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的读音五行针灸学习,非执业医师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担当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针灸的读音篇(3):针灸的操作方法
毫针刺法,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为医者必需娴熟地把握从进针至出针的针刺技法全过程。持针法(一)"刺手"与"押手"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又称"压手")。《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说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把握毫针,进针时将臂、腕、指之力集于刺手,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然后行针。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精确 地刺中腧穴,并使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摆和弯曲。进针时,刺手与押手协作得当,动作协调,可以减轻痛感,行针顺当,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古代医家特别重视双手协作动作,如《标幽赋》所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确是阅历之谈。(二)持针姿态持针的姿态、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针法。依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1.二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角。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2.多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进针法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是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亲密协作下,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在进针时要留意指力与腕力的协调全都,要求做到无痛或微痛进针。毫针进针方法许多,有以进针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术式分,以押手姿态分,以使用进针器具分等。现代常用的进针法举例如下。(一)以进针速度分法1.速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速刺法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2.缓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缓刺法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二)以刺入术式分法1.插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不加捻转或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的手法。2.捻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将针尖刺人皮下的手法。3.飞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人,刺入皮下时五指放开作飞鸟状的手法。4.弹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并以中指弹动针柄时瞬即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三)以刺押手势分法1.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即刺手与押手相互协作,协同进针。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爪切法: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2)夹持法: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协作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多用于长针进针。(3)舒张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行针时,左手食中两指可夹持针身,以免弯曲,在长针深刺时常用此法。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可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4)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殊是面部腧穴的进针。(四)以进针器具分法1.针管针进针法用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等制成长短不一的细管,代替押手。选用长短合适的平柄针或管柄针置于针管内,针的尾端露于管的上口,针管下口置于穴位上,用手指拍打入或弹压针尾将针尖刺入腧穴皮下,然后将套管抽出。2.进针器进针法用特制的圆珠笔式或玩具手枪式进针器,将长短合适的平柄或管柄毫针,装入进针器内,下口置于腧穴皮肤上,用手指拉扣弹簧,使针尖快速弹入皮下,然后将进针器抽出。以上各种进计法,在临床应用时需依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详细状况,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开痛感为目的,敏捷选用相应的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详细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把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需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洁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假如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肯定的差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娴熟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把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亲密相关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依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等详细状况,敏捷把握。(一)针刺的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依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依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状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头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进计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依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仅以颊车穴为例,若用作治疗颔病、颊痛、口噤不开等症时,针尖朝向颞部斜刺,使针感放射至整个颊部;当治疗面瘫、口眼歪斜时,针尖向口吻横刺;而治疗痄腮时,针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疗牙痛时则用直刺。(三)针刺的深度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把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至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还必需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阅历和得气的需要等诸多因素作综合考虑,敏捷把握。正如《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需适当。怎样正确把握针刺深度,必需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深之。2.体度患者的体质、体形,有肥瘦、强弱之分。《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张志聪亦说:"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深浅"。可见,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深刺。3.部位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4.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分布和属性是有深有浅,属阴属阳之不同。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如《灵枢·阴阳清浊》所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5.病情《灵枢·卫气失常》指出:"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行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灵枢·终始》亦说:"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说明针刺深浅必需依据病性病机辨证而施。6.手法《医学人门》云:"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其虚也;泻则从荣弃置其气,宜重深而刺,取其荣气迎之于前而泻夺其实也",《难经》指出:"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均说明针刺手法中的深浅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当深反浅,则未及于营而反伤于卫;当浅反深,则诛伐太过而损及于荣。7.时令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需因时而异,《素问·诊要经终论》说:"春夏秋冬,各有所制"。在针刺深度上既要依据病情,又要结合时令。《灵枢·本输》说:"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一般认为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这个规律是依据《难经》所说的"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假如不按时令规律,那么就要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的"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行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8.针感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消失快的,以及精神紧急、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凡刺浅深,惊针则止",意思是说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这三者之间有着不行分割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器官,更要把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针刺意外的发生。行针手法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集中、传导而实行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帮助手法两类。(一)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协作应用。1.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肯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而敏捷把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匀称全都,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转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肯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详细状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匀称,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把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痛苦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二)帮助手法行针的帮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帮助手法有下列几种。1.循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医者用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针灸大成》指出:"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匀称,针下自然气至沉紧"。说明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素问·离合真邪论》有"弹而努之"之法,其后《针灸问对》亦说:"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速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3.刮法毫针刺入肯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素问·离合真邪论》有"抓而下之"之法;姚止庵注云:"抓,以爪甲刮针也"。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以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与集中。4.摇法针刺入肯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针灸问对》有"摇以行气"的记载。摇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一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肯定方向传导。"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行业业务员工作总结
- 思维拓展银行工作总结
- 服装饰品销售代表工作总结
- 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总结
- 财务目标规划管理计划
-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零售业话务员工作总结
- 背靠背的合同法律规定
- 社区微基金计划书
- 2025版绿色建筑混凝土材料供应合同3篇
- 滞销风险管理制度内容
- 关于物业服务意识的培训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排污许可证办理合同1(2025年)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上海科目一考试题库参考资料1500题-上海市地方题库-0
- 【7地XJ期末】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4篇)
- 2025年度日历台历黄历模板
- 医疗行业十四五规划
- 施工临建布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