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为加强对边民族的管理,清朝设立新机构,派遣官员前往“稽户口,编牛录,漱庶狱,颁法律,禁奸究”。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宣政院 B.理藩院 C.军机处 D.鸿胪寺2.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行都指挥使司

②澎湖巡检司

③宣政院B.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C.①乌斯藏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北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驻藏大臣3.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1690年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1792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战绩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4.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采取军府制统治,设立将军,兼管军务和民政;在北疆的蒙古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西南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这体现了清朝(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威被削弱 B.打破了旧的地方行政区划C.边疆地区的政治局面得以稳定 D.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5.下面是某一时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下列同这一时期的西域有关的是(

)A.西域都护府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庭都护府 D.吐蕃与唐会盟6.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北庭都护府

④理藩院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7.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的都城迁移方向政权迁都时间旧城新都北魏494年平城洛阳金1153年会宁府中都元1267年和林大都清1644年赫图阿拉北京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 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 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8.《新唐书》载唐太宗大败东突厥后,把颉利可汗统治的地区分为二府统治,封东突厥贵族突利、思摩为北平郡王、怀化郡王,颉利可汗也被授予右卫大将军。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唐朝的民族管理方式单一C.二府指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D.东突厥的风俗习惯被打破9.某学者指出:“吉林发现了带‘长’字汉代瓦当;内蒙古发现了‘单于和亲’的汉字瓦当;云南出土了‘滇王之印’的汉代金印;新疆沙雅遗址出土‘汉归义羌长’印;青海一座匈奴墓出土“汉匈奴归义亲汉长”篆文铜印。”以上历史叙述意在表明,汉代A.对地方势力控制明显加强 B.疆域范围极其广阔C.汉族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 D.儒家思想影响扩大10.玄奘西行取经归来,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唐太宗崇佛,因而排斥其他外来宗教的传入②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③这表明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主张兼收并蓄④玄奘取回的经书经过活字印刷在民间广泛流传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1.明朝建立以后,面临西方列强和倭寇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对该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只许民间对外贸易 B.断绝一切对外贸易C.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D.只许官方对外贸易12.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13.清同治十年,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并附有《中日通商章程》。谈判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并且中方代表李鸿章将“条约”改成“条规”以将对日关系和对西关系区别开来。条规中规定,双方共同享有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规定中日两国互不侵犯。这体现了中国(

)A.近代外交意识有待提高 B.力争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C.促进了外交实现平等化 D.得益于洋务运动增强国力14.明初西南地区的地方行政设置,除了与内地一致的府、州、县之外,还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行政机构。而到了清朝,此类机构的设置大大减少,如云南省就由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的50个减少到清朝雍正末年的13个。这一调整旨在(

)A.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 B.加强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控制C.实现西南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D.变革边疆地区地方管理机构15.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恪守的治国准则。下列属于清朝前期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事件是A.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 B.戚继光台州九战九捷C.击溃漠西的准噶尔部 D.平定后突厥汗国叛乱16.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17.下表中民族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其对外交往史实相符的是阶段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史实①②③④A.①: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B.②:海路已初步形成东、西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西线通向印度洋C.③:与西域商路畅通,与大食国接触,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D.④:恢复了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18.康熙时期,理藩院参与了多伦会盟等一系列军政大事,会盟后,还派官员去山西等地准备耒耜,助喀尔喀蒙古种植农作物。在和噶尔丹交战过程中,理藩院大臣亲率漠南蒙古兵。对平叛官兵的奖赏,理藩院也要提出意见供康熙参考。当时,对俄事务“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据此可知①理藩院取代军机处成为了中枢机构②理藩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的交流③理藩院的职能近似于唐代的鸿胪寺④理藩院是康熙缓和满汉矛盾政策的执行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以下古代中国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朝代措施①两汉在西北地区设“河西四郡”,也有设立西域都护府②唐朝唐蕃之间数次会盟,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③元朝在西北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军政事务④清朝雍正帝废除西北地区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可调动流官进行管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表格为史籍中有关元朝社会状况的记述。据此可知,元朝(

)记述出处“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元史·世祖纪》“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叶子奇《草木子》蒙古人“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元史·刑法志》A.汉人社会地位最低 B.制订了较为宽松的法律C.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二、材料分析题21.材料一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批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1)材料一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材料二

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墓志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运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于官弟(第),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2)如何看待遣唐使井真成墓志的价值?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学者把宋代中国比喻为当时亚洲海洋贸易的“发动机”。在宋代中国与亚洲沿海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亚洲海洋贸易进入新阶段,形成南海贸易体系。该体系有稳定的商品结构和市场关系,即中国的手工业品和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资源型商品互补性交换;有稳定的贸易力量,即以中国商人和阿拉伯商人为主导,亚洲沿海各国商人共同参与的海商群体;有稳定的市场区域,即以东南亚地区为枢纽,联系东亚海域和印度洋海域的市场区域。可以说,宋代中国在当时亚洲海洋贸易中初显“海洋大国”气象。——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对黄纯艳访谈》材料二

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对外关系中有别于前代且最具特色的部分。自明王朝建立至鸦片战争前的近500年间,这一政策一直得到有效的推行,间或有短暂的松弛,但始终并未扭转海洋政策的总体趋向。明朝初年便严申禁令,规定海民不得私出海,不得擅造三桅以上桅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者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朱棣登基16天后,便下诏禁止军民“交通外国”,并要求“所司一尊洪武事例禁治”。明英宗时期甚至有严私下海捕鱼之禁。嘉靖年间,海禁的措施则走向极端,拆除一切违禁大船且尽数毁之。——摘编自刘俊珂《论明清时期海洋政策的内趋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成为亚洲海洋贸易“发动机”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宋到明海洋政策的变化趋势,谈谈你对“海禁”政策的认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初,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均迅速发展,唐先后平定各族,加强统治。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两条特别值得重视,一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唐太宗曾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二是“胡汉平等”。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拥有鲜卑血统的李唐王朝,其国家主流文化是继承周秦汉的华夏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构成唐文化的繁盛气象。——摘编自陈望衡:《唐朝: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辉一页》材料二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并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唐初和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B3.D4.D5.C6.A7.B8.A9.C10.B11.C12.A13.A14.B15.C16.C17.C18.C19.A20.D21.(1)政策: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宗藩外交(或朝贡关系),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趋势:由汉唐开放逐渐走向明清闭关自守。(2)价值:井真成的墓志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手历史资料,是目前见到的遣唐使制度的重要证物;证实了日本国号与中国的渊源;印证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22.(1)背景:政府鼓励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陆上丝绸之路的不畅。(答出三点即可)(2)趋势:由开放走向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