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_第1页
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_第2页
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_第3页
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_第4页
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21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嗔怪(chēn)攲斜(qī)妖娆(ráo)怏怏不乐(yàng) B.豢养(huàn)累赘(zhuì)炽热(zhì)屏息凝神(píng) C.狭隘(ài)坍塌(dān)蜷伏(quán)黄发垂髫(táo) D.污秽(huì)龟裂(jūn)砾石(lì)戛然而止(gǎ)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亵渎云宵原驰蜡象根深地固 B.繁琐修葺无精打彩左右逢源 C.怂恿聒噪矫揉造作姗姗来迟 D.踌躇缥渺轻歌慢舞走投无路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了。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5.(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6.(3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③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④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⑤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A.⑤③①⑥②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⑤⑥③①②④ D.③⑤②①④⑥7.(3分)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称类的有“舍弟、家君、敝人”等词,而表示尊称的有“令爱、贤弟、尊君”等词。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等。二、阅读8.(15分)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悄怆幽邃邃:深B.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B.以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D.乃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5)天上的明星现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6)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指忽然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而现在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突然领悟了整个道理,这个成语是。10.(6分)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本诗借“”和“”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2)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11.(6分)综合学习实践。“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要,所以,我们要讲究信用,诚实做人。为此,××中学学生会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制作诚信人物故事卡片,为主要人物建立档案。请你补全表格中①处的内容。诚信人物故事卡片(001)人物出处成语故事主题点评曾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杀猪立身之信言必信,行必果。商鞅《史记•商君列传》①家国之信轻诺必寡信(2)学生会拟开展一次“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写了一份通知,可是通知有两处错误,请指出来。通知××中学全体师生:我校将于2019年6月21日上午8:00开展“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请参赛选手、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不误。特此通知2019年6月18日××中学学生会错误一:错误二:请你从主持人角度,为本次演讲赛设计一段开场白。三、阅读(36分)12.(18分)阅读短文《山水画的意境》,回答下列各题。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⑦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⑧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⑨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⑩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请将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横线上。请你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是意境,怎么才能获得意境?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第③④段却以李太白和毛主席的诗词作为论据,是否脱离文章主旨?该论据在论述山水画的意境上有何作用和表达效果?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列举其中2种方法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13.(18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各题。牛犊面①牛犊面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特色面食。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②牛犊面的主料是稀奶油和面片。③如何制作牛犊面呢?首先,制作稀奶油。稀奶油的做法很讲究:把鲜牛奶盛进盆里,将其自然放酸之后,上面会结一层稀奶油。所结稀奶油的厚度与盆里的鲜牛奶量成正比,鲜牛奶越多,所结的稀奶油也就越多。稀奶油通常都被放进用纱布做成的袋子里,吊在空中存放。这样,能滤净残留在稀奶油中的奶精,稀奶油的浓度就会增加。稀奶油的浓度越高,做出来的牛犊面就越香。其次,制作面片。在内蒙古东部,80%的家庭喜欢用荞面做牛犊面,若没有荞面,也可以用白面代替。将荞面或白面和好擀开之后,切成边长2厘米左右的四方形面片,等待下锅。接着,文火煎炸。锅热之后,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稀奶油放入热锅里用文火煮,当锅内的稀奶油微微沸腾时,放入切好的面片,加入少许盐,煎炸。等锅内的稀奶油变成黄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即可出锅。出锅时面片与奶油融为一体,入口时浓浓的奶香和面片丝滑的口感,让人久久难忘。④尽管牛犊面是蒙古族的特色面食,却不经常吃。早些年,由于技术条件有限,牛犊面只能在夏天和初秋时节吃,稀奶油的炼制过程需要一个适合的温度,夏天和初秋的温度适宜炼制稀奶油。不过,随着炼乳技术的提高,现在,冬季也能吃到这道可口的面食了。机器提炼的稀奶油与人工提炼的相差无几,味道同样鲜美。⑤小时候,只有逢重大节日母亲才会做牛犊面。为了做一顿牛犊面,母亲要做近半个月的准备。每天挤完牛奶之后盛在盆里,等发酵后提炼稀奶油。母亲对每个步骤都很小心,生怕整个过程中洒了一滴牛奶。蒙古族的习俗中,牛奶是高贵、纯美和善良的象征。牛奶做成的奶豆腐,奶酪、奶油、奶皮等奶食品也具有很高的地位。记得我每次出远门母亲都会弹洒奶汁,保佑我平安。起初我只觉得母亲过于迷信,后来才感知到这一习俗是希望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平平安安。已故的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的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先生,曾写过一首名为《心与乳》的诗,用诗意语言描绘蒙古与乳汁的关系。稀奶油作为牛奶直接提炼的奶食品,在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中被看做是上等美食。吃到牛犊面的人一定是远到而来的贵客或受家族爱戴尊敬的长辈。若有朋自远方来,勤劳的蒙古族妇女也会做一顿可口的牛犊面给宾朋享用。⑥小小一碗牛犊面里酸、香、咸三味融为一体,让你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其背后包含着近半个月不为人知的等待与准备,这也正印证了蒙古族的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摘自《读者<饮食科学>》,有删改)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2)文段①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文段③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文段⑤插入小时候母亲做牛犊面、弹洒奶汁及引用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的诗,有何作用?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却印证了蒙古族的什么生活哲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60分)14.(60分)潮起潮落皆有意,一花一叶都含情。从欢天喜地的春节里,我领悟了亲情;从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中,我领悟了温情;从春蚕到死丝方尽,我领悟了奉献的价值;从香甜的蜂蜜中,我领悟了勤劳的含义;从屈原的故事里,我领悟了爱国的精神;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领悟了自信的魅力……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天地有多宽,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大。让我们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领悟不一样的“风景”。请以“从_____,我领悟了_____”为题,补全空白,写一篇作文。要求:(1)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21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嗔怪(chēn)攲斜(qī)妖娆(ráo)怏怏不乐(yàng) B.豢养(huàn)累赘(zhuì)炽热(zhì)屏息凝神(píng) C.狭隘(ài)坍塌(dān)蜷伏(quán)黄发垂髫(táo) D.污秽(huì)龟裂(jūn)砾石(lì)戛然而止(gǎ)【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解答】A.正确;B.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为“chì”,“屏息凝神”的“屏”应读为“bǐng”;C.有误,“坍塌”的“坍”应读为“tān”,“黄发垂髫”的“髫”应为“tiáo”;D.有误,“戛然而止”的“戛”应为“jiá”。故选:A。【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亵渎云宵原驰蜡象根深地固 B.繁琐修葺无精打彩左右逢源 C.怂恿聒噪矫揉造作姗姗来迟 D.踌躇缥渺轻歌慢舞走投无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云宵”中的“宵”应为“霄”;“根深地固”中的“地”应为“蒂”;B.有误,“无精打彩”中的“彩”应为“釆”;C.正确。D.有误,“缥渺”中的“渺”应为“缈”;“轻歌慢舞”中的“慢”应为“曼”;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有误,“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激动人心,句中是强调人们的紧张心理;B.正确;C.有误,“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娇柔美好,让人心动。该成语用错对象,它一般形容女子,不能形容垂柳。D.有误,“无地自容”没有地方藏身。多以形容羞愧至极或处境窘迫。该成语形容羞愧至极或处境窘迫,与语境不符,应为“走投无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有误,应当是“我们对鲁迅先生一点都不陌生”,将“鲁迅先生对我们”改为“我们对鲁迅先生”;C.有误,前后矛盾,去掉“能否”;D.有误,搭配不当,“挑起”与“任务”搭配不当,将“任务”改为“担子;故选:A。【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5.(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ABD.正确;C.有误,这里说“艺术有两个起源”说完一个只是第一层,句意未完故不能用句号,应改成分号。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6.(3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③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④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⑤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A.⑤③①⑥②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⑤⑥③①②④ D.③⑤②①④⑥【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解答】这段主要写了暴风雨中杜小康不畏艰难找鸭子的事。⑤是事情的开端,交代“追鸭子”这件事,应为首句;③“这这股鸭子”紧承⑤句,交代了鸭子的数量,为第二句;①“它们”承接③,写鸭子逃窜的情景,为第三句;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衔接①,写追鸭子,为第四句;②写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子的艰难,为第五句;④“即使这样”承接②,写杜小康找鸭子遭受的痛苦,为第六句。综合排序为:⑤③①⑥②④。故选:A。【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7.(3分)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称类的有“舍弟、家君、敝人”等词,而表示尊称的有“令爱、贤弟、尊君”等词。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解答】ABC.正确;D.有误,《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故选:D。【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二、阅读8.(15分)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悄怆幽邃邃:深B.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B.以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D.乃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分析】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用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愣在那里)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相互逗乐。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时隐时现。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他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同我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和我一同出行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坻:水中高地。解释正确。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分析正确。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故选:B(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答案:(1)C(2)D(3)B(4)①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5)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6)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指忽然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而现在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突然领悟了整个道理,这个成语是豁然开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恨别鸟惊心。(2)长风破浪会有时。(3)朔气传金柝。(重点字:柝)(4)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字:晴)(5)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6)豁然开朗。(重点字:豁)【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0.(6分)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本诗借“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2)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分析】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解答时需要熟知诗歌内容以及典故在此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显然,此典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表达诗人多年后回到家乡恍如隔世对往事的怀念。概述为:①闻笛赋:怀念故友;②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本题考查学生诗句的赏析,注意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含义,也可以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句富含的哲理去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诗意为: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并与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形成反衬,蕴含深刻的哲理: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概述为:①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②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答案:(1)闻笛赋烂柯人(2)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译文: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1.(6分)综合学习实践。“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要,所以,我们要讲究信用,诚实做人。为此,××中学学生会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制作诚信人物故事卡片,为主要人物建立档案。请你补全表格中①处的内容。诚信人物故事卡片(001)人物出处成语故事主题点评曾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杀猪立身之信言必信,行必果。商鞅《史记•商君列传》①一诺千金家国之信轻诺必寡信(2)学生会拟开展一次“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写了一份通知,可是通知有两处错误,请指出来。通知××中学全体师生:我校将于2019年6月21日上午8:00开展“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请参赛选手、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不误。特此通知2019年6月18日××中学学生会错误一:落款处的时间与署名位置不对错误二:未写明具体地点;“提前到场”和“不误”重复赘余,删掉“不误”。(3)请你从主持人角度,为本次演讲赛设计一段开场白。【分析】(1)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故事人物、主题等提示,可知这是商鞅“一诺千金”的故事。(2)本题应用文格式与内容的修改。写“通知”要注意通知的问候语要顶格,落款应居右。从格式上看,这则通知的落款处时间与署名位置有误,应互换位置。从内容上看,通知中没有给出演讲比赛的具体地点,而且“提前到场不误”,一句啰嗦赘余,删掉“不误”最为通顺,句意明确。(3)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拟写是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诚信”这一主题,围绕“诚信”对我们个人的作用,加入对偶句或者名言来增添文采,吸引听众,引出活动即可。【解答】答案:(1)一诺千金(2)错误一:落款处时间与署名的位置不对错误二:未写明具体地点;“提前到场”和“不误”重复赘余,删掉“不误”。(3)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赛的主体是“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坚守诚信关乎个人,更关乎国家,国家不诚信就难于世界民族之林立足,个人不诚信就难于成功,所以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诚信的力量!【点评】开场白的基本要求:①整个开场白要紧扣主题;②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③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三、阅读(36分)12.(18分)阅读短文《山水画的意境》,回答下列各题。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⑦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⑧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⑨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⑩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1)请将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横线上。(2)请你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是意境,怎么才能获得意境?(3)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第③④段却以李太白和毛主席的诗词作为论据,是否脱离文章主旨?该论据在论述山水画的意境上有何作用和表达效果?(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列举其中2种方法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分析】本文首先说明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然后述意境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最后论述山水画是意境和意匠紧密结合的产物。【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第①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并结合标题和第⑤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第⑥段″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等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及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整合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2)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解答第一问,结合第②段“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可知“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解答第二问,结合第⑤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可知认识意境的两个途径是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再具体结合深刻认识对象的方法,即第⑥段“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及要有强烈、真挚情感的方法,及第⑧段“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据此进行整合得知获得意境的方法是要深刻认识客观对象,作者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3)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本文的主旨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列举李太白的例子论证了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与本文的主旨是一致的,故可知没有脱离文章主旨。第二问从道理论据的作用及结合文章的论点进行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第⑦段列举了“齐白石”的故事,故运用了举例论证;第⑩段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故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论证中心服务的,明确文章的论点,结合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作用进行分析整合即可。答案:(1)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2)①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②要深刻认识客观对象,作者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3)没有脱离文章主旨。列举李太白的例子论证了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这一观点,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本文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真实有力地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用杜甫的话,说明了意境和意匠是相互补充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点评】概括中心论点方法指导:(1)明确论点的特点,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是个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2)根据论点的提出方式进行提炼。①在标题和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名言警句等间接引出论点。(3)位置“四看法”提取中心论点。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直接表述句。(4)提取分论点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是对中心论点的分条支撑。在分论点中寻找关键词,然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13.(18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各题。牛犊面①牛犊面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特色面食。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②牛犊面的主料是稀奶油和面片。③如何制作牛犊面呢?首先,制作稀奶油。稀奶油的做法很讲究:把鲜牛奶盛进盆里,将其自然放酸之后,上面会结一层稀奶油。所结稀奶油的厚度与盆里的鲜牛奶量成正比,鲜牛奶越多,所结的稀奶油也就越多。稀奶油通常都被放进用纱布做成的袋子里,吊在空中存放。这样,能滤净残留在稀奶油中的奶精,稀奶油的浓度就会增加。稀奶油的浓度越高,做出来的牛犊面就越香。其次,制作面片。在内蒙古东部,80%的家庭喜欢用荞面做牛犊面,若没有荞面,也可以用白面代替。将荞面或白面和好擀开之后,切成边长2厘米左右的四方形面片,等待下锅。接着,文火煎炸。锅热之后,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稀奶油放入热锅里用文火煮,当锅内的稀奶油微微沸腾时,放入切好的面片,加入少许盐,煎炸。等锅内的稀奶油变成黄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即可出锅。出锅时面片与奶油融为一体,入口时浓浓的奶香和面片丝滑的口感,让人久久难忘。④尽管牛犊面是蒙古族的特色面食,却不经常吃。早些年,由于技术条件有限,牛犊面只能在夏天和初秋时节吃,稀奶油的炼制过程需要一个适合的温度,夏天和初秋的温度适宜炼制稀奶油。不过,随着炼乳技术的提高,现在,冬季也能吃到这道可口的面食了。机器提炼的稀奶油与人工提炼的相差无几,味道同样鲜美。⑤小时候,只有逢重大节日母亲才会做牛犊面。为了做一顿牛犊面,母亲要做近半个月的准备。每天挤完牛奶之后盛在盆里,等发酵后提炼稀奶油。母亲对每个步骤都很小心,生怕整个过程中洒了一滴牛奶。蒙古族的习俗中,牛奶是高贵、纯美和善良的象征。牛奶做成的奶豆腐,奶酪、奶油、奶皮等奶食品也具有很高的地位。记得我每次出远门母亲都会弹洒奶汁,保佑我平安。起初我只觉得母亲过于迷信,后来才感知到这一习俗是希望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平平安安。已故的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的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先生,曾写过一首名为《心与乳》的诗,用诗意语言描绘蒙古与乳汁的关系。稀奶油作为牛奶直接提炼的奶食品,在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中被看做是上等美食。吃到牛犊面的人一定是远到而来的贵客或受家族爱戴尊敬的长辈。若有朋自远方来,勤劳的蒙古族妇女也会做一顿可口的牛犊面给宾朋享用。⑥小小一碗牛犊面里酸、香、咸三味融为一体,让你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其背后包含着近半个月不为人知的等待与准备,这也正印证了蒙古族的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摘自《读者<饮食科学>》,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2)文段①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3)文段③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4)文段⑤插入小时候母亲做牛犊面、弹洒奶汁及引用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的诗,有何作用?(5)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却印证了蒙古族的什么生活哲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牛犊面。首段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了牛犊面的原料,牛犊面的制作方法,我与牛犊面相关的记忆和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学。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文本内容。根据题目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牛犊面。第二段介绍了牛犊面的主料,第三段和第四段介绍了牛犊面的制作方法。第五段介绍了我与牛犊面相关的记忆,第六段介绍了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学。(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据说”表明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只是作者道听途说而来。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同,所以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三段可知,本段中有大量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等锅内的稀奶油变成黄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一句把面片比作是夕阳,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说明效果即可。(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掌握。细读第五段可知,本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和引用的说明方法,插入小时候母亲做牛犊面、弹洒奶汁及引用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的诗,是为了引出蒙古人的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