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韩愈教学目标
1.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3.理解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态度。题目解读
说:是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
例:《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
“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昌黎先生集》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者介绍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写作背景①句读(dòu)
②经传(zhuàn)
③或不焉(fǒu)④老聃(dān)
⑤谀(yú) ⑥贻(yí)⑦苌弘(chánɡ)
⑧欤(yú) ⑨嘉(jiā)⑩嗟乎(jiē)
⑪乐师(yuè)
⑫师襄(xiānɡ)读准字音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课文分析受:同“授”,传授。‥‥‥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中心论点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何作用?首句针砭时弊鲜明地点名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阐述了“师”的职责:一“传道”,是目的,“道”是指儒家思想;二“受业”,是手段,“业”指儒家经典;三“解惑”,是老师最具体的任务,“惑”指在“受业”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疑问和不理解的地方。所以
古:用来‥‥‥的、......的原因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之:代词,指知识和道理。孰:疑问代词,谁。而:连词,表转折。从:动词,跟从、随从。其: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不跟着老师(学习),它们作为疑惑,(就)始终不能解答了。从“解惑”的角度,论述无师不能解惑,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相当于“于”。闻:知道,懂得。固:本来。而:连词,表顺承。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老师。
译: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庸:表反问语气。知:了解,知道。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因此,所以。无:不论,不分。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所: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从“传道”的角度,提出择师的标准。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段解: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态度、标准。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思考: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从师的必要性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从两个角度阐释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出人:超出一般人。而:连词,表顺承。犹且:尚且,还。众人:一般人。下:低于。而:连词,表转折。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于:向。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想让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两句有何作用?(1)结构上:承上启下。(2)内容上:列举时弊,以强烈的感叹语气有力地批评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益:更加、越发。圣:形容词,圣明。愚:名词,愚人。于:介词,在。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对比一:“古之圣人”于“今之众人”对比。既比学风,也比结果,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其:①表推测。“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表反问。“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表祈使。“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诗焉,惑矣。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自己的连词,来,表承接关系。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未成年的男子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那些未成年的男子的老师,教给他们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在作者看来,授书和习句读还远远不是老师的主要职责;老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难释疑;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明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他们是聪明的。指代“句读之不知”指代“惑之不解”同“否”,不小的方面,指句读大的方面,指道放弃对比二:某些人“爱其子”的行为与自身对“从师”的态度的对比。将某些人择师教子的行为与自身“耻师焉”的态度进行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拜别人为师类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他们)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许多人聚在一块讥笑人家。一个“笑”字将那些以“相师”为耻的人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泛指各种工匠。不耻相师: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如此之类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年龄差不多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哪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所掌握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唉!尊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作者运用语言描写,直接以士大夫的口吻,深刻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流的病态心理谄媚奉承恢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是)士大夫看不起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对比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比。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发人深省。三重对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批驳,切中要害,褒贬分明竟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固定的老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那些人他们的才德(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圣人无常师“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
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名称。苌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音乐方面的事。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跟他学过琴。老聃:老子,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同类的人郯子那些人才德优秀语出《论语·述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不一定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要)超过学生,(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懂得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学习或研究,如此罢了。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人为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同时,作为一个“师者”,韩愈能主动放下“师道尊严”来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学术技艺超过学习、研究专门学习或研究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李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履行古人从师之道(所以)写(这篇)《师说》赠送给他。“好古文”“不拘于时”“行古道”,与前面的“师道之不传”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受时俗的限制全面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赞许指古人从师之道(yí)赠送作者称赞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称赞李蟠倡导从师。这段点明作者写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全文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从两个角度阐释中心论点。第二部分(2—3):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一: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对比论证二:择师教子与自身耻师对比;论证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耻师对比;论证四: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4):交代写作缘由,赞许李蟠。主旨点睛本文着重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应有的态度,提出了老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独到的见解。1、对比论证论证方法古之圣人——从师今之众人——耻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耻相师其智乃反不及通过三组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圣益圣愚益愚小学大遗未见其明
3、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说明从师学习的原则,鼓励人们虚心好学。2、举例论证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例说明从师的必要性。重点难点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主要批判的对象:士大夫之族。理由:①从行文的语气看,韩愈在批判“今之众人”时,用的是疑问语气;批判做父亲的人时,用的是否定语气;批判“士大夫之族”时,用的则是讽刺语气。韩愈对士大夫们不仅不满,而且表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韩愈认为士大夫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聪明,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不懂得从师的道理。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士大夫们的特殊心态,这与韩愈以“道”为师论的观点格格不入。重点难点如何理解“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的关系?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以文章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可“业”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迂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就需要“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背诵线索提示: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朗读并试背全文高考连接(1)(2019·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3)(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两只小象》教案设计
- 医疗健康产业园售楼部施工合同
- 林业项目招标投诉处理办法
- 工程施工农民工薪酬保障措施
- 制药业锅炉安全手册
- 商业广场供暖系统工程合同
- 社区服务公务车租赁协议
- 四人股东权益分配协议
- 美容养生招投标市场动态
- 篮球馆喜剧表演租赁协议
- 考试通用答题卡-A4可直接打印
-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三篇)
-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 安庆市污泥再生资源化处置暨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老年安全用药课件)
- 《巨人的花园》的课文原文
- 数学物理方法
- 通讯员培训课件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混凝土的热工计算
- 船舶贸易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