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_第1页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_第2页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_第3页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_第4页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管理过程就是不停认识人过程。

怎样识人:听其言,观其行。诸葛亮有“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策而观其识;告之以福祸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魏征“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22/2023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页个体心理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情绪过程(情)意志活动(意)心理现象注意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8/22/2023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页人行为受思想和心理支配,思想和心理是在长久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人行为有其本身规律和特征。不一样个体行为特征不一样。人行为是有目标、有意识活动,主要有目标性、社会性、自主性、连续性、持久性和可塑性等特征。

一、个性与个性特点

个性(人格),源于拉丁文person。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有着稳定性与倾向性心理特征综合。

个性特点:自然性与社会性组合;文革对联(节约勤俭,生产劳动,革命团结,斗争矛盾)整体性;稳定性;独特征;倾向性。个性与个体行为8/22/2023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页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把人个性分为五类:

1、庸人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2、士人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3、君子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崇德尚仁,主动向上。4、贤人德不逾贤,行中规绳,很守规矩。5、圣人明并日月,化行若行,光明磊落。8/22/2023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页二、个体心理个体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内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所表达出来相对稳定和含有个体差异心理特征。个体心理过程包含感觉、知觉、思维和作出反应几个阶段,是需要—动机—行为过程。个性心理倾向包含信念、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兴趣兴趣等等。这些心理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行为。个性心理特征包含气质、性格、能力。8/22/2023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页

三、个体行为

个体行为心理模式行为主义学派关于行为模式解释

“孩子就象橡皮泥”?华生(J.Watson)(1878-1958),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心理学只是单纯行为科学只研究可观察到外显行为及环境刺激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结果。S(Stimulus)-R(Reflection)。“S-R”

8/22/2023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页三、个体行为1、个体行为心理模式巴甫洛夫(IvanPavlov)经典条件反射试验。

食物(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食物铃声(中立刺激)分泌唾液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行为主义心理学=“肌肉抽筋心理学”、“无心理内容心理学”、“无大脑心理学”?8/22/2023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页古典制约学习8/22/2023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页2、个体行为模式与绩效

[美]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工作目标与个人阶段奋斗目标目标是否准期完成工作恳谈主客观原因制订培养(能力提升)计划产生成就感工作结果评定与潜能分析是实施过程否修正目标主观原因8/22/2023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页3、个体行为共同特征自发性(Autonomous)有原因(Caused)目标性(Purposive)持久性(Persistent)可塑性(Changeable)8/22/20231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页

4、影响个体行为模式原因个体原因生理:遗传生理差异心理: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过去经验教育与学习环境原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情势原因他人制造一个情景使人改变行为权威法胁迫法操纵法8/22/20231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页

100

百分比

50

30

2012345102030

天数

遗忘曲线8/22/20231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页一、(个体)知觉

知觉是在经验背景基础之上对感觉信息解释,也就是说,正是经过知觉,我们才对感觉信息赋予一定意义。简言之,知觉就是人从自己立场用个人经验对信息做注释。我们知觉,或者说我们对环境信息解释,既以信息内容本身特点为基础——这决定了我们全部些人知觉共性,同时,也受知觉者本身特点影响——这决定了知觉个体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经验、偏好、兴趣,这使我们每个人眼中事物打上了自己主观特点烙印。社会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8/22/20231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页所以,知觉不等于外部现实,不是对客体绝正确镜像反应:1、世界中有许多东西我们知觉不到;2、我们知觉中一些内容有时并非外在世界本身所含有;3、我们需要、期望、价值观等都影响我们知觉。知觉对于组织行为为何主要?人行为是基于对现实知觉(或我们认为看到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反应。这个世界是我们知觉到世界。不一样人对同一客观现实知觉不一样,造成其行为表现也存在差异。8/22/20231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页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东西做出解释,并称它为现实。——斯蒂芬·P·罗宾斯

1、所谓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反应。

8/22/20231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页2、知觉过程模式刺激情景感受器感觉解释反应注意意义

内部加工个性动机

态度学习8/22/20231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页3、组织行为学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知觉概念比较4、知觉过程特征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知觉了解性知觉整体性8/22/20231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7页对象组合靠近标准○○○○○○○○○●●●●●●●●●○○○○○○○○○●●●●●●●●●相同标准连续标准闭锁标准8/22/20231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8页8/22/20231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9页曲线正方形这些是完全正方形吗?其实它们边线都是笔直而彼此平行。比尔·切斯塞尔创作。8/22/20232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0页扭曲圆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旋吗?英国视觉科学家、艺术家尼古拉斯·韦德向我们展示了他弗雷泽螺旋幻觉变体形式。即使图形看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一系列同心圆。

8/22/20232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1页黑林图形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是不是向外弯曲?这种经典幻觉由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林首先发觉。8/22/20232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2页似动现象8/22/20232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3页杯子与人头像8/22/20232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4页8/22/20232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5页5、影响知觉原因8/22/20232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6页注视着中央黑点。过一段时间后黑点周围灰色薄晕就会渐渐缩小。

8/22/20232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7页是几何学奇迹还是悖论?8/22/20232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8页你看到了几个颜色?

图中只有三种颜色,分别是:白、绿及粉红。不过看起来却像是有两种不一样粉红色,其实是同一个颜色喔!

8/22/20232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29页数数看有几个黑点!:o)

8/22/20233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0页8/22/20233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1页8/22/20233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2页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吗?或是彼此之间是有角度呢?

8/22/20233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3页8/22/20233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4页8/22/20233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5页二、社会知觉

网络顺口溜餐桌顺口溜背后握着小姑娘手,好象回到十八九;握着情人手,一股暖流上心头;握着小姨子手,后悔当年握错手;握着老婆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8/22/20233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6页离群独居,不是动物就是神----Aristotle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47年首创!狼孩

1、所谓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普通只指个体对个体知觉,也即在人际交往中,经过对他人外部特征观察进而了解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性过程。

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过程。

8/22/20233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7页从拍卖活动看我们社会知觉1、每人拥有10000元人民币;2、每件物品底价100元,每次加价100元;3、能够拍卖一件,也能够拍卖几件。8/22/20233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8页拍卖清单

最靠近办公室停车位;单位日托托儿所;每年2个月带薪假期;一间独立私人办公室;拥有企业里速度最快、界面最友好计算机;企业专车和专职司机,送您上下班;一个更加好顶头上司;灵活上班时间;到自己最喜欢任何国内城市工作;一流健康利益(任何医疗费用您只需支付20%即可);一间带按摩浴缸浴室;天天一份美味午餐(自动送到您面前);有机会认识克林顿并结下深厚情谊;您需要技能培训。8/22/20233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39页问题分享:1、拍卖过程中您感觉怎样?从其它人身上,您观察到了什么?2、哪件物品是您非常想得到而最终没得到?为何?3、有哪件物品是您不敢竟买吗?为何?4、生活中您怎样争取有价值东西?8/22/20234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0页

2、社会知觉过程特征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过程。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照图形-背景标准。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类别化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某一个群体人形成某种概括性固定化印象。

“种族隔离”政策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利用图式。8/22/20234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1页

3、社会知觉种类对他人知觉、角色知觉、人际关系知觉、自我知觉。对他人知觉--“名人效应”“知人善任”“切肤之痛”他人外部特征----仪表特征、表情特征、言语交往等。知觉者主观状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情境特点角色知觉–人对自己对他人角色行为认知与判断。对角色认识和判断;(三个画家与国王)对角色行为、社会标准认同和期望;对不一样场所不一样角色变换了解和适应社会角色是指由人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为社会所期望行为模式。角色期待(李鸿章角色知觉)“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8/22/20234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2页角色知觉影响原因:角色期待明确程度;个体角色知识经验丰富性;对角色所处环境条件了解。人际知觉--靠近性、相同性、连续性书记厂长个性冲突知觉距离性、含糊性;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认知与判断;对主体与他人关系知觉;对他人与他人关系知觉。自我知觉--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知之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拿破仑故事8/22/20234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3页4、影响社会知觉原因知觉客体原因:知觉对象特征表露清楚与真实程度。知觉客体与背景对比度知觉客体所处环境8/22/20234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4页欢乐对白

闻风:经过我大量实践、分析,我发觉相对于女人来说,男人更喜欢玩逻辑思维,比如说先明确观点,然后罗列事实进行推理,最终下判断。女人却没有这么罗嗦,她们往往是抄近道直奔主题。

王为:是这么吗?

闻风:对,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那天我老婆做了一桌子菜,我边吃边唠叨:“真难吃,像猪食。”

王为:什么呀?

闻风:这是明确我观点呀!然后我会接着说:“炒这种菜时候不能放酱油,不然破坏了清香;还有,我早就跟你说过,拌凉菜不要放花椒粒,弄得人满嘴发麻;呸,这是米饭还是沙子呀,牙差点硌掉了。”

王为:对对对,这就是罗列事实。

闻风:最终我得总结呀,“哟,你可真够笨。”

王为:这是下结论判断。

闻风:假如是你,你该怎么反驳上面这段话呢?

王为:我当然会说:“我放酱油有理、放花椒粒有理、米饭其实不比沙子硬!”

闻风:那是男人思维,但女人才不会这么笨呢。她会直接说:“你吃不吃?不吃滚一边去。”其实这才是问题关健!不好吃也没见你少吃一口。所以,男人被噎得翻过若干白眼之后,知趣地选择闭嘴。

8/22/20234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5页王为:没错,我也深有感触,有一次我跟小丽决定出去吃晚饭,我就问她:“想吃什么呀?”

小丽说:“我要吃肯德基。”

我最讨厌那种东西,于是提议说:“别吃肯德基了,咱们换个别吧。”

小丽很乖,说:“也行,你说吧,吃啥?”

我提了好多提议,可小丽一一否决。无奈之下,我说:“你定吧。”

小丽说:“我要吃肯德基。”

我要急了:“咱们别吃那垃圾食品啦,都是油炸,什么滋味也没有,再说了,那里面都是乱吵孩子,咱俩找个肃静、雅致点环境多好啊。”

小丽说:“嗯,你说有道理。”

看她终于改变了态度,我松了一口气,问:“说吧,想吃什么?”

“肯德基。”

她回答令我眼前一阵阵发黑。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女人认准了什么就是什么,你和她摆事实讲道理争论都没用,因为她思维方式压根儿就和你不一样。XY

8/22/20234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6页少女与老太像8/22/20234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7页少女

与老

太之

当代

版8/22/20234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8页你是看到了一张脸,或是一个爱斯基摩人呢?

8/22/20234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49页仔细看看他们是谁?8/22/20235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0页你能找到图中狗吗?

8/22/20235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1页

大象有几条腿?8/22/20235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2页8/22/20235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3页8/22/20235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4页雪原马---看看有多少马?8/22/20235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5页起航?8/22/20235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6页看起来像是美国总统柯林顿及副总统柯尔对不对?

那您就错了...这只是将柯林顿总统脸复制二次,只有发型不一样罢了。

你看到是谁?

8/22/20235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7页天上来客?8/22/20235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8页8/22/20235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59页几张脸?8/22/20236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0页你看到了一对情侣或是一个骷颅头?

8/22/20236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1页8/22/20236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2页8/22/20236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3页花园中街道?8/22/20236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4页8/22/20236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5页8/22/20236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6页8/22/20236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7页8/22/20236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8页有

?8/22/20236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69页让人产生幻觉图片8/22/20237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0页8/22/20237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1页8/22/20237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2页老人与情侣8/22/20237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3页你看到了什么?8/22/20237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4页数心型8/22/20237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5页8/22/20237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6页九个人8/22/20237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7页领导人之树8/22/20237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8页吹萨克斯管?8/22/20237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79页隐藏拿破仑你能发觉站立拿破仑像吗?这幅图形/背景幻觉图出现于拿破仑逝世后很快。8/22/20238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0页身体紫罗兰身体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侧面人像吗?8/22/20238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1页玫瑰还是情侣?8/22/20238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2页知觉主体原因:知觉主体价值观、态度知觉主体气质特点知觉主体知识、经验知觉主体主观能动性8/22/20238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3页5、直觉经验人们在判断过程中,通常给予一些轻易得到、轻易记忆信息以很高权重。某件轻易让人联想起详细事例事情让人有很高权重。你认为做火车和乘飞机哪个安全?8/22/20238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4页直觉经验“锚定效应”:在判断过程中,人们对最初得到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同时会以最初信息为参考点来调整对事件预计。依据经验产生锚定值经常使人过分夸大或者缩小对某件事情判断。小数法则:医院出生小孩百分比8/22/20238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5页6、社会认知基本过程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社会认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认知活动第一步。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含有各种属性和特征一个整体性知觉,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并深入对他人行为作出有依据归因。对人知觉要比对物知觉要复杂得多。人们所含有社会知觉能力是在后天社会生活中经过学习而取得,但在人生长早期阶段这种能力就开始有所表现。。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一个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印象是人们经过与认知对象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认知对象形象。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外表记忆,其中也包含了对人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记忆。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谈论对某人印象时,并不单单指甚至并不主要指对他外表印象,而更多是指对他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方式印象。8/22/20238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6页社会判断

经过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我们就进入社会判断这一综合分析和推断阶段。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评价和推论。评价是人们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一些方面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用等进行测定和评定基础上形成一个总体看法,而推论则是在评价前提下,利用概念系列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认知过程。同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相比,社会判断含有预见性和超标准化趋势两大特点。预见性特点是指,在正确认知基础上形成社会判断,能够预见一个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个场所出现可能性和条件性;而超标准化趋势则指是,即使社会判断是遵照认知客体固有法则进行并实现,即社会判断是有标准、稳定,但在实际上社会判断又经常受到现实生活冲击和破坏,无法含有稳定性。8/22/20238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7页8/22/20238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8页7、社会知觉偏差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状态。在认知他人、形成相关他人印象过程中,因为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及环境原因作用,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么或那样偏差。(1)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面谈前十秒之行为举止即可预测面谈委员评审结果。从内科医生问诊前二十秒声调可预测其之前是否曾因业务过失被告。

新官上任三把火?8/22/20238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89页记忆试验床辗转打酣夜反侧黄瓜枕头闹钟商场垫子旅游电脑失眠梦摄像机8/22/20239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0页记忆偏差对管理影响回想事件评价参考点满意度好5天前高坏5天前低好5年前低坏5年前高记忆偏差对管理评定影响:8/22/20239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1页

(2)近因效应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与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首次交往中,最先得到信息对知觉映象形成有强烈影响作用。近因效应指新近取得信息给人留下较深刻印象,它对原有印象起减弱作用。8/22/20239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2页(3)晕轮效应(HaloEffect)

又叫光圈效应、印象扩大效应、成见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认知判断首先是依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它品质现象。

特征:遮掩性;弥散性;定势性。(4)定势效应

定势又叫心向,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前一个心理准备状态。大意是指以前心理活动会对以后心理活动形成一个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活动。在对陌生人形成最初印象时,这种作用尤其显著。

8/22/20239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3页一缸鱼

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了一位端着鱼缸客人,缸里鱼品种十分罕见。

日本人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否引进?在日本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德国人问:能告诉我这鱼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

美国人问:你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因为可能只有美国才会有这么奇特东西!

法国人问:你能不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卧室里养一缸这么鱼,我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好吃?清蒸还是红烧?8/22/20239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4页多年后…...

日本人形成了大规模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额全球市场。

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经典著作,并建立了一整套相关学科,开发了这种鱼转基因品种。

美国人最先注册了相关专利和商标,并制订一系列行业标准,赢利不菲。还经常以违反了相关要求为由制裁别国。

法国人利用这个鱼种发展独特艺术,吸引了全世界大量游客。

中国人呢,一是开发出了这个鱼种系列菜肴,使品尝这种鱼成为高消费群体时尚;二是经一些学者研究,发觉世界上最早食用与养殖这种鱼是中国人,其历史能够追溯到商朝。8/22/20239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5页(5)移情效应

移情作用,是指把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知觉或想象对象中去,而且意识到二者完全合一。「移情效应」是把自己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彷佛以为外物也有一样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能够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高标。

8/22/20239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6页1213AC148/22/20239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7页8/22/20239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8页(6)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又叫定型。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形成较为固定、概括化、类化看法。·对一些角色固定看法。如对个体户、商人、年轻人等。·对一些群体固定看法。如对乡镇企业、日本人。·对一些事物固定看法。如对公关、广告等。选择性知觉(SelectivePerception)。是指人们在某一详细时刻只是以对象部分特征作为知觉内容。

对比效应(ContrastEffect)同一刺激因背景不一样而产生感觉差异现象。

宽大效应(LeniencyEffect)个体对他人往往是主动必定预计高于消极否定预计后视偏差(HindsightBias)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信息时,往往对先前取得信息有过高估价,进而在决议上发生偏差。投射效应(ProjectionEffect)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含有某种特征,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特征,把自己感情、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一个认知障碍。8/22/20239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99页经验效应

是指公众个体凭藉以往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议、行动心理活动方式。经验效应含有两重性:1)经验是一个财富;2)经验往往是一个偏见、包袱。讨论题:名人效应·它源于光环效应还是移情效应?·我国是否存在这两种效应深厚文化?·为何我国企业如此热衷于利用名人效应?·怎样正确利用名人效应?8/22/202310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0页8、社会知觉在组织行为中应用招聘面试绩效评定员工行为塑造

1966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anthal&Jacobson)试验----皮革马利翁效应8/22/202310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1页三、印象管理1、印象整饰在叙述社会印象形成时,我们基本上是从认知者角度出发去讨论印象形成及其基本模式,不过,在认知者取得知觉并形成印象时,被认知者并不是消极被动,他完全可能也确实能够经过对自己装束、语言、表情以及动作选择来影响或改变认知者对他印象。这种有意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过程称作印象整饰。印象整饰充分说明社会认知是认知者和被认知者之间互动过程。在日常互动中,人们总是经过行为来表现自己方便给人留下印象。这种表现能够分为两部分:(1)行为个体较易控制地自我表示,包含各种语言符号和他们替换物;(2)行为个体不甚留心或未加控制到比较随意流露。假如我们在互动中要制造某种印象话,就要对这一部分“未加控制”流露加以控制,方便让对方产生我们所希望他产生相关印象。8/22/202310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2页2、脸与面子:中国人印象整饰顾及“脸面”被认为是中国人特有社会心理特征。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曾借外国学者之口,将其称为“了解中国精神纲领”,十分形象地说:“早先年,大家庭主人变穷以后依然要下馆子,到馆子里去即便是吃了两三文钱烧饼,也要摆出吃了什么山珍海味面孔走出来。”“他们要装着在桌子写字,将手指蘸了唾沫去粘掉在桌子上芝麻;装着思索后顿悟大拍桌子,将掉在桌缝里芝麻震出来。”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将“面子”“命运”“恩惠”并称为统治中国三位女神。有学者对“脸面”这一多义复合名词作了十分认真地划分,认为:“脸”是指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信心,它包括个人道德品格完整性。而“面子”则是指在人生历程中由成功和夸耀而取得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声望,另首先,它却暗示了一个“自我膨胀”欲望。8/22/202310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3页2、脸与面子:中国人印象整饰“脸”和“面子”差异:(1)中国人认定“脸”和“面子”不一样。“丢脸”事主要为违法乱纪和不道德事,如偷窃被抓;而“丢面子”事则主要是一些不雅事件以及反应个人能耐不大事,如当众出丑或考试不及格等。(2)“脸”重在守护,而“面子”则重在争取。“脸”没了,就做不成人了。而“面子”有大有小,面子大活得潇洒,面子小或没面子却不影响做人。(3)“脸”事件含有延时性,而“面子”事件含有情境性。一个人一旦丢脸,就会长时间抬不起头,但一个人丢了面子,即使当初令人尴尬,但时过境迁,人们很快会忘记。“脸面”社会文化功效:社会规范和控制功效;印象整饰功效(为了面子,做得更加好些);社会交换功效(你这回给了我面子,我下回也得给你面子)。8/22/202310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4页3、印象管理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试图控制他人形成对自己印象过程。印象管理相关问题印象管理是好是坏?印象管理是否意味着人们成为社会“变色龙”?人们是否有意识地管理一些印象?4、印象管理策略取悦他人自我推销和宣传哀兵之计以身作则8/22/202310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5页5、印象管理技术应用主动关注员工展示自己实力平等对待他人诚信言行一致8/22/202310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6页四、归因与归因偏差

1、归因(Attribution),是指依照主观感受或经验对自己对他人行为及结果发生原因给予解释与推测心理活动过程。

秀才考试……;出版商与总统……

2、归因理论8/22/202310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7页海德(F.Heider)归因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是归因理论创始人。主要研究个体怎样解释他人行为原因,可称他人归因理论。情景归因和个人倾向归因

海德认为,人行为是有原因,其原因或决定于外界环境,或决定于主观条件。假如判断个人行为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其它人对个体行为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处罚、运气、任务难易等,称为情景归因。假如判断个体行为根本原因是个体本身特点,如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及其它一些个体所具备特点,称为个人倾向归因。8/22/202310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8页凯利(H.Kelley)三维归因理论也称为三度理论。多线索归因;单线索归因。

凯利认为,人们行为原因十分复杂,仅凭一两次观察难以判断,必须在类似情境中做屡次观察,依据各种线索做出内部或外部归因。三度归因理论归因维度

区分性资料(Distinctiveness):指个体在不一样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一样行为。一致性资料(Consensus):指个体行为表现与其它人是否一致。一惯性资料(Consistency):指个体行为发生是一贯还是偶然。8/22/202310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09页三度归因理论模型

观察解释归因个体行为区分性(特殊性)高低高低高低共同性一贯性外部内部外部内部内部外部8/22/202311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0页支配原因稳定性

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

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美]维纳(B.Weiner)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在对他人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时,除了把行为原因归为情景原因与个人原因外,原因稳定性是第二个主要问题。这么,个人行为可归入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四个范围之中。三个维度: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控制点。个体行为决定原因分类8/22/202311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1页

成功归结于

失败归结于内在原因:令人感到满意、自豪外在原因:令人感到惊喜、满意稳定原因:提升工作主动性不稳定原因:提升或降低工作主动性内在原因:令人产生内疚、无助感外在原因:令人产生气恼、敌意稳定原因:降低工作主动性不稳定原因:提升工作主动性8/22/202311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2页3、归因偏差归因偏差原因:1、基本归因偏向:

基本归因偏向是指对人行为进行归因时,高估内在倾向作用而忽略情境原因作用普通倾向.2、行为者与观察者归因偏差

观察者本人对自己行为动机归因不一样于他人对自己行为归因。即使双方认知到是同一行为,但行为者往往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可能归因于行为者个人倾向。3、利已主义归因偏差所谓利已义归因偏差指人们有一个居功自赏而防止对失败负责倾向.

8/22/202311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3页4、低估一致性信息偏向

5、群体归因误差和利组归因偏向

群体归因误差是一个利组归因偏向,它类似于基本归因误差,只是前者发生在不一样群体组员间,后者发生在不一样个体间。群体组员更可能将同一群体组员行为归因于他们所处环境,而将非群体组员行为归因于他或她所属群体内在特质。利组归因偏向类似于利己主义归因偏向,对于所属群体成功,群体组员倾向于从群体内找原因(如,群体组员有合作精神等),而对于群体失败,群体组员倾向于从群体外找原因(如,领导不支持)。对于其它群体则刚好相反,他们成功归因于外部原因(如,运气好、领导支持),而他们失败则归于内部原因(如,不团结等)。归因偏差预防8/22/202311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4页4、归因理论与员工绩效给管理者忠言……管理者观察员工作出解释从结果追溯原因8/22/202311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5页

一、情绪1、情绪与情感心理学界把它们统称为感情。2、组织行为中情绪研究贫乏。原因:工作场所中理性神话;不少人相信情绪有害(喜怒哀惧爱恶愁);情绪本身及其与行为、生理、认知复杂关系。

3、情绪特点

由刺激引发;一个主观意识体验;外部表现与情绪体验同时出现;会产生生理唤醒;情绪两极性。

情绪与工作压力8/22/202311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6页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枪声在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正在举行时候,突然从外面冲进一个村夫,后面追着一个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地一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时间前后不过二十秒钟。

在与会者惊慌情绪还未平息时候,会议主席却笑嘻嘻地请全部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经过。原来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请求做关于“注意”试验。结果,在上交四十篇汇报中,没有一个人记载是完全正确。其中只有一篇错误率少于20%,有十四篇错误在20%—40%之间,十二篇错误率在40%—50%之间,十三篇错误在50%以上。而且许多汇报细节是臆造出来。即使每个人都注意到两人之中有一人是黑人,然而四十人中只有四人汇报说黑人是光头,符合事实。其余有说他戴了一顶便帽,有些甚至替他戴上高帽子。关于他衣服,即使大多数都说他穿一件短衣,但有人说这件短衣是咖啡色,有说是红色,还有些人说是条纹。而实际上,他穿是一条白裤,一件黑短衫,系一条大而红领带。

为何这四十位心理学家会出现这么粗疏臆造呢?这与他们当初注意状态相关。因为“枪声”发生前后不过二十秒钟,心理学家极难在这么短时间内,把对会议注意转移到枪声事件上,并很快指向、集中于它。而且受当初情绪担心恐惧干扰,就愈加难于准确地观察事件一切细节了。另外,心理学家注意是无意注意,这也加大了心理学家失误。8/22/202311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7页让我们轻松一下,体验五味杂陈情绪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动物是什么:你姓氏汉语拼音第一字母=

动物名称

A--F

G--L

M--R

S--Z

小鸟

现在选择一个搭档(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人作为搭档)。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最少10秒钟。

感觉怎样?8/22/202311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8页4、情绪种类恐惧Fear羞怯Shame爱情Love厌恶Disgust生气Aanger诧异Surprise消极Depressed享受Enjoy难过Sadness8/22/202311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19页5、情绪表现形式高兴悲伤愤恨恐惧人基本情绪情绪心境激情应激8/22/202312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0页

特殊情绪分析爱和自卑孤独和抑郁恐惧和愤恨移情和利他主义8/22/202312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1页6、组织行为中情绪研究内容情绪劳动

(身体劳动;心理劳动)情绪智力萨罗威和梅伊尔(Salovey&Mayer,1990)提出。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情绪感受情绪表示5、情绪在组织行为中应用员工甄选领导选拔人际冲突组织决议动力功效----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性别与情绪8/22/202312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2页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赫布曲线

8/22/202312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3页其它情形:----日常情绪稳定,不易激动者工作效率比情绪不稳、轻易激动者要高。----平时情绪稳定者,可因心理压力而提升工作效率;反之不然。----自我意识状态影响作用。

中国企业很重视人情感,所谓“情理法”,而不是“法理情”,忽略组织中秩序。8/22/202312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4页性别与情绪两性之间,有显着差异女敏锐度+感受强且贴心女言语表示情绪原因:社会化程度不一样天性所致女性受理教束缚,寻求支持你无法使工作场所与情绪分离,因为你无法使人和情绪分离。----一个不著名企业顾问8/22/202312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5页二、工作压力1、压力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相互作用结果。动态改变,双重效应,累加性。相关概念:工作倦怠(工作过老、工作枯竭)8/22/202312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6页正向影响:

1.(适度压力)促进注意力集中

2.(适度压力)提升工作动机

3.(适度压力)引发正向情绪(如兴奋)

4.(较大压力)增加成功原因成就感

负向影响:

1.(过大压力)注意力窄化、思索僵化

2.(过大压力)产生恐惧与逃避心理

3.(过大压力)生理反应猛烈引发情绪与行为失控

4.(长久压力)累积生理改变造成病变压力影响压力有利----汉斯·薛利(HansSelye)观点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

压力与绩效8/22/202312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7页工作压力对个体不良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自杀生理健康问题短寿教师压力行为问题。

8/22/202312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8页心理健康问题生理健康问题行为问题焦虑、担心急躁、易怒感情压抑、忧郁情绪过于敏感孤独感和疏远感自卑感退缩、不愿与人交流厌烦、缺乏耐心事对工作不满消极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心率加紧,血压升高,心脏疾病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消化功效失调,溃疡疲劳头痛汗流量增加,皮肤功效失调肌肉担心失眠疾病抵抗力差癌症工作效率降低拖延或防止工作工作失误增多冒险行为增加、不顾后果饮食过分或过少去医院次数增多缺勤次数增多侵犯他人偷窃或破坏行为与他人关系恶化漠不关心身边事件自杀或试图自杀8/22/202312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29页担心引发失调长久以来已经替换了流行性传染性疾病,而成为后工业国家主要医疗问题。最近几年来,在美国、西欧和日本,有四种失调症已经变得非常突然,被称为文明苦恼:心血管失调、癌症、关节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包含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一些与担心相关失调症有:心脏猛烈跳动,长久疲劳,溃疡,失眠或坏睡眠习惯,心脏病,胃口不好或胃口过大,中风,糖尿病,癌症,传染病,高血压,过敏症,头疼,经常晕倒,消化系统失调(结肠炎、结肠头晕痉挛、胃炎、习惯性腹泻或便秘,颤动、神经性抽搐、尿频,经常想吐或经常呕吐),磨牙,月经前担心或月经失调,蛀牙,出汗,背痛,肌肉痛或担心。

8/22/202313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0页疲劳过分:压力带来严重后果人们衰老也是因为天天生活中压力破坏人身体原因。从生理上讲,压力和担心会影响人感觉,会令人感到冷漠,恐惧感,退步,不满足,倒退,易怒,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易出事故,情绪担心,警觉,经常强烈地想要哭泣、跑掉或躲起来,做噩梦,轻易被很小声音所惊吓。另外,压力和担心也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精神极度疲惫。失去兴趣和信心。个人成就感降低。8/22/202313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1页2、工作压力与应激

举杯子时间长短……

压力源认知评价有威胁性;超出出可控范围

压力紧张状态

不良后果

生理症状

心理问题

不良绩效

压力基本模式8/22/202313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2页3、工作压力起源库伯(C.Cooper):工作条件、角色、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系统以及家庭压力和工作压力交互作用影响。

8/22/202313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3页压力源主要原因可能后果工作条件工作超负荷或负荷不足工作复杂性及技术压力工作决议与责任;紧急或突发事件;物理危险时间改变生产线歇斯底里症精疲力竭;生物钟紊乱健康受到威胁烦恼和担心增加角色压力角色含糊角色冲突焦虑和担心增加低工作满意度与低绩效过于敏感人际关系缺乏接纳与支持勾心斗角,不合作领导对员工不关心孤独,抑郁敏感人际退缩职业发展升职或降职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理想受挫失去自信焦虑增加工作满意度与生产力降低组织系统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健全派系斗争员工无参加决议权动机和生产力低下挫折感对工作不满意家庭工作交互影响引发压力生活事件(比如婚姻家庭问题等)担心和焦虑增加身心疲惫8/22/202313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4页华盛顿大学赫姆斯(T.Holmes)和美国海军医药神经精神病研究所瑞(R.Rahe)开始硕士活事件对压力影响。生活改变单元(LCU)压力最高生活事件分别是配偶死亡,离婚和夫妻分居,都与婚姻状态相关!8/22/202313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5页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生活改变事项压力感生活改变事项压力感1.配偶亡故10023.儿女成年离家292.离婚7324.涉讼293.夫妻分居6525.个人有出色成就284.牢狱之灾6326.妻子新就业或刚离职265.家族亲人亡故6327.初入学或毕业266.个人患病或受伤5328.改变生活条件257.新婚5029.个人改变习惯248.失业4530.与上司不和睦239.分居夫妻恢复同居4531.改变上班时间或环境2010.退休4532.迁居208/22/202313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6页11.家庭中有些人生病4433.转学2012.怀孕4034.改变休闲方式1913.性关系适应困难3935.改变宗教活动1914.家庭添进人口3936.改变社会活动1815.事业重新整理3937.借债少于万元1716.财务情况改变3838.改变睡眠习惯1617.亲友亡故3739.家庭组员团聚1518.改变行业3640.改变饮食习惯1519.夫妻争吵加剧3541.度假1320.借债超出万美元3142.过圣诞节1221.负债未还抵押被没收3043.些微涉讼事件1122.改变工作职位20

8/22/202313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7页4、压力理论维尼格和斯普瑞德利(R.Veniga&J.Spradley)工作压力五个阶段论。蜜月阶段。燃料短缺阶段。慢性阶段。危机阶段。瓦解阶段。

8/22/202313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8页

5、压力个体差异个体认知与归因人格特征经验和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

8/22/202313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39页6、压力指标

▲生理指标

头痛频率与强度增加,若非生理原因引发,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肌肉紧绷,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膀与背部。皮肤显得太过干燥、出现斑点或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出问题,比如胃溃疡等。心跳急促、胸痛等。

“过劳死”

▲情绪指标

轻易生气、对小孩子没有耐心。以为忧郁,以为过节也没什么意思。当外在要求超出自己能力时,轻易产生失控感,对自己失去信心。有太多要求加诸于己,因而感到心力枯竭。有疏离感,在他人欢声笑语时候,以为他人热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8/22/202314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0页▲心理指标

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专注。即使是日常琐事,也会犹豫不决。记忆力变差。常作犯错误决定,顾头不顾尾。对自己与自己处境常负面思索。

▲行为指标睡不好,失眠或需要睡很久。为了舒解压力,而比日常喝更多酒、抽更多烟。性需求下降,可能又所以改变而引发忧虑,影响亲密关系。从人际关系中退缩。极难放松、坐不住。8/22/202314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1页7、应对压力策略与方法比灵斯和莫斯(Billings&Moos):倾向于问题,倾向于情绪。马塞尼(K.Matheny)等:预防策略;抗争策略。

预防策略:调整生活避开压力源

调整要求水平

改变引发压力行为方式扩展应对资源

8/22/202314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2页抗争策略

监视压力源和症状集中资源攻击压力源

容忍压力源降低唤起水平

应对压力一些专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不合理信念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

糟糕透顶。

放松训练8/22/202314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3页8、压力管理1、识别、改变或消除压力源改进工作条件工作再设计重新分配工作,防止工作超载或欠载。结构重组(structurereorganization),明确责权利。改变工作日程,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实施目标管理,降低严密监督,改变经营方式。实施员工参加计划,应对各种改变。重新界定角色,处理角色冲突与含糊。2、减轻压力不良后果团体建设行为塑造事业咨询(careercounseling)工作再设计帮助员工处理精神衰竭实施放松训练提供健康项目(wellnessprograms)8/22/202314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4页成功压力管理项目指南:注意个别差异,不一样员工有不一样需求压力源假如改变,项目应随之改变勉励个体和群体主动参加项目标设计和修改不要把项目建立在害怕或偏见基础上员工一起处理压力让员工家庭组员参加压力降低项目保持信息准确性、及时性正确评定项目效果****压力调查与分析8/22/202314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5页一、态度、态度与行为、态度形成二、员工态度三、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感员工态度与相关现象员工态度对绩效影响态度与工作满意度8/22/202314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6页一、态度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后反应倾向。

态度与行为一致吗?

[美]社会心理学家拉皮尔态度试验态度问卷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和解释人们现实施为。态度问卷:“你愿意接收中国人在你那里做客吗?”不愿意百分比占93.4%。现场研究:美国人接纳中国学者吃住情况。90%以上愿意接纳。

态度特征:社会性、稳定性、隐蔽性态度成份:认知、情感、意向因为做营销比较自由,工作有挑战性,而且经常走动;(认知成份)我喜欢营销;(情感成份)我主动地投入营销,渴望成为一个营销天才。(行为成份)8/22/202314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7页态度转化:服从、同化、内化区分:认识原因是态度基础,情感原因是态度动力与关键,意向是态度表示。联络:当个体对态度对象产生一定认识、评价时,就要产生一定情感体验,很自然也就要表现出一定行为倾向。模式:认识与评价→情感体验→意向。

8/22/202314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8页态度与行为社会心理学家1983提出态度与行为三个标准:1、总态度预言总行为;陈阿土2、详细态度预言详细行为;父子赶牛下山3、态度测量与行为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一致性愈高。8/22/202314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49页态度与行为态度对行为影响1、态度对社会了解影响一个人只要形成了某种态度,就非常轻易找到和他态度吻合事例。2、态度记忆过滤效应符合自己态度信息轻易记忆,而且不易遗忘。3、态度自我价值保护作用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态度,就形成了一定自我保护效应。苏东坡与佛印2

4、态度激励作用8/22/202315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0页一代风流之士苏东坡先生,天赋过人,诗文写得狂放潇洒,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

不但仅如此,他生平还有一大兴趣,就是参禅悟佛。

苏东坡在杭州时,喜欢与西湖寺僧人交朋友,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经常开玩笑。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

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想捉弄一下佛印。

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

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

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把题有东坡诗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

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8/22/202315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1页

态度性质:态度对象性。打电话“不在,不知道,不归我管”

态度内在性。罗森伯格(Rosonberg)等人视态度为中介变量。态度稳定性。态度工具性。8/22/202315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2页

罗森伯格等人态度中介作用图个人、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群体等态度对象感情认知意向刺激(独立变量)态度(中介变量)反应(依从变量)神经等反应:感情语言反应认知反应:信念语言反应外显行为8/22/202315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3页

态度功效:态度社会性判断伊逗酒窝大道

态度与忍耐力态度与工作(生产)效率社会心理学家40年研究结果显示: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定联络!8/22/202315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4页

态度形成与改变态度形成、改变与人社会化同时态度形成与改变三阶段说。----心理学家凯尔曼(Kelman)1961年提出态度形成与改变过程“服从”、“同化”、“内化”三阶段说。

一个基本心理标准:人必须保持认知协调或心理平衡状态,不协调或不平衡必定引发人们指向认知或平衡调整反应。

8/22/202315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5页影响态度形成原因经验情绪后果需要满足知识家庭参考群体文化原因8/22/202315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6页-经验情绪后果许多态度形成是在强烈情绪体验过后形成。比如;对特定对象恐惧等。对人际敏感和警觉;与上司关系处理,与同事关系处理以及与下属关系处理。一个过于严厉父亲(或母亲)教养孩子最大困难是怎样处理与上司关系。启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可能防止重大不良情绪经验。

-家庭人对许多事物态度,深刻地受到父母影响。起最主要作用不是父母学识、金钱和地位;而是父母价值观、是非观和对事物最本质观点,对生活(或生命)态度。“与人为善”或“与人为恶”。推进世界手是摇摇篮手。8/22/202315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7页-参考群体一个人越是从心理认同某个群体,越愿意接收这一群体规范、态度或特征。-文化原因中国文化特点对态度影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家族主义。8/22/202315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8页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

-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睡眠者效应”-“过分理由效应”8/22/2023159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59页

-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观点,是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处罚无条件刺激屡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展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条件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观点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个由刺激引发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一样,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相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相关。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个是应答性行为,经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方式习得;另一个是操作性行为,经过操作式条件反射取得。

示范和观察学习观点

8/22/2023160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0页-认知理论平衡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兹.海德创建。P-O-X模型。失调理论费斯汀格创建。失调程度=(主要性×失调认知原因数目)/(主要性×协调认知原因数目)友好理论奥斯古德等人创建

8/22/202316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1页8/22/202316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2页-过分理由效应人们在一个行为理由不充分时,会有一个自动寻求补充理由,以维持自己认知协调心理反应。启示:金钱,在很多时候额外增加了更多理由,使人们对行为解释会偏向一些其它刺激物。加班要不要加班费?-睡眠者效应:延迟效应低威信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态度改变作用比以前更大现象,称为“睡眠者效应”。启示:以丰富、改变广告画面与创意去强调同一主题,效果很好。8/22/202316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3页

改变态度策略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

海尔拓展北方市场;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

宣传恐怖程度和人们态度改变呈倒“U”形关系。

恐怖程度低中高态度变化8/22/2023164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4页二、员工态度

员工对其工作认知、情感、信念以及由此而产生行为意向。主动或消极情感对态度形成含有先导性作用。员工态度类型: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

是指个体对他所从事工作态度,也就是他经过完成自己工作能够取得多大程度满足感。

工作投入(JobInvolvement)

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并将工作视做自己生活关键程度.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Commitment)相关现象: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Behavior

OCB)8/22/2023165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5页8/22/2023166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6页

三、工作满意度1、工作满意度基本内容个体对其工作满意度。一个特殊态度。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区分?针对个体在群体和组织层次怎样考虑工作满意感?稳定性特征满意感形成需要时间;一旦形成不轻易消失;满意感作为一个态度也是可变,往往满意感下降比形成要快。所以,对满意感应有长久监控办法。整体性与多维度特征满意感可经过“整体满意感”水平衡量。满意感也可经过多个维度衡量;衡量满意感主要维度----工资、主管、工作性质、同事或团体以及工作条件等。

某个要素高度满意不能代替某个要素高度不满意。8/22/2023167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7页大作业社会人群态度调查调查举例:对当前房价满意度?对五一、国庆集中放长假态度对某高校校园气氛满意度?对高等教育满意度?对网络虚拟结婚态度?8/22/2023168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专家讲座第168页2、工作满意感影响原因环境影响:-双向溢出效益(Spillovereffect)关键自我评价(coreself-evaluations)概念-自尊(self-esteem)-整体自我效能(generalizedself-efficacy)-控制感(senseofcontrol)-情绪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低神经质)满意感水平-大多数人(70%-80%)有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