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鉴赏诗歌炼字炼句语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炼字第1页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第2页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第3页吟安一种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第4页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第5页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体现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考纲要求第6页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一.炼字、炼句。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二.鉴赏诗歌语言格调。第7页炼字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通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考点阐释第8页炼字类型(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能够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特性,或传达人物丰富感情.“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2)炼形容词:能够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感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炼副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4)炼数量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郑板桥《咏雪》)考点阐释第9页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分别是哪一种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以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诗歌诗眼是什么?鉴赏它妙处。5、某个字被以为是全诗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提问方式第10页1)辨析这个词修辞手法、体现技巧等,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精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特点。(修辞手法以拟人,比方,通感等为主,当然还也许出现化动为静等体现技巧。)2)这个词使用,营造了什么样意境,集中体现了作者如何思想感情。

3)品味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看是否能笼罩或点染全句。

解题步骤第11页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方水波纹。【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问题。真题示例第12页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参照红杏枝头,开满了绚烂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姿态描摹得仿佛有声音,在视觉里取得听觉感受。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爱慕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3、结合体现技巧论述该字体现效果,点出该字衬托了如何意境或体现了如何情感。第13页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以为,“看”字看似日常,事实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同意。

离人孤单地走了,还屡屡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形象。

看,在诗中指回望。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离别酸楚。

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真题示例第14页1、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释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3、结合体现技巧论述该字体现效果,点出该字衬托了如何意境或体现了如何情感。——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字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第15页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课堂演练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精确传神,请分别给予简要分析。

答:“系”字本义:栓.用此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手臂牵扯诗人衣襟,不让他拜别。作者用拟人手法体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拜别深情。“啼”字现有鸟兽叫意思,也有出声地哭意思

此处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眼泪。作者用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体现了自己对“湖上亭”眷念和不舍。第16页炼字:炼句:1.倒装2.罗列意象3.叠词篇章——语言格调突出强调合乎格律语言凝练表意丰富音韵美,增强节奏感突出形象,强化情感第17页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以为哪一句更妙,为何?【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第18页【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构造、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加好地抒发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优处。(注:也能够合适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不足)第19页(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故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利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快乐心情。(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奇,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参照答案第20页诗歌鉴赏复习语言格调

第21页一、古诗(常见作家)语言格调二、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语言格调。

3.谈谈此诗语言艺术。考点阐释第22页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这首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对话形式,采取朴素口头语言,不加雕琢。衬托出一种素朴真率船家女形象。典题示例第23页(1)叙:用一两个词精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体现了作者如何感情或有什么体现效果。

答题步骤第24页谈谈下面这首诗语言艺术。

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

(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语言表白了打黄莺是由于它惊扰了自己怀念丈夫美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