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诗歌类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常见诗歌类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常见诗歌类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常见诗歌类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常见诗歌类别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棠——苏轼第1页常见诗歌类别

古诗歌内容广泛,理解某些常见诗歌类别,会对我们鉴赏诗歌有很大帮助.我们能够根据不一样类别,从不一样鉴赏角度和办法入手进行鉴赏.1.写景抒情类——品味意境,琢磨感情2.送别友人类——分析情景,理解情感3.边塞诗——琢磨语调,品味内容4.托物寄兴——辨物明志,把握主旨5.思乡怀人——领悟意象,理解感情6.忧国忧民——知人论世,领悟情感

7.咏物抒怀——体察物态,品味寄托第2页一花一草皆关情

—咏物抒怀诗第3页咏物抒怀名句第4页咏物诗《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5页《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第6页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第7页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第8页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9页何谓咏物抒怀诗?

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生活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将自己感情凝注于所咏之“物”或所叙之“事”,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诗歌。第10页咏物诗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特性,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3.体现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理解,或隐含生活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比方、拟人、对比等。第11页1、体察物态。分析物象外在特性、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品味寄托。知人论世,联系诗人本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琢磨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体会诗人艺术手法高妙。咏物抒怀诗鉴赏办法第12页海棠唯恐夜深花睡去第13页第14页第15页第16页第17页第18页第19页第20页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第21页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出色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第22页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写作背景第23页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笔法:故作曲笔第24页苏轼与海棠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种这样富有诗意名字。第25页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意象中我们分明能够感触到诗人达观、潇洒胸襟。第26页译文

在淡淡月光下,春风轻轻,花香弥漫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落了,于是燃起高高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娇艳风姿。这首诗还能够这样解释:袅袅东风吹动了淡淡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花朵香气融在朦胧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回廊。由于只是胆怯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落,因此燃着高高蜡烛,不愿错过观赏这海棠盛开时机。第27页(1)诗歌开头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衬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境界和气氛。暗示出作者幽寂孤单心理。(2)古人对于后两句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评价,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4分)“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同样,会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第28页(3)诗人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法来体现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采取手法。以“”将人格化。由写海棠花,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体现了之情,事实上是慨叹主旨。拟人高洁柔美爱花惜花良辰易逝、盛世不再花睡去第29页小结本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时间是春天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光彩和芬芳,后两句诗写海棠神态。既体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感情,更书写了远贬江湖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第30页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惆怅:伤感,愁闷,失意。阶:台阶。残:凋落。明朝:明天。衰:枯萎,凋落。红:指牡丹花。把火:手持火把第31页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苏轼《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感情有何不一样?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光彩第32页苏轼《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感情有何不一样?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白诗惜花之将谢。通过独特视角,写出对牡丹厚爱,以及因花期将过而产生恋恋不舍复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体现诗人对牡丹花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春天。苏诗爱花之盛开。首句写春意暖融,为海棠盛开造势。次句侧面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幽香在雾气中弥漫,沁人心脾。“只恐夜深花睡去”,是全诗关键句。“只恐”二字写出了爱花人痴情。末句将爱花感情提升到极点。“故”照应“只恐”二字,特意而为,体现了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无限惋惜第33页苏轼名句第34页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蝶恋花》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