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瓶片行业分析_第1页
聚酯瓶片行业分析_第2页
聚酯瓶片行业分析_第3页
聚酯瓶片行业分析_第4页
聚酯瓶片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酯瓶片行业分析1中国瓶片企业处于扩大全球份额窗口期瓶片(瓶级聚酯切片)是聚酯(PET)的一种产品形态,通过精对苯二甲酸(PTA,来源于上游的PX:对二甲苯)和乙二醇(MEG)聚合而来,主要应用于食饮包装。产业链最上游为原油、煤炭、天然气等石化资源行业,下游对接饮料、食品、日化、医药等ToC为主的消费行业以及部分ToB为主的工业材料行业。全球聚酯产能若按照产品形态来划分,涤纶长丝为第一大品种,在2019年全球产能中占比为43%;聚酯瓶片则是产能仅次于长丝的第二大品种,在全球聚酯产能中约占30%。国内聚酯结构有所不同,长丝产能占比更高,达到58%,聚酯瓶片占比约14%。两者结构的差异反映了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涤纶长丝全球产能占比已超过2/3,处于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国产瓶片全球占比约为1/3,正处于快速扩大全球份额的关键时间节点。1.1国内瓶片行业规模与集中度均领先国内瓶片集群产能规模领先在全球瓶级聚酯切片产能分布方面,目前产能主要分布在以我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其中,我国瓶级聚酯切片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全球产能占比达到了35%。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北美(全球产能占比14%)、欧盟(全球产能占比10%)、中东和非洲(全球产能占比9%)等地区。随着全球瓶级聚酯切片产业转移,部分欧美公司变卖或关闭PET生产装置;亚太地区公司虽也有装置关闭的情况,但总体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未来几年内,世界范围内的瓶级聚酯切片新/扩建项目仍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从而推动亚太地区瓶级聚酯切片产能的进一步扩大。根据三房巷等企业公告以及百川盈孚等咨询机构所统计的行业扩产计划以及中远期战略规划,未来5年内包括三房巷、逸盛在内的国内企业还将进一步扩产,其扩张的速度要快于海外巨头Indorama和DAK,从而使得国内企业的世界产能排名进一步上升,中国区域产能占比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过去十多年的扩张轨迹,再到未来数年的战略安排,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瓶片巨头正是通过控制良好的扩产节奏,在一步步提升产能的同时树立起了行业竞争壁垒。国内瓶片产能集中度高中国国内瓶片总产能位列世界首位,目前占比已超过全球的1/3,另一方面,国内瓶片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国内前五的瓶片生产企业三房巷、华润材料、万凯新材、逸盛、澄高对行业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五家企业的合计产能从2011的205万吨扩张至2022年的1040万吨,增长了4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同时行业前五的产能集中率(CR5)保持同步快速增长,从2011年的41%,提升到2022年的近77%。目前该行业已经达到极高寡占型(CR8≥70%)格局,龙头企业在市场中的控制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削弱了行业的周期性,令竞争更为有序。1.2瓶片有望复制聚酯纤维发展路径根据疫情期间以及疫后海外消费复苏的经验,必选消费韧性总体强于可选消费。根据《中国消费预期指数报告2022》,食品消费增长韧性十足,2022年各季食品消费预期普遍高于过去两年。在石油石化各细分领域中,挂钩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的产品韧性一般要强于挂钩可选消费的产品。聚酯行业中的聚酯瓶片即是细分领域中下游需求保持景气与可观增速的典型产品。根据疫情前后中国与海外的瓶片产能对比可知:中国聚酯瓶片在全球市场占比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末的35%,2年之内提升了3个pct,对应全球其他主要产区占比下降3个pct,分别是欧盟地区(11%降至10%)、中东和非洲地区(10%降至9%)以及北亚地区(9%降至8%),分别下降了1个pct。考虑到2022年中国瓶片出口的强劲数据:2022年全年净出口量达431万吨,远超2021年全年的318万吨以及疫情前2019年的290万吨,连续两年保持在35%以上的高增速状态,且出口同比增量达到113万吨,该数字已经远超中国2022年的名义新增产能(60万吨),表明中国聚酯瓶片在海外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实际市占率有望相对2021年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国内聚酯瓶片相对竞争优势得到保持的背景下,中国瓶片行业迎来快速扩大全球份额的历史机遇与窗口期,届时有望复制产业链高度相似的涤纶长丝的发展路径——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的2/3左右,对应当前全球3500万吨以上的产能,中国瓶片行业将获得1000万吨以上的成长空间。2供给端产业链优势与需求端强劲增长共振2.1国内瓶片产业链具备显著竞争优势2.1.1聚酯产业链原料与规模优势不断扩大聚酯上游原料为PTA与MEG,其中PTA更上游的PX一度也是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PX与MEG的上游主要为原油,同时MEG有部分来源于煤炭与天然气。在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2022年100~130美元/桶的高价之后,今年价格回归至相对合理的60~90美元/桶附近,挂钩原油的聚酯上游原料价格也随之回归,从全球行业层面看,聚酯产业链成本压力同比大幅减轻,对终端食饮客户尤其明显。近年来,中国聚酯产业链快速发展,其在规模上已对海外装置形成显著优势。原先依赖进口的各产业链环节均逐步摆脱依赖,产业链下游及中游产品大部分实现了净出口,产业链上游原料的国内产能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PX国内聚酯产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带动了对上游PX的需求,其国内产量与进口量双双猛增,但由于其产能增长还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并且新建产能计划一度受到干扰,其净进口量在2018年之前一直处于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起,以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盛虹炼化为代表的一批民营大炼化企业炼油产能快速释放,国内PX净进口量上升趋势转而掉头向下,并且在2022年还实现了出口量的快速提高,标志着国内PX供给的大幅改善。PTAPTA的供给自主早在2015年就基本实现,当年净进口量低于10万吨,一度还出现了供给过剩情况,导致后面出现了一轮行业内产能出清。后续PTA产能的增长基本与国内聚酯需求相匹配,净进口量基本都在零附近震荡,直到2021年出现了规模超过200万吨的出口,并在2022年超过300万吨,标志着PTA供给从基本平衡迈入阶段性宽松。MEGMEG的供给则是在国内煤制工艺大规模上马之后出现了阶跃式增长:2016年之前国内MEG产能少于净进口量,呈现较高进口依赖度,产品利润丰厚。MEG国内产能稳步提升,在2016年超过净进口量并保持与其数量接近的状态直到2020年,国内煤制MEG项目开始纷纷落地,产能以每年500万吨左右的体量快速提升,使得MEG净进口量在2020年达峰,行业格局也从进口主导变为了国内供给主导。目前中游的PTA已经将进口依赖度降至接近0,其上游的PX进口依赖度也随着浙石化二期及盛虹炼化的投产出现了快速下降;MEG除了中东等地拥有显著成本优势的进口量维持较固定的份额之外,边际进口量大部分被国内产能挤出,行业加工利润已大为压缩;下游聚酯产品更早实现对进口的摆脱,典型的涤纶长丝与聚酯瓶片均较早实现了净出口。以优势最为显著的下游聚酯产品为例,聚酯瓶片行业海外三年内投产的新产能与未来计划建成的装置大部分处于单线20~30万吨的规模,而国内近3年落地的新产能以及未来确定性较高的新装置基本都是单线50~75万吨的级别,装置规模呈现跨代差异,海外新装置的规模效应处于劣势,且海外大量老旧装置受能源危机影响正加速淘汰,国内瓶片行业具备规模与效率上的相对优势。目前聚酯瓶片国内产能占到全球产能的1/3左右,而具有可比性的涤纶长丝的全球产能占比早已超过2/3,两者上游高度重叠,均受益于原料的供给宽松,下游分别挂钩必选消费的饮料食品与可选消费的纺织服装,瓶片具备更为坚韧的需求成长性,因此其全球市占率有较高概率走出与涤纶长丝类似的发展路径。2.1.2聚酯产业链具备能源价格优势聚酯产业链属于高耗能行业,对能源价格较为敏感。从全球主要国家的电价对比来看,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中国0.64元/千瓦时的工业电价相对于多数国家都具备优势,尤其是和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比如德国1.26元/千瓦时以及英国1.35元/千瓦时的电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仅在与自身具备廉价一次能源的国家如美国、挪威、加拿大等相比时略处于劣势。近两年随着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干扰与俄乌冲突的不断发酵,全球能源价格基线显著抬升,波动性加大,尤其是欧洲地区的一次能源价格与电价均出现明显上涨。全球工业生产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天然气以及电力,除了美国的自产天然气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外,中国主要一次能源相对欧、亚主要工业化地区均具备比较优势。俄乌冲突目前仍在持续发酵,2023年全球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价格或仍维持高位,从而维持我国聚酯等高耗能工业的能源价格优势。2.1.3海运价格回落有利于瓶片出口量提升经历了疫情的扰动后,全球海运价格正从阶段性运力与需求不匹配的状态中逐步恢复,其主要表现就是海运价格逐步回归正常范围。从主要的海运指数以及全球各区域主要航线CCFI指数的走势来看,均从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的历史高位逐步回落。分区域航线看,与疫情前的2019年末相比,各航线CCFI指数中曾经涨幅最大的欧洲航线目前从最高点回调了69.26%,涨幅次之的南美航线从最高点回调了77.74%;美西航线、东南亚航线、波红航线从最高点至今分别回调了69.26%、70.02%、72.48%,日本航线小幅回调了17.76%。聚酯行业的海运成本目前仍处于下降趋势中,曾经困扰行业的运力瓶颈以及高昂运输成本压力得到极大缓解,被2020~2022年海运因素压制的出口需求有望得到逐步释放,在2021与2022年亮丽的出口数据基础之上,2023年的出口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国内聚酯瓶片大规模出口持续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2.2发展、气候与替换推升需求2.2.1人类发展指数引领瓶片需求增长聚酯瓶片与饮料食品行业高度关联,表征了所在区域饮料食品行业的发展水平。从历史上看对聚酯瓶片的需求最早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对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即饮茶与咖啡等软饮料的消费量提升。上述需求要在该区域人类生活水平超过温饱水平、达到更高生活质量后才能萌发,因此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所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具有强关联性,该指数衡量人类发展的三个关键维度,依次是: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以及生活水平。从最新的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分布来看,其与当前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西欧与北欧、美加、日韩、澳新等发达国家处于第一梯队,东欧与南欧、俄罗斯及中亚、中东及北非、中国及部分东南亚地区、中南美洲大部分属于第二梯队,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以及其余东南亚地区、其余中南美洲地区属于第三梯队。从历史发展上看,聚酯瓶片由杜邦发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从90年代起逐渐替代玻璃瓶成为主流的可乐等软饮包装至今,正是拥有大量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快速提升的阶段,对应这些国家对瓶片需求的快速提升。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是瑞士(0.96),最低的国家是南苏丹(0.39),在该区间内全球国家基本可划分为UNDP认为的“非常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如瑞士、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低于其水平的其余国家。从中国及其历史上瓶片出口主要国家近30年的HDI变化来看,代表“非常高人类发展水平”的欧美日自1990年以来HDI变化基本都是从0.8附近的高位稳定缓慢提升至0.9以上;中国则是快速从0.48提升至0.77,中途超越了原本领先的阿拉伯国家、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印度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一开始均是0.4附近的低基数,后续尤其是2000年以后大多也以较快速度攀升至0.6上下。以HDI攀升最快的中国为例,从2001年的0.59上一个台阶达到2010年的0.69,后续再升至2021年的0.77,20年间提升0.18,其对应了聚酯瓶片国内需求量从80万吨上升至262万吨,再攀升到721万吨的发展历程。目前UNDP划定的“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对应的HDI为0.64,大致与中国2005年的值相当,彼时中国人口约13.05亿,瓶片需求约170万吨。当前人类发展指数在0.6~0.7附近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1个,包含了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国、越南、伊拉克、加纳、委内瑞拉这些人口众多的国家,总人口合计超过20亿。若与中国需求发展路径简单类比,仅这些国家HDI抬升到0.7~0.8之间将带来500~1000万吨的新增瓶片需求。按中国HDI从0.64升至0.77的16年内的需求增长线性外推,则上述国家至2037年的需求增量或达850万吨左右,再考虑HDI在0.6以下的众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HDI在0.7以上含中国在内的中高基数国家的需求增量,则未来瓶片需求增长空间有望突破1000万吨。2.2.2长期气候影响进一步拉动需求全球变暖与极端高温频发趋势形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近五十年全球变暖速度前所未有,MetOffice提供的全球平均温度曲线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起其提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因而使得全球气候系统更加不稳定,极端气候频发。我国平均气温自1951年以来已提升超2℃:1987年前升温趋势不显著,之后温度基线升至9.5℃附近,2013年起基线进一步抬升至10℃以上,目前仍持续上升。2021年均温度已比1981-2010年均值高出1℃。全球变暖被认为是CO2等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所导致,而降低碳排放的过程正因为全球能源危机而停滞甚至部分倒退,或令全球变暖加剧;2022年全球多数地区经历了酷暑,世界气象组织于当年7月警告称,未来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情况或将持续到2060年。目前国内中东部罕见暖热天气持续,3月7日已经有102个气象站气温突破3月上旬纪录。软饮需求受气温影响明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新增了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原因在于国人普遍饮水量不足。我国大约有2/3的居民饮水不足,叠加上述全球变暖与极端高温普遍化的背景,人均饮水量或处于长期提升的趋势中。国内软饮行业2015年之前的年化产量增速在20%左右,属于供不应求下的产销两旺阶段,对应同期国内GDP高速增长阶段(>7%)。2008年起,随着GDP增速从10%左右的平台降至7~8%,随后进一步降至6%附近,软饮产量增速随之逐级下降:2011年增速跌破20%,2015年则进一步降至10%以下。即便疫情使得2020年GDP增速降至比2018年还低4个pct,2018年软饮产量降幅仍大于2020年,表明GDP不再是主导因素。同时,比较曲线趋势可知2015年之后的软饮产量增速与年均气温变化高度相关,表明在软饮行业高速发展期,GDP为主导因素,在行业平稳发展期,气候为主导因素。虽受疫情扰动,瓶片2022年旺季月出口量均创下近几年的记录,内需也达到2021年同等水平,表明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软饮带来的瓶片需求弹性可期,有望在人类发展指数基础上进一步拉动需求。2.2.3材料替换叠加需求复苏推升景气瓶片依靠性价比优势持续替换竞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指数的不断提升,对饮料食品等包装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比瓶片便宜的PVC材料因为含有氯乙烯单体、二氯乙烷以及塑化剂,从食品包装领域中被逐步淘汰。瓶片具备食品安全性在内的下述三种优异特性,使得其在保持食品饮料风味等物理化学性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耐油、稀酸/碱以及大多数溶剂及化学药品的溶解与腐蚀;优异的气、水、油、异味、紫外线与静电阻隔性能;无毒无味,能直接与食品饮料相接触。更重要的是,非晶态的PET具有极佳的透明度与刚性,与HDPE、PVC制透明容器相比透光率显著提高,同时其还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磨耗摩擦性及尺寸稳定性,使得其从视觉和触觉上都能增强所包装产品的质感,从而有利于提升包装商品的附加值与溢价率,因此格外受到to-C消费品厂家的青睐。此外瓶片由于力学性能良好、耐折性好、易加工成型,在部分工业包装及板材等领域也具备良好应用前景。长期以来,聚酯瓶片的发展即伴随着对多种材料的替代过程,在软饮料包装领域,最为人所熟知的例子即是可口可乐使用聚酯瓶对玻璃瓶进行替代的过程。目前聚酯瓶片对于纸张、木材、铝材都有着在不同细分领域的替代案例,近年各大乳企将生鲜乳原本的纸盒包装大规模升级为PET瓶包装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回顾长期以来聚酯瓶片与五大通用塑料的价格走势与价差,可以看到早期瓶片价格相对较高时与PP、PS、HDPE价格曲线均接近,随着后续聚酯产业链在国内的发展与完善,其性价比不断提升,目前价格均低于上述三种材料;PVC基于我国煤化工资源禀赋长期具备显著价格优势,但随着环保与能耗收紧,PVC价格已经与瓶片相当接近,2020~2022期间一度还高于瓶片,目前在对材料安全性提出要求的领域已出现被瓶片替代的趋势。瓶片凭借优异性能与性价比优势处于持续替代其他材料的过程中,其产能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望在传统领域不断扩大份额。除了软饮及乳制品、食用油、酒类等包装用途,瓶片还能以片材的形式制成膜、片、盒、罐、管等多种形态,用于生鲜、烘培、日化、医药包装的各个领域。此外,由于聚酯膜片优良的机械性、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伴随着家电业的高速发展,厚型聚酯薄膜作为一种电绝缘薄膜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且进一步应用于印刷材料、建筑材料、办公材料、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等从通用领域到高新技术领域的多个方面。目前聚酯片材在国内消费结构中占比仅13%左右,相比全球水平的22%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食饮行业景气度恢复有望拉动瓶片内需瓶片下游主要挂钩软饮料、食品、食用油等必选消费品。根据消费行业对于疫后复苏的节奏预期,国内在经历疫情冲击后,首先将出现线下场景的消费修复,预计年后春季的餐饮、出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率先修复,与餐饮相关的果汁、咖啡、酸奶、啤酒等饮料品种以及与出行、运动相关的饮用水、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等届时将呈现边际改善;随后进入全面复苏阶段,随着信心的恢复,疫情期间受到压制的乳制品、所有饮料品种以及包装食品、调味品、预制菜等食饮类消费品需求将得到彻底释放。中美欧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2022年疫情带来的冲击正在过去。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而3月又被确定为“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目前多地已发放或正在发放消费券以助力消费复苏。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前6天,生活服务业迎来“开门红”:日均消费规模比2019年春节增长66%。元宵节后第二周的2月18日至19日,“周末聚会”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前一周末增加259%,同期南方的广深餐饮堂食线上订单量同比提升117%,北方的北京、哈尔滨等地周末堂食消费增长也超过40%。2月25日至26日,珠海景点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95%,广州同比增长近100%,国内消费尤其线下消费的活力显著修复。从近年的瓶片内需量来看,其一方面受到出口需求大增带来的对国内供给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2022年多次疫情给下游需求带来的扰动。在春节前后的一次疫情冲击后,参考海外复苏的历程,2023年疫情对国内瓶片下游的影响将逐步减轻,最终释放被压抑的需求,同时全球能源危机导致的欧洲产能停产将长期化,海外市场对国产瓶片需求持续,有望带来瓶片内需与出口的共振。3行业优势格局下机遇大于挑战3.1技术突破解除行业瓶颈因素瓶级PET主流的生产工艺为直接酯化法,流程主要分为CP(酯化与缩聚)和SSP(固相缩聚增粘)两个阶段:PTA与MEG以及第三单体IPA(间苯二甲酸)、调色剂及热稳定剂经过液相中的连续酯化反应以及连续缩聚反应生成瓶级基础切片,之后再经过加热状态下的固相缩聚反应增粘生成更高结晶度的瓶级切片。瓶片行业早期生产技术主要采用美国杜邦公司、德国吉玛公司的技术方案,而目前国内聚酯瓶片生产商聚合(CP)装置主要采用的是中纺院技术,固相增粘(SSP)装置主要采用瑞士布勒(Buhler)技术。除此之外,聚合装置的技术设备商还有美国杜邦公司、德国Zimmer公司、瑞士Inventa和日本钟纺公司(Konebo)等,固相增粘的设备技术商还有意大利SINCO等。聚酯瓶片被杜邦发明后,行业经历了多轮技术升级迭代,技术扩散已经完成。国内生产商也经历了多年的生产实践,掌握了生产过程中的know-how并进一步发展了自身的研发实力。瓶片优异的性能使得市场对其需求不断提升,在完成关键的生产技术突破之后,限制我国瓶片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得到了破除——在国产化聚合技术以及上游原料生产技术均得到突破后,瓶片行业瓶颈解除,产能不断提高,以2017~2018年那一轮50万吨及以上规模装置的投产为标志,国内技术跻身世界前列。规模化与一体化又进一步压低了产业链成本,令产品全球渗透率不断提升。3.2中企扩产填补海外产能出清缺口目前,瓶片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全球瓶级PET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行业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在资金、生产规模、资质、品牌、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进入壁垒。新进入者由于受到下游食饮客户较为严格的资质审查而面临较长的准入周期,因此行业未来的扩产计划以龙头企业扩产为主。2022年末全球瓶片产能约为3545万吨,相比2021年新落地了重庆万凯60万吨,以及孟加拉与土耳其合计33.6万吨的产能,并有15万吨国内产能出清。2023元旦至今,新落地的产能是自2022年延后的汉江新材料50万吨,未来年内将落地的产能主要有重庆万凯60万吨、三房巷150万吨以及海南逸盛60万吨,加上其余宣称要投产的产能合计440万吨。考虑以往行业产能投产常出现因建设进度与环保等各类因素而延后落地的情况,预计年内实际落地产能在300万吨附近。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至今仍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高昂的能源价格叠加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不可抗力对化工行业的生产成本与供应稳定性带来了极大压力,而地缘因素的恶化与欧洲的民粹化叠加欧洲本身高福利的特点又加速了资本将生产环节搬离欧洲的步伐。欧洲化工产业链正经历产能出清:巴斯夫去年经营利润受到32亿欧元额外能源成本的影响,欧洲占其中的84%,公司将关闭路德维希港的几个能源密集型生产设施。聚酯瓶片行业也类似,大量中小老旧产能在停产超过一年后因工人的离开与股东的决定而没有恢复生产。综合来看,2023年欧洲地区大量瓶片产能出清与国内较多产能落地同步进行,体量相当,海外的南亚与东南亚还有部分20万吨左右的中等体量装置投产。全球整体的供给与需求或呈现出区域结构的较大变化,国内产能全球占比有望出现显著提升。3.3双反等干扰因素或影响有限历史上多国对中国产聚酯瓶片进行过双反调查,曾显著影响瓶片出口增速:跌幅最明显的2014~15年间,土耳其、美国、马来西亚、巴西均对中国产瓶片开展了反倾销调查,由此导致同期净出口增速连续环比大幅下滑。此后,日本、加拿大、南非也陆续跟进双反调查,对我国瓶片出口形成压制。出口端受挤压使得内需消化了更高比例的产品,此后国内瓶片的消费比例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消费力逐步提升,2014年之后瓶片下游内需占比不断升高的趋势是内需崛起与出口结构性调整的双因素驱动。2020年疫情带来的冲击一度扭曲了出口与内需市场,航运运力不足使得内需市场消化了原本用于出口的部分货源,该因素在2021Q4开始缓解。2021~22年出口强劲叠加国内疫情扰动,内需再次让位于出口而连降两年,但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散,被压抑2年的内需将迎来释放,其在下游结构中占比或逐步修复。同时,双反对出口边际影响逐步减小。最近一次双反调查来自印度,其在2019年原本是我国瓶片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量27.3万吨),在2020年作出反倾销终裁后,其从前十客户中消失。2021年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而出口至印度的量已降至3.2万吨。相比印度双反之前,2021年运往新开拓出口方向的出口量实际超过了50万吨。考虑到2021年净出口量显著高于前两年,因此即便短期损失近9%的出口市场,国内瓶片也能很快找到其他消化途径,例如2021年出口前十大区域中新晋的尼日利亚与肯尼亚。此外还可看到2021年出口区域的CR10数值变得更低了,表明出口区域分散度进一步提升。若后续有其他国家对国产瓶片进行双反调查,分散度提升将使得其比印度双反带来的影响更小,因此双反这一因素对未来国内瓶片出口或影响有限。3.4疫情影响消退下去库加速瓶片库存往年呈现出北半球软饮消费旺季前逐步降低,消费旺季尾声时开始逐步累积的变化规律。在2020年,疫情导致瓶片销售延后。2021年因为全球海运瓶颈在Q4的改善而呈现淡季库存反降的现象。2022年年初延续了2021年的低库存后逐步恢复至与疫情前2019年相当的库存水平。在2022年末疫情放开带来的短期冲击与春节因素叠加下,2023年以较高库存开局,但其后快速消化,3月第一周的库存已经远低于过去四年同期均值以及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库存,呈现出良好供需状态。瓶片出口从月度数据看延续并放大了2021年Q4以来的景气状态,即便2022年受到多地疫情的扰动,出口方面各企业应对有度,满足了海外市场的旺盛需求,除了10月旺季结束带来的需求高位回落及12月疫情冲击外,2022年其余10个月均创出了4年中各月最高出口量记录。瓶片内需数据则呈现受压制状态,一方面是优先出口带来的对内供给减量,另一方面也是疫情频繁扰动持续压抑下游消费端的需求释放。在疫情压制下,2022年内需仍整体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保持了增长的趋势,在春节前后疫情冲击影响逐步消散的背景下,节后内需有望随着旺季到来而逐步得到修复,叠加低库存与出口景气延续,瓶片月度出口与内需有望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回顾2011年至今的瓶片盈利状况,虽然上游原料PTA、PX、MEG随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但瓶片下游消费端需求持续向好,且需求偏刚性,行业格局也不断改善,因此瓶片加工价差相对其他周期品更为稳定。瓶片与原料PX和MEG的一体化加工价差平均值在1660元/吨附近,随着上游原料产能的不断扩产以及海外供应链瓶颈的消除,加工价差自2021年7月的历史低点后即呈现出中枢提升的良好走势,随着国内春节前后疫情冲击的逐步消散叠加出口景气延续,瓶片供需维持紧平衡下,行业加工价差中枢有望持续上行。4重点公司分析在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减小,防控政策积极调整后的当下,疫情对消费端的影响逐步减缓,全球瓶片需求同步恢复,同时由于地缘及能源供应的持续扰动,海外部分产能无法生产或受困于能源价格高企,我们对行业做出如下假设与测算:1.成长空间测算:基于前文中瓶片类比涤纶长丝的全球市占率提升假设,最保守假设下,全球瓶片产能维持不变,仅通过新产能淘汰老旧产能的模式,国产瓶片的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的2/3左右,按当前全球3500万吨以上的产能,对应1000万吨以上的成长空间;若按照全球产能增速恢复至疫情前5%左右的假设,则2027年全球产能相对2022年增长979万吨,带来近1000万吨的净产能增量;若从需求角度测算,基于2.2节中各国家与地区HDI提升带来的需求同步增长假设,仅考虑31个样本发展中国家,至2037年的需求增量或达850万吨左右,若再考虑全球其余50多亿人口的需求增量,则突破1000万吨水到渠成。因此从产能与需求量两个维度,在维持当前国内行业显著比较优势的前提下,粗略测算出2027-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