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课件_第1页
公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课件_第2页
公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课件_第3页
公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课件_第4页
公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前沿专题》

中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兼谈公共政策学的前沿问题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陈振明

2009年8月11日​《公共管理前沿专题》​1导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迅速发展,学术研究、知识应用、人才培养以及学科的社会建制(学科的制度化建设)成就斐然,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一级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学科的社会影响也逐步增强。在学科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学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成熟研究范式的缺乏、学科边界的模糊、研究方法的落后、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的薄弱,制约了学术研究质量的提升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明晰的学科边界,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形成规范的研究范式,加强理论建构并促进知识增长,就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目前必须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简言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下一步发展,应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知识积累以及方法论的自觉。

​导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迅速发展2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定义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可以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即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尤其是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公共行政就是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胡德)。“政治经济学家已把公益物品和服务的供给看成公共行政的核心组织性概念,研究如何超越特定政府管辖的限制,通过协作行为来共同提供特定的公益物品和服务。”(V.奥斯特罗姆)公共管理学把关注点放在与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上,寻求有效的公共管理方式来提供广泛而优质的公共服务。其目标是促进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因此,公共管理学也就可以界定为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如何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而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学问。​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定义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活3

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身份危机判断一个学科及研究范式是否成熟的基本依据或主要标准是:学科范围和边界的确定、学科知识的增长或累积、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独特性以及学科社会建制的相对完善。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虽然早已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但还不能满足主流社会科学所要求的标准,很难说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或托马斯.库恩所谓“常规科学”)。由于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评价标准,所以,在公共行政学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几乎一直伴随着学科身份与合法性问题的争论,并屡屡出现学科的所谓的身份危机或认同危机。​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身份危机判断一个学科及研究范式是4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知识基础问题迄今为止,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该学科定位与性质模糊一直困扰着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研究者被强求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选择、在理论建构和数据收集和分析之间选择、在处方性和描述性之间选择、在体内临床对‘真正的行政学’研究和社会心理实验室内进行非行政学体外研究之间选择(J.W.费斯勒:《公共行政与社会科学》)。学科范围和主题过于宽泛使得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呈现出分散而庞杂的图景,缺乏主导性的分析框架,无法建立起一个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累积性知识基础。“虽然近些年来公共管理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在世界上有许多关于‘范式转变’的谈论。但是,还没有形成关于分析公共管理的普遍同意或接受的基本知识。”(胡德:《国家的艺术》)​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知识基础问题迄今为止,无论在国内还5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问题由于公共行政学不能发展出可以与主流社会科学相媲美的积累性知识体系而屡受批评。“大量的公共事务和行政的研究都在当代问题中跳来跳去,无视过去的经验和研究,这导致了今天积累的成果大部分都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查斯特·A·纽南得:《公共行政研究》序言)。大量的研究及成果被判定为是前科学的,只是对问题或变量所做的概念界定或描绘,并未对假设进行检验;许多研究是问题导向或实践导向的,是‘应用性的’而非‘基础性的’,往往囿于对政策或行政经验的描述,因而对学科知识的积累没有贡献。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缺乏严谨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经验-实证研究方法应用的不足。“除了缺乏方法严谨性外,公共行政研究不能识别出对该领域最为重要的中心议题”(理查德·C·鲍克斯)。​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问题由于公共行政学不能发展6二、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概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恢复并展开了对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存在着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对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思潮、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跟踪研究与批判分析尚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21%的专家认为我国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通用的规范方法相脱节;同时,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正处于创始和形成期,存在大量的理论空白需要填补。​二、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概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7二、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成就学科发展的机遇。巨大的现实与理论需求促进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党和政府做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战略决策,为中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也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学术研究的进展。根据对国内外相关重要期刊和思想库在该学科领域所做研究工作的统计分析表明,近10年来本领域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数量有了显著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选题是近几年的出版行业的一个热点,有大量的译著、论著及教材问世。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有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丛书、译丛及系列教材。​二、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成就学科发展的机遇。巨大的现实8二、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成就学科社会建制的成熟。教学科研机构与学术组织的建立,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培训的普及,基金资助来源的增加,出版渠道的多样化。特别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动,在高校中数以百计的公共管理学院的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和本科专业的大量开设与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日益把公共管理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课程领域等。

成果应用的加强。特别是公共管理研究机构及学者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出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成就学科社会建制的成熟。教学科9一、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问题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成熟: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够明确,定位较模糊,研究范围宽泛;未能梳理出核心的研究领域和提炼出重要主题,缺乏有效的研究路径、基本分析框架和牢固理论基础。严谨研究方法的缺乏。学科研究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研究中缺乏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存在重质的研究而轻量的研究、重概念推演而轻经验分析、重宏观而轻微观的研究倾向。理论建构及学术创新的薄弱。“许多研究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没有文献评估,没有深入地研究因果关系,没有构建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更没有进行理论检验,或者理论观点没有经验事实支持。”

学科的本土化有待加强。“过去10余年,相当一部分行政学者扮演了西方行政学理论的‘输入者’以及‘无意识的思想家的角色。”而对于理论构建的本土化研究却一直较为薄弱。​一、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现状:问题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成熟:学科10三、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下一步(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二)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三)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增长​三、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下一步​11(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

应弄清其学科性质,限定研究范围,梳理核心的研究领域和提炼重要主题。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与主流社会科学不同。前者被认为是一个为知识而知识的领域(纯科学和经验科学);后者被认为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与法律、教育、管理、规划、建筑等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的学科。事实上,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不仅是一个学科,而且是一种实践和职业,还是一门“艺术”。在沃尔多看来,公共行政不同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它既是一种研究,也是一种实践。在沃尔多看来,公共行政不同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它既是一种研究,也是一种实践。

​(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12(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是一个跨学科而又分散的知识领域,许多学科为其发展做出贡献。它自身要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学科而不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附庸,需要发展出自己的严谨的研究方式。为此,必须弄清公共管理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聚焦本学科的核心问题,梳理出的基本的研究领域或分支学科,并提出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有两个核心议题贯穿公共行政学发展历史的始终:一是公私部门的异同以及公共行政区别于工商管理的特点;二是政治-行政的分界。以这两个问题为焦点,可以把公共行政学的知识集中起来;搞清楚这两个问题也有助于确定公共行政学与前述相邻学科的边界。同时,要梳理并划分公共管理学的主题领域或分支学科,提炼出重要的科学问题,并加强对这些分支学科及重要主题的研究。聚焦并推进这些主题领域的研究,必将大大夯实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基础。​(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是一个跨学科13(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公共管理学科分支或主题领域(12个):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与第三部门管理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比较和国际公共行政数据管理和研究方法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工具司法行政​(一)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公共管理学科分支或主题领域(12个14(二)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针对严谨研究方法缺乏的问题,学界应该加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探索,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这包括从问题或假说的提出到理论的形成、检验和发展的整个研究过程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正如G·B·亚当斯指出:公共行政的研究不仅需要包括定性定量方法,也非常需要批判性的以历史为基础的研究。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研究特别需要加强对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引进和应用,补好经验-分析方法及技术的这一课。还必须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如系统分析)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研究方法论基础。由此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的科学化、学术化水平的提升。​(二)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15(三)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增长

中国公共管理学应立足于我国及当代世界的公共管理实践的研究,着力进行理论建构和学术创新,形成中国学派与中国风格,促进公共管理知识的增长和积累。有许多种理解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方式,因而也就存在多种知识增长及理论建构的途径。一般认为,当代公共管理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或知识增长的途径——解释性(实证性)研究、诠释性(历史-解释)研究和批判性(辩证-批判)研究。在杰伊·D·怀特看来,解释性或实证性研究固然重要,但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也同等重要,“诠释和批判应该被看作是公共行政知识增长的合法贡献者,公共行政学的大量知识正是这样得以发展的。”公共管理的知识和理论发展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假设检验、案例研究、比较分析、行政和政策过程分析、资料(内容)分析以及对该领域的整体或部分的历史诠释(历史研究)、演绎论证、哲学批判和对行政经验的个人反思。此外,直接的、亲自参与的知识类型同样十分重要​(三)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增长​16四、中国公共管理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十一五: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研究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政府工具研究十二五: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社会管理及社会政策非营利与第三部门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四、中国公共管理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十一五:​17五、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近一、二十年来,国外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本学科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途径、新理论以及新方法,同时,也分散在其他学科领域对各种实质性政策(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策)的研究之中。公共政策研究似乎正在向后现代主义或后实证主义的转变之中。有学者认为,当代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相当程度上处在四分五裂而无法统合的状态,而各方鼎立的研究态势可以归纳为政策分析与政治的公共政策、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之争论,后实证主义者强调公共政策的政治内涵与价值冲突(陈庆云等)。​五、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18(一)公共政策研究的新途径及新方法理性选择(公共选择)制度分析与政策部门政策网络及政策共同体治理及合作模式后现代主义及批判与话语分析公共决策研究方法的日趋多样化​(一)公共政策研究的新途径及新方法理性选择(公共选择)​19(二)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新理论政策主体或政策行为者(国家的角色及其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策子系统、议题网络与政策网络等)。政策过程的新理论(制度理性选择、多源流分析、倡导联盟框架、中断-平衡模式、政策扩散框架等)。政策议程、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周期与政策变迁(政策学习、政策传播、政策创新等)。政策分析与政治决策(政策分析设计、政策悖论、政策对话、政策论证、公民参与等)。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特性、分类、选择、评价、应用和组合等)。​(二)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新理论政策主体或政策行为者(国家的角20(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H·拉斯韦尔(政策科学与政策过程)C·林德布洛姆(渐进主义)H·西蒙(有限理性与决策程序)E·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G·哈丁(公地悲剧)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选择)戈登·塔洛克(寻租理论)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C·沃尔夫(非市场决策)M·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G·阿里森的(决策本质论)​(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H·拉斯韦尔(政策科学与政21(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B·琼斯(官僚制决策规则)J·斯坦布鲁纳(决策控制论)Y·德罗尔(最佳决策模型)A·埃泽奥尼(混合扫描模型)詹姆斯G·马奇(垃圾桶模式)J·福里斯特(决策风格或有限合理性模型重构)P·巴克拉克和M·巴拉兹(权力两面性)D·荣蒂尼利(公共计划与政策战略)S·凯尔曼(决策过程评价标准,政策制定与公共精神)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B·琼斯(官僚制决策规则)22(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D·帕里斯和J·雷诺兹(政策研究的逻辑)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论)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政治体系、过程与政策)A·里夫林(社会行动的系统思维)D·博布罗和J·德赖泽克(政策分析设计)D·斯通(政策悖论与政治推理)G·伊肯伯里的(制度主义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途径)L·米德(政策研究的政治经济学途径)J·丁伯根(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23(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阿维那什·K·迪克西特(经济政策制定的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瓦尔林·欧根(经济政策的原则)S·克拉斯纳(国家利益与政策理论)J·坎贝尔(政策冲突及其消除)M·汤普森、R·埃利斯、A·威达尔夫斯基(文化理论)J·布络姆—汉森(新制度主义的政策网络分析)T·谢林(分水岭与反转模型)R·齐默尔曼(灾变管理与政策性质)J·罗伊(政策的四种类型)R·斯皮策(政策类型论)​(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阿维那什·K·迪克西特(经24(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R·M·克朗(系统分析与政策科学)E·S·奎德(公共决策分析)戴维·L·韦默(政策分析与制度设计)W·邓恩(政策分析结构化方法)M·兰多(政策分析的适当领域)A·威尔达夫斯基(作为技艺的政策分析)G·马琼(政策分析与公共讨论)F·克雷默(作为意识形态的政策分析)R·佛尔曼尼(科学政策分析的虚伪性)J·福里斯特(批判的政策分析理论)S·罗兹(经济学上的政策分析)R·波恩(政策分析与政治)A·卡普兰(政策分析与政策分析家的道德责任)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R·M·克朗(系统分析与政25(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J·安德森(政策过程理论)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新理论及支持联盟框架)尼古拉斯·扎哈里尔迪斯(多源流分析)詹姆斯·L·特鲁等人的(中断—平衡模式)R·科布和C·埃尔德(政策议程设立)A·唐斯(议题焦点的周期)J·金顿(政策之窗: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政策周期与政策子系统)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的运作及其原因)G·彼得斯(官僚制的政治)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J·安德森(政策过程理论)26(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R·诺伊施塔特(总统权力理论)F·鲁尔克(官僚权力理论)M·林普斯基(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基层官僚)R·波特(辅佐总统决策的方式)R·里普利和G·富兰克林(议会和官僚制关系)威廉·F·韦斯特(控制官僚:制度制约的理论与实践)伦纳德·西尔克(美国的权势集团)F·沙夫(组织间政策形成理论)P·戈里维特茨(社会联合理论)J·齐斯曼(金融体制类型和产业调整政治)P·夸克(协作解决政策冲突)R·韦弗(回避责难动机理论)D·麦克雷(政策选择的专家建议)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R·诺伊施塔特(总统权力理27(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J·普雷斯曼和A·威尔达夫斯基(共同行动的复杂性和政策执行的动态关系)A·威尔达夫斯基和G·马琼(作为进化的政策执行)E·巴达克(政策执行游戏)R·埃尔默尔(政策执行的组织模型)P·伯曼(宏观执行与微观执行的研究)D·卡利斯塔(交易费用与政策执行)R·埃尔默尔(后退式执行分析理论)R·里普利和G·富兰克林(政策执行与官僚制)R·蒙特乔伊和L·奥图尔(组织内部的政策执行研究)E·巴尔达茨和R·卡根(规制政策的执行战略)M·乔伊等(第三代政策执行理论)​(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J·普雷斯曼和A·威尔达夫28(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C·胡德(政府工具)B·彼特斯和V·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莱斯特·M·萨拉蒙的(政府工具——新治理指南)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彼得.罗西、霍华德·弗里曼、马克·李普希(评估方法与技术)E·韦唐(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弗兰克·费希尔(批判主义的公共政策评估)D·帕隆博和D·纳茨米亚斯(理想的政策评估)R·霍弗博特(决策变量)C·维斯(政策评估研究上的政治倾向)M·巴顿(以利用为中心的评估)E·戈登堡(政策评估目的论)J·布鲁德内和R·英格兰德(城市政策评估)G·古巴、S·林肯(第四代评估)P·德利翁(政策终结论)​(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C·胡德(政府工具)29(四)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中国公共政策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一直到目前为止,公共政策的研究依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开发尤其如此。”(毛寿龙)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困境: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研究;本土化研究与独创性成果的缺乏;对国外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消化吸收的不足。本土化的三个层面:价值伦理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政策实践的原创式的经验性研究;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和创新(徐湘林)本土化探索的尝试:许多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的努力。例如,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试图吸收域外公共政策研究的经验,适应中国实践的需要,开发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组织开放性的研究群体,促进中国特色的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四)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中国公共政策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30企业未来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好的习惯是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它,你就会受益终生。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你的人生将变得更有意义。8月-238月-23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人生就像一条河,你趟过去就没有了。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22:14:4822:14:4822:14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的。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划化。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8月-2322:14:4822:14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管理阶层的领导能力是刺激员工努力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