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含解析)_第2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含解析)_第3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含解析)_第4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2课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含解析)12与朱元思书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āo)急湍(tuān)甚箭(shèn)泠泠(líng)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鸢飞(yuān)戾天(lì)轩邈(miǎo)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嘤嘤(yīng)成韵俱净(jǜ)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一百许里(xǔ)飘荡(dàng)横柯上蔽(kē)

【答案】D

【解析】A项缥piǎo;B项窥kuī;C项俱jù;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A项①绝妙,②断、停;C项,①一百,②极言甚多;D项,①向上,②在上边。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

B.嘤嘤成韵(和谐动听)任意东西(方位名词,指东、西两个方向)

C.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甚箭(急流)

【答案】B

【解析】B项“东西”在这里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故选B。

4.下面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句子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句式整齐,C项的语句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C。

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B

【解析】骈句要求文字对偶,重视声韵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赞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D.①②④⑤⑥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根据给出的提示“分为上下两段”和第①句中的“也”字,可以看出先介绍下段,再介绍上端,即③①;根据据①中“最美的一段”可以看出,下面开始介绍上游的美景,顺序依次是④⑤②⑥。

7.填空。

(1)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2)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南朝齐梁吴均体(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勾画整体风貌: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天山共色”写出了空气明净造成的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B.第2段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两方面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清澈,极富特色地写出“异”水之美。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是观赏美景时产生的真实反应,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D.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的一部分,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抒发了厌弃世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答案】B

【解析】B项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表现江水清澈。故选B。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9.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10.请分别找出视觉、听觉方面方面描写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视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听觉上的对偶句。

③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12.本文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两句描写水的话。

【答案】

9.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10.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1.A

12.示例:一股清凉的泉水源源不断的倾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一条银练。池塘里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似一块碧玉,微风吹来,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解析】

9.本题考查写景的顺序,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高处景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猛浪若奔”是低处的景色。“夹岸高山,……千百成峰”是远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是近景。

10.本题考查对语句描写角度的分析。视觉就是看到的景象,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就是听到的声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些对偶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所以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A项错误,因为“奔”是指“飞奔的马”,不是奔驰。

1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只要合情合理的写一两句话,用上比喻即可。

(2023·江苏句容期中)(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2)晓雾将歇()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两篇短文都有写景,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之美。

16.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13.(1)考虑,想到(2)消散

14.(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5.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月色之美。

16.(1)对谢灵运的钦慕;(2)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望自己能与谢灵运比肩。

【解析】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2)但:只(是),仅仅;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罢了。

1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为选文第一部分,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第二部分,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描绘了月色之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为第三部分,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安适的心情。

因此,乙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月色的美丽。

16.本题考查句段理解及作用。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言外之意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同时,又表达了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以及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

(2023·山东滨州惠民期中)(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解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歇:()②与其奇者与:()

③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西北:()④若牛马之饮于溪若:()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19.[甲]文中的“_____”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乙]文中“_____”一词简洁概括了石头的特点。

20.两文运用不同手法写景,[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选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7.①消散;②欣赏;③向西北;④好像。

18.①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19.奇奇状

20.甲文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动,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登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解析】

1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②句意为: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

③句意为: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西北:向西北。

④句意为: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若:好像。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②重点字词:梁,坝;生,生长。

19.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甲文根据“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以得出山川景色的特点是“奇”;乙文根据“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可以得出石头的特点是“奇状”。

20.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写作手法及作用。

甲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雾、夕阳是静景,鸟的鸣叫、鱼的跳跃是动景,动静结合,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壮丽、生机勃勃的山川美景图。

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一句意思是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这里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把“高耸突出、往上冲的石头”比作“攀登的棕熊”,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乙参考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2023·江苏泰州兴化期中)(四)阅读短文《妙赏亭》,完成问题。

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①于匡庐②道之矣。此亭不暱③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④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⑤然。而众妙都⑥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①子瞻,即苏轼。②匡庐,即庐山。③暱[nì]: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④掖[yè]:搀扶,挟持。⑤沤:水中气泡。⑥都:汇聚。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寓山之胜②盖缘身在山中也

③泠泠作响④置亭于屿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寓山之胜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B.掖层霄而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C.倏然回目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D.置亭于屿相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2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25.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妙赏亭》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都表达了怎样共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

21.①美景、胜景;②因为;③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④设立,建造。

22.B

23.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24.①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

②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25.“且涤十年尘土肠胃”;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的厌弃。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要着重翻译。

①句意:寓山园林的美景。胜:美景、胜景。

②句意: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缘:因为。

③句意:发出泠泠的响声。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④句意:在小岛上设立亭阁。置:立,建造。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根据语境确定词义和用法。

A.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B.而:连词,表示修饰,不译/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C.然:都是助词,做副词或形容词后缀,表示……的样子。D.于:都是介词,介词结构后置句,译为“在”。故选B。

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先疏通句意,再结合重点标志性词语和句子结构来划分停顿。此句意思是: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此句中的动词主要有“仰”“看”“置”“知”,“仰面”意思是“抬起头”,这里做“看”的状语,所以在“看”后面断开;“恍然”意思是“仿佛”,做“置身”的状语,“恍然置身天际”是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所以在“天际”后断开;谓语动词“知”与宾语“有亭”构成一个句子。故此句断句为: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句意,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译准。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①时:名词作状语,译为“常常”。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掖:搀扶,挟持。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上浮动”。

②颓:原指衰败,意志消沉,这里指夕阳快要落山。鳞:借代,代指鱼儿。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25.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和思想感情。要结合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在全文中抒发的情感,揣摩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此句表明优美的自然景色能使人忘却世俗名利。由《妙赏亭》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可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也是说这里的景象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即荡涤私心杂念,去除尘世烦扰,醉心于美景。这两句都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表现大自然的奇美景色,而且都是写置身大自然之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能让人忘却尘世,净化心灵。所以,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情感表达上,这两句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渴望寄情山水的感情,同时暗含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参考译文】

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

★素养拓展

26.学校开展以“山水安徽”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诗句比比会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有两首描写宣城敬亭山中的诗句已打乱,请你整理,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兹山亘相看合沓两不厌与云齐敬亭山只有百里

,。,。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游记,请你帮助修改。

九华山风景秀丽,群山环绕,而天台峰是九华山的群山之冠。古人有“不到天台峰不算游九华山”的说法,因此,我和爸爸决定登上天台峰。刚下过淅淅沥沥的小雨,满山云雾,(甲)我和爸爸通往天台峰的小径,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走了不到几十步,我实在走不动了,便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乙)爸爸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3)你仿照示例再写两行小诗。

宣城山水真美啊!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我;假如我是,我。

【答案】

(1)①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①我和爸爸踏上了通往天台峰的小径。②“轻描淡写”改为“语重心长”。

(3)扣住“宣城山水真美啊!”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解析】

91本题考查组合诗句。可按语意进行组合。“兹山”是这座山的意思。“亘”是连绵的意思。“百里”表示占地极广,可组合诗句“兹山亘百里”。“合沓”是重叠攒聚的意思。“与云齐”是与云相齐,形容山极高,可组合诗句“合沓与云齐”。“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两句诗,前一句写敬亭山占地极广,后一句写山极高。“相看”意为互相观看。“两不厌”为两者都不厌倦,可组合诗句“相看两不厌”,剩余两词可组合诗句“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①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本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改为:我和爸爸踏上了通往天台峰的小径。

②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轻描淡写”意为: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合语境,应改为“语重心长”。

(3)本题考查仿写,与例句格式一致,表达自己对于宣城山水的赞美之情即可。比如:假如我是歌唱家,我就要唱一首歌曲来歌颂它的气象万千;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来展现它的勃勃生机。

27.片段练笔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答案】

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12与朱元思书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āo)急湍(tuān)甚箭(shèn)泠泠(líng)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鸢飞(yuān)戾天(lì)轩邈(miǎo)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嘤嘤(yīng)成韵俱净(jǜ)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一百许里(xǔ)飘荡(dàng)横柯上蔽(k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

B.嘤嘤成韵(和谐动听)任意东西(方位名词,指东、西两个方向)

C.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甚箭(急流)

4.下面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赞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D.①②④⑤⑥③

7.填空。

(1)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2)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勾画整体风貌: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天山共色”写出了空气明净造成的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B.第2段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两方面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清澈,极富特色地写出“异”水之美。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是观赏美景时产生的真实反应,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D.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的一部分,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抒发了厌弃世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9.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10.请分别找出视觉、听觉方面方面描写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视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听觉上的对偶句。

③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12.本文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两句描写水的话。

(2023·江苏句容期中)(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2)晓雾将歇()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两篇短文都有写景,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之美。

16.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2023·山东滨州惠民期中)(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解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歇:()②与其奇者与:()

③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西北:()④若牛马之饮于溪若:()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19.[甲]文中的“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