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第1页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第2页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第3页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第4页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深夜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伴着春风的飘扬传遍了洛阳全城。此夜╱曲中╱闻╱折柳,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离别乐曲,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第一句试问吹笛人,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洛阳城,第三句说明笛声吹奏的是写离情别绪的《折杨柳》,末句抒发思乡之情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注释1、洛城:今河南洛阳。2、玉笛: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玉:指玉石。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声:声音。4、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5、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6、闻:听;听见。7、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8、故园:指故乡,家乡。从军行·其二唐·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身经百战的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南╱已合╱数重╱围。城南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营╱射杀╱呼延╱将,将军独自冲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背景李白的《从军行》共两首,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赏析这首诗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敌军设围全军陷入覆没的绝境。后两句写将军射杀敌军悍将,闯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英勇无比。诗作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虽战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注释1、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2、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3、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附录从军行·其一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暮春三月柳絮飘落杜鹃啼鸣,闻道╱龙标╱过╱五溪。突然听闻你被贬五溪那种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将惋惜忧愁寄给天上的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希望它一直陪伴着你去到那夜郎西边的荒凉所在。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正八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从九品,最低级别)。他的获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首句描绘出南国暮春萧条的景象,次句描画好友“左迁”赴任路途险远,此两句写明春末时令,同时表达哀伤愁恻的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三、四两句寄情于景,托月寄情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2、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3、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4、杨花:柳絮,特点是漂泊无定。5、子规:即杜鹃鸟,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其啼声哀婉凄切。6、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7、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或任官之地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8、五溪:多指今湖南省西部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唐代时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9、与:给。10、随君:一作“随风”。11、夜郎:这里指湖南的夜郎(黔阳邻近)。汉代有夜郎国。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山上寺院的高楼高达百尺,站在楼顶仿佛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站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背景这首《夜宿山寺》,一般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在湖北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赏析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三、四两句,用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动天上仙人来进一步烘托山高入天。注释1、宿:住,过夜。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3、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4、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5、语:说话。6、恐:唯恐,害怕。7、惊:惊动。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前,影入╱平羌╱江水╱流。明亮的月影倒映在青衣江清澈的水面上。夜发╱清溪╱向╱三峡,夜间乘船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念你却再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而下去渝州。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写的是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赏析全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依依惜别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全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被视为绝唱,是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形似半个车轮。3、影:月光的倒影。4、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5、夜:今夜。6、发:出发。7、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8、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一说指四川乐山嘉州小三峡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9、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与作者同住峨眉山。10、下:顺流而下。11、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揽镜自照,白发竟然长达三千丈,都是因为愁才这样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镜子里,哪里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背景《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这是第十五首诗,也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末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这时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前两句劈空而来写用白发写愁: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明白写出照镜而知生白发。秋霜色白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忧伤憔悴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注释1、缘:因为。2、个:如此,这般,这样。3、秋霜:指白发,形容头发白如秋霜。秋浦歌十七首·另十六首: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其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天空中的鸟儿越飞越高直到无影无踪,最后一片白云也慢慢地越飘越远。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彼此之间久看不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比较大,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60岁左右),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另说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表面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实则写尽了孤独之感;鸟飞白去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相互作伴。山愈“有情”,人愈“无情”;而他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在这静谧的场面中表达地淋漓尽致。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2、尽:没有了。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5、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我乘上小船正要远行离去,忽闻╱岸上╱踏╱歌声。突然听到岸上传来悠扬地踏歌之声。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背景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晚年54岁左右)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徽)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那时李白常在汪伦家作客,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诗相赠,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也许汪伦前一天晚上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感叹情谊深重。赏析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诗前两句写送别的场面,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中国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注释1、汪伦:李白安徽的朋友。2、将欲行:又作“欲远行”。3、踏歌:唐代一种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4、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5、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6、不及:不如。望庐山瀑布(其二)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色绸绢悬挂在山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奔流直冲而下仿佛有几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莫非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垂落山崖。背景李白共创作两首《望庐山瀑布》,一首为五言古诗,一首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前后李白(25岁左右)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也有学者认为这两首诗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吴小如认为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第二首(也就是本诗)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虽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第二首七绝更为传神,并曾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相信我们都是学过的。赏析首句写庐山的香炉峰,比作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团团白烟在日照下化成一片紫色云霞,不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且渲染得更美。二句点题,尤其“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包含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三句写瀑布的动态,字字铿锵有力,“飞”写出瀑布喷涌而出的生动;“直下”写山高峻陡峭和水流之急。最后一句惊人魂魄,奇特又不突兀,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总之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2、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3、遥看:从远处看。4、挂:悬挂。5、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6、直:笔直。7、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8、疑:怀疑。9、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10、九天:一作“半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附:【五言绝句】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落在高高的天空中。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月中的仙人垂挂着两只脚,桂树长着圆圆的树冠。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玉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服食的。蟾(chán)蜍(chú)╱蚀(shí)╱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已经沦没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忧来╱其╱如何,凄怆(chuàng)╱摧╱心肝。心怀忧虑无可奈何又不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背景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老题目,就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赏析前四句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五至八句写月亮的升起,用古代神话传说的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九十两句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变得晦暗不明,传说月蚀就是蟾蜍(癞蛤蟆)食月所造成。后两句表现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希望有像射日的后羿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最后四句表达诗人心中为月亮的沦没而感到忧愤不平,虽然无可奈何又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注释1、呼作:称为。2、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过去富贵人家使用的用白玉制成的盘子。3、疑:怀疑。4、瑶台:古人想象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一种雕饰华丽、构造精美的楼台。5、仙人垂两足: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6、团团:即圆圆的形状,指树冠的形状。7、白兔:神话传说中有白兔在树下捣药的说法。8、言:语助词,无实意。9、与谁:一作“谁与”;餐:吃,此处指服用。10、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11、圆影:指月亮。12、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13、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14、天人:天上人间。15、阴精:指月,《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16、沦惑:沉沦迷惑。17、去去:远去,越去越远。18、凄怆:悲愁伤感。作者李白(701─762,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附记李白生平事迹详述:出生(公元701年)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马克城),其父经商,家境优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五岁(公元706年)随其父迁居剑南道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号青莲居士的由来(也有说生于蜀长于蜀)。25岁前(早年时期)蜀中(四川)长大就学漫游,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颇有才名(天赋型选手),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并游学。但碍于“政审”通不过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曲线报国”通过结交权贵获得引荐当官(从政的唯一道路)。于是20岁写《大猎赋》献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成都二把手苏颋)被婉拒,回山后写下《冬日归旧山》发誓好好学习。25岁(公元726年)第一次出蜀辞别家乡,正式开启青年时期全国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职之路。先拜见渝州刺史李邕(重庆一把手)未受待见,写下《上李邕》,后沿长江而下途经江陵、洞庭、金陵、广陵、会稽山阴等多地,游仕散尽千金(三十万金)却未果,后于扬州穷困潦倒。26岁(公元727年)第一次结婚,游历到湖北襄阳经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官三代)入赘10余年,定居安陆,生活稳定,婚姻和谐育一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