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送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诗歌送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诗歌送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诗歌送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诗歌送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君直到夜郎西第1页2023诗歌鉴赏2023年2月

——逢迎送别类第2页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词语。由送别季节能够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哪两个句子?(2分)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第3页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体现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衬托悲凉心情。第4页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详细分析。(4分)

由眼前情景转为构想对方抵达后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体现得更为深远。第5页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急忙”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第6页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⑵作者在体现感情时主要利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详细说明。

主要利用了比方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比方来体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比方来体现怀念之切。第7页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二分之一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二分之一山”蕴含了什么样思想感情?利用了哪种体现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愿平安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第8页(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二分之一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哀(欢乐)事。人世间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第9页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如何情感?

离别之愁(2)有人以为第二句“红叶青山”色调与全诗情感基调不友好,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事实上是对离愁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难堪。以乐景写哀情。第10页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令人陶醉环境,请简析其中“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3分)

一是通过柳花微妙(或淡淡)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友谊浓厚。(“香”字所包括不但是柳花香,还包括店外飘来其他花香,店内横溢酒香,吴姬身上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第11页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古人评论此诗“语无须深,写情已足”。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析李白是如何描写惜别之情。(3分)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利用了反诘与比较手法。滚滚东流长江水,与李白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韵味悠长,让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无限深情。第12页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仍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云微月。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利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品格?利用了比方和对偶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品格。(说友人虽遭贬谪,却能心如古水井不起波澜,心境淡泊;如竹之有节,节操坚贞)。第13页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仍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云微月。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送行淡云微月”句营造了什么样气氛?体现了作者什么样心情?

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一种凄清幽冷气氛,体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心情。第14页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仍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云微月。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以为豪放达观,有人以为失意惆怅,你见解呢?请简要分析。

①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以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旅人,自当随遇而安。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洒脱情怀。

②失意惆怅。意在感伤本身。诗人以为自己和友人同样不幸。体现了诗人对仕宦浮沉惆怅,对身世飘零慨叹。第15页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别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是本诗最精彩处,请写一段文字,试从诗句所体现形象与写作手法说说它精彩在何处。(4分)作者为了有力地展示主旨,极言离别之苦,竞就亭外柳条未青、无枝可折之景忽发奇想,构想是春风因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情景,故意不吹到柳条,不让它发青。作者联想与奇想相结合,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无知无情春风以情思,使其与惜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心之情,托物言情,使景物成了诗人情感化身。第16页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一种离情别绪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经常出目前与送别有关作品中。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域中位于这个地域南侧水浦,再一种是指河流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意象。

3、“寒蝉”、“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意象。

第17页送别诗特点1、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体现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此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雨霖铃》。2、此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较多。3、有关送别诗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盼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第18页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人以为,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是“正说”,王昌龄“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反说”。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反说”理解。“反说”是指表面上说自己没有离别之苦,但事实上恰恰从背面道出了异地相思之情。第19页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括着作者如何心情?)“渺茫”一词包括着复杂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怅然若失。2.

诗歌三、四句在体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直接抒发了离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无限牵挂,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第20页小结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经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体现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一种主题。第21页常设考点及答题技巧

1、时令季节送别诗开头往往交代时间、地点,时令季节交代往往借详细景物描写来体现。因此常围绕此出题。如

(1)《送魏二》(2023江苏)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词语。由送别季节能够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哪两个句子?(2分)

(2)《峡口送友人》(2023天津)第22页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天翻成送故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