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荆轲刺秦王壮烈1.渴望壮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消逝,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改变。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人人都有权拥有。当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而凄美的骊歌声时,这是何等的壮烈;当屈原纵身投向汨罗江,滚滚波涛浮起他的衣袂时,这是何等的壮烈!当谭嗣同引颈就戮菜市口,高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这是何等的壮烈!生命之花只要开得灿烂,开得辉煌,花期的长短又何必太在意!2.壮烈是一碗酒,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一位烈士的坟前。渴望壮烈,就选择壮烈。壮烈的人生更值得品味。3.壮烈并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有时它就是一种平凡。秋风起,秋叶落,为了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落叶不也是一种壮烈的选择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和蜡不也是一种壮烈吗?当我折断一枝花茎,很快便会有液体从断伤处流出,这一定是根在流泪吧?当花枝慢慢干枯,我将它连根拔起,哦,根,你已不再丑陋,因为花的美丽便是你灵魂的甘露,你也选择壮烈,是因为你渴望一种自由吧,所以我会赞叹你的壮烈。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而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而再次下狱,被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正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战国策》《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前460~前220)。《战国策》是国别体。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是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译为“喜欢,高兴”2.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译为“返回”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译为“震颤,惧怕”4.卒起不意 “卒”通“猝”,译为“突然”5.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译为“绕”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2.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今义:故意3.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4.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8.复为慷慨羽声古义:激愤,激昂今义:不吝惜;充满正气,情绪激昂9.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三、一词多义1.兵eq\b\lc\{\rc\(\a\vs4\al\co1(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2.使eq\b\lc\{\rc\(\a\vs4\al\co1(①使使以闻大王派遣;使者,②使毕使于前让;使命))3.诚eq\b\lc\{\rc\(\a\vs4\al\co1(①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4.顾eq\b\lc\{\rc\(\a\vs4\al\co1(①顾计不知所出耳,连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②顾笑武阳回头看,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拜访,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5.穷eq\b\lc\{\rc\(\a\vs4\al\co1(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见极,尽,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尽头))6.乃eq\b\lc\{\rc\(\a\vs4\al\co1(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②乃今得闻教副词,才,③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代词,你的,你们的))7.以eq\b\lc\{\rc\(\a\vs4\al\co1(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表原因,因为,②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介词,用来,④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⑥以次进介词,按照))8.为eq\b\lc\{\rc\(\a\vs4\al\co1(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②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③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④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⑤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向北②函封之 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 向上2.名词作动词①士皆垂泪涕泣 流泪②又前而为歌曰 上前③前为谢曰 上前④樊於期乃前曰 走上前(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 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 远方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群臣怪之 以……为怪②太子迟之 以……为迟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表判断)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乃”表判断)2.定语后置句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②群臣侍殿上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侍殿上者群臣”)3.状语后置句①燕王拜送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②使毕使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4.被动句①皆为戮没(“为”表被动)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eq\a\vs4\al([课文主旨])《荆轲刺秦王》一文记述了在秦军压境、燕国危如累卵时,燕太子丹为了保家卫国,派荆轲以献图为名,以樊於期之头为饵,去刺杀秦王的故事。荆轲想生擒秦王逼其退还侵占的领土,但终未成功,最后身被八创,慷慨而死,表现了一个侠士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崇高品质。eq\a\vs4\al([脉络梳理])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荆轲具有超人的谋划才能的一组是()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③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④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A.①③④ B.②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选B①表现荆轲的主动精神;④陈述太子丹去请荆轲的原因;⑤以太子丹的不忍,侧面反衬荆轲超人的谋划才能;②③正面表现荆轲超人的谋划才能。2.对第1、2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在这种背景下,荆轲挺身而出,可见荆轲非常爱国。B.课文第1段中“破”“虏”“收”“略”“至”等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C.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并且是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荆轲城府很深,勇而多谋。D.樊於期是在家境贫困时来投靠太子丹的,所以太子丹不忍心用他的头取信于秦王。解析:选DD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困”不是“家境贫困”的意思,而是“处境困难”。二、阅读课文第3~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各句中,最能表现荆轲性格刚烈的语句是()A.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B.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解析:选BA项,表现了荆轲的谋略。B项,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士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怒叱太子,显示了其刚烈的性格。C项,表现了荆轲的远略。D项,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生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B.本部分详略得当,剪裁合理。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之所以略写,是因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C.易水送别中,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D.诀别时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激昂雄壮的气氛,侧面表现出荆轲慷慨赴难的思想感情。解析:选DD项,诀别时的音乐描写,渲染的是悲壮凄伤的气氛。三、阅读课文第10~1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句子全都侧面烘托荆轲英雄形象的一组是()①秦武阳色变振恐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⑤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⑥秦王目眩良久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④⑥ D.③⑤⑥解析:选C②⑤属直接表现荆轲英雄形象。6.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到秦国后巧用“打开关节”的办法“拜见”秦王,可见荆轲计划周密。秦王大喜,也正如荆轲事前所料。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面不改色,三言两语既遮掩了秦武阳的失态,又颂扬了秦王,使秦国君臣打消疑虑。与上文太子丹疑荆轲信秦武阳的情节相照应。C.故事的高潮“廷刺秦王”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的正面交锋,写了四个场面:厚遗蒙嘉,得以引见;顾笑武阳,机智灵活;图穷匕见,惊心动魄;倚柱笑骂,视死如归。D.“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与秦王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紧要关头,侍医以药囊投荆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左股”,最后受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解析:选CC项,故事的高潮“廷刺秦王”部分写了三个场面,没有“厚遗蒙嘉,得以引见”部分。 1.生动感人的场面描写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的感人的场面。如“易水送别”的“白衣冠”“击筑”“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各种现象综合成一个充满悲壮气氛的场面,有极为强烈的感人力量。2.恰当合理的间接描写本文多处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手法。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物或周围的环境烘托出描写对象特质的描写方法。间接描写可分为人物烘托和环境烘托两种。(1)人物烘托借助与描写对象相关的人的言语、行为、外貌、神态、心理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如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镇定自若。(2)环境烘托借助描写对象身处的环境,如地域、社会状况、环境气氛、场所摆设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如“易水送别”场面中用秋风的萧瑟和筑声的悲凉来烘托送行场面的慷慨壮烈。定语后置考点对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作定语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定语常用“……的”表示,放在中心词的前面。如“我们要认真学习(经典)著作”,其中的“经典”就是“著作”的定语,可以理解为“经典(的)”。但在古汉语中定语却常常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译为“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定语后置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序上的一个很特殊的不同点,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它出现的一些情况及类型,以便准确掌握这一语言现象。考题印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下面句子的句式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熊鼎,字伯颍,临川人B.陈友谅屡胁之,不应C.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D.朝廷布大信于四方解析:选CC项,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为定语后置,其正常语序为“承诏搜括可惩戒者故事”;A项,为判断句;B项,省略句,“不应”前省略主语“熊鼎”;D项,状语后置,其正常语序为“朝廷于四方布大信”。技法汇总准确判断定语后置句,可从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入手分析:1.“中心词+之+定语+者”这可以看作是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①马(中心词)之千里(定语)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②僧(中心词)之富(定语)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到了那里。)2.“中心词+定语+者”①盖简桃核(中心词)修狭(定语)者为之。(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②且将军大势(中心词)可以拒操(定语)者,长江也。(况且将军您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3.“中心词+之+定语”居庙堂(中心词)之高(定语),则忧其民;处江湖(中心词)之远(定语),则忧其君。当然,还有其他类型。判断定语后置句,关键就是看本应在中心词前的定语是否是放在中心词后面,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就是定语后置。课内素材荆轲具有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兮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其英雄气概值得称道。“身被八创”,“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作者把荆轲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写得绘声绘色,激荡人心。荆轲失败了,但他自我牺牲、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可歌可泣;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一直在历史的苍穹熠熠生辉。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应用角度:“爱国”“责任”“勇气”“英雄”“价值”“成与败”等。示例一: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但他仍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但他义无反顾地去了,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选自高中生优秀作文《坚守自己的承诺》)示例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为最经典的英雄赞歌,世代传唱。有无数后世的英雄沿着荆轲的英雄“不归路”昂扬地向前走,再为后世留下不朽的英雄梦想!羽声,其音怒。这激昂而愤怒的歌声,在萧瑟的秋风中回荡,在呜咽的秋水上回荡,然后如一腔热血,洒向这白衣冠群中,使在场的人们由“垂泪涕泣”变得瞋目怒视,发上指冠。荆轲,你这个普通的血肉之躯的精神力量,竟能如此震撼人心。送行者和被送者的情绪,相互感染,如风水相激,很快推向高潮,“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多么刚毅,多么壮烈,即使千载之下的读者,也会为之动容。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消逝,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改变。当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凉而凄美的骊歌之声时,这歌声是何等的壮烈!壮烈成就了英雄的你,荆轲!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你,已经是一个“义士”的化身,“侠义”之风激荡着世世代代的勇士们。于是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了“一腔碧血勤珍重”的女侠秋瑾……(201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深阅读之美》节选)课外素材木拉提·西日甫江:大漠“猎鹰”曾获“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有一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忠臣印寸心。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刺秦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图穷匕见,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考生抓住历史的某一个切入点,用想象的镊子将历史的篇章轻轻掀开,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补充或剪切。易水诀别、沿途所见、夜探皇宫、改变选择、刺杀秦王五个片段如影片镜头般一一呈现,曾经被时间的尘土掩埋的历史情景,被岁月的足迹抹得模糊的艺术细节,让想象重新拾起、清扫、黏结、复原、再现。(时间:40分钟满分:55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3分)()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秦王方还柱走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E.偏袒扼腕而进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G.秦王必说见臣解析:选CEA项,反→返。B项,还→环。D项,振→震。F项,卒→猝。G项,说→悦。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看见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眼泪C.乃遂私见樊於期私:私自、私下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解析:选A“见”在此表被动,可解释为“被”。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今行而无信②图穷而匕首见③丹不忍以己之私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选A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承接;③连词,表原因;④介词,用。4.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函封之A.又前而为歌曰B.其人居远未来C.太子迟之D.箕踞以骂曰解析:选DD项与例句同,都为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作动词,上前。B项,形容词作名词,远方。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解析:选CA项,走投无路,陷入困境。B项,没有信物。D项,宽容、原谅。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消除了。(2)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盟约来回报太子呀!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解析:选C根据语境,可断定“太子”充当主语,据此排除B项。“寒心”明显不能分开,据此排除D项。“又”表示列举另外的情况,宜在句首。故选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国王年幼或空缺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B.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D.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解析:选D“伯”是自称而不是谦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太子认为刺杀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各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解析:选B“灭口”在文中是指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产品购销合同
- 报刊合作协议范文
- 2024年销售交易协议样本版B版
- 工伤赔偿协议书模板
- 2024年高标准砌体抹灰劳务分包合同3篇
- 建筑力学轴向拉伸与压缩概念题
- 2025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参考范文3篇
- 2024水电站工程结算与支付管理合同3篇
- 2020年中国与国际指南:结节病诊治指南的比较
- 2024年简易工程承包协议细则版B版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 申请拘留被执行人的文件
- 国网企业文化
- 钢结构加固教学课件
- 防止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和策略
- 皮带输送机安全培训
- 食品进驻超市的谈判计划书
- 物资到货验收流程与规范培训课件
- dcm法加固水下软基施工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数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办公区域巡检与安全检查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