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九章融合报道_第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九章融合报道_第2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九章融合报道_第3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九章融合报道_第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九章融合报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融合报道第一节融合报道概述

一、融合报道的兴起

二、融合报道的特征

三、融合报道的技术

第二节融合报道的呈现方式

一、循环的报道机制

二、移动的生产策略

三、多元的媒介平台

目录

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

一、视频新闻

二、地图新闻

三、数据新闻

第四节融合报道的制作

一、融合报道的生产流程

二、融合报道的角色分工

三、融合报道的外部合作

目录第一节融合报道概述一、融合报道的兴起

(一)融合报道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普及和发展,既从行业层面引发了传统新闻业的历史性变革、推动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也从技术层面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音频、视频的形态融合,融合报道由此兴起。

伴随着互联网新闻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融合报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Web1.0阶段的融合报道,以网站为代表

2.Web2.0阶段的融合报道,以博客为代表

3.Web3.0阶段的融合报道,以移动互联和智能网络为代表(二)融合报道的含义融合报道是基于互联网为核心报道平台,根据新闻内容的时间和空间特点,以最适宜的媒介手段融合使用多种技术形态的报道形式。第一节融合报道概述二、融合报道的特征

(一)全时

1.新闻不再有因为出版周期而产生的时间节点,取而代之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时循环报道。2.新闻生产的结果不再是静态产品,而是可以实时修改和补充的动态过程。(二)开放融合报道既提供信息整合的结果,更提供信息使用的“入口”,成为可以随着用户的偏好和兴趣而灵活变化的渠道聚合点。(三)互动

1.融合报道不仅让用户可以“看”新闻,还能“用”新闻。2.可以随时让用户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第一节融合报道概述三、融合报道的技术(一)融合报道的技术形态1.多媒体。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表达手段。2.众包。鼓励用户生产内容,把用户贡献的内容加以汇聚、整合、编辑,从而发挥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互补优势。3.数据新闻。以数据为主要表达形态,经过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数据呈现等阶段,体现对数据的洞察,传达出数据对用户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第一节融合报道概述4.数据可视化。强调复杂数据、海量数据的互动化、可视化表达,让数据的呈现更加生动、可感,而且可以通过交互设计的手段使静态数据可用、可玩、可变化。5.社交网络。整合社交媒体上公众的评论或跟帖,对这些内容进行精选,将它们整合到融合报道中来;同时,也将优质的融合报道推广和扩散到社交媒体上,吸引用户阅读和点击。6.地图化分析。更加注重对新闻发生的地理信息的获取、挖掘和呈现,或者直接基于地理信息和地图来建构、整合融合报道专题。第一节融合报道概述(二)移动记者的技术要求移动记者也称背包记者,指能够同时运用文字、声音、视频和网络传输来进行报道的全能记者。融合报道的记者理应是“移动记者”。第一,应当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报道。第二,应当配置并熟练使用多媒体的报道工具。第三,应当知晓各种传播终端的性能与特点。一、循环的报道机制

学者布拉德肖设计出的理想报道模式“钻石模型”,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机制根据从快到深的要求分成快讯、草稿、报道、背景、分析/反思、互动和定制七个阶段,反映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融合报道机制。“钻石模型”新闻生产的七个阶段第二节融合报道的呈现方式二、移动的生产策略

未来媒体的生产平台将以互联网为核心枢纽,利用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各种终端传播新闻。新闻编缉部必须以此为中心,生产各种媒介形态使用的新闻产品。

近年来,欧美报业开始启动以融合报道为目标的编缉部变革。其思路可以归纳为:一整合,即按照媒体融合的要求,对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二改造,即对原有纸媒的工作方式进行革新,使之符合新的业务需求,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国内报业集团也在逐步探索这种移动化的新闻生产策略,主要方式就是在新闻网站、报纸、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论坛等不同平台之间建立全新的采编流程。使之既可以保证“常规”新闻生产的内容品质和传播形态,又可以随时响应“非正常”新闻生产的实时报道和移动化传播。第二节融合报道的呈现方式三、多元的媒介平台融合报道的传播平台必然是多元化的,它既可以充分整合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站等传统媒体来刊载新闻,又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等移动化的产品来传播新闻,还可以借助手机、iPad、可穿戴设备等灵活多样的载体来推送新闻。第二节融合报道的呈现方式一、视频新闻

(一)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

目前,视频新闻已经成为新闻网站上最具有吸引力的融合报道类型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其融合报道编辑部中纷纷增加视频报道的投入和人力。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二)视频新闻的需求、类型和题材网络视频新闻主要基于三种典型的用户需求:

其一,现场需求。视频直播现场画面是最吸引人的,然后才是音频直播、现场图片、现场文字等。

其二,速度需求。现场素材一般不需要深加工,直接采用音视频直播的方式更加具有低成本操作的可能性。

其三,视觉需求。受众越来越青睐形象生动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具有感染力的音视频报道。从报道类型看,目前的网络视频新闻主要包括新闻幻灯、网络新闻视频、新闻纪录片、新闻动画等类型。报道题材主要有:1.突发事件新闻2.新闻剪影(素材)3.策划专题4.人物报道

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三)视频新闻的主要特征第一,报道更注重画面语言。第二,报道视角更加平实,更加贴近现场的原生态。第三,由于运用了相机、手机、存储卡和路由器等报道装备,能够满足快速拍摄和回传的技术要求,因此网络视频新闻比电视新闻的节奏更快。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二、地图新闻

地图新闻,就是利用地理信息、基于地图来组织融合报道的形式。借助日益普及的移动定位技术,地图新闻可以非常便捷地伴随用户的移动而灵活变化,提供精准服务。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三、数据新闻

(一)数据新闻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闻业兴起的精确新闻报道,主要依托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式来获取数据,然后记者运用这些精确数据进行通俗解读、做出报道。这是数据新闻的“前身”,而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的产生,则与“大数据”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群体、企业等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提取、转换、整合、练级分析、数据挖掘,往往能够获得各种出人意料的信息。媒体的数据新闻就是通过数据来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深层的意义。

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二)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制作完成。实践层面,国内众多媒体的数据新闻生产,将其简化为三个步骤:1.收集数据。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采取“众包”的形式,主动收集;二是被动收集,即直接通过网络的专业数据端口、数据中心以及其他数据点获得数据。2.处理数据。这主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软件完成的,将冗余的信息过滤掉,留下数据新闻报道需要的高质量数据。3.呈现数据。即设计和制作呈现数据的可视化作品。其间,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是数据的实时性。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三)数据新闻的报道策略

1.重视数据新闻的时效。

2.准确交代数据的来源。

3.追求数据的洞察和解释。

第三节融合报道的样态类型中央电视台与百度合作推出“数据说春运”一、融合报道的生产流程(一)单个作品的生产流程

设计师要先根据记者或编辑提供的素材设计图形,同时与程序员保持沟通,如果开发成本太高或周期太长的话,则要修改数据新闻的设计方案。在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中,程序员很可能反过来要求采编人员补充数据。等到数据新闻的制作方案正式确定后,设计师、程序员、采编人员才同步实施。

(二)不同平台的发稿流程

记者需要在报道过程中,同时面向微博、微信、网站和报纸等不同平台发稿。其间的关键在于,不断探索和完善记者“全天候”的报道机制。

第四节融合报道的制作二、融合报道的角色分工基于对融合时代新闻生产的观察,学者布拉德肖提出了融合报道的六种生产者角色:(1)渠道整合者,主要任务是整合、过滤、发布并查证前期新闻资料。(2)移动记者,即前方记者,通过移动电话以及被3G网络或WiFi覆盖的笔记本电脑和总部取得联系。(3)数据发掘者,对数字有敏锐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能够从数据库和电子表格中挖掘和提炼有价值的信息。(4)多媒体制作者,擅长使用技术(音频、视频、制图、博客、数据库、地图等),对一个故事或事件进行重新组织和呈现。(5)网络专家,能准确地将报道定位于不同形式的互联网应用中。(6)协作编辑,后台协调者,建立信息协作、组织信息、支持用户、进行援助等。第四节融合报道的制作三、融合报道的外部合作做好融合报道,不仅要注意媒体内部报道者之间不同的角色分工与合作,还要注意与外部机构、社会公众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这对一些重大题材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案例】以英国《卫报》网站对2011年城市骚乱的报道为例。网站试图借助数据新闻等手段来回答这些问题:是什么导致了骚乱?为什么他们要参与制造骚乱和抢劫?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头脑中在想些什么?……要实现这些报道目标,单纯靠一家媒体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该报通过与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合作,采用定性研究为主,同时结合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参与骚乱的人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第四节融合报道的制作1.融合报道等同于“全媒体报道”吗?为什么?2.以某地发生地震灾害事故为案例,设计一个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