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_第1页
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_第2页
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_第3页
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_第4页
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具有有创通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1)心、肺、脑复苏患者。2)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3)困镇静药过量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4)ARDS患者(PaCO2>45mmHg、PaO2>60mmHg、pH值<7.3)。5)重症哮喘(PaCO2升高、pH值下降、神志改变、呼吸抑制和呼吸肌疲劳)。6)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pH值<7.2~7.3、呼吸>30~40次/min、神志障碍、PaO2<35~45mmHg)。7)各种大手术后需要辅助呼吸者。(2)禁忌证1)严重肺大泡。2)高压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3)大咯血或者严重误吸患者呼吸道未通畅前。4)支气管胸膜瘘。5)急性心肌梗死。6)休克未纠正。2.了解患者是否建立人工呼吸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是否合作。对于昏迷、躁动的患者,应予适当的镇静或约束。3.对于清醒患者,说明机械通气目的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顾虑,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4.操作者自身评估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机的性能及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5.环境评估环境必须具备机械通气的条件,洁净、宽敞、明亮,最好最在监护中进行操作。6.用物评估用物准备完全,呼吸机及完整的供气设备,监护仪,吸引装置及用物,抢救用物抢救药物、灭菌注射用水400mL等。【实施步骤】1.将有创通气用物携带至患者床旁,安抚患者,准备上呼吸机。2.建立人工呼吸道。3.上呼吸机连接好管道和氧气,开呼吸机电源开关,开湿化器开关(保持蒸汽加温时吸入的气体温度在30℃~35℃),连接模拟肺,呼吸机自检后,根据患者需要调节好通气的模式和参数。在模拟肺上呼吸机运转一切正常后接患者人工呼吸道进行通气。4.正确选择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开始时,最常用辅助控制通气(A/CV),让患者的呼吸肌休息。随着患者情况好转,为脱机作准备,可选用部分呼吸肌做功的通气模式,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以及PSV+SIMV。5.恰当设置与调节通气参数。6.严密监测有创通气状况。(1)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神志变化及尿量等。(2)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的监测:机械通气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机械通气后通气量恰当,患者安静。如出现烦躁、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由于通气量不足或痰堵,应及时清除痰液,增加能气量。(3)检查气囊是否有故障,检查导管有无漏气。(4)血气监测:准确及时抽取动脉血气,采取动脉血气标本时应注意在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和调整呼吸机参数30分钟后采取。(5)呼吸机的监测: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及工作状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呼吸机发生故障必须立即脱离呼吸机,立即采取人工呼吸气囊或更换呼吸机,以保证患者的安全。(6)湿化:加热湿化器的温度设备应根据环境温度、患者所需湿化量而室,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越低,所需的湿化量越大,湿化器温度应设置较高,一般应设置输入气体的温度达33℃±2℃,应提供至少30mg/L的水蒸气,定期进行气管内分泌物吸引,定期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湿化量每日约500mL为宜。7.呼吸机的撤离肺功能正常、机械通气时间短的患者如麻醉恢复期,撤机过程可迅速完成;而急性肺损伤、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神经-肌肉疾患等需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撤机过程需逐步进行,有时需数天才能完成整个撤机过程。(1)脱机指征:①一般情况好转,神志恢复至正常状态。②停用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③呼吸衰竭的诱因和机械通气的原因已解决或显著改善。④无脓毒血症或显著发热。⑤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已纠正。⑥稳定的心血管状态。⑦适当的睡眠。(2)脱机指标:①呼吸及咳嗽能力恢复,肺部感染基本控制。②呼吸频率<30次/min,自主呼吸情况下,VT≥400mL。③吸氧浓度FiO2≤0.4和PEEP<5cmH2O情况下,PaO2>60mmHg、PaO2/PAO2≥0.35、肺泡-动脉分压差(P(A-a)O2)<350mmHg及PaO2/FiO2≥200。(3)撤离呼吸机的步骤与方法:一般安排在白天医护人员较多时撤机,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减少紧张、焦虑、对呼吸机的依赖。根据患者的综合治理情况选择下列恰当的脱机方法。1)一般撤机方法:在经过原发病治疗以及患者基本达到撤机条件后,即可试行停机。先充分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继续通气一段时间,待呼吸及心率平稳后,撤去呼吸机,给予FiO2为35%~45%鼻导管或面罩氧疗。2)逐步减少SIMV次数,如SIMV次数减至2~4次/min,而患者呼吸功能达到通气目的时,可考虑脱机。3)逐步减少MMV,直至MMV能够克服管道阻力和管道死腔时,可考虑脱机。4)逐步减少PSV水平,当PVSV在8~10cmH2O时,可考虑脱机。8.患者成功脱机后,继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变化。9.如果患者在脱机后出现呼吸浅快、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发绀、烦躁不安、心率增快等表现,提示患者对呼吸机撤离不耐受,应立即重新上呼吸机,根据血气指标调节呼吸模式和参数。【注意事项】1.使用呼吸机期间,患者床旁应备有性能良好的简易人工气囊、吸氧及吸痰装置,以备急用。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患者一般情况,如面色、呼吸节律、胸廓起伏、肢体末梢温度等,并做好记录。3.及时倾倒积水瓶内和螺纹管内的积水,避免积水进入呼吸道引起误吸或者反流进入机器内部损坏机器。4.注意检查呼吸机管道有无漏气、脱落,保持储水槽内要求的水位,以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5.注意选择低压高容量套囊导管,保持套囊内压力不超过25cmH2O,预防气管套囊压力伤。6.患者翻身时,操作者须先调节呼吸机支架,保持呼吸机管道免受扭曲、受压且能有效通气。7.注意监测气道压力,保持低于30cmH2O,以免影响有效通气。8.并发症及处理。(1)呼吸系统:1)肺部感染: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呼吸道湿化以及呼吸道通畅;定期做分泌物细菌或者真菌培养,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2)肺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坚持有效呼吸功能锻炼。如因气管导管过深引起者,应及时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3)气压伤:主要表现为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泡破裂、气胸等。其中,气胸是最严重的表现。一旦气胸诊断明确,立即行排气减压。4)气管套囊压力伤;重在预防,即选用低压高容量套囊导管,保持套囊内压力不超过25cmH2O。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机管道及时消毒及更换;尽早撤机。(2)循环系统: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伴有中心静脉压增高、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可以给予扩容、适当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3)消化系统:1)腹胀: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2)肝淤血:多为可逆性。3)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给予药物(制酸药)治疗。一旦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可立即给予冰盐水、凝血药物胃管注入止血。【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