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配套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泰山记》配套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泰山记》配套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泰山记》配套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泰山记》配套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配套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乙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①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慄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注:①海马,前文僧人曾建议:“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10.关于下列文言现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臾成五采”的“采”和“君子生非异也”的“生”都属于通假现象。B.“多平方,少圜”的“平方”和“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都是古今异义。C.“急”为多义实词,“冲突急走”和“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急”词义有差别。D.“余不能冠”的“冠”和“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都是使动用法。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B.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C.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D.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12.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月尽也,指每月最后一天。古人以月相确定日期,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既望”。B.岱,“五岳”之首泰山的别称,故泰山亦称“岱宗”“岱岳”等,杜甫有诗云“岱宗夫如何”。C.食顷,意思是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须臾”义同。D.羽化,传说成仙之人有飞升能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即如《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所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14.姚鼐和袁枚登山所见景物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请用三个形容词加以概括。10.D11.C12.A13.(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鞠躬一样。(2)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14.奇异、险峻、壮观。参考译文甲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鞠躬一样。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边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平齐。乙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地把武器库中的兵器仪仗散落地上。大概一顿饭的工夫,有像一匹白绢的云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和尚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丝棉团,过了许久,浑然凝成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脂油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着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傍晚时分到西海门去看落日。山上草比人高,路又断了,叫来几十个工役把杂草割掉,然后再前进。东边山峰像屏风一样排列,西边山峰拔地而起,中间模模糊糊有几十座山峰,好像天台山的琼岛。红日快要落山,有一座山峰像用头顶着太阳,好像要吞下去,又像是捧着。我不能戴帽子,怕风将它掀掉;不能穿袜子,怕被水汽打湿;不敢拄拐杖,因为动不动就陷进软沙里;不敢抬头,怕山石崩塌压下。左顾右昐,前后探视,恨不得化成千万个身体,每一座山峰都走到。当“海马”背着我时,敏捷得像猿猴,向前直冲,千万山峰也学着人在奔跑,样子像潮水奔涌。低头看深谷、怪峰,在脚底下等待着。如果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心惊胆战也无济于事。如果叫“海马”走慢一点,自己觉得也太胆小了。没有办法,只好把性命交付他了,任凭他走到哪里,觉得身体已经飘飘成仙了。《淮南子》有“胆气就是云”的说法,确实是这样。二、(2023·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阅读《登泰山记》,完成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下列语句中标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

当:在B.明烛天南

烛:照C.稍见云中白若樗葡数十立者

稍:略微D.须臾成五采

须臾:片刻2.下列各组语句中,标红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自京师乘风雪

自唐显庆以来B.越长城之限

崖限当道者C.望晚日照城郭

是日观道中石刻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其远古刻尽漫失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冰

迹A.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B.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C.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D.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1.C2.A

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稍:逐渐。句意: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立着的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介词,从。句意: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B.界限,指城墙;门槛。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C.太阳;特指某一天。句意: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D.弥漫;模糊。句意: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无瀑水”“无鸟兽音迹”,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排除ABC。故选D。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搏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乘:这里是“冒”的意思。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天边。B.道皆砌石为磴蹬:石阶。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C.世皆谓之天门云云:云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背。多松,生石罅石罅:石缝。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下列句子中标红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回视日观以西峰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凌万顷之茫然。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一般情况下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6.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幅泰山日出变化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数百字,却充分表现出作者雪后登山的独特情趣。【答案】1.C2.C3.C4.C5.D6.A7.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云”,助词,无实义。句意: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采”通“彩”,五色。句意: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B.“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C.没有通假字。句意: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D.“受”能“授”,教授。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B.“烛”,名词作动词,照亮。句意: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C.动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看。句意: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D.“绳”,名词作动词,约束。句意:不方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定语后置句,“利”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爪牙”,“强”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B.定语后置句,“限当道”作定语后置修饰“崖”。句意:现在所经过的从中领到山岭中那些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C.宾语前置句,“句读”作动词“不知”的宾语,前置了,“惑”作动词“不解”的宾语,前置了。句意: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D.定语后置句,正常句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表述错误,在文中,“桐城”指作者的籍贯,表明作者是桐城人。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北岳衡山”“南岳恒山”错。应是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表述错误。应该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搏蒲数十立者,山也”是日出前之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是日出时之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是日出后之景。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毕皓驳色,而皆若偻。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对下列句子中标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C.泰山之阳,水西流

西:向西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分)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1、C句意为: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故断为: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故选:C。2、D有误,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限:界限,边界。3、D.有误,甲文没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4.(1)(4分)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属引”“响”“转”“绝”各1分)(2)(4分)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射到,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或”“得日”“驳”“”各1分)【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