。1996年通过国外居民泰国账户的资金10万亿铢是泰国私人国际资本流动中交易量最大的一项。这一类型短期资金逐利性极强且极不稳定,使泰国的外资流入结构十分脆弱。2.外汇管制的自由化,使得国内信贷规模失控。1992年,泰国实行外汇管制自由化,并取消了泰国商业银行必须持有一定数量政策债券的规定。外汇管制自由化的结果,首先使得外资大量涌入泰国股市,泰国股市交易中外国资金所占份额显著增加。其次表现为泰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国外债务的比重由1992年的6.56%32升到1994年的19.23%。这些外国债务大部分都是短期债务。国内商行负债结构的改变使货币当局越来越难以控制国内的信贷扩张局势。3.银行监管的失控,使银行资产质量低下。泰国普遍存在着不适当的银行监督,缺乏透明度。尤其是银行资产对房地产的过度投入,而房地产的萧条使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迅速膨胀,动摇了存户的信任,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如果说泰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宽松式管制是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应该为危机负责的不只是联邦政府,或许更主要的是在于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过于宽松的贷款限制和评级公司的扭曲评级。其一,美联储并没有扮演好自己作为监管者的角色。美国经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从1991年至2000年底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入2001年后,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在12个月内11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将基准利率由6.5%降到1.5%,从而成功地延续了美国战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但极低的利率在提振经济的同时也引发了通货膨胀。低廉的资金成本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乃至过热,经济的繁荣又使得美国居民的收入大幅上升,二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对住房的过度需求,抬高了房地产的价格;同时,房价的上涨也使购房者以抵押房产再融资的形式,将房产升值套现以超前消费,从而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其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为抢占市场致使贷款限制过于宽松。市场的非理性改变了资产证券化流程,对发放贷款形成了倒逼,急剧增长的房贷需求也使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之间竞争加剧,证券化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其发行规模也由过去的由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控制变成由资产市场决定——只要有购买需求,投行就会向抵押贷款公司订购更多的产品,迫使公司发放更多的贷款。当优质客户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时候,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就会向低收入人群开拓市场,次贷业务也就越做越大。只要市场有人愿意向投行购买CDO和MBS,就等于将资金借给了低收入的购房者,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被源源不断地导入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热度不断攀升,次贷业务不断扩大,流动性更加充裕,引发物价上涨,最终美联储被迫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形成刺破泡沫的压力。其三,评级公司丧失独立性和客观性。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一环,被证券化的资产池中可能包含众多的单位资产(成百上千笔贷款),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到投资标的的基本面信息,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者了解证券风险和收益的重要途径。评级公司的职责是就证券的风险与收益发表独立、客观的意见,帮助买方了解证券的真实价值,理性地评估投资风险。独立性和客观性是信用评级公司生存的基础,即不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但是在整个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却没能将市场引向健康的轨道,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崩溃。三、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同点从地域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发源地是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边缘区域,危机发生的原因往往被归结为市场的欠发达,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是倡导自由主义、金融市场较为完善和金融创新最为发达的美国,所以影响遍及全球金融市场。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美国银行数量从2007年的185家降至169家,总资产占比从13%降至11%,税前利润从24%降至14%。因此,两次危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影响的范围不同,这种区别也表现在两次危机爆发有不同的程式特征。(一)两次危机爆发的模式不同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种全面,整体的爆发。1997年7月2日,当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利率从10.5%提高到12.5%时,泰铢汇价当日闻声下跌20%多,从25泰铢兑1美元变成29.45泰铢兑1美元,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全面爆发,泰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则是一种局部、小范围的链导式爆发。首先只是房地产业中的次级贷款出现了部分贷款者拖欠的现象,然后是拖欠比例的增加增大了部分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进而导致一部分投资者担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开始赎回基金。赎回压力的增加造成部分基金发生资金困难,反过来引发大量的投资者集中挤兑的高潮,最终造成金融市场的彻底崩溃。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这是次贷危机正式爆发的标志。当天,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狂跌了242.66点。但这只是危机的开端,之后美国股市一路下跌,美元持续贬值,美国银行相继破产倒闭。毋庸置疑,次贷危机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二)个人和集团对两次危机爆发所起的效力不同乔治•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他们直接导演了这次危机。1997年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看准上述有利条件,决定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他们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相比之下,美国次贷危机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超前消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政府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助长了这种消费文化的盛行,整个国家和社会大众都应该为这次危机负责,个人和集团所起到的效力极其有限。三)两次危机影响的范围不同泰国金融危机是1997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随着泰国经济的崩溃,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除泰铢贬值40%以外,印尼盾贬值50%,菲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幅也均超过30%,新币也达10%以上。危机还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随之急剧动荡。1977年10月份,伦敦股票市场10月初为3077.98点,10月24日便跌至2849点,跌幅为8%;美道琼斯指数10月7日暴跌到7381.67点,跌幅超过10%;香港恒生指数一路狂泻,一度降至8775.27点,较1997年最高点下跌幅度接近50%。此外,在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南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存在巨大的泡沫,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和影响,几乎无一幸免,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毫无疑问,泰国的衰退是最严重的。1998年泰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为-6.4%,失业率高达8.8%,通胀率为15%,经济之萧条可见一斑。相比之下,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则呈现出不同的画面。其虽始于美国,也确实给美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的大幅下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三大投行相继破产倒闭,高盛和摩根土丹利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众多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以及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收归国有,使得美国的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由于美国是个经济全球化高度发达的大国,它借助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优势,将危机产生的影响迅速转移至全世界,使得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欧洲、亚洲各国都因这次百年难遇的次贷危机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三大股指暴跌不止,法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典和挪威等地区股市都已在“技术上”进入熊市,即在12个月时间内的累计跌幅超过20%。而伦敦和法兰克福股市的累计跌幅也已接近20%。用一句并不准确的流行话来概括就是:泰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只能由泰国人民自己承担,而美国次贷危机则是由全世界的人民共同买单。虽然这两次危机发生的模式与影响的范围因为策源地的经济规模与货币的国际金融地位而不同,但从实质看,都是资产价格脱离实体经济形成的泡沫被信用无限放大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和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充当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了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了取得定期支付的凭证而卖。……我们可以把这种支付凭据概括为汇票这个总的范畴。”而且,“这种预付所用的流通工具汇票也形成真正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等等的基础”,于是,“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货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马克思,1873)。即在虚拟资本汇票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新的虚拟资本信用货币,如银行券等等。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高度发达的现代西方经济中,更加复杂的虚拟资本如MBS、CDS、CDO等金融衍生品不断被创造出来,使得整个经济成为一个由虚拟资本链接起来的虚拟经济体系。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的运行不畅或遭到破坏,都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爆发经济危机。因此,虚拟经济一定要建筑于实体经济之上,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实体经济出现下行时,虚拟经济的泡沫就会破灭,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也造成危害。四、两次危机对中国防治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我国作为一个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中开放的经济大国,不仅需要化解这次危机的不利影响,更需要从这两次危机中汲取经验,避免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一)转换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防治危机的根本途径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中国的出口增长会因外部需求减弱而大大趋缓。在这个时候,出口显然已经不能有效拉动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应该将重点转向依靠消费和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4万亿的救市计划,而这4万亿将有很大一部分投资于我国的基础建设,为市场创造大量的劳动力需求,这对于经济处于相对低迷状况下的中国来说,可谓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从长远来看,要扩大内需,依靠国内的消费的增长和投资的兴盛才是根本之策。这就要求改变我国的收入结构分布。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我国2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调查户收入的51%,而20%的低收入户收入仅占全部调查户收入的4%,高低收入差距呈逐渐拉大趋势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的高收入阶层占总人口的8%,中收入阶层占22%,低收入阶层占70%,这对于一个想要寻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国家来说是不合理的收入结构。我们应该加大中收入阶层的比例,因为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军,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保障。(二)防止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是减缓危机影响的必要措施要高度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的巨幅波动都对危机的爆发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目前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中,住房抵押贷款已经占有很大比重。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住房抵押贷款的确是优质资产,而一旦按揭贷款利率市场持续走高,房价持续下滑,这种优质资产很可能演化成不良贷款。如果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挫,导致房地产贷款违约率上升到10%,那么就意味着我国的金融体系将出现3070亿的不良贷款,这一数据也就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重回二位数之上。所以,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