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所经历的生命历程,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Ⅰ回顾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小女孩有哪些愿望呢?引导学生回忆愿望。2.过渡:如果小女孩的愿望都能实现,那一定会很好。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请用上“,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吧。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它有哪些愿望?它的愿望实现了吗?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童话故事,去寻找答案吧。(板书:那一定会很好)【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愿望”展开,旨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也为揭示本文主题做好铺垫。Ⅱ初读课文,了解“种子”的生命历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字词学习。(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予以指导。重点指导读准:“努”的声母是“n”;“茎”读后鼻音,读一声。(2)课件出示本课的字词,进行学习。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说说茎的下半部分,还在哪些字里见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努”,出示“怒”让学生猜字;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学习拟声词“吱吱嘎嘎”;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3.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在文中圈画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了解“种子”的生命历程。(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Ⅲ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美好愿望1.引导: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历程中,它所变成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请默读课文,找出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愿望,并用横线画出来。(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看看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那一定会很好”。(2)学生汇报交流(一共出现了4次),引导学生从文中准确地找到句子。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2.齐读句子,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主线,串起了种子到大树再到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这一生命过程。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此时的内心想法。预设1:种子为什么一定要站起来呢?能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感觉如何?预设2:为什么要做一棵会跑的树?预设3:手推车为什么想要休息一会儿,躺下来呢?4.小结:主人公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愿望,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这些愿望都实现的话,那一定会很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愿望吧!Ⅳ探究交流,感受成长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从开头的“种子”到结尾时的“木地板”,文中心怀美好愿望的主人公前后都有哪些经历。(板书: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看看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的,并体会情感。(1)种子梦想站起来: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重点抓住“一定要、大口大口、那一定会很好”体会种子自强不息的信念和决心。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说一说,种子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如果你就是这粒种子,你最希望做什么?当愿望实现,站在阳光下的感觉是怎样的?(2)大树梦想跑起来: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大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抓住“做一棵会跑的树”,体会大树长大后对“走来走去,跑来跑去”的渴望,同时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体会其迫不及待的心情。(3)手推车梦想停下来: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想象“……”省略了什么内容,手推车推着这么多东西时心里会想什么,它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跑起来的时候、呼呼的风声”,体会“手推车”觉得“跑来跑去”是一种快乐。指导读好“吱吱嘎嘎”,想一想,手推车的骨头都吱吱嘎嘎地响了,为什么还在费力地跑着?这是一辆怎样的手推车?引导想到手推车“慢慢变老”时觉得能够“坐着休息一会儿”是一种快乐。(4)椅子梦想躺下,终成木地板: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想一想此时的它内心是怎样想的?可能会说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越来越老”时则觉得“躺下”是一种快乐。3.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从小到现在,对于“快乐”的理解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树”那样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成长。4.质疑讨论:故事的作者只是在写一棵树的成长故事吗?学生交流。5.课堂小结:其实文中的“树”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我们不也一样吗?小时候渴望长大、渴望自由,长大后总是喜欢满世界地跑来跑去,觉得那是一种快乐。但是,当我们慢慢变老后,又会有不一样的对幸福的定义。正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成长,所以对于“快乐”的定义也就必然发生着变化。(板书:成长快乐)6.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的“随堂练”。7.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的练习题。板书设计那一定会很好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成长快乐)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线,突显主题。同时引导质疑,步步深入,了解主题,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不足之处:在课文朗读的指导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心情。同时也没有让学生尽情演绎一下,加强理解。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三篇精读课文,及《一个粗瓷大碗》一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课文中的人物,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既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革命家,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分别是: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男孩,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赵一曼。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二、语文要素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默读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24司马光(机智冷静的品质)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大意25灰雀(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诚实的品质)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26手术台就是阵地(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和坚守信念的革命精神)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课题的含义27*一个粗瓷大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带着问题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口语交际请教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能简单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教法建议1.将“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