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小说的叙述视角《装在套子里的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个故事的两种视角[原文]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文]一语未了,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王熙凤从后房门进来,后院中并传来王熙凤的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请探讨两者的表达效果差异。一个故事的两种视角

原文是以林黛玉的视角来写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将人物的出场写得气势不凡,让读者跟随黛玉一起产生“纳罕”与好奇,既设置了悬念,也铺垫了人物的气场。

改文是以全知视角旁述王熙凤的出场,因为一切信息提前告知,悬念感与临场感就少了许多。

英国学者戴维·洛奇说:“确定从何种视角叙述故事是写作中最重要的选择,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章人物及其行为的反应,无论这反应是情感方面的,还是道德方面的。”任务一:初识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分类,他对叙述视角的分类与分析如下:任务二:叙述转换与组合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下列选段的叙事视角及其效果,并思考作者视角转换与组合的意图。任务二:叙述转换与组合

语段①采用有限视角(以李小二视角叙述)。因为店主人的见多识广和职业敏感,所以,一个“闪将”行止就多了几分鬼祟;又因为和林冲的关系,熟知前情,引发对人物身份的猜测,故事在紧张悬念中自然推进。至于这个时候林冲为什么不在现场,试问如果在,故事的波澜起伏、人物性格的树立、小说的主题,甚至反派的恶行昭彰,又怎么一一呈现呢?这个环节最好是,也只能是以李小二之眼观之。任务二:叙述转换与组合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下列选段的叙事视角及其效果,并思考作者视角转换与组合的意图。

语段②采用客观限知视角。这一段乍一看是以林冲的限知视角来写,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描写很克制,完全没有林冲的心理活动。如果是以林冲的主观视角去写,不会没有对人物的身份猜测,听到自己岳丈的遭遇也不会如此冷静。这一段更像是说书人刻意压缩信息与情绪的客观旁述。这是一段古典小说中不多见的客观限知叙事,此刻的叙事越冷静、越克制,接下来的爆发便越猛烈,带给听众的心理冲击也越大。任务二:叙述转换与组合

语段③是全知视角,如果说前文是极度的克制,此刻就是极度的炽烈,尤其是把叙述重心放在林冲与陆谦之间,浓墨重彩,细节饱满。按理说如此血腥的场面是足以影响林冲的正面形象的,但有了前面三个人物的对话表现,不但林冲杀人顺理成章,杀得如此“饱满”也是大快人心。这一段如果以林冲的视角来写,形象容易受损;以客观限知视角来写,读者的情感则无法释放。考虑到小说最初就是说书话本,肯定要充分照顾到听书说书的现场需求,此刻如此处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本文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的节选,但同样有着丰富的叙述视角的剪接组合。本文以“说书人”全知视角开篇,继而在人物对话后切换到人物限知视角,佐以客观限知视角,信息量或大或小,节奏或快或慢,叙述视角的灵活多变,给读者带来了沉浸式的阅读感受,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小说叙事者深厚的叙事能力。任务三:视角变化比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在选入教材时做了较大幅度的删改,以下片段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的开头与结尾,在教材中已被删去,试比较加入这两个片段之后,小说的叙述视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开头:他们一共只有两个人: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伊万·伊万内奇姓一个相当古怪的双姓:奇姆沙-吉马莱斯基,这个姓跟他一点也不相称,全省的人就简单地叫他的本名和父名伊万·伊万内奇。他住在城郊一个养马场上,这回出来打猎是为了透一透新鲜空气。而中学教师布尔金每年夏天都在π伯爵家里做客,对这个地区早已熟透了。他们没睡觉。伊万·伊万内奇是一个又高又瘦的老人,留着挺长的唇髭,这时候坐在门口,脸朝外,吸着烟斗。月亮照在他身上。布尔金躺在房里的干草上,在黑暗里谁也看不见他。他们讲起各种各样的事。顺便他们还谈到村长的妻子玛芙拉。她是一个健康而不愚蠢的女人,可是她一辈子从没走出过她家乡的村子,从没见过城市或者铁路,近十年来一直守着炉灶,只有夜间才到街上去走一走。结尾:脚步声渐渐听不见了。“你看着人们做假,听着人们说假话,”伊万·伊万内奇翻了个身说,“人们却因为你容忍他们的虚伪而骂你傻瓜。你忍受侮辱和委屈,不敢公开说你跟正直和自由的人站在一边,你自己也做假,还微微地笑,你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得到一个温暖的角落,做个一钱不值的小官儿罢了。不成,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了!”“算了吧,您扯到别的题目上去了,伊万·伊万内奇,”教师说,“睡吧!”过了大约十分钟,布尔金睡着了。可是伊万·伊万内奇不住地翻身,叹气;后来他起来,又走出去,坐在门边,面朝外,点上烟斗。

教材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单一全知视角的小说;原文是双重叙述视角,在限知视角中嵌套全知视角,叙述腔调更复杂。

教材版小说各要素展现得更明显,情节起伏,故事紧凑,人物形象清晰突出。教材版截取了原文中教师叙述的部分,以全知视角回溯别里科夫的一生,批判的锋芒更盛,指向更明确。“套子”的含义是保守的社会、制度、观念、政策等,相对集中而明确。教师虽然发现了别里科夫死后一切未变,但并没有意识到未变的原因也跟自己有关。

原文虽然情节富有戏剧性,但节奏被延缓,更带有抒情性,呈现出鲜明的“契诃夫”气质。原文为别里科夫的故事设置了一个叙述者和一个听者,在小说结尾,讲故事的人安然入睡而听故事者辗转难眠,就给小说增添了反讽特质,更加点出别里科夫之外的其他人也一样生活在套中。更进一步来讲,原文认为一切束缚人的东西,或者使人享受在其中的东西,都是“套子”的来源,这就扩大了套子的范围,深化了小说的批判对象。总结及补充一、全知视角(上帝俯瞰)——上帝视角1.特点:“全知”叙事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2.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3.视角切入: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限制,最大限度掌握广度、深度4.叙述人称:往往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人像上帝,对人物心理、过去了如指掌。5.作用: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握

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

③全知视角不受时空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来龙去脉总结及补充一、有限视角——凡人视角1.特点:讲述者只讲述他所感知理解的一切,会受主客观影响2.叙述人称:可用于第一人称叙述,少见于第二人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3.作用:①身临其境

②缩小读者与作品的距离

③表达流畅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2017年全国Ⅰ卷《天嚣》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特殊视角之儿童视角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