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袁梦倩①大数据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公共服务与商业环境,推动人类数字化生活。合理利用和分析大数据,可以使政府机构提高政府效能;企业也可以借助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并大幅度提高企业利润。然而,几乎所有的技术变革都是双刃剑。无所不在的数字摄取工具、精准的地理定位系统、云存储和云计算等又将人们拖入一个难以遁形的透明时空之中。随着人们对社交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的依赖日益增强,其行为、语言、地理位置甚至身体、心理特征等信息都可以便捷地被记录。一言以蔽之,互联网上到处印刻着个人日常生活的痕迹。②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挖掘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信息主体失去对个人信息的有效控制。在大数据的运作机制中,我们往往陷入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我们不知道自己被追踪,我们不知道数据来源和出处,除非引起了问题我们对此不在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控制机制,类似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提出的“超级圆形监狱”。③这种“超级圆形监狱”超越了时空与实体的限制,且数据控制者并非以强迫者的姿态出现,甚至数据主体关于个人信息资料的填写都是出于自愿或理所当然的态度;数据控制者往往不需要经过数据主体的授权,而直接收集和分析我们的个人信息。最常见的情况是,根据我们的网络搜索历史和过往的消费记录,向我们推送个性化的广告产品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隐私作为资产不断地被各种商业机构交换。并且,即使是数据控制者获取数据主体同意授权的机制,其实也在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操控我们的隐私。然而,如果我们放弃使用网络服务,虽然避免了被大数据记忆和挖掘我们的信息,却又令我们陷入一种“信息隐民”的尴尬之中,并且在这样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社会情境中,还会进一步加深自己作为“信息贫民”与“信息富民”的数字鸿沟。可以说,从我们获取网络服务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被自动化地缝合进一种不平等地交换个人信息的机制里,无意识地参与维持并再生产现有的不平等的信息权力分配,这正是大数据时代这一“超级圆形监狱”的权力运作机制。
④2014年5月13日,注定是一个载入个人信息保护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欧盟法院以欧洲最高审级司法权威部门的地位,最终通过判例确立了“被遗忘权”的个人权利,该判例使得“被遗忘权”得以成为一项在司法实务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民事权利。⑤“被遗忘权”的存在,对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信息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社会意涵。⑥首先,“被遗忘权”不是主体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更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边界的权利,进一步地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也就是说,与纯粹的“隐私权”的权能不同,“被遣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信息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⑦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超级圆形监狱”之中。正如舍恩伯格所言,“没有了某种形式的遗忘,原谅则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完整的数字化记忆损害了我们判断和及时行动的能力;它拒绝人类进化、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我们无助地徘徊在两个同样让人不安的选择之间:选择永久的过去,还是被忽视的现在”。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有能力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记忆所束缚。⑧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更新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身体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这严重影响人的本质属性,丧失人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技术异化,即人在利用大数据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在数据主体手中,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目的偏见。因此,在这种特殊的脉络下,适度的、合理的遗忘,可以视为是抵抗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力量。⑨总之,大数据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机制来保护个人隐私,这需要政府建立新的法律法规来加以限制。相较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立法不可避免地滞后于科技发展的步伐。尽管“被遗忘权”存在与其他权利和价值的冲突、概念模糊、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问题,但它提供了一种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保护个人隐私基本权利的范式,因此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和发展。(有删节)1.第⑤段,加点词语“反转”在文中指的是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以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深入。C.与重视个人权利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述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的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4.第⑦段中所引舍恩伯格的话能否有效论证该段划线句所表达的观点?
5.概述文章的行文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村中的早晨戴平万当老魏到山头村来会他的儿子的时候,他的儿子阿荣正站在祠堂前面的石阶上,和几个武装的农民在讨论着什么急切的问题。老魏的眼睛很快便把他的儿子扯住——那是他从小抚养大了的唯一的亲骨肉。而阿荣也在惊视着他的父亲,蹙皱着眉头,好像这个五十多岁的渐渐衰老的老农民,带来了一些绝不能够解决的难题,但是,他仍然转回去说着他的话。“爹,到里面歇歇吧!”过了一会阿荣说。“到里面去干吗呢!我只问你在干什么勾当,我立刻便要回去的!我想……”老魏还没有说完,阿荣已经被里面的人叫进去了。才得到了消息,白党正在围攻这个乡村,这正是忙着准备防敌的时候。阿荣是负责人之一,也正在忙着计划一切,有时走出,有时走进祠堂里去,里面也有几个人在开着会议。老魏呆呆地站在石阶下,眼睛跟着他的儿子来去地转动着……儿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呢?——他自想着。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当他卖了唯一的那头牛,给阿荣读书去的时候,他并不曾想到现在是这样的结局。村里有钱人都在痛恨他了,邻居也不和他往来。他碰见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打招呼。他每天孤独地往田里去,孤独地回到家里来。他好像不是活在人类的社会里,他已经陷在黑暗的深渊之中。深渊之中还有深渊,压迫之下再有压迫。不幸的事情又临到他的头上来了。有一天,四个警察和一个队长来到他的面前,说阿荣藏在他的家里。也不等老魏分辩,便走进屋里乱搜。乡下人怕官府,老魏尤其骇怕,因为他的灵魂比蚕丝还要柔驯。他只在门口打颤着,没有精神去打理着别的事情,不知道他们像强盗一般,也是要抢东西的。第二天,老魏便被捉进牢狱里去了。像一般的情形一样,入狱时间的短长,是以金钱的多寡决定的。因为没有钱,又因为他的老婆不懂得人情世事,老魏整整地过了半年的牢狱生活。后来才有人教他的老婆把唯一的一垧园地卖给人家,得了一百多块钱,把老魏弄了出来。但是,老魏的园地是没有了,他的气力也消失了!而这一切的不幸,这一切的愁苦,都是他的儿子惹下来的:老魏痛恨着他的儿子。但是当他听到阿荣在山头村的消息,他便打算去看他了。他想向儿子诉苦,向儿子发气,也想向儿子讨个解决的办法。不过他的儿子是这样的忙,连多说一句话的空儿都没有!儿子好像不知道他做父亲的苦处——不!简直忘记父亲了!……从吃饭时听来的消息中,老魏知道城里派来了侦缉队,要来扑灭他们所谓“反动”的山头村的农民。而这些农民,从老魏的眼光里看来,都是纯朴、正直,而且吃得苦的,正和别的村落的农民一样。不过,使老魏觉得有点惊异的,那便是他们蔑视官府,而生机活泼,好像摆脱了许多生活重负的样子。还有一层,老魏始终不会明白的,就是这些人开口都是说:“我们一定要打败他们,现在正是他们的最后日子了!”“他们”是谁?“他们的最后日子”又是什么意思呢?这真要使老魏想破了他的老脑袋。但是从农民们的谈话中间,从他们的坚决而自信的态度底下,老魏可以感到一种生命的力和希望,好像这希望和力在诱惑着他,使他在这人群中间局促不安起来,觉得他自己是错怪他的儿子了。因为这样,所以他在许多人的询问之间,不愿意发表着他自己的愁苦。他只是说:“我不过是来看一看阿荣罢了。”旁边的人就说:“请你老人家别发愁吧!有这样的儿子,你做父亲的也够有面子了!”听着这样的话,他的心里头是在高兴着。他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说他是有面子的呢!老魏被安排在耳屋里睡觉。可是,他整整一夜没有睡,他饱听了一夜的枪声,他惊怕而打颤了一夜,在惊怕之中,他决定明天一早便走回家里去。在出村口的路上,他碰到了他的儿子了。阿荣同着一小队武装的斗士,从朝阳洒遍的竹林里走出来了。老魏站在路旁,听着步伐的整齐声音,嗅着泥土和汗臭气味。他们的脸上带着夜战后的倦容,但是眼角却萦着严肃的笑意。“啊,爹!你往哪里去呢?我们下了一夜的死力,总之我们胜利了!”当阿荣看见老魏的时候,他高兴地叫道,“可是,爹,你怎么才来了便想回去?我刚才在打算,你来得正好!我们开胜利大会的时候,你可以作一次被压迫者的痛苦的报告呢!”“我……我要回去!”“为什么呢?”阿荣着急地问。为什么要回去呢?他不能够回答他的儿子,不过他总觉得非回去不可。他呆立着。晨光漏过竹影,映着他愁苦的老脸。他的眼睛不转瞬地凝视着他的儿子。这个站立在他面前的就是他的儿子,他武装着,驳壳枪在他的手里发着钢铁的光芒;在他的炙黑的脸庞上,放射着一种胜利的微笑。这就是他的亲儿子,他日夜想念着的亲儿子,可这个儿子不是他所有的了。当他出了竹林,刚踏上高岗的时候,太阳已经从山隙间露出阔大的红脸,在窥探着这大地。小鸟在竹林中喜乐地歌唱着,好像不知道在听着它们的歌声的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而在竹林的后面,在那老魏刚才离开的村中,隐隐地传来了胜利的歌声,欢笑和热烈的口号。这是村中的早晨。老魏孤自一个人踏着无力的足步,缓缓地走下山岗去,一步步地走近他的故村。在那里,他须受尽人们的白眼,富人的怒骂,无赖者的嘲笑,而把他的残年消磨着。老魏凝着泪眼,回头去望着那鲜美的晨光,晨光下的山头村,呢喃道:“也许儿子不会把我忘掉了,我错了。”(有删改)文本二:戴平万短篇小说能深刻反映现实斗争的本质及其必然的发展趋势。环境描写给人物的行动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靠,使他们日趋觉醒并非一个“光明的尾巴”,而是客观形势和个人性格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外因的促力,内因的演进,作品将人物内心深处发生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步步稳扎、丝丝入扣。(沈栖《试论戴平万短篇小说中的农民形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荣可能明白了父亲到山头村来的目的,但形势紧迫,阿荣未多理睬父亲,这体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B.山头村农民的谈话透露出“生命的力和希望”,老魏对此感到惊异,但他理解不了这些农民自信的源泉。C.老魏起初并不理解儿子的行为,这为下文的渐渐理解张本;无奈中老魏也没有立刻回去,这为理解儿子提供了契机。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多处运用插叙交代老魏所处的困境;偶然出现的议论,虽带观念化痕迹,却显示鲜明的情感倾向。7.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老魏对儿子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请简要分析。
8.结合文本一,分析文本二中“并非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内涵及判断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自新传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哉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枚,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资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答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侍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①轻儇:轻薄浮滑。②归子:作者自称。③俦人:伴侣,朋友。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输A纳B无C所D出E每F岁G终H官I府J催K科L搒M掠N无O完P肤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的官服(古代按官职品级高低对官服颜色有规定),借指高官显贵。B.“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吾妻归宁”(《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宁”字含义不同。C.“未尝视人颜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颜色”一词含义不同。D.“殊不为意”与“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殊”字含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自新自幼聪明,他背诵古代经书的内容,过目不忘,同时,他不修边幅也遭到嘲笑;他家庭生活困难,母亲想让他中断学业,他没有接受。B.张自新对吴中轻浮讲究穿戴的学生视而不见,他谈论古今,意气慷慨;学官向张自新索要礼金,他拿不出钱来,遭受辱骂,郁郁不乐,不久得病而终。C.本文歌颂了张自新的高尚品格,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件,其中几个细节很感人,如用灯檠投掷睡着的同窗、涕泣长跪求母亲、为兄代过受责等。D.这篇人物传记,通过作者的描写,一个正气凛然、自信满满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文章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张自新怀才不遇的痛惜之情。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
(2)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13.“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这一句写张自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张自新的文章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游龙门奉先寺[1]杜甫已从招提[2]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3],月林散清影。天窥象纬[4]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注释:[1]龙门奉先寺:龙门即龙门山;奉先寺,龙门石宿之一。此诗为杜甫25岁时游历之作。[2]招提:梵语,指僧人。[3]虚籁:风声。[4]象纬:天上星辰错列,如经纬一般。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游寺,二句承上写住寺,中间两联承前详写夜景,七句转到清晨钟声,八句结于心有省悟;起承转结,构思精巧。B.诗人夜宿奉先寺,山谷里的阵阵风声,月下树林飘动摇出的清影,夜幕上恰似经纬的星辰,无不渲染出环境的虚静高寒。C.作为杜集开篇第一首诗,有人评价“不用禅语而得禅理”,这正是诗人佛家精神的反映,也代表了杜诗的基本思想倾向。D.诗中的青年杜甫虽不是佛教徒,但对佛教思想也有深刻领悟,唐代文化兼容并包,读书人广泛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影响。15.本诗中间四句用词精妙,手法高超,请结合诗境,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荣反衬荒凉衰败。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花坛以“普天同庆”为主题,花坛主景是一个16米高的巨型花果篮,篮内摆放着桃子、苹果等各种仿真果实和200多朵风姿绰约的仿真花。B.我们班很多人长袖善舞,而我一无所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音乐等等一概不会,春晚时我可怎么办啊?C.随着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的兴起,一部分媒体人把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他们在网上肆意地笔走龙蛇,扭曲事实,编造谣言,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D.改革开放40年来,我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为我军建立军官职业队伍作了良好的制度准备。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更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B.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4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D.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考点《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课件)第2课时-维护国家安全
- 电梯控制系统电路改造合同
- 钢管混凝土砌体施工协议
- 工厂园区道路混凝土路面铺设协议
- 师范大学校长任期聘用协议
- 地下室防水堵漏服务合同
- 森林防火通道砂石施工合同
- 抗震加固水电班组施工合同
- 餐饮业简易劳动合同样本
- 2023年珠海万山区招聘职员笔试真题
- 劳动用工风险课件
- 语文园地六 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件(统编版)
- 【分层训练】四年级上册英语课时练习Unit1 My classroomPart B自我检测人教PEP(含答案)
- 金地导向仪GL300用户手册
- 化学与人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北京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2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及答案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DBJ15-22-2021-T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广东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