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天路研学中心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1页
下庄天路研学中心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2页
下庄天路研学中心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3页
下庄天路研学中心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4页
下庄天路研学中心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下庄天路研学中心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1601第一章概况 6232051.1.工程概况 675061.2.设计依据 6261582.气象条件: 7101421.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725395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8299442.1场地概述 8259922.2总平面布置 820322.3公建设施 8213472.4交通规划设计 8277032.4.2机动车停车 8139852.4.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177682.6.综合管网 102287第三章建筑设计 112383.1.设计依据 11232073.4.其他 1311277第四章结构设计 13289554.1工程概况 13141794.2设计依据 1383504.3设计安全标准 14315904.4荷载(作用)取值 1419444.6基础及环境设计 14116674.7上部结构设计 15151974.8消防设计 1513433第五章给水排水设计 16155275.1设计依据 16309195.2设计范围 16309385.3工程概况 1610185.4生活给水设计 161666第六章电气设计 193606.1.设计依据: 19324246.2设计范围 2073566.3变、配、发电系统 2086956.4照明系统 21207566.5室外照明 21122226.6建筑智能化系统 2157396.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2180066.11建筑物防雷 2217776.12 接地及电气安全 2380586.13 电气抗震设计 249341第七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206217.1.设计依据 24261787.2.建筑概况: 25137987.3.设计范围: 25146947.4.通风: 25106427.5.空调设计: 2613112第八章消防设计 27269378.1.设计依据 27271478.2.工程简述 27276498.3.总平面 28210028.4.建筑 28124498.5.结构 2995948.6.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 2933358.7.电气消防 30236248.8.防排烟 305183第九章人防设计 305336第十章环境保护 31319811.1.设计依据 31830011.2.设计范围 313237111.3.建筑环境保护 311423411.4.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 32第一章概况1.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表项目名称下庄天路研学中心项目所在地项目业主方建筑性质公建建筑面积地上:780.15m2地下:0m2最大建筑高度6.95m最大建筑层数1F建设总用地面积2044.55㎡建筑总面积780.1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类别乙类建筑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防主要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是否高切坡(深基坑)否是否超限高层否人防保护等级无最高日用水量109.38m3/d最高日污水量88.29m³/d电力安装总容量841kW总冷/暖负荷总冷:1528kW/总热:815kW动力负荷245kW备注本工程包含管教学区、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山地步道共3个子项。教学区实际总用地面积1553.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4.71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634.71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二栋一层教学楼、一栋配套用房,两栋教学楼现状均为土胚房,一栋拆除重建,一栋保留部分土胚墙其余拆除改建;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总用地面积491.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44平方米,现状建筑为单层装混结构平屋面,本次设计为现有平屋面改建木结构坡屋面以及室内装饰。建筑类别为低层,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山地步道位于断路重生节点接至践行先锋2节点,长约526m。1.2.设计依据1.2.1设计合同及委托:1.本项目设计合同及设计任务书。2.本项目建设项目设计用地红线图及电子地形图。1.2.2主要规范、标准: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技术规定》(2018版);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5.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1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1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1.2.3方案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1.2.4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用地为民房及其附属院落。建设用地位于村庄景观主轴线两侧。目选址与下庄小学旧址、下庄作坊等串联为紧凑,南、北侧有民居紧邻,东侧背靠村路,西侧为村内农田,南北各有一个宽度约1米村内便道链接村内道路;周边场地有高差,呈东高西低走势。2.气象条件:巫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十八点四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场地基本情况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地块。拟建场地地形起伏不大,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分布。但场地位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地基的均匀性差,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差,工程建设适宜差,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以满足场地工程建设的稳定性要求。本工程采用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处理后,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能满足拟建工程建设需要,适于进行本工程的开发建设。1.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3.1在现有老旧民居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对两栋民房进行修缮,本着外观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建筑夯土墙、木门窗等要素,并针对新的功能和空间需求,对建筑结构、设备、空间布局进行更新,满足教学等功能。1.3.2充分研究原有建筑,强化建筑的优势(1)教学区由阶梯教室、多功能小教室、讨论室、值班室、卫生间、茶水间构成;附属庭院作为课间休息、观景平台。(2)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由展览室组成。(3)山地步道由道路铺地,栏杆,架空步道等组成。1.3.3室内装饰延续历史感,还教室空间感以石砌、夯土、木构、小青瓦——四种乡土材料形成基调。根据公共教室的结构安全要求,采用钢夹木屋架,进行内部结构加固;根据教学空间采光、通风需求,立面适当增加玻璃开窗。1.3.4展陈设计教学区庭院陈设、家具器物尽可能采用下庄老家具、农具,展现本地农家生活、生产特点。教室桌椅采用老榆木、本地传统工艺制作;下庄村及小学的历史重大事件展开,分为历史场景还原、改革发展大事记、人才培养与建设三大主题。第二章总平面设计2.1场地概述项目选址与下庄小学旧址、下庄作坊等串联为紧凑,南、北侧有民居紧邻,东侧背靠村路,西侧为村内农田,南北各有一个宽度约1米村内便道链接村内道路;周边场地有高差,呈东高西低走势。2.2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在原有村民住宅建筑基础上进行改建,总平面图上保持与现状一致。2.3公建设施利用现状院坝空间,完善休憩和教学空间,满足党员教育培训与乡村研学旅行的需求,同时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2.4交通规划设计2.4.1交通规划设计原则与村庄研学游线紧密衔接,形成便捷的外部环线;场地内,以外设楼梯、平台,连通两级院落,形成连贯通达的内部环线。2.4.2机动车停车项目内部不建议设置停车位,可临近在用地范围外设置集中停车点,若有特殊接待需要,可借用村民院坝空间临时停车。2.4.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附表1:教学区项目计量单位规划要

求指标建筑面积备注用地面积㎡1553.19总建筑面积㎡634.71一、按功能性质划分1)居住(注2)㎡2)配套用房㎡102.02其中公共厕所㎡77.83储藏室㎡24.193)公建(注4)㎡532.69二、按地上地下部分划分1)地上建筑面积㎡634.712)地下建筑面积㎡停车位辆其中地上辆地下辆计容建筑面积㎡634.71容积率0.41建筑密度%0.41绿地率%12.68%建筑高度(层数)(注6)6.95m(1F)见附表2: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用地面积㎡491.36总建筑面积㎡145.44一、按功能性质划分1)展厅建筑面积㎡132.522)走廊面积㎡12.923)配套用房㎡其中①开闭所㎡②公共厕所㎡17.204)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面积㎡二、按地上地下部分划分1)地上建筑面积㎡145.442)地下建筑面积㎡0.00停车位辆0其中地上辆0地下辆0计容建筑面积㎡145.44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层数)(注6)5.925(1F)2.6.综合管网2.6.1规划:(1)给水给水接口:从市政给水管网上接入一根DN100给水管,作为本项目生活、消防用水水源,市政给水供水压力为0.2MPa。引入管设总水表。整个工程用水量:日用水量:2.6m3/d,最大小时用水量:0.55m3/h。(2)污水污水接口:项目地附近市政道路上有城市污水管道接口,且允许本项目内的污水排入,且接入点市政污水检查井标高能满足本工程污水排入要求。本项目总污水量为2.6m3/d,污水经生化池汇集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3)雨水雨水接口:市政道路上有城市雨水管道接口,且允许项目内的雨水排入,且接入点市政雨水检查井标高能满足本工程雨水排入要求。(4)管材及管道敷设室外给水管道采用钢丝网骨架复合塑料复合管,电熔连接,埋地敷设部分埋深1米左右。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熔连接。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密封承插连接。室外雨、污水管道均采用8kN/m2环刚度管材。管道覆土深度,若在绿化或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时,应满包钢筋混凝土或加钢套管保护。2.6.2综合管网设计总量控制:工程给排水、电气、暖通、燃气各系统具体用量、排量及变配电站数量详表2.6-1。表2.6-1各系统用量表总用水量2.6m3/d(最高日,不包含消防水量)总污水量2.6m3/d(最高日)总冷暖负荷无总天然气用量无变配电站位置数量容量无2.6.3.强电管网本工程380kV进线引自地块附近市政电网引来,总用电量约101KW。380kV电源进线室外采用穿管埋地的方式引入各单体。2.6.4.弱电管网弱电进线室外采用穿管埋地的方式引入各单体。排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包,埋深大于0.7米。管道直线段每30m处、拐弯处、进出建筑物处设人孔。2.6.5电气室外管网设计:强电距弱电管道水平或垂直净距大于0.5米,电气管沟距水管或沟的水平、垂直净距应大于0.5米,强电距建筑物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6米,弱电排管距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大于1.5米。电缆沟在过公路处,其盖板的抗压能力应加强。第三章建筑设计3.1.设计依据1.2.1设计合同及委托:1.本项目设计合同及设计任务书。2.本项目建设项目设计用地红线图及电子地形图。1.2.2主要规范、标准: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技术规定》(2018版);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5.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1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1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1.2.3方案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3.2.设计说明(1).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044.55㎡,总建筑面积为780.15㎡,山地步道约550米;本工程由4个建筑单体及一个山地步道组成,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34.71㎡,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145.44㎡。最高建筑高度6.95米;多功能教室层高5.5米、办公室、讨论室层高5.0米卫生间层高2.70米;办公室2F层高3.9、3.3米,休息室层高3.3米。⑵.建筑物设计耐久年限:混凝土结构50年,钢结构25年。⑶.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⑷.耐火等级及防火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三级,防火分类详消防设计说明各单体建筑。⑸.屋面防水等级:Ⅰ级⑹.抗震设防烈度:6度 ⑺.建筑工程等级:三级2.单体设计本次报建范围主要为教学区、下庄小学旧址成列馆。1)教学区为1F的单层公共建筑,层高3.9米,结构选型为原结构加固修复。2)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1F的单层公共建筑,层高3.6米,结构选型为原结构加固修复。3.立面设计为体现地域特色,选择保留现有的建筑基础,采用将原有传统木作结构进行维护及加固,配合室内装饰的材质、色彩处理,达到复原的外观效果。4.建筑安全防护措施1).公共出入口位于走廊或阳台下部时,采取设置雨篷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2).建筑物外墙突出物,如雨篷、窗台、阳台、雨水管、装饰线条等设计采取防止攀登入室的措施。3).全玻璃门、落地窗及玻璃栏板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并设防撞提示标志。4).走廊或阳台栏杆和女儿墙高度均按规范要求设计,低窗台外窗采取防护措施。5).安全监控系统由甲方委托专业公司设计。3.3.各子项详细建筑特征见下表建(构)筑物特征一览表项目名称教学区下庄小学旧址成列馆山地步道建筑性质(使用功能)教室、办公室、卫生间展览步道建筑规模建筑面积(㎡)634.71145.44/规模(班)//建筑基底面积(㎡)634.71145.441100层数(层)地上/地下1F1F/建筑高度(m)6.955.92/工程设计等级三级三级/设计使用年限(年)混凝土结构50年(钢结构25年)混凝土结构50年(钢结构25年)/防火分类耐火等级地上三级二级/地下///屋面防水等级ⅠⅠ/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6度/设计基本风压0.30.30/主要结构类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屋面/结构安全等级一级一级/3.4.其他1.室内装修:详装修一览表。2.室外装饰:涂料饰面。第四章结构设计4.1工程概况本项目建设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下庄乡。管理用房上加屋盖为钢框架结构,最大跨度10.6m;教学区结构体系为钢框架结构,最大跨度9.60m。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4.2设计依据1.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4KN/m2。基本雪压:0.0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加速度为0.05g。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3)甲方提供的经各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14)甲方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及相关设计文件;(15)其它相关专业设计资料。4.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5.本院建筑及公用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4.3设计安全标准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2.基础设计等级:丙级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类别:丙类4.建筑建地场地的类别:Ⅱ类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6.抗震等级:四级4.4荷载(作用)取值1.永久性外加荷载的容重:砌体:外墙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8.5KN/m3;内墙用页岩空心砖和专用实心配砖,页岩空心砖容重10KN/m3,实心砖容重19KN/m3。填充材料:焦渣混凝土,容重14KN/m3找坡材料:轻集料混凝土,容重10KN/m3保温材料: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容重0.5KN/m3防水材料: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满铺4+3厚两层,0.3KN/m22.楼(屋)面使用荷载(活载标准值):教室2.5kN/m2悬挑阳台2.5kN/m2卫生间(不带浴缸)2.5kN/m2,储藏室:5.0kN/m2走道,门厅:3.5kN/m2楼梯间:3.5kN/m2·电梯机房:7.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上人屋面:2.0kN/m23.风荷载:基本风压:0.3KN/m2(50年一遇,高度超过60m时,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取1.1),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荷载:0.25kN/m2(1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B类体型系数1.34.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结构阻尼比:混凝土5%、钢结构3%;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4.6基础及环境设计1.地基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为碎石土层。2.设计采用的岩土力学参数碎石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80Kpa。3.基础选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4.基坑边坡及支护方式:车库施工开挖,具备放坡条件,均采用1:1.5坡率放坡。5.环境边坡:环境边坡采用重力式路肩墙,用C30砼浇筑或强度不低于Mu30毛石砌筑。4.7上部结构设计1.嵌固端本项目嵌固端均为基础顶部2.各单体结构概况:单体一览表(注:表中层数和结构高度都是从嵌固点起算)单项工程结构体系抗震等级高宽比最大高度(米)(结构高度)层数管理用房钢框架四级0.5312.151教学区钢框架四级0.667.823.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为钢框架结构。4.抗震概念设计a.本期工程均为标准设防类,均采用钢框架结构,均能满足结构抵抗水平作用及竖向荷载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b.各结构单元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位移比均有大于1.2的情况,属于扭转不规则,因此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严格控制位移比不超过1.5。6.上部结构计算1).计算程序的选用:PKPM2010V5.12)和3D3S2020版.计算模型符合实际情况。2).主要计算成果:最大应力比:钢梁钢柱管理用房0.500.50教学区0.590.593)、主要构件尺寸和材料选用1、构件尺寸:各栋楼的构件尺寸详结构专业初设图纸。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等级:C30。3、钢筋:所有构件均采用HRB400级钢筋。4、钢材:Q355B 5、围护及填充墙体: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块强度不低于MU5,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内部填充墙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密度级别850,强度级别MU5),M5混合砂浆砌筑;厨房、卫生间及地下室等较潮湿房间的墙体采用M5水泥砂浆、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砌筑。4.8消防设计1、消防设计:防火类别为民用建筑,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2、结构构件尺寸:剪力墙最小厚度200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柱最小截面为500x500,保护层厚度20mm,梁最小截面为200x400,保护层厚度20mm,板的最小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5mm。3、建筑构件耐火极限:防火墙、承重墙、结构柱等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00h的不燃烧体;结构梁、分户墙、楼梯间墙等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屋顶承重构件、疏散楼梯等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50h的不燃烧体;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等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不燃烧体;房间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0.75h的不燃烧体;吊顶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0.25h的不燃烧体。第五章给水排水设计5.1设计依据5.1.1国家有关本专业的规范、规定、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1.2委托方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文件及资料5.2设计范围工程红线范围内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5.3工程概况详建筑专篇。5.4生活给水设计5.4.1水源:从市政给水管网上接入一根DN100给水管,作为该工程生活、消防用水水源,市政给水供水压力为0.2MPa。5.4.2用水量:整个工程用水量:日用水量:2.6m3/d,最大小时用水量:0.55m3/h。生活用水量明细详表5.4-1,消防用水量明细详表5.4-2。表5.4-1生活用水量明细表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用水量标准时变化系数(Kh)用水时间(h)用水量(m3)最高日最大时备注1教学楼(学生及教师)50人40L/人.d1.582.00.42道路及绿化197m22L/m2.d160.40.13未预见用水量以上各项之和的10%0.20.054合计2.60.55表5.4-2消防用水量明细表序号消防系统名称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备注1室外消火栓系统15L/s2h108m3由市政供水4一次火灾用水总量108m35.4.3水压本工程最不利点用水所在的位置所需供水标高为0.15MPa。5.4.4水质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5.4.5给水系统1室外给水:本项目从市政供水主干管上接入一根DN100给水管,市政给水压力0.2MPa。给水引入主管、绿化用水引入管和室外消防给水管上设置倒流防止器。2计量方式:在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总表。根据管理需要,将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等分设水表计量。3给水方式和给水分区:本项目市政供水标高为0.2MPa,每个分区的楼层供水用水点处水压超过0.2MPa时设支管减压阀减压。本项目各建筑生活给水竖向不分区,均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4防水质污染、保温、防结露、防腐蚀:1)防水质污染:a本工程进水管,水表后设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的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b生活给水无二次加压,不设屋顶生活饮用水箱,防止二次污染。c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式冲洗阀,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水嘴,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小便器,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2)保温:热水供水及回水管采用泡沫橡塑管壳保温。3)防结露:车库内给水管道采用泡沫橡塑管壳进行防结露隔热。4)防腐蚀:本工程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衬塑钢管和PPR管,衬塑钢管在防腐损坏处刷银粉二遍防腐。室外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管,不需防腐处理。5.4.6用水器具、用水设备选用卫生洁具选择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2011的要求。公共卫生间座便器采用6L/3L两键型节水座便器,蹲便器、小便器和洗脸盆冲洗阀均采用光电感应冲洗阀。5.4.7管材、连接及敷设室内生活给水立管采用内筋嵌入式衬塑钢管,卡环连接;入户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贴顶穿梁敷设。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熔连接,埋地敷设部分埋深1米左右。5.5热水系统本项目综合楼本次不考虑设置热水系统。5.6绿化灌溉本工程绿化灌溉采用微灌、渗灌或滴灌方式。5.7排水设计5.7.1市政排水条件本工程污、废水均排至室外污水管网,再汇合排至格栅后达标排放,排入市政污水检查井。5.7.2污水量污水量按用水量的100%,则总污水量为2.6m3/d,污水经生化池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5.7.3雨水量设计采用巫山县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量,暴雨强度q=1774(1+0.997lgP)/(t+9.228)0.752(L/s•hm2),雨水量Q=qψF。场地排水P=5a,t=6min,ψ=0.65;屋面雨水立管(不设溢流口),P=10a,t=5min,ψ=0.9;本工程总汇水面积为2994.7m2,经计算,雨水径流量Q=75.6L/s。本工程通过设置雨水渗透设施,确保修建以后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以前径流总量。5.7.4排水系统1排水体制:本工程采取雨污分流制。2通气方式:卫生间采用普通伸顶通气的单立管排水系统;公共卫生间按规范设置环形通气管的排水系统。3排水方式及管道敷设:本工程所有污、废水均重力直排至室外污水管网。卫生间采取同层排水方式,支管管径DN100,卫生间地漏设置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4污水预处理:食堂的餐饮用固定的隔油池+器具隔油器的二级处理方式,由业主自行设置隔油器处理后排入室外地下隔油池预处理,最终排入室外污水管网。所有污水收集后经生化池汇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5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可直接或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网内。6管材、连接方式及检查井:室内污水立管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粘接连接。雨水立管采用承压塑料管,粘接。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排水管,橡胶圈密封承插连接。室外雨、污水管道均采用8kN/m2环刚度管材。管道覆土深度,若在绿化或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时,应满包钢筋混凝土或加钢套管保护。室外雨、污水检查井采用圆形塑料检查井;井盖在非车行道下采用轻型井盖,在车行道下采用重型井盖;检查井安装防坠落装置。5.7.5污、废水处理措施:本项目污、废水主要为生活污、废水,其主要污染物指标为:BOD5=200~250mg/L;COD=400~450mg/L;SS=200~250mg/L。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97m3/d,污水经格栅池汇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根据拟建项目中建筑平面位置、使用功能及污水排放量,本工程设置一座生化池,由专业环保公司二次设计。其所在位置可见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如下:生活污水→生化池→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餐饮→隔油器5.8非传统水源利用本工程无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第六章电气设计6.1.设计依据:6.1.1工程概况(1).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994.77㎡,总建筑面积为1730.37㎡,山地步道约550米;本工程由3个建筑单体及一个山地步道组成,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34.71㎡,管理用房:950.22㎡,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145.44㎡。最高建筑高度6.95米;多功能教室层高5.5米、办公室、讨论室层高5.0米卫生间层高2.70米;办公室2F层高3.9、3.3米,休息室层高3.3米。6.1.2设计标准1.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剖面图6.1.3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职能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方设计要求。1.设计委托书2.建设方提交的设计基础资料及相关技术要求3.建设方提交的该区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文件6.1.4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 51309-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6.1.5方案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6.2设计范围6.2.1本工程设计范围1、公共用房照明设计。2、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3、室外管网设计。6.2.2本设计分工界面1、10kV进线不包括本设计范围,本设计只提供进线通道,电源分界点为10kV进线柜开关进线侧;2、智能化系统集成和经营性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另委托专业单位承担设计;3、电视、电话、宽带接入由运营商建设,本设计只提供进线通道,其分界电为弱电机房设备进线处。6.3变、配、发电系统6.3.1、负荷等级及容量:三级负荷:安装容量为101kW。6.3.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本工程380kV进线引自地块附近市政电网。6.3.3、备用电源及应急电源:本工程未设置备用电源。6.3.4电能计量本工程计量在各单体总配电箱处计量。6.3.5工程供电本工程380kV电源由地块附近380kV市政电网引来。电缆穿外墙处预留防水钢套管。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C级阻燃多芯电力电缆,和采用铜芯聚乙烯绝缘无卤低烟C级阻燃电线;6.3.11配电在各单体设配电总箱,总箱进线开关带漏电保护。6.3.12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开关选用塑壳断路器和微型断路器。插座回路带30mA的漏电保护断路器。6.4照明系统6.4.1、本工程包括普通照明、应急照明、光彩照明。各场所照明照度、功率密度值(LPD)、显色指数Ra及统一眩光值(UGR)要求如下表:房间及场所照度(lx)LPD(W/m2)RaUGR办公室300≤9.0≥80-教室/阅览室300≤9.0≥80-多媒体教室300≤9.0≥80-卫生间100≤5≥80-计算机教室500≤15.0≥60-走道、楼梯间50≤2.0≥60-6.4.2、应急照明:本工程未设置应急照明。6.4.3、光源、灯具及附件的选择(1)光源选用: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灯具应选用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色温适宜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光源。(2)一般照明灯具的选用: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采用T5型LED直管灯;;公共走道、楼梯间、卫生间采用LED吸顶灯;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自定,并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对照明质量及功率密度的要求。(3)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灯具效率不应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开敞式直管荧光灯灯具效率不低于75%;带透明保护罩直管荧光灯灯具效率不低于70%;开敞式紧凑型荧光筒灯灯具效率不低于55%;带保护罩紧凑型荧光筒灯灯具效率不低于50%;格栅紧凑型荧光筒灯灯具效率不低于45%。发光二极管筒灯灯具效能不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3.3.2条表3.3.2-5的规定,发光二极管平面灯灯具效能不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3.3.2条表3.3.2-6的规定。(4)若选用荧光灯时,则需单灯就地补偿或选用电子镇流器,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LED灯具的谐波应符合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的规定。(5)当采用Ⅰ类灯具时,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接地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6)为了限制眩光,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选用的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不应小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表4.3.1的规定。6.4.4、照明控制方式:(1)门厅、公共走道、多功能厅、楼梯间的一般照明在配电箱处分组集中控制;办公室、教室、公共活动用房、值班室、会议室区域各功能房间内的照明由就地跷板开关控制;除单个灯具房间外,每个房间的灯具控制开关不宜少于2个。6.5室外照明室外设光彩照明灯具,道路旁设路灯、庭院灯和泛光照明。灯具选用防水防尘型,~220V。路灯、庭院灯采用节能灯具,泛光照明采用金卤灯,可采用时钟自动控制。由顾客另委托专业单位一并考虑,本次设计只预留电源。6.6建筑智能化系统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6.6.1综合布线系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所有数据网络主干按预留万兆,用户为千兆的工业级局域网设计,因此:数据垂直干线采用万兆单模光缆,水平线缆采用六类双绞线(语音点、内外网点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红机采用六类屏蔽双绞线),本系统应具有可扩性、开放性、灵活性,体现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实用可靠。(1)信息点设置原则:根据用户智能化建设需求,本项目设置约30个信息点位;(2)网络、普通语音系统所有线缆均从配线架(设备间机柜)引出穿金属管保护直接吊顶内沿墙或者埋地暗敷等方式至终端信息插座;6.6.3有线电视系统为了各人员观看电视的需要,本项目需求在教室、办公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处设置有线电视插座,信号源由有线电视网络提供。为了满足数字电视的需要,有线电视系统可提供内容丰富,视角广泛的电视节目,系统预留IPTV网络接口,满足交互式数字电视和综合数据业务传输的需要。IPTV系统可实现终端自办节目播放、教育节目等多媒体应用。有线电视系统应根据楼内的电视节目收视要求和当地有线电视运营商所能提供的服务来进行设计。6.6.4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多媒体电化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实物展示台等设备随心所欲地运用画、文字、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一个教育智慧化、智能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室,一套完整的音视频管理切换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室的信号源设备主要由多媒体电化课室黑板、录播设备、电脑、音响等组成。各种信号源便需要与多个显示设备之间的矩阵式选择关系,因此需要一款能够担负众多的显示信号源(输入)和众多的显示设备(输出)之间的任意组合(切换)的矩阵系统。6.6.5建筑弱电系统供电与防雷、接地措施 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供电电源:弱电设备间采用单电源供电。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号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子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联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接地装置与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当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辅助接地措施。6.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项目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11建筑物防雷6.11.1防雷等级根据本工程建筑性质及年预计雷击次数,本项目为三类防雷建筑,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均为D级。6.11.2防雷措施6.11.2.1内部防雷措施1).配电设备采用避雷器作过电压保护;屋顶电梯、风机配电箱和其它重要设备配电箱内加装SPD模块,以防雷击过电压损坏设备。2)防雷击电磁脉冲: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1级电涌保护器,每层层配电箱及在向重要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处装SPD,对由室内引到室外或室外引到室内的电力线路、信息信号线路、控制线路在其入口处的配电箱、控制箱、前端箱处设置电涌保护器,对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联结与接地保护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I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装置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联结。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箱由紫铜板制成,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连接,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淋浴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的地方引出一根Φ10热镀锌圆钢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暗装,距边墙0.6m,底边距地0.6m。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构件联结。具体做法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5D501-2《等电位联结箱安装》。4)电缆桥架及其支架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连接。弱电竖井内接地线其下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所有强、弱电竖井均垂直敷设2条,水平敷设一圈40mm×4mm热镀锌扁钢(铜),水平与垂直接地扁钢(铜)间应可靠焊接。5)在配电总箱中装设Ⅰ级或Ⅱ级电涌保护器(SPD);根据需要在二级配电箱内选择性设置Ⅱ级电涌保护器,在末端配电箱内选择性设置Ⅲ级电涌保护器。6)信息设备供电系统,户外用电设备及弱电进出口等配置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当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光缆时,在其引入的终端箱处的电气线路侧时,当无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的设备时,可安装B2类慢上升率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应选用100kA。7)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PE线不得采用串联连接。在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内,当采用电缆时,应有可靠的连接和封端。在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6.11.2.2、外部防雷的措施1)为防直接雷,在综合教学楼及风雨操场、多功能厅屋顶沿屋顶女儿墙、屋面楼板、屋面构架、烟囱顶部明敷Ф12热镀锌圆钢,屋面楼板、围墙上暗敷-25x4热镀锌扁钢,三类防雷建筑形成的接闪网格小于20x20m或24x16m,暗敷接闪带埋深小于20mm,屋面上所有金属构件应与接闪带可靠焊接。2)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直径不小于16(或四根直径不小于12)的钢筋通长(焊接、绑扎)作为引下线,三类防雷建筑引下线平均间距为不大于25米,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焊接。外墙引下线在距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40x4镀锌扁钢伸向室外地坪下1~1.5m,以作增打人工接地极时用。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3)凡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及线缆的金属外皮均就近与接地装置联接,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用电设备的线路采取以下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a: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b:穿线钢管的一端与配电盘外露可导电部分相连,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保护罩相连,并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钢管因连接设备而在中间断开时应设跨接线。c:在配电箱内,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6.11.3、接地及安全措施本工程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利用建筑物结构基础作为接地装置,要求总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系统,电源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分别设置。电力系统电源低压电缆进入建筑物的PE线,应在总配电箱进线处设置重复接地。两台相互联络的变压器中性点应采用一点接地,并应满足GB/T50065-2011第7.1.2-2条相关规定。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接地系统,并应在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电气和电子系统之处预埋等电位连接板。强、弱电竖井内的接地干线及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每层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另外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底端及顶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电气接地、安全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弱电接地(电信系统、电缆电视系统等)均分别引至基础接地极。金属电缆桥架、支架及引入、引出金属导管、金属线槽、电缆沟内金属支架及安装高度低于2.4米及防触电类别为I类的灯具金属外壳均应接地。6.12 接地及电气安全6.12.1本工程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强、弱电共用一组接地极,接地系统工频接地电阻R<1Ω;6.12.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6.12.3插座回路采用漏电保护开关;6.12.4本工程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在接地点后严格分开,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设备外壳、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等均可靠接地;6.12.5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进行联结;6.12.6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6.12.7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一、对建筑专业的要求管道和沟道穿过墙和楼板处,应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密堵塞。三、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要求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场所内,应穿钢管敷设。2、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场所内,电力、照明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低于500V。3、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线路,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4、线管、桥架、母线槽等穿过墙和楼板处,应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密堵塞。二、接地设计要求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2、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3、在敷设于土壤中的接地体连接到混凝土基础内起基础接地体作用的钢筋或钢材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接地体宜采用铜质或镀铜钢或不锈钢导体。6.13 电气抗震设计6.13.1本工程设防烈度为6度,为防止地震时电力系统失效、短路及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7.4.6条,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6.13.2本设计对于重要电力设施的电气抗震设计(电力保障系统、消防系统、应急通信系统)提升1度。地震时保证正常人流疏散所需的应急照明及相关设备的供电。地震时需要坚持工作场所的照明设备就近设置应急电源装置。地震时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常工作。地震时保证通信设备电源的供给、通信设备正常工作。6.13.3变压器安装就位后焊接牢固,内部线圈牢固固定在变压器外壳内的支承结构上;变压器的支承面适当加宽,并设置防止其移动和倾倒的限位器;对接入和接出的柔性导体留有位移的空间;油浸变压器上油枕、潜油泵、冷却器及其连接管道等附件以及集中布置的冷却器与本体间连接管道,采用柔性连接。6.13.4蓄电池应安装在抗震架上;蓄电池间连线采用柔性导体连接,端电池采用电缆作为引出线;安装重心较高时,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电力电容器应固定在支架上,其引线采用软导体。当采用硬母线连接时,装设伸缩节装置。6.13.5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应满足抗震要求;靠墙安装的配电柜、通信设备机柜底部安装牢固。当底部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不够时,将顶部与墙壁进行连接;当配电柜、通信设备柜等非靠墙落地安装时,根部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壁式安装的配电箱与墙壁之间采用金属膨胀螺栓连接;配电箱(柜)、通信设备机柜内的元器件考虑与支承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接线处做防震处理;配电箱(柜)面上的仪表与柜体组装牢固。6.13.6设在水平操作面上的消防、安防设备采取防止滑动措施。6.13.7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6.13.8本项目重力超过1.8kN的设备;内径大于等于DN60mm的电气配管;15Kg/m或以上的电缆桥架、电缆梯架、电缆线盒、母线槽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6.13.9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非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6m,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24m,非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6.13.10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6.13.11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第七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7.1.设计依据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6);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10)《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T67-2019;

其它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的规范、标准。7.2.建筑概况: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994.77㎡,总建筑面积为1730.37㎡,山地步道约550米;本工程由3个建筑单体及一个山地步道组成,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34.71㎡,管理用房:950.22㎡,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145.44㎡。最高建筑高度6.95米。多功能教室层高5.5米、办公室、讨论室层高5.0米卫生间层高2.70米;办公室2F层高3.9、3.3米,休息室层高3.3米。7.3.设计范围:1.各单体建筑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2.教学楼分体空调预留设计7.4.通风:1、室外空气参数地点重庆市台站信息北纬29°52′东经106°48′室外计算温、湿度供暖室外计算温度(℃)4.1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7.2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2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3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5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9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2.3夏季室外平均风速(m/s)1.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1.1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m/s)1.6大气压力冬季室外大气压力(hPa)980.6夏季室外大气压力(hPa)963.8自然通风的区域及措施: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过渡季节均通过外窗进行自然通风。不满足条件的房间设置机械通风,换气次数为2次/h。3.机械通风1)设置机械通风的区域:无窗房间、公共卫生间。4.系统设置方式:1、公用卫生间单独设置机械通风系统5.换气次数根据规范中有关条款的规定,在下列部位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序号房间名称所在楼层换气次数(次/小时)备注1公共卫生间—10建筑内公共卫生间均采用单向排气扇进行排风,换气次数取10次/h。工程中通风系统管道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及加工方法,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规定确定。7.5.空调设计:本子项所有空调房间均由业主自行安装分体空调器,土建专业预留室外机位置,电气专业预留用电功率,给排水专业预留冷凝水立管。7.6.抗震设计:7.6.1设计依据(1)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2)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0.4(强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5.1.4(强条)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7.6.2专业要求(1)设计范围:≥DN65的空调水管或重力超过1.8KN的其它设备,截面面积≥0.38m2或直径大于0.7m的空调风管,所有防排烟管道、事故通风管道及其设备(强条)。(2)对于重力小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3)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建筑,设备与结构的连接应直接锚固于结构主体,否则应设置防滑构件,由设备厂家根据规范要求计算。(4)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24m;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m,纵向不得超过12m。风管侧向间距不得超过9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18m。管道类别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m)侧向纵向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新建工程刚性连接金属管道1224新建工程柔性连接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及复合管道612通风及排烟管道新建工程普通刚性材质风管918新建工程普通非金属材质风管4.597.6.3设计要求(1)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2.3条要求,并满足表8.2.3规定;(2)计算: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2.4要求计算,当计算结果不足0.5时取0.5,超过0.5按实际计算值;(3)抗震节点布置: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3章节要求设置。7.6.4抗震构件1.抗震支吊架在地震中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2.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厂家完成),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3.抗震连接构件及管道连接构件材料厚度不应小于5mm,表面宜采用锌铬涂层、热浸镀锌等方式处理;4.保温管道的抗震支吊架限位应按管道保温后的尺寸设计,且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7.6.5.其他1.未提到处,均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执行。 第八章消防设计8.1.设计依据(一)有关的现行规范、规定。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8.2.工程简述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044.55㎡,总建筑面积为780.15㎡,山地步道约550米;本工程由2个建筑单体及一个山地步道组成,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34.71㎡,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145.44㎡。最高建筑高度6.95米;多功能教室层高5.5米、办公室、讨论室层高5.0米卫生间层高2.70米;办公室2F层高3.9、3.3米,休息室层高3.3米。⑵.建筑物设计耐久年限:混凝土结构50年,钢结构25年。⑶.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⑷.耐火等级及防火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三级8.3.总平面1.在总体布局方面,建筑物布局符合规范规定。2.本工程各单体为单、多层公共建筑;8.4.建筑8.4.1建筑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044.55㎡,总建筑面积为780.15㎡,山地步道约550米;本工程由2个建筑单体及一个山地步道组成,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34.71㎡,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145.44㎡。最高建筑高度6.95米;多功能教室层高5.5米、办公室、讨论室层高5.0米卫生间层高2.70米;办公室2F层高3.9、3.3米,休息室层高3.3米。8.4.2防火分区: 1).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8.4.3安全疏散:⑴、建筑设置满足要求的疏散楼梯,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⑵、各楼梯,首层有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口或首层距离安全出口距离小于15米。疏散楼梯及疏散距离均符合防火规范。8.4.4灭火器配置说明:1灭火器:本工程各场所均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具体布置由建筑专业在施工图阶段完成。各配置场所的火灾类别、火灾危险等级、最大保护半径和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级别等配置原则详表8.6-9。表8.6-9灭火器配置表序号配置场所火灾类别火灾危险等级最大保护半径单具最小配置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1教学区A类严重15m3A50m2/A2下庄小学旧址陈列馆A类中12m55B1.0m2/B8.4.7建筑装修: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8.5.结构1、消防设计:防火类别为民用建筑,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二级2、结构构件尺寸:剪力墙最小厚度200mm,保护层厚度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