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_第1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_第2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_第3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_第4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姓名张旭贤学号060903110128实验组第六组实验时间2009/12/12指导教师戴全厚教授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目的通过对松林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方法,为土地规划服务。实验要求本实验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每位同学都必须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和实验前的预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地块进行调查,实践。实验原理运用土壤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选定区适宜性评价。实验仪器计算机,图书资料,实验记录本等实验步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其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的评价目的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3评价对象的选择4资料的收集5评价因素的选择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8评价单元的划分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 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 13评价结果的核对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学院:林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班级:2006级

此次实验还需结合如下步骤进行:1、1、2、 选定研究区域,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3、 筛选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4、 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土地分等定级;本次实验我们主要对贵大南区松林坡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土地评价的原则1.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效益与投入相比较原则(经济原则)3.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4.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区位原则) 6.相邻性原则二、土地评价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1)层次分析法(2)回归分析法(3)聚类分析法(4)多元分析法(5)模糊数学方法三、 资料收集主要收集降雨情况,地质状况,气象状况。四、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评价系统由农业土地适宜类和适宜等两方面组成,其中土地适宜类分为:(1)宜耕土地类(2)宜园土地类(3)宜林土地类(4)不宜土地类;土地适宜等分为:(1)一等地(高度适宜等)(2)二等地(一般适宜等)(3)三等地(勉强适宜等)(二) 评价对象的选择为了保证评价工作能做到省时省工省费用,且达到质量好、准确度高的要求,通常应进行评价对象的选择,即根据评价的目的,剔除一些不必要参与评价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三) 评价因素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评价因素的选择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关键性步骤。参评因子的选择的科学和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评价工作量的大小。因此应对地形、地质、气候、土壤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评价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参评因子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常用方法有经验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参评因子选择的数学方法有通径分析法、灰度分析法、岭回分析法、稳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等。在诸多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中,某些评价因子存在着极限指标。当这些因子的变化超过极限指标,土地就会失去某种土地利用的价值或根本无法实现持续高效土地利用。主要包括海拔、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质地、PH值、含盐量和土壤侵蚀强度等。参评因子等级划分的方法通常有经验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各参评因子等级划分的数量五统一规定,主要受评价目的和方法的制约。一般而言,参评因子的等级划分以4〜5个为宜。(四) 评价因素权重测定本实习遵循宜耕类优先原则。按照宜耕一宜园一宜林一不宜顺序判断土地利用类型。本次实习进行土地适宜类评价时,各适宜类评价因素的极限指标如表一所示。

表一土地适宜类评价因素极限指标评价因子/土地适宜类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海拔〉900〉800〉1300坡度〉25〉25〉70表土层或土层厚度〈10(表土)〈50(土层)〈30(土层)质地砾质砾质砾质PH值〈4.5或〉8.5〈4.5或〉8.5(五)评价单元土地适宜等的确定在评价单元土地适宜类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土地适宜的等级做出评价,即土地适宜等、宜耕、宜园、宜林三个土地适宜类均分为三等,即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而不宜土地则不分等。土地适宜等的评定方法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该法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因素对土地质量的作用或限制强度的不同,给定与该因素作用相对应的权重和评级指数,然后利用各评价单元的各个评价因素资料确定该单元各评价因素的评价指数,以加权指数和求得各评价单元的总分值,根据总分值来确定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等,加权指数和法总分值的计算公式为;A=£a+w其中A为加权指数和,a为各评价单元的单因素评级指数,w为各评价因素的权重,n为参评因素的个数,本次n=7,评级指数a根据评价因素所对应的划分等级来取值,本次评价因素的指标划分为三级,一级a=5,二级a=3,三级a=1.按上述方法计算所有评价单元的加权指数和(即总分值),根据总分值的大小来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等级。总分值为22-36为一等,15-22为二等,8—15为三等。表二宜耕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评价因素一级二级三级海拔〈300300-600600-900坡度〈66-1515-25〉10积温〉60006000-5400〈5400表土厚度〉1616-1313-10

有机质〉2.52.5-1.0〈1.0质地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砂土、黏土PH值7.5-6.56.5-5.5或8.0-7.55.5-4.5或8.5-8.0评价指数531表二宜园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评价因素一级二级三级海拔〈300300-600600-800坡度〈1010-1515-25〉10积温〉60006000-5400〈5400表土厚度〉100100-7575-50有机质〉2.52.5-1.0〈1.0质地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砂土、黏土PH值7.5-6.56.5-5.5或8.0-7.55.5-4.或8.5-8.0评价指数531表四宜林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评价因素一级二级三级海拔〈300300-800800-1300坡度〈2525-4545-69〉10积温〉60006000-5100〈5100表土厚度〉100100-5050-30有机质〉33-2〈2

质地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砂土、黏土PH值7.5-6.56.5-5.5或8.0-7.5〈5.5或〉8.5评价指数531表五各土地适宜类评价因素的权重评价因素的权重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海拔0.1000.0890.090坡度0.1400.1770.162〉=10积温0.1800.1600.171表土厚度0.1900.1850.189有机质0.1600.1600.153质地0.1300.1330.135PH0.1000.0960.100实验数据通过调查得松林坡各实验指标值为:土壤PH=5.3;松林坡土壤为第四纪黄色粘土;海拔为1100m;坡度为约为120,表土厚度为150^;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1.5%;10°C以上活动积温5000~7000C。从以上数据结合表一(土地适宜类评价因素极限指标)判断土地适宜类型:由于海拔上松林坡为1100m,它大于宜耕和宜园土地的极限值(分别为800m和900m),而小于宜林的极限值1300m,其它指标皆在各类型的适宜范围内,所以不难判断出,松林坡为宜林地。再根据表四(宜林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结合以上实测数据评定土地适宜性等级:各实测值的加权指数和由公式A=Ea+w(a为各评价单元的单因素评级指数,w为各评价因素的权重)计算可得:1+0.090+5+0.140+5+0.180+5+0.1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