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时间轴_第1页
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时间轴_第2页
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时间轴_第3页
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时间轴_第4页
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时间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时间轴,记忆更方便!1.\t"/content/22/0816/11/_blank"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手工工场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转变,而手工工场只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本质是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2.“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标志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主要是指这三项中国的发明传播到欧洲,推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制度。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天文学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发表)。它揭穿了中世纪流行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所谓的“上帝赋予地球以特殊地位”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使自然科学从神学和传统的“地球中心说”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以人和自然为观察、研究的对象。4.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的标志性人物: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版序言),其长诗《神曲》揭露了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5.标志着揭开尼德兰革命序幕的事件:1566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该运动斗争目标首先指向了天主教会,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第一次行动。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11月英国新议会的召开。在新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对派”,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而限制王权实际上等于部分地夺权,已经开始具备了革命的含义。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在其影响下,欧美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汇成了一股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精神就是以明确的条文,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同时将议会拥有的自由和权利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的确立。因为从此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11.农本思想向工商皆本思想转变的标志: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该政策主要内容是: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主张获得财富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流人而不流出,加紧殖民掠夺等,其核心是大力拓展海外贸易。12.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1)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2)英国开始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活动;(3)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13.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标志着荷兰的“世界海霸”和“世界商霸”地位的丧失。14.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英国打败法国,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大帝国地位。从此,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再也无力与英国抗衡。15.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该事件说明法国人民在资产阶级的号召下开始用暴力向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发起进攻,而巴士底狱恰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物。16.法国从传统的臣民社会跨入近代的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1791年宪法。该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法治”取代了“人治”。17.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热月政变”是结束过时的雅各宾派“恐怖政策”,恢复和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转折点。18.“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着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事件反映出集中在波士顿的较量,成为北美殖民地或屈服或反抗的试金石,此后,北美人民面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在斗争中逐渐走向联合,并组织民兵,准备以武装斗争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19.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该事件是北美人民武装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开始。20.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该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正式独立。21.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转折标志: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首先指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扭转了初期受挫局面;其次指此后战场上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美国军民手中,再次指它增强了北美人民的必胜信念,同时还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西、荷、法等国的国际援助。22.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该事件说明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1783年,美国才真正从纸面上的独立变为了实际上的独立。23.标志着拉美独立运动开始的事件:海地革命。1791年海地首先掀起拉美地区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1804年取得独立,成为拉美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国家。24.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产业技术的革命,“珍妮纺妙机”的出现表明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25.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它说明大机器生产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有形成了世界市场,经济危机才会扩展到全世界,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27.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标志着自由主义的产生,也标志着欧洲经济政策由传统的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转变。该书主要内容是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主张放任自由,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的法则。28.神圣同盟破裂的标志:希腊、比利时独立。维也纳体系所确定的欧洲版图被改动,同盟内部矛盾激化。29.法国七月革命标志着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表明维也纳会议所恢复的最主要的一个封建王朝垮台,震撼了各国封建君主,在其影响下,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体系所确定的欧洲版图,各大国对比利时采取不同态度,矛盾加剧,同盟关系破裂。当然,表面上该体系的一些主要原则(封建正统主义原则、,大国利益至上原则、欧洲均势原则等)还存在,神圣同盟还得以维持。30.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的标志: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改变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31.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标志: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因为在三大工人运动中,工人的奋斗目标是独立的(要求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直接面对和打击的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作为斗争的力量是独立的进行斗争,不再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附庸和盟友。3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为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3.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走向联合。各国工人运动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联络和合作的中心。34.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标志着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此,农奴争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使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5.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炮轰一座联邦军队要塞。表明南方奴隶主阶级开始进行武力分裂。36.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国内战进入了“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新阶段。从此,解放奴隶成为北方作战的主要目标,革命局势得以扭转。37.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沙俄结束了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和“欧洲宪兵”的角色。其企图控制地中海的南下战略受挫,不得不加强了对远东的侵略。38.1884—1885年柏林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来。此后,帝国主义对非洲的侵略由沿海开始深入内陆。3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形成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从而构成了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40.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亚洲觉醒。主要指出现了新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41.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印度无产阶级成为了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4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会议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43.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布尔什维主义即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理论体系。44.1892年俄法同盟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这里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指德、奥、意三国同盟集团与俄法同盟集团。45.1907年英俄同盟建立,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这里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指三国同盟(德、奥、意)与三国协约(英、法、俄)。4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接着,德、俄、英、法相继投入战争。47.德军西线速决战破产的标志:1914年马恩河战役。遇到法、英、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东线的进攻,双方转入长期的阵地战。48.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标志着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相对论引导人们对物理学的研究从宏观世界转入微观世界,从低速运动状态转入高速运动状态。\t"/content/22/0816/11/_blank"中国近代史1、涉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2、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和中心:《游学译编》、《浙江潮》《民报》(日本东京)《苏报》(上海)3、割地、赔款、开放口岸都有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4、有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5、\t"/content/22/0816/11/_blank"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t"/content/22/0816/11/_blank"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7、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李大钊。8、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9、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10、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1912年3月孙中山宣布解职。1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中英鸦片战争。12、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1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14、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8月的中英《南京条约》1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永安建制。16、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国运动。17、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18、慈禧太后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统治开始于1861年宫廷政变。19、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20、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21、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天津条约》(10处)22、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23、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24、第一个全国规模同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25、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6、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五四运动。28、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29、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会议是1922年二大。30、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会议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31、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1923年三大。3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33、辛亥革命的开端是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34、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150多万平方公里)35、中国现代史开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6、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840年鸦片战争。New’s191937、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38、(2年)中英鸦片战争开端:1840年6月,英国封锁珠江口。结束: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定。39、太平天国运动开端: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结束:1864年7月天京陷落。40、(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端: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结束:1860年10月《北京条约》签定。4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4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4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44、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4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4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甲午中日战争后。47、戊戌变法揭开序幕:公车上书;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结束: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48、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六三”以后。49、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7月23日,一大,上海。50、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转入低谷:1923年“二七”大罢工的失败。51、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2、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标志着: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53、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是:他们对金融的控制。5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事件:1927年南昌起义。55、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1927年八七会议。56、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新型人民军队重要开端:三湾改编。5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块根据地: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8、土地革命时期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59、长征时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标志性事件是:渡过金沙江。61、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遵义会议。62、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63、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事件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6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65、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6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67、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68、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69、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70、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以后。71、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72、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73、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搞得最热烈的地区。74、抗日战争时期中央所在地:延安。75、日本统治中国的傀儡政权:1932年东北长春溥仪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76、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1940年彭得怀指挥的百团大战。77、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78、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7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80、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81、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是在:三大战役后。82、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的事件:淮海战役的胜利。83、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1949年1月31日。84、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后。85、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的会议是: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8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8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8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89、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9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1、为我国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56年八大。9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66年夏,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93、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1968年刘少奇被开除出党。94、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1年九一三事件。9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96、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伟大转折: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97、中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98、标志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1875宪法高中历史时间轴记忆高考冲刺:高中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这样答题更易得分。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t"/content/22/0816/11/_blank"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t"/content/22/0816/11/_blank"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t"/content/22/0816/11/_blank"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t"/content/22/0816/11/_blank"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t"/content/22/0816/11/_blank"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t"/content/22/0816/11/_blank"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t"/content/22/0816/11/_blank"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忽视。

高考历史学习5种记忆法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