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宪制的现代建构《立宪时刻》的宪法性解读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史研究基本上采用了以文本为基础的政治概念,即以现代宪法学理论为主要框架的宪法理论框架。从法律规范主义的角度来看,它分析和解释了以“宪法草案”、“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和“临时宪法”命名的宪法文本。在这样的方法论之下,有一些重要的宪法性文件被无意忽略了,而它们,在构建近代中国国家架构的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而另一种方法,则是从政治宪法学的历史主义宪法观出发去考察,这种观念不囿于既有的宪法文本,也不单纯从规范主义出发,而是从现代政治的发生学来解读和审视具有宪法意义的“文本”。从这样的观念出发,《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就得以凸显。在这样的方法论下,《立宪时刻》对《清帝逊位诏书》进行全新的政治宪法学解读,正是试图还原这些重要“宪法”文本的本来面目,确定其在民国初年宪制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并由此展现其在构建现代宪政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解读的贡献,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次将《清帝逊位诏书》提升到近代中国宪制,乃至宪法精神的层面上来。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将清帝逊位、民国建立与英国的光荣革命做类比,既然在实行不成文宪法的英国,同样有《王位继承法》、《宽容法》、《权利法案》等多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其宪制体系,那么清末民初的宪制中,当然不应该以《临时约法》为唯一。事实上,《临时约法》更多的意义在于“立”,在于建立新制,而旧政权的安排,宪制的过渡,却需要依靠别的宪法性文件,《清帝逊位诏书》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可以说,《临时约法》与《清帝逊位诏书》应该是一组或“姊妹”宪法性法律,它们共同构成了作为中华民国立国根基的宪法性法律。进而言之,它不仅应该在中华民国的宪法性法律中应该占一席之地,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塑造了民国乃至近代中国的宪法精神。其次,《立宪时刻》进一步揭示了《清帝逊位诏书》本身所具有的有关革命、人民、立宪、共和等深远而重大的宪法内涵。就革命而言,“逊位诏书”是将政权转让给一个立宪共和国,而不是传统上例行的转让给另外一个一家一姓之王朝。在政权转让,建立共和政体上,可以说双方达成了一致,形成了契约性的关系,因此,相对于传统一家一姓的王朝更迭,这次对统治权的转让,根本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架构,无异于一次“革命”。同时,革命虽关乎自由,但革命可能更意味着暴力,具有摧毁的性质,特别是在近代中国的背景下。而《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本身成为“暴力革命”的“宪法之轭”,有效约束了革命的暴力,避免了现代极端政治的暴虐和血腥,从这个意义来说,它又具有“反革命”的性质,但这种“反”,却又是积极的、正面的。就人民而言,“逊位诏书”首倡“人民”一说,塑造了新时代中华民国疆域下“五族”共同形成的政治文明共同体,有着强大的说服力与感召力,并使得其后《临时约法》中的“中华人民”得到传承有续的合法性证成。此外,“诏书”中的对皇室的三项优待条件,也不应仅仅看做是一种政治赎买,它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并对此后的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三,经由对《清帝逊位诏书》的分析,对百年来中国宪政屡遭挫折,提出一系列新的解释。正如作者指出,辛亥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虽可做类比,但并不完全等同,贯彻光荣革命的核心原则是洛克等人提出的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原则,而中国则不同,“逊位诏书”所反映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它与革命的暴力相对立,直面了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统治权实现了和平的转移。和平的美德在中国古典王制中也不鲜见,但清帝的和平逊位,将和平的美德推至极致,正如历史学家马勇在《一九一一年中国大革命》中所言,“这个王朝并非没有一点儿反抗的力量,但这个王朝的主流顺应潮流,放弃抵抗,为中华民族的重生赢得了契机,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和平交接。”可以说,清帝主动退位禅让,和平地交出权力,避免了千万黎民百姓的涂炭,此意义不可谓不重大。如果日后各方能继续妥协退让、让追求和平的美德能够继续延伸,如果清帝平稳退位遗留的“和平”原则能得以延续,一条稳健而和缓的宪政之路也许就能在近代的中国展开。然而,历史不容假设,这样的宪政精神并没能延续,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只能坎坷向前,如果放大历史的广角镜,可以说这条路直到今天仍在继续。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解读,尽管成功地运用了现代政治宪法学的理论和话语,毕竟是带有一定“理论前见”的因素,而对于既存历史文本的解读,还是需要回到“原点”,对其来龙去脉再做细致的分析,正如邓恩在《政治理论的历史》中提出的富有启发的问题:“作者借助他或她的文本要表明什么?对于作者自己所处的社会,文本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因此,要深入地解读一个文本,必须将其放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尽量以文本作者的当时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做“同情性理解”。《立宪时刻》在分析“诏书”之前,尽管也提到戊戌变法、甲午海战,甚至是鸦片战争等等“宪制背景”,以及革命立宪、五族共和、开议会、省宪自治、国民权利等等近代话语,并因而认为其“本质上迥然不同于传统王朝变更中的诸多退位诏书”,而是蕴涵着现代中国宪法精义的“逊位诏书”,并因此将“诏书”及清帝逊位比做“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样的理解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放置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各地革命风起云涌、共和呼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来看,此时隆裕皇太后与“清帝”等在位者,显然无心继续再去主动构建现代“宪制”,他们更多考虑的恐怕还是自身的现实处境,以及革命后的生计去路。尽管“诏书”就其部分内容而言,含有现代宪制的因素,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就其实质,仍然是侧重逊位皇帝的优待安排,与传统王朝变更实无二致,之所以有了“共和”、“立宪”、“人民”等等内容,不过是赶上了近代政治变革的潮流而已。因此,今天运用现代政治宪法学的理论话语系统,对这些形式化的用语重新解读,尚需要更审慎的态度,也需要做更为仔细的分辨,否则很可能就成为过度解读。此外,即使将《清帝逊位诏书》一并纳入考虑,在清末民初国家的总体“宪制”中,仍然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诏书”和《临时约法》作为姊妹篇,构成了民初宪法性法律文件的最核心内容,但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全部。仅仅就“旧政权”的安排而言,“诏书”也只是进行了极为大略的规划,如果保留君主,那么将来帝位继承如何安排,新旧“政府”机构如何顺利交接,这些都是有待考虑的空白。当然,它们可能是继续以书面立法的形式落实,也可能是以某种“惯例”的方式存在,但无论形式怎样,都不能忽视其在民初宪制中的作用。就此而言,对《清帝逊位诏书》的解读,又仅仅是发轫之作,或许还有更多的民初宪制文本尚有待挖掘。历史是复杂的,也是多面的;历史文本似乎是明了的,但同时又是多维的。放弃既有的陈见,以现代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2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
-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服装展示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半期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兴伟学院《文案创作与活动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学院《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当代长篇小说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业学院《口才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职业学院《偏微分方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质量监测(三)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厂5S检查评分评价基准表(全)
- 江水源热泵应用杭州奥体主体育场案例分析
- 天然气制氢装置拆迁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课件
- (完整版)供应商审核表
- 说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课件
- 火电厂工艺流程图
- 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6篇
- 员工奖惩签认单
- 水肿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
- 第18章生殖毒性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