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登高教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登高教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登高教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登高教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杜甫第1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写景诗中情于景关系。过程与办法1.介绍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知人论世。2.诵读法3.学生质疑、答疑。4.问题创设、办法小结及拓展练习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诗人感时伤事、漂泊孤单沉郁悲苦第2页背景介绍杜甫,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始终到58岁去世为止,23年中,始终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55岁时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写。第3页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他郁闷是多种原因造成,这里有时代苦难,也有家道艰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心头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悲伤。第4页第5页整体分析这首诗给我们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悲愤、孤单、沉郁、顿挫。第6页疑难解析第7页宋代罗大经说颈联十四个字中具有八层愁苦之情,试着给它们归类。颈联分析第8页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登台,求长寿;独登台,无亲朋也。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凄惨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羁旅之思暮年之叹孤单之愁疾病之痛第9页1、这首诗都写了什么景?急风、高天、猿啸声、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萧索、苍凉、肃杀第10页3、这些景物共通营造了什么样气氛?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如何感情?体现了诗人常年漂泊、老年孤愁复杂感情。第11页情景关系探讨请从抒情手法角度分析诗中第一、二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第12页参照答案诗中一二两联利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诗句通过借助急风、高天、猿啸声、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等景物,营造出了凄清、悲伤气氛,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事、漂泊孤单沉郁悲苦之情。第13页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1、明确手法(情和景关系)2、列举景物(意象)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气氛(气氛、意境)4、抒发了作者……情感第14页

忆江南白居易(23年北京卷)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主要利用什么办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追忆?①这首词利用借景抒情手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追忆。②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江花”和“绿如蓝”“江水”,③体现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久久不忘。拓展延伸第15页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请从抒情手法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①诗中一二两句使用是借景抒情手法。②借“朝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