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论》甘草用药规律
根据文本研究,“伤寒论”与“伊尹汤经”和“神农本草经”是一致的。甘草又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是中药常用药。《神农本草经》谓:“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本研究探讨《伤寒论》甘草的用药规律,分析甘草组方的归经、甘草剂量、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的水量、服用次数,以期发现《伤寒论》使用甘草的量效关系以推测其原意,为临床提供借鉴。1数据和方法1.1数据来源归纳宋本《伤寒论》1.2数据规范根据东汉时期1两=24铢=13.80g、1斗=10升、1升=10合进行剂量转换1.3甘草服用剂量(1)甘草组方的归经、甘草剂量、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的水量、服用次数、单次甘草服用剂量。单次甘草服用剂量=单次服用水量÷用水量×甘草剂量。(2)甘草剂量、单次甘草服用剂量分别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3)生甘草的使用剂量,以及炙甘草作为主药或者非主药时与桂枝、芍药、干姜、生姜、大枣、人参和其他药物配伍的使用剂量。1.4添加甘草药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经One-SampleKolmogorov-SmirnovTest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ue0af±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二元相关性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炙甘草作为主药或者非主药时与甘草剂量、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单次甘草服用剂量之间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阴证、太阳证含有甘草的方剂共70首,占全部方剂113首的61.95%。从六经分布来看,甘草分布依次为:太阳证33首(47.14%)、太阴证29首(41.43%)、阳明证24首(34.29%)、少阳证7首(10.00%)、少阴证7首(10.00%)、厥阴证6首(8.57%)。其中治疗阳证31首(44.29%)、阴证21首(30.00%)、阴阳合证18首(25.71%)。2.2单次服用水量和剩余水量的单次服用次数相关性分析67首含甘草方剂中剂量情况见表1。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草单次服用剂量与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和次数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4,0.001,0.001);而甘草剂量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P=0.148,0.078,0.225,0.481,0.293)。2.3甘草用量对甘草药味数、甘草单次服用剂量的影响甘草单次服用剂量与药味数呈反比关系的方剂共18首(26.87%),即药味数越低、甘草单次服用剂量越高,表明甘草在这些组方中发挥重要作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甘草是否为主药与药味数关系密切(P=0.029),见表2。2.4单次服用剂量含生甘草的方剂仅2首(2.86%)。单用生甘草可以治疗少阴病咽痛,其服用剂量为6.9g(≈7g);如未愈则加用桔梗进行治疗,其单次服用剂量为4.6g,是药味数的2.3倍;如组方为2味药,每日2次,则生甘草的服用剂量为9.2g(≈9g)。2.5配伍甘草为非主药时的甘草含炙甘草方剂为68首(97.14%),除3首无法转换剂量,65首含炙甘草方剂中炙甘草为主药17首(26.15%)、为非主药48首(73.85%)。炙甘草为非主药时的甘草单次服用剂量、药味数与其作为主药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如炙甘草为主药,其服用剂量为22.79g(≈23g);炙甘草为非主药,则为6.12g(≈6g)。2.5.1组方为热甘草为主药,其服用剂量为0.0.0.0.0.0.0.0.0.0.0.0.5%;红甘草药,见表1炙甘草为非主药的甘草单次用量、药味数与其作为主药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5),见表4。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如炙甘草为主药,其服用剂量为18.57g(≈19g);炙甘草为非主药,则为5.77g(≈6g)。2.5.2服用剂量及剂量炙甘草为主药,即芍药甘草汤和芍药甘草附子汤,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其服用剂量为43.06g(≈43g);炙甘草为非主药,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服用剂量为6.90g(≈7g),见表5。2.5.3分组方为0.table炙甘草为非主药时药味数与其作为主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见表6。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如炙甘草为主药,其服用剂量为26.93g(≈27g);炙甘草为非主药,即茯苓四逆汤,其服用剂量为9.26g(≈9g)。2.5.4组方为6味药,其服用剂量为5.2.5%;炙甘草为非主药,单次服用剂量为(3.46±0.99)g,为药味数(6.93±1.39)的0.50倍,如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则其服用剂量为5.99g(≈6g)。炙甘草为主药时,未发现与生姜、大枣、人参配伍。2.5.5两组药的剂量比较炙甘草为非主药的药味数和单次服用炙甘草的量与作为主药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7。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如炙甘草为主药,其服用剂量为18.07g(≈18g);炙甘草为非主药,则为7.30g(≈7g)。3甘草功效和量效关系《伤寒论》含甘草方剂占全部方剂比例高达61.95%,对其配伍和剂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报道,甘草及其制剂可引起不良反应古代炮制文献研究蜜制甘草较早见于唐代《千金翼方》“蜜煎甘草涂之”的记载。此外,尚载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蜜炒”,明代《炮制大法》则要求“切片用蜜水拌炒”。现代炮制工艺多采用烘法代替其他炮制方法制作炙甘草,研究表明烘制法所获得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组方分布来看,甘草既可在热证、表证、实证中使用,又可在寒证、里证、虚证中使用,而且还可以在寒热错杂证、表里同病证、虚实夹杂证中使用。分析其功效:若生用,则具有清热止咳、祛邪化痈功效,一味甘草汤用治少阴咽痛,未愈则加桔梗一两组成桔梗汤治疗,此方还可以治疗表现为“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的肺痈;若炙用,则根据其配伍发挥不同功效,如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可见炙甘草可配伍桂枝治疗津液缺少所致心下悸,发挥滋阴合阳功效,而非其他配伍之缓急止痛、温肺化饮、补中益气、缓和药性的功效方剂的量效关系在临床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挖掘《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关系可以灵活掌握甘草的功效和其使用特点。若按照《伤寒论》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州市职业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淄博市临淄区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环保科技与人类未来考核试卷
- 电容器在激光设备中的脉冲功率供应考核试卷
- 盾构机施工中的隧道工程地质评价方法考核试卷
- 手工具行业法律法规与合规经营考核试卷
- 电动游戏机维修技巧考核试卷
- 电影拍摄中机械装置的微型化技术考核试卷
- 乳品国际贸易中的质量要求与检疫考核试卷
- 后勤部年终总结(33篇)
- 2024年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国有企业问责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草稿
- 《卵石动物造型》名师课件
- 腰椎结核专科知识
- 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深度研究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垃圾焚烧炉设计方案
- “趣”破“蛐蛐”小妙招社交魔法课主题班会
- 快递小哥交通安全课件
- 2025年青海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