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评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1.gif)
![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评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2.gif)
![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评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3.gif)
![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评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4.gif)
![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评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dc0a071a21ffd3e95759919cab6050a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变更“三合一”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建设单位(盖章):黔东南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建设内容 8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25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5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5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54七、结论 57附表1: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表2: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境监测一览表附表3: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一览表《关于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黔发改农经【2013】2102号);附件3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州环表批【2014】21号);附件4《关于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黔东南发改农经[2015]198号);附件5: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环境监测报告(枯水期);附件6: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环境监测报告(丰水期);附件7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关于《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黔东南环函【2021】37号);附件8《关于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批复》黔东南府函[2021]109附图1:高贡水库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高贡水库所在区域水系图附图4-1:高贡水库工程环评阶段枢纽区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2:高贡水库工程变更环评阶段枢纽总平面布置图贡水库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25-1:高贡水库工程植被类型图(2013年)附图5-2:高贡水库工程植被类型图(2021年)6-1:高贡水库工程土地利用图(2013年)附图6-2:高贡水库工程土地利用图(2021年)附图7:高贡水库工程土壤侵蚀图附图8:高贡水库工程环境监测布置图附图9:高贡水库工程与生态红线区位关系图—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 贵州省(自治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市黎平县(区)永从乡(街道)高贡村(具体地址)地理坐标(109度11分16.714秒,26度00分48.525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其他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299360m2建设性质团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团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黔发改农经[2013]2102号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万元)65.25环保投资占比(%)9%施工工期2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建设,2022年5月枢纽建筑物建成。专项评价设置情况地表水专项评价。本工程类别为124水库,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含穿越可溶岩地层隧道,需要编制地表水专项评价。规划情况2021年6月,黔东南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本工程属于规划的小(1)型水库工程。2021年12月,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以黔东南府函[2021]109号印—2—发了《关于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批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2021年8月,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以黔东南环函[2021]37号印发了《关于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1)与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符合性分析规划骨干水源工程3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宣威、忠诚、下江)、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24座;续建剑河县地豆、锦屏县孟佰、黎平县高贡、从江县龙塘和天柱县下王等小型水库40座,本工程属于规划续建的小型水库工程之一。表1-1本工程纳入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基本情况(摘要)项目名称所在河流工程任务程投(万) m3)容(万m3)水量(万m3)高贡水库珠江流域林林供水、灌溉194.3高贡水库工程位于黎平县境内的皮林河上,建设任务是供水和灌溉,总库容13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0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194.3万立方米/年,工程建设任务、选址和规模等与《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和《黔东南州“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一致。其他符合性分析(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属于鼓励类项目。黎平县高贡水库是村镇供水和灌溉供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工程区水利基础条件,推动工程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完善城镇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基础保障。因此,本工程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本工程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是指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区域。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任务为村镇供水和灌溉供水。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工程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本工程不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综上,项目建设不违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3)与《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区所在区域属于黔东低山丘陵林—农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重点建设以优质籼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为主的优质蔬菜产业带和以特色畜禽为主的优质畜产品产业带。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任务为为村镇供水和灌溉供水。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工程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由此可见,高贡水库工程的建设是《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力响应。(4)与《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4—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高贡水库工程属于黔东南山地丘陵常绿阔叶林农林业生态亚区。生态环境中土壤侵蚀为强度敏感,有部分中度和轻度敏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土壤保持较重要和中等重要。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为目标,充分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类型,加强对低盆地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高贡水库工程为生态建设项目,施工临时占地已进行植被恢复、有效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高贡水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农田灌溉,有利于水源涵养。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5)与黔东南州“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根据《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涉及一般管控单元和优先保护单元,优先保护单元属性是一般生态空间,不属于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①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本工程与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叠图分析,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枢纽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红线区位关系图见附图9。因此,本工程与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不冲突。②环境质量底线根据《2020年黔东南州环境状况公报》和2022年度的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准;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因此,本工程满足环境功能功划,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③资源利用上线根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颁布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通知》(黔东南府办函[2020]93号),黎平县2020年和2030年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见下表。—5—表1-2黎平县2020年、2030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平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亿m3)水功能区达标%2020年2030年根据《黔东南州水资源公报》(2020年),2020年黎平县总用水量1.152亿m3(见表1-3)。依据黔东南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黎平县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46亿m3。新建黎平县高贡水库新增总供水量为183.7万m3/年,新增用水量未超黎平县用水指标要求。表1-3黎平县2020年各行业用水量单位:亿m3水平年农田灌溉工业用水林牧渔畜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合计20200.90180.0740.02740.0560.05940.0333④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黔东南州“三线一单”综合管控要求》,本工程枢纽区涉及环境管控单元的为黎平县一般管控单元1(编号ZH52263130001)和黎平县优先保护单元(编号ZH52263110009),优先保护单元属性为一般生态空间,不涉及生态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本工程建设符合《黔东南州“三线一单”综合管控要求》生态环境准入要求。表1-4黔东南州管控单元管控要求表(黎平县)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环境管控单元名称管控单元分类管控要求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资源开发效率要求ZH52263110009单元科学评估区禁止开发、限制开发、—6—允许开发建出要求ZH52263130001黎平县一般管控单元1单元南州水要管控要求。管控区省、黔东南准入要求州水要求求2020制在1.62亿在1.68亿m3。2020年2015年下降比2015性要求排污许可申请和排污口论证(1)排污许可申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通知》(国办发〔2016〕81号)、《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原环境保护部令2017年第48号)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本工程不需要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7—(2)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本工程运行期管理人员为6人、采用两班值,实际同时在现场管理人员为3人,生活污水通过三格化粪池处理设施处理后,综合利用于场区绿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7]138号)和《关于做好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划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水体〔2019〕36号)规定,本工程运行期不外排废污水、不设置排污口,因此,不需要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8—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109°11′16.714″,北纬26°00′48.525″,距黎平县城直线距离约56km。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工程地点相同。项目组成及规模(1)工程背景2013年7月,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黔发改农经[2013]2102号印发了《关于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14年7月,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以州环表批[2014]21号印发了《关于对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15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黔东南发改农经[2015]198号印发了《关于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枢纽建筑物建。根据本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和环评阶段工程特性,对照《水利建设项目(枢纽类和引调水工程)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2015]52号),高贡水库工程性质、规模、地点、环境保护措施和生产工艺中的施工方案相同,但是施工工艺中的枢纽坝型由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变更为砼砌石重力坝,属于重大变动清单中的“枢纽坝型变化”。鉴于本工程环评阶段和实施阶段的枢纽坝型发生重大变动,而工程性质、规模、地点、环境保护措施和生产工艺中的施工方案相同,本工程变更环评重点是枢纽区,评价范围为枢纽区征地红线外200米范围内,其他建设内容仅开展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原环评及其批复落实相应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风险防范措施。(2)工程性质高贡水库工程任务是农村人畜供水和灌溉供水,至规划水平年总供水量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工程任务相同,未发生重大变动。(3)工程规模—9—769.48m,水库总库容137万m3,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112万洪水标准》(SL252-2000)和《防洪标准》(GB50201-2014)规定,工程规模属Ⅳ等、小(1)型,水库枢纽挡水、泄水、取水建筑物为4级,输水建筑物为5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为5级。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总库容和调节性能相同,未发生重大变动。(4)生产工艺本工程挡水建筑物采用砼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770.5m,坝顶宽4m,最大坝高43.5m,坝顶轴线长度145m,正常蓄水位767m。溢流堰采用WES实00m,采用底流消能。左岸取水口进口底板高程为739.00m,出口设置DN100mm生态放水管。输水管总长18.332km,采用全程埋管形式。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输水方式均采用埋管形式,水库淹没和施工方案相同、对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无本质区别。但是,坝型由环评阶段的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变更为砼砌石重力坝。(5)环境保护措施高贡水库工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4.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9万m3,水生生物及鱼类组成简单,无鱼类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本工程运行期通过生态钢管下泄生态流量,在出口闸阀室设置生态放水管,放水钢管进口段管道中心高程为739m,钢管直径为DN100mm。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环境保护措施相同。(6)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高贡水库正常蓄水位767m时,淹没区征地面积为137.05亩(其中耕地91.79亩、林地40.03亩、水域5.23亩),未淹没人口,枢纽工程建设区永久征收土地面积为28.6亩(其中耕地11.37亩、林地13.68亩、水域3.55亩);枢纽工程建设区临时征用土地108.15亩(其中耕地57.75亩、林地50.4亩),输配水区永久征收土地0.45亩(均为林地);输配水区临时征用土地174.79亩(其中耕地12.03亩、林地161.37亩、水域1.39亩)。无搬迁安—10—置人口。(7)工程组成高贡水库工程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等4部分组成,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本工程挡水建筑物由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变更为砼砌石重力坝,其他工程相同或基2-1。工程项目环评阶段实际建设阶段备注挡水建筑物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0.50m,坝.00m,最大坝高46.50m(含垫座),坝顶中心弧长155.853m。砼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大坝高43.5m,坝顶轴线坝型变动,大坝建基面抬高、导致最大坝坝基开挖量、有利于减缓不利环境影响;已经建成。泄水建筑物溢流堰为WES型实用堰,堰顶高程767.00m,下游反弧挑流消能。堰,堰顶高程767.00m,采用底流消能。消能方式由挑流改为底流,降低泄洪气体过饱和,有利于降低环境不利影响;已经建成。取水兼放空建筑物左岸取水口进口底板.00m,放空底孔高程为736.50m。左岸取水口进口底板高DN100mm生态放水管。基本相同,进口底板高程抬高1m,有利于减缓下泄低温水的不利影响;已经建。输水建筑物输水管总长m管形式。输水管总长19.476km,采用全程埋管形式。相同,未建。导流工程采用左岸隧洞+上、下堰导流,导流隧洞长93.2m。采用纵向围堰+上、下游围堰的分期导游。施工导流进行优化调整,对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基本相同;已完工并拆除。料场西部顿洞村处、距工区直线距离约km头,可开采南西部,该料场与坝址直线距离约5.7km,面积约2.1万m2,可开采量约基本一致,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已停止使用且实施了生态恢复。弃渣场枢纽区弃渣场选于坝址上游约800m处右1.50hm2。施工区布置1个弃渣场,面积16.5亩;料场区布1个弃渣场,面积7.5亩。枢纽区弃渣场位置优化调整,料场区新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已停止使用且实施了生态恢复,不属于重大变动。—11—施工营地福利设施均布置于坝右岸,紧靠施工公路或现有乡村公路。施工辅企、办公、生活、福利设施均布置于坝址右岸,紧靠施工公路或现有乡村公路。相同,已停止使用。砂石加工系统石加工厂、主要施工营地均布置于顿洞村附近。砂石加工厂、主要施工营地均布置于顿洞村附近。相同,已停止使用。水库淹没没总面积152.98亩,其中耕地55.44亩,林地89.36亩,水域8.18亩。水域5.23亩。随着可研与初设精度提高,水库淹没数据更符合实际,不属于重大变动。施工枢纽工程建设区占地3.35亩,输配水区占4亩。枢纽工程建设区占地136.75亩,输配水区占地175.24亩。枢纽工程建设区进行优化调整,占地面积相应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搬迁安置:无搬迁安置:无相同。水环境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统废水处理设施、生污水处理设施、基坑水处理设施、含油废处理设施,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坑废水处理设施、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相同。环境空气洒水抑尘、硬化路面、砂石加工系统封闭作业洒水抑尘、硬化路面、砂石加工系统封闭作业相同。声环境低噪施工机械和工艺,置隔声操作间,加强施工人员保护低噪施工机械和工艺,设置隔声操作间,加强施工人员保护相同。生态施工占地区植被恢复,动植物保护宣传施工占地区植被恢复,动植物保护宣传相同。水生生态生态流量下泄设施+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生态流量下泄设施+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相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相同。(8)小结本工程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总库容、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调节性能维持不变,工程地点、性质、规模和环境保护措施相同。枢纽坝型由环评阶段的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变更为砼砌石重力坝。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特性见表2-2。表2-2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环评阶段变更环评备注—12—一水文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k4.74.72采用的水文系列年54413多年平均径流104m32722694代表性流量多年平均流量m3/s0.0860.085设计洪峰流量m3/s65.8(P=3.33%)65.8校核洪峰流量m3/s97.3(P=0.33%)97.35洪量设计洪量104m376.4(P=3.33%)76.4(P=3.33%)校核洪量104m3131.0(P=0.33%)131.0(P=0.33%)6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t451.2451.2二水库1水库水位设计洪水位m768.79768.79设计深度增和流量参数进行了复核,无重大变动事项。校核洪水位m769.48769.48正常蓄水位m767.00767.00死水位m7427422水库回水长度m9949943水库容积总库容104m3兴利库容104m3109.09死库容104m32.04库容系数%40.440.95调节特性多年调节多年调节三下泄泄量1设计洪水位时最大下泄流量m3/s40.840.8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下泄流量m3/s66.866.8四工程效益1建设任务供水、灌溉供水、灌溉2年总供水量104m3183.7183.7五水库淹没及占地库区淹没占地亩152.98137.05枢纽工程建设区征地亩143.35136.75输配水区征地亩234.54172.24置迁人口人00六主要建筑及设备1大坝—13—型式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砼砌石重力坝坝型变动坝顶高程m770.50770.50坝顶宽度m4.004.00最大坝高m46.543.5建基面抬高坝顶长度m155.853145.00堰面型式m实用堰实用堰坝型变动堰顶高程m767.00767.00单孔宽度m9.009.00孔口个数m最大泄量m3/s66.876.0下泄能力2冲沙兼放空底孔进口底板高程m736.50进口检修门尺寸m×m2.0×2.0出口工作闸门尺寸m×m2.0×1.53取水口引水钢管直径mm进口底板高程m738.00739.00检修门尺寸m×m1.5×1.51.5×1.5七经济指标工程总投资万元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施工导流①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采用“分期导流、分段施工方案”的导流方案。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导流标准取5年一遇洪水。②导流建筑物采用分期围堰导流、分期施工方案,一期采用土石围堰结合坝基开挖预留坎经加高培厚后挡水、左岸开挖明渠过流,右坝段施工,一期上游围堰长约7.0m,最大堰高3.0m,位于坝轴线上游16m处,下游围堰长约5.5m,最大堰高3.0m,位于溢洪道末端上游侧。二期采用一期土石围堰适当修筑结合右岸坝体挡水,右岸坝身导流涵管过流,施工左坝段,上游围堰长31.0m,最大堰高4.5m,导流涵管将上游来水直接引至下游河道,下游土石围堰挡水。施工导流进行优化调整,由导流隧洞导流变更为分期围堰导流,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对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基本相同。—14—(2)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布置分为主体工程施工区、石料场施工区及输水工程施工区共三个区。①主体工程施工区主体工程施工区布置于坝址右岸,紧靠施工公路或现有乡村公路,占地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②石料场施工区石料场位于坝址区西部顿洞村处,本工程砂石加工厂、主要施工营地也均布置于顿洞村附近,紧靠施工公路或现有乡村公路,占地面积为2.3亩。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④弃渣场本工程弃渣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石料场区。枢纽建筑物施工区弃渣场位于大坝NE向1.5km处的冲沟内,距大坝综合运距3.5km,面积16.5亩,容量约13万m³。料场区弃渣场位于石料场W向300m处的冲沟内,面积7.5亩,容量约8.5万m³,距石料场综合运距0.3km。枢纽区弃渣场位置优化调整,料场区新增1处弃渣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已对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不属于重大变动。⑤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料加工系统布置在石料场进场公路中段内侧宽缓地带,占地面积3.0亩,距离坝区综合运距10.0km。混凝土拌合系统拟布置在大坝下游1.0km处,位于进场公路下的台地,占地面积2.0亩。混凝土综合运距1.0km。实际建设阶段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红线。(3)供水、电、风系统①施工用水坝区施工抽水泵站布置在上游右岸,扬程80m,流量30m³/h,高位水池位于左坝肩山顶,底板高程778.0m,容积100m³;生活用水水泵布置在上游—15—石料场施工区从附近河道内抽取使用,水泵扬程125m,流量30m³/h。②施工用电本工程供电分主体工程施工区、石料场施工区及输水管线施工区分开布置。主体工程施工区供电系统由1台500kVA降压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组成,变压器高压侧引接自坝址高贡村已建的10kV输电线路,引接距离约600m。另需配备1台12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石料场施工区施工供电系统由1台315kVA降压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组成,变压器高压侧引接顿洞村附近引接,引接距离约500m。另需配备1台12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③施工供风布置2台20m³/min空压机作为坝区施工主要供风设备,另根据工作面灵活布置2台6m³/min及2台3m³/min的移动式空压机作为零星用风的供风设备。石料场施工区布置2台20m³/min空压机为石料开采及加工供风,另配备2台6m³/min的移动式空压机作为零星用风的供风设备。(4)工程变更根据《水利建设项目(枢纽类和引调水工程)重大变动清单(试行)》 (环办[2015]52号)规定,对照环评阶段和实际建设阶段的高贡水库工程项目组成和环境保护措施特点,从地点、性质、规模、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工程及环保措施变动事项识别。对比环评阶段和实际建设情况,高贡水库工程存在1处重大变动:枢纽坝型由环评阶段的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变更为实际建设阶段的砼砌石重力坝。表2-4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变更识别一览表序号项目环评阶段实际建设备注一、性质主要开发任务发生变化农田灌溉和村镇供水农田灌溉和村镇供水相同2、供水水源为皮林河供水水源为皮林河相同—16—发生较大变化供水对象人畜和农田,供水结构为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供水对象人畜和农田,供水结构为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相同规模加20%及以上相同4、引调水线路长度增加30%及以上输水管线共19476m输水管线共19476m相同水库特征水位如正位、死水位、汛限水位等发生变生变化正常蓄水位767米、死水位742米,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米、死米,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相同三、地点轴线调整导致新增重大生态保护目标大坝位于永从乡高贡村皮林河上,坝轴线周围无重大生态保护标大坝位于永从乡高贡标村皮林河上,坝轴线周围无重大生态保护目。相同引调水线路重新选线本工程供水对象布置了供水管线。本工程供水对象布置了供水管线。相同生产工艺方式由封闭式变为明渠导致环境风险增加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坝顶高程770.50m,坝底高程725.00m,最大坝高46.50m(含垫座),坝顶中心弧长155.853m。砼砌石重力坝,坝顶m。枢纽坝型变化,未涉及环境敏感区输水方式全部封闭式输水方式全部封闭式相同施工方案发生变化直接涉及自然保护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区施工布置砂石加工系区施工营地和管理营地,不涉及环境敏感。施工布置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营地和管理营地,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基本相同环境保护措施枢纽布置取消生态流量下泄保障设施、水温减缓措施等主要环保措施在取水口设置1个生态放水锥形阀,下放流量0.009m3/s,并设置在线流量控制仪。Φ100mm的放空兼生态放水锥形阀,下放流量0.009m3/s,并设置在线流量控制仪。相同—17—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本工程枢纽区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输水管线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进度及施工人数本工程总工期为26个月,施工高峰期人员120人/d,平均施工人员80人/d。其他(1)坝址合理性分析根据河流地形、地质条件,将建坝河流分为上游、下游段进行建坝条件分析,分析如下:本阶段选定了上、下两个坝址进行设计,上、下坝址均位于皮林河。表2-5坝址比选成果表上坝址下坝址备注地形地貌不对称“V”字型河谷,地形相对完整,右岸为一山脊,地形坡度30~50°,左岸为山脊侧面,地形坡度40~55°,建坝条件相对较好。不对称“V”字型河谷,两岸地上下游侧切割较深,地形坡度30~50°,左岸为山脊侧面,地上坝址优—18—形坡度40~55°,建坝条件相对较差。基本地质条件为单斜构造,正常蓄水位以下均为Zac2板岩、变余砂岩,两岸覆盖层厚0~28m,强风化垂直厚度6~11m,弱风化6~12m为单斜构造,正常蓄水位以下均为Zac2板岩、变余砂岩,两岸覆盖层厚0~28m,强风化垂直厚度6~11m,弱风化6~12m相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760m高程以上覆盖层深厚,坝肩开挖时将形成土质高边坡,需加强工程支护措施。两岸地形相对完整,建坝条件相对较好。760m高程以上覆盖层深厚,坝肩开挖时将形成土质高边坡,需加强工程支护措施。下游侧为负地形,左岸地形破碎,上、下游上坝址优条件正常蓄水位以下均为相对隔水地层,两岸防渗边界接地下水水位,坝基防渗下限按吕荣值≤5控制。。正常蓄水位以下均为相对隔水地层,两岸防渗边界接地下水水位,坝基防渗下限按吕荣值≤5控制。上坝址优其他建筑物布置条件地形条件相对较好,可布置导流洞或导流明渠,下游河道较弯曲,泄洪时易对下游河岸造成冲刷。右岸内凹,不宜布置导流洞,下游河道较弯曲,且有居民点,泄洪时易对下游河岸及民房基础造成冲刷。上坝址优水环境库区无企业生产废水排入,居民点较分散,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影响负荷较小;水温结构为稳定分层型污染源现状基本同上坝址;水库水温结构为稳定分层型。相当生态植被特征一致、均不涉及珍稀植物集中分布区相当水生生态枢纽区及库区不涉及鱼类三场等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相当类型均为耕地、林地、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当水土流失各方案施工布置相差不大,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无明显差异相当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各方案施工区附近居民点相差不大,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影响无明显差异基本相当生态敏感区不涉及不涉及相当由表2-5可知,通过对上、下坝址水文地质、水环境、生态环境、占地类型、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环境影响比较,上下坝址方案间的差别较小;上下坝址方案均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矿产压覆及生态敏感区等影响;各方案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库淹没、取水条件等影响差别也不大,上坝址方案略优。因两坝址方案距离较近,空间距离有限,环境保护不是坝址选—19—择的制约性因素。因此综合上述选址分析选择上坝址作为推荐坝址。(2)施工布置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①弃渣场环境合理性分析枢纽建筑物施工区规划一个弃渣场,该弃渣场位于大坝NE向1.5km处的冲沟内,规划面积16.5亩,容量约13万m³;料场区规划一个弃渣场,该弃渣场位于石料场W向300m处的冲沟内,规划面积7.5亩,容量约8.5万m³。2处弃渣场占地类型为灌木林地和灌草地。渣场占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敏感区。本工程弃渣场选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合理的。②料场规划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设置1个石料场,位于顿洞村南西部,该料场与坝址直线距离约草地。周边200m范围内均无工矿企业,避开了周边景观的正常可视范围,不会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矿企业和居民点等的安全;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国家或省级公益林、矿产、文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目标;料场开采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小对居民点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开了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料场选择是合理的。③施工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主体工程施工区布置于坝址右岸,紧靠施工公路或现有乡村公路,总占地面积7.5亩;砂石加工厂、主要施工营地也均布置于顿洞村附近,紧靠施工公路或现有乡村公路,总占地面积为5.3亩;输水管线施工区总占地面积10.5亩。施工区占地类型为灌草丛。主要包括混凝土生产系统、综合加工厂、堆放场、机械修配及制作安装厂、办公用房及工棚和库房等,周边200m范围内均无工矿企业和居民点。本工程在施工布置过程中,施工区及施工营地尽量选择平缓地形,减少土石开挖量,降低对原地表的扰动,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各施工布置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矿产、文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20—远离人群集中居住点,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及施工辅助企业产生的噪声、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期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理,进行林草恢复,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工程施工布置较为合理。(3)水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提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①三条红线分析1.用水总量控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精神,贵州省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分解工作。根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颁布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通知》(黔东南府办函[2020]93号),黎平县亿m3、1.46亿m3。根据《黔东南州水资源公报》(2020年),2020年黎平县总用水量1.152亿m3(见表1-3)。2020年属平水平年,现状年用水量可代表平均年用水量。依据黔东南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黎平县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46亿m3。新建黎平县高贡水库新增总供水量为183.7万m3/年,新增用水量未超黎平县用水指标要求。。由于现状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水水源以取地表河流水或山泉水为主,遇大旱年份水源难以保证。灌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其地区分布不均,由于缺少水源工程,很难加以有效利用,导致该地区属于工程性缺水地区。根据高贡水库工程范围内水资源供需平衡,至2030年,供水范围内的需水量为161.1万m3。高贡水库作为黎平县永从乡人畜供水水源和灌溉水源,具有较好的水源条件,可有效解决受水区的缺水矛盾,是解决贫穷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水库增加灌溉面积,增加少数民族的收入,巩固提升饮水条件,保证用水安全,对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作—21—用。因此,本工程供水规模是在综合考虑最低保证率下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根据“中发〔2011〕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贵州水资源管理,2015年以后,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明显下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46以上。本工程主要任务是村镇供水和灌溉供水。综合考虑,采用管道输水后管道水利用系数取0.95;田间渠道要求进行防渗,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3(按灌区田土比例权重:水田田间利用系数0.95×0.6+旱田田间水利用系数0.90×0.4),灌区灌溉水水利用系数为0.884,高于黔东南州2015年控制目标。综合分析,随着本工程的实施,黎平县灌溉用水效率会超过贵州省的考核指标要求,对提高区域农业生产用水效率有积极的意义,符合用水效率控制的精神及黔东南州相关控制指标要求。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依据《贵州省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分解表》,2020年和2030年黔东南州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均为100.0%。现状水平黎平县年高贡水库工程所在河段水质达到相应水功能区标准。本报告提出在水库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均通过处理达标后尽量回用;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措施;在高贡水库实施供水前,完成永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污水收集管道建设,将生产生活废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在严格落实以上环保措施的条件下,本工程水资源配置方案可以满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要求。(4)水资源配置“三先三后”原则符合性分析国家要求引调水工程遵守“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①“先节水后用水”分析工程从经济和环保角度优化施工用水工艺,并且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节水灌溉措施。1.工程节水:在设计中,选择管道输水方式,提高了输水效率,并充分比较输水管直径,合理选用管材,以减少水头损失,提高输水能力。2.田间节水:水稻灌溉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并完善田间配水—22—渠系。3.逐步提高节水意识、推广并逐步普及生活节水器具、完善水量计量,实行一户一表,按表收费;4.科学组织用水顺序,提高用水效率。因此,工程符合“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②“先治污后通水”分析工程建成后,解决永从乡20384人和13251头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和2020亩水田灌溉困难。灌区推行节水灌溉、发张高效生态环保农业,是治理受水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各村寨正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活动,环保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受水区所在河流皮林河现状水质较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总之,在水库通水前受水区的环保基础条件较好,不存在大的水质本底污染问题,通水后不会造成水环境污染,符合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③“先环保后用水”分析本水库在运行前拟向贵州省人民政府请示划定高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划定后,执行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并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相关界牌、标识,界牌、标识需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水库运行后,按照饮用水源地方管理要求进行监测和管理,通过对水库水质长期定时检测,掌握水库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摸清水库不同时段的环境容量,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维护水库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库初期蓄水及后期运均采取下泄生态流量的措施。工程施工期严格按环保要求施工,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工程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入河,减少水体污染。综上所述,高贡水库工程建设符合“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5)枢纽坝型变更的合理性高贡水库工程坝型由环评阶段的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变更为砼砌石重力坝,重力坝和拱坝在地形地质条件方面,重力坝略优于拱坝;从便于首部枢—23—纽布置方面和施工布置条件考虑,重力坝和拱坝基本相同;初步设计阶段和实际建设阶段的挡水建筑物为砼砌石重力坝,坝型位于原有征地红线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综合以上所述,本工程环评阶段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和实际建设阶段的砼砌石重力坝不存在制约性因素,但在地形地质条件角度,砼砌石重力坝稍优,因此,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角度,本工程枢纽坝型变更为砼砌石重力坝是合理的。表2-5高贡水库坝型变更对比分析表项目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砼砌石重力坝备注坝型特性抛物线变厚双曲拱坝,坝顶高程770.50m,坝底高程725.00m,最大高46.50m(含垫座),坝顶中心弧长155853m。坝顶轴线长度145m。地形地貌条件坝址河谷断面为不对称的“V”字型谷,河谷两岸不平直,由凸出山脊与负地形连续组成。重力坝方案对地形条件适宜性较强,优于拱坝地层岩性坝址地层为震旦系下统地层长安组第二段:灰绿色、灰紫色、灰色无层次含砾砂质板岩夹少量浅灰色变余砂岩及灰绿色具层纹的板岩,板岩强风化层以下岩体较完整,为中硬岩,强度及变形模量低。为使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建基面需置于板岩弱风化岩体中下部,由于岩体风化较深,需对拱坝方案采取加大嵌深,增设重力墩的措施,一方面加大嵌深增大了开挖工程量并引起人工高边坡问题,另一方面增设重力墩也加大了投资。从地质条件分析,重力坝方案优于拱坝方案。首部枢纽方案首部枢纽布置较为紧凑,减少了工程永久占地及开挖工程量首部枢纽布置较为紧凑,集溢洪道、取水口于一身,减少了工程永久占地及开挖工程量相同施工条件施工场地较开阔,施工采用导流洞方案,施工工期22个月。施工场地较开阔,施工采用围堰拦水、隧洞过流,施工工期均为26个月。基本相当环境敏感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相同砼砌石重力坝方案较优—24—(6)原环评批复及落实情况2014年7月,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以州环表批【2014】21号印发了《关于对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本工程基本落实了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建设单位应该积极协调水库调蓄、制定高贡水库环保运行方案,保证坝址下游生态流量;加强高贡水库区域的污染治理,落实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水库水环境质量,重视水库的绿化美化。表2-6高贡水库工程环评批复及落实情况一览表环评批复落实情况认真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项目要按照《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态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环境监理。做好施工期环境监理档案。确保设施(措施)落实到位并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在可研和初设阶段开展了同步环境保护设计,施工期开展了环境监理工作。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进一步优化施工区布置,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占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施工表土需提前剥离单独堆存,回用于施工迹地恢复。做好施工区附近和运输道路沿线居民点噪声和扬尘的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废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收集的废油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大气污染物、噪声和生活垃圾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枢纽和施工布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土石弃渣全部运输至弃渣场处理,施工期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强化环保设施设计、施工及有效运行。工程弃渣场与相关环保设施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确保弃渣场挡渣坝的安全及污染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本工程施工期土石弃渣全部运输至弃渣场处理,弃渣场、石料场、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区实施了植被恢复,营地进行了绿化美化,施工期环保设施得到有效运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的相关规定,防止水土流失。落实生态流量下泄措施,保障本工程生态流量按照不低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10%(0.009m3/s)进行泄放,满足坝下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要求。本工程施工期土石弃渣全部运输至弃渣场处理,弃渣场、石料场、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区实施了植被恢复。落实了生态流量下放 (0.009m3/s),保证生态流量下泄。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关规定。依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将水库库区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纳入水库运行管理,落实库区周边村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措施,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建设单位正在协调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作。加强营运期环境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事故防范措施。严格按照《报告表》提出的相应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认真落实,防止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建设单位组织正在编制《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运行环境管理制定和岗位职责。—25—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2021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黎平县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为:SO2浓度年均值为0.004mg/m3,NO2浓度年均值为0.008mg/m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33mg/m3,细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20mg/m3,CO浓度年均值为1.1mg/m3,O3浓度年均值为0.088mg/m3,黎平县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14,AQI优良天数比列为10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于大气环境功能达标区。本工程位于黎平县永从乡高贡村,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区域无工矿企业分布,无工业大气污染源,仅有极少量的当地居民燃煤或柴产生的烟气,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2)声环境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根据《2021年黔东南州环境状况公报》,黎平县2021年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6.2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项目位于黎平县永从乡高贡村,地处农村环境,区域无工矿企业,无重大噪声源,声环境质量优于城区,因此,评价区的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②声环境现状评价2022年1月,贵州璟之源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评价区开展了声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设置2个监测点,即N1坝址、N2高贡村上高贡组。2.监测内容与频次监测内容为LAeq,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3.监测结果与评价本工程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3-1高贡水库工程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表单位:dB(A)—26—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结果2类区标准限值达标情况昼夜昼夜昼夜N1坝址47.842.56050达标达标48.241.6达标达标N2水井边村50.242.8达标达标52.0达标达标(3)水环境质量现状①污染源根据现场调查,坝址以上河段无居民分布,零星分布有少量水田和旱地,坝址上游河段范围污染源仅为农田径流污染;坝址下游及周边为农村地区,无工业企业分布,无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农村畜禽养殖较少,畜禽养殖废水大部分回用于农田可忽略不计,坝址下游及周边污染源主要为面污染源,面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农村散排生活污水及农田径流。随着高贡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水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水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黎平县高贡水库地表水专项报告》“地表水现状评价章节”,2021年5月和2022年1月,对本工程评价河段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水质监测结果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③富营养化评价根据《黎平县高贡水库地表水专项报告》,高贡水库坝址(W1断面)富营养化TLI(∑)为16.4,处于贫营养状态,评价区河段水质总体较好,可以作为农田灌溉、人畜饮水。(4)地下水环境本工程枢纽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据调查,两岸附近无泉点出露。(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①陆生生态1.陆生植被根据《贵州植被》的划分,工程所在地植被区划属于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东低山丘陵常绿樟栲林松杉林及油桐茶林地区—锦屏黎平低山丘陵樟栲林杉木林毛竹油茶林小区。工程所在地影响区域自然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群系,人工植被分为2个植被型2个群系类评价区域植被类型划分详见下表。—27—表3-3评价区域植被类型划分表一自然植被Ⅰ针叶林1马尾松群系(Form.Pinusmassoniana)2杉木群系(FormCunninghamialanceolate)Ⅱ阔叶林3青冈群系(Formcyclobalanopsisglauca)4丝栗栲群系(Form.Castanopsisfargesii)5枫香群系(Form.Liquidambarformosana)Ⅲ灌丛6火棘、小果蔷薇群系(Form.Pyracanthafortuneana,Rosacymosa)7白栎、槲栎群系(From.Quercusfabri,Quercusaliena)8圆果化香树群系(Form.Platycaryalongipes)Ⅵ灌草丛9丝茅群系(Form.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10芒群系(FormMiscanthussinensis)二人工植被Ⅴ旱地作物以玉米、油菜为主的一年两熟作物组合Ⅵ水田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的一年两熟作物组合2.陆生植物根据本次验收阶段调查及资料查阅,评价区域常见的乔木层植物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柏木(Cupressusfunebris)、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香叶树(Linderacommunis)等;灌木层常见种有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小果蔷薇(Rosacymosa)、白栎(Quercusfabri)、槲栎(Quercusaliena)、圆果化香树(Platycaryalongipes)、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盐肤木(Rhuschinensis)、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等;常见草本包括芒(Miscanthussinensis)、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丝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荩草(Arthraxonhispidus)、青蒿(Artemisiacarvifolia)、喀西茄(Solanumkhasianum)、紫茎泽兰(Eupatoriumcoelestinum)等。3.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走访当地群众,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名木古树的分布。4.陆生动物调查范围常见的陆生动物两栖纲的有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华西雨—28—蛙、饰纹姬蛙等;爬行纲包括蝘蜓、青脊蛇、乌梢蛇、黑眉锦蛇、竹叶青、王锦蛇等;鸟纲主要有山斑鸠、家燕、白鹡鸰、麻雀、山麻雀等;哺乳动物要种类有社鼠、小家鼠、褐家鼠等。5.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通过现场调查和访问,本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②陆生生态变化及影响1.陆生植被变化及影响分析根据《贵州植被》,工程所在地植被区划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东低山丘陵常绿樟栲林松杉林及油桐茶林地区—锦屏黎平低山丘陵樟栲林杉木林毛竹油茶林小区。参考《贵州植被》,结合对天柱县高贡水库影响区域内植被现状调查,依据植被中群落组成的建群种与优势种的外貌,以及群落的环境生态与地理分布特征等分析,本次调查自然植被有4个植被型组10个群系,而环评阶段未具体划分植物群系。2.对植被、植物的影响本工程枢纽区和水库淹没区的植被群系主要是火棘、小果蔷薇群系和白栎、槲栎群系、面积273.8亩,优势植物种类有火棘、小果蔷薇、白栎、槲栎、圆果化香树、马棘、盐肤木、檵木等;常见草本包括芒、芒萁、丝茅、荩草、青蒿、喀西茄、紫茎泽兰,本工程建设对枢纽占地区和水库淹没区植被造成了占压与淹没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被面积和植物数量,但是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或珍稀特有植被类型,工程对植被和植物的不利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本工程枢纽区实际建设与环评阶段的对比分析,本工程实际增加了1个弃渣场、占地面积7.5亩,植被类型火棘、小果蔷薇群系,增加了对弃渣场占地区的植被破坏;实际建设的占地面积减少了65.9亩,同时也减少了对植被和植物的不利影响。3.对动物的影响由于环评阶段未对陆生动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和分析,本节仅从影响方面进行分工程施工期施工活动以及施工产生噪声、粉尘等对施工区周边的陆生脊椎动物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区域动物栖息环境造成扰动,施工期间扰动会迫使动物远离施工区,对动物在区域分布格局产生影响。水库淹没会对正常蓄水位以下的—29—陆生脊椎动物栖息生境造成破坏,一些行动缓慢的动物幼崽可能受到淹没伤害。但受淹没影响以及施工活动影响的生境在评价区域内分布较为广泛,此种不利影响有限。②水生生态2022年7月,我公司对本工程评价区水生生物进行了现场调查。1.调查方法及断面本次生态调查方法按照《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2014)、《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和《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等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布设3个断面,分别是1#水库库尾、2#坝址、3#坝址下游200m。2.浮游植物1)种类组成本次生态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8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检出13种,占检出总甲藻门和隐藻门各检出1种,分别占总数的3.57%;检出浮游植物种类数目隶属门类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各断面检出种评价区域检出浮游植物常见种类有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和脆杆藻,绿藻门的新月藻和水绵,蓝藻门的色球藻等。调查检出生物量在0.103~0.1232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128mg/L。生物量组成以硅藻门为主,检出平均生物量为0.591mg/L,占总平均值的52.42%。表3-4浮游植物种类组成采样断面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合计32--2#863113#9531-种类合计851128所占比例46.43%28.57%17.86%3.57%3.57%100%2)结果评价调查检出浮游植物种类结构以硅藻门为主,蓝藻门和绿藻门次之,硅藻门主要为直链藻、舟形藻,绿藻门主要是小球藻和实球藻,蓝藻门主要是色球藻,检出种类无明显污染指示种类。调查检出坝址断面种类数最高,绿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与硅藻门基—30—本齐平,下游断面检出种类数其次,这与现有拦河坝蓄水,形成小型水库生境有关。综上所述,高贡水库评价区域检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符合当前的水生生境类型,未发现明显污染指示种类。3.浮游动物1)种类组成评价区域共检出浮游动物4门14种,种类组成以轮虫为主,枝角类和桡足类次调查检出浮游动物常见种类有轮虫类的龟甲轮虫、晶囊轮虫、单趾轮虫和须足轮虫,枝角类的简弧象鼻溞、长额象鼻溞和透明溞,桡足类的白色大剑水蚤、汤匙华哲水蚤和猛水蚤等。调查检出生物量在0.1513~0.3364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2411mg/L。生物量组成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检出平均生物量为表3-5浮游动物种类组成采样断面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总计111142#24323#23229合计2543所占比例14.29%35.71%28.57%21.43%00%2)结果评价调查检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轮虫类为主,主要分布在坝址断面;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数同样坝址断面检出种类较高;这与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水域生境由原急流变为缓流,河流生境演变成湖泊有关,库区水域面积宽阔,水体流速缓慢,水生生境形态非常适宜浮游动物生存繁衍。4.底栖动物1)种类组成评价区域共检出底栖动物3门7种,检出种类组成以节肢动物门种类为主,其中—31—调查检出底栖动物常见种类有节肢动物门的扁蜉、羽摇蚊、二翼蜉和石蚕,软体动物门的土蜗和河蚬等。调查检出生物量在0.07~2.96g/m2之间,平均生物量为1.65表3-6底栖动物种类组成采样断面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总计2-352#-1-13#1113合计2237所占比例28.57%28.57%42.86%00%2)结果评价工程调查检出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以节肢动物为主,检出种类主要分布在库尾和坝下河段,各断面检出种类数相对稀少,未发现明显污染指示种类。水库工程建设运行后,库区水域面积增加,坝上和库尾水深加大,回水使坝上的支流河段水深有一定增加;另一方面坝下河段会出现减水现象。水文情势变化对原有的底栖动物类群构成了一定影响,但相比水库建设前,底栖动物生境类型更加丰富,一般来说水库建设运行后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都会较建设前有所提升。5.鱼类资源评价区域河流河道较窄,河水较浅,河流落差大,环境性对复杂;水中生物的有机营养物质、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植物和底栖动物等鱼类的铒料生物贫乏,鱼类资源相当稀少。据当地居民和垂钓者介绍,调查水域仅有马口鱼、鰕虎鱼和泥鳅等小型流水型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和洄游性鱼类。③土地利用现状为了说明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选取2013年和2021年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本工程评价区有6种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解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利用GPS收集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训练区,对土地利用类型典型区域做重点记录,在室内应用eCognitionDeveloper64对两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在ArcMap10.5中进行人工修改,最后运用ArcMap10.5成图,获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32—由表3-7可知,贵州省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评价区域土地利用以乔木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1.74%;其次为灌木林地,占总面积的26.04%。高贡水库建设前与建设后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基本相同,较建设灌木林地、旱地、其他草地有所减少,建设后实施植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村落用地、公路用地、乔木林地占地面积有所增加。表3-7贵州省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土地利用类型2013年(建设前)2021年(建设后)面积(hm²)百分比(%)面积(hm²)百分比(%)村落用地21.002.06%28.392.79%公路用地462144%537151%灌木林地367.3936.12%268.5026.40%旱地2577253%2149211%其他草地3.45%32.39乔木林地423054159%526315174%水田1.09%1.09%河流水面119081171%113591117%合计100.00%100.00%无根据本工程项目组成、变动情况和环境特点,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与环评阶段一致;同时,按照环评批复以后更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增加—33—了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保护目标。表3-8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评阶段实际建设阶段影响源备注生态环境大坝至支流汇减水河段水生物及景观大坝至支流汇口之间1.39km减水河段水生物及景观引水后造成坝址下游河道水文情势改变相同,下放生态流量,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施工区域附近农作物及植被施工区域附近农作物及植被水库淹没和施工占地、管理人员活动相同地表水环境库尾至支流汇皮林河河段Ⅲ类水功能库尾至支流汇口之间2.38km皮林河河段Ⅲ类水功能水库运行调度、改变水文情势相同地下水环境无评价区浅层地下水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新增,运行期落实废矿物油处置措施环境空气和声环境顿洞居民点,石料场东北侧m约286户1158人顿洞居民点,石料场东北侧30m,约286户1158人枢纽基础开挖、对外对外等施工活动,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类类相同,加强噪声管理,维持《声环境质量标准》2。上高贡居民点,坝址西南侧侧5m,约122户452人上高贡居民点,坝址西南侧150m、1#干管两侧5m,约122户452人下高贡居民点,1#干管东南侧80m,约45户167人下高贡居民点,1#干管东南侧80m,约45户167人传洞居民点,1#支管东侧人传洞居民点,1#支管东侧150m,约32户4人皮林居民点,3#支管西南侧1280人皮林居民点,3#支管西南侧10m,约327户1280人土壤环境无建设征地和灌溉区范工程占地新增,落实废矿物油处置措施(1)环境质量标准①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②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标准。—34—③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④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⑤土壤环境:农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建设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⑥生态环境: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本工程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中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 (2)污染物排放标准①废(污)水:废污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②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③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相应标准。本工程属于生态类项目,运行期管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并且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因此,建议不给予总量控制指标。—35—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高贡水库工程枢纽建筑物于2022年5月建成,枢纽工程全部位于原有征地红线范围内,枢纽区的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和辅助工程基本相同,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生态扰动基本相当。通过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当地居民咨询访问,以及查阅施工作业和工程监理资料,开展环境影响回顾评价工作。(1)环境空气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料场和主体工程开挖爆破及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粉尘及废气、施工机械和车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QA-18-生命科学试剂-MCE-3779
- Filiformine-生命科学试剂-MCE-8234
- 11-Hydroxy-9-R-hexahydrocannabinol-生命科学试剂-MCE-8544
- 4-Iso-THC-4-Iso-tetrahydrocannabinol-生命科学试剂-MCE-2807
- 2025年度砖厂承包与市场拓展合作协议
- 2025年新推出门面房出租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自愿离职合同解除范本及离职补偿金计算标准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音乐版权互惠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洗煤厂煤炭洗选技术租赁合同
- 智能科技与家庭旅游的融合探索
- 2024全国能源行业火力发电集控值班员理论知识技能竞赛题库(多选题)
- 公司员工外派协议书范文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上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原理
- 肺栓塞的护理查房完整版
- 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运输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试卷
- 抖音丽人行业短视频直播项目运营策划方案
- (2024年)知识产权全套课件(完整)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 预防静脉血栓疾病知识讲座
- 《社区康复》课件-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的社区康复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