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辛桥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辛桥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辛桥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辛桥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辛桥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辛桥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已知P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8时。图为P地一年中最大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1.P地由①状态到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①状态到②状态最短的时间约5个月左右B.由①状态到②状态最长的时间是6个月左右C.由②状态到①状态P地太阳高度一直在增加D.由②状态到①状态P地始终昼长夜短22.下列四个地形区中,与P地最近的是: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南非高原

D.东非高原参考答案:21.A

22.C2.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24-25题:

国家日本巴西瑞典尼日利亚中国韩国世界平均年龄中位数44.628.941.715.235.237.928.424.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5.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24.C

25.A3.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10~11题。10.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

)A.东

B.西C.南

D.北11.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A.70°W

75°N

B.75°E

80°SC.75°E

68°S

D.105°W

80°S参考答案:AB4.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2~23题。22.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23.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参考答案:22.D

23.A5.下表为“我国某纬度附近甲乙丙三个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分析回答32~33题。城市甲乙丙年日照时数(小时)3005.31239.21970.67月平均气温(℃)14.925.828.71月平均气温(℃)-2.35.63.6年平均降水量(mm)453.99761400.7

32.“某纬度”可能是

A.23.5°N

B.30°N

C.35°N

D.40°N33.甲所在省区农牧业的主要特色是

A.坝子农业、山地牧业

B.灌溉农业、草原牧业

C.绿洲农业、山地牧业

D.河谷农业、高寒牧业参考答案:32.B

33.D6.下图为我国某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由图可知A.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

B.扇形地上部颗粒较大C.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

D.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大10.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A.风化物粒径较小

B.降水较少C.坡度较陡

D.河流较长11.近年来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A.上游地区过度放牧

B.上游来水量减少C.下游地区植被增加

D.下游荒漠化减轻参考答案:9.B

10.D

11.B【9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故A错误。由扇形地上部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应逐渐变小,故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绿洲分布,因此该冲积扇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故C错误。由冲积扇顶部到扇缘,地下水水位变浅,说明水在流动过程中下渗明显,因此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小,故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流水沉积具有严格的分选,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因此河流较长,被携带至冲积扇处的物质粒径小,故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的变化应受上游影响,故排除C、D项。上游地区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增加,故A错误。上游来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会导致来沙量减少,因此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故B正确。故选B。7.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持平

B.我国石油消费量大约是生产量的2倍C.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主要是西藏和新疆

D.在各种能源构成中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是水电、核电和风电参考答案:B8.读海陆分布图9,若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21—22题。2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温度比较,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④>①

D.③>①2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的大渔场,此渔场为A.纽芬兰

B.

北海C.北海道

D.

秘鲁参考答案:D

B9.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A.东北部

B.西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4.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湖泊

B.山峰

C.城市

D.煤矿5.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参考答案:3.D

4.A

5.B

10.读世界某区域图。12.关于A、B两点的正确判断是……………………(

)A.A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A点在马来半岛上C.中山站位于B点附近的半岛上

D.A、B两点间有二个著名海峡13.图中A地区西侧的气候类型和周围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温带季风气候、土地荒漠化

B.地中海气候、水土流失C.温带海洋性气候、臭氧空洞

D.亚热带季风气候、酸雨

参考答案:12.D

13.C11.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参考答案:A12.调查发现,45.38%的农民工已在家乡投资住房,且建新不拆旧,普遍扩大了住房面积,住房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新房或建在集体规划的新村小区,或建在公路沿线新辟宅基地,或建在耕地。相当部分的农民工建房之后继续外出,甚至举家迁移,因为通过出租等方式增值获利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形成农村新建住房过剩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农民工回乡建房对家庭或社会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改善经济状况 B.家庭气氛恶化 C.居住成本提高 D.促进乡村振兴2.应对农村新建住房过剩问题的适宜化解措施是A.推动乡镇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工就近进城安居能力B.规范建房审批程序,严禁继续外出农民工建房C.加强城市户籍管理,增加进城农民工人户难度D.鼓励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出租,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参考答案:1.C

2.D【1题详解】回乡建房需要大量投资,消耗大量资金,不会改善家庭或社会经济状况,A错误。材料信息显示,农民工回乡建房使住房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不会导致家庭气氛恶化,B错误。农民工回乡建房很多是闲置状态,举家出外打工还需要租房居住,因此居住成本提高,选项C正确。材料信息显示,农民工回乡建房占用大量土地,农民工继续外出打工,房屋部分闲置,不会促进乡村振兴,D错误。【2题详解】推动乡镇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工就近进城安居能力,不能化解农村新建住房过剩问题,A不符合题意。规范建房审批程序,严禁继续外出农民工建房,这不符合政策规定,也不现实,B不符合题意。加强城市户籍管理,增加进城农民工入户难度,不利于城市化发展,也不能化解农村新建住房过剩问题,C不符合题意。鼓励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出租,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这既能化解农村新建住房过剩问题,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D符合题意。13.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19题。18.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最主要是因为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B.气候变暖,生活更舒适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19.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炎热难耐

B.陆地面积缩小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参考答案:18.A

19.B14.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参考答案:D15.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围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航能力B、增加发电量C、保障农业用水D、促进旅游业(2)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沘江谷地为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而成

B、沘江谷地为背斜隆起后外力侵蚀而成

C、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

D、甲岩层为沘江泥沙沉积形成参考答案:(1)B(2)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开发和地质构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梯级开发,增加发电量。通过岩层的弯曲和断裂运动,我们可以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1)梯级开发就是开发中大型河流的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就是从河流的中下游处慢慢的像梯子一样,一级一级的开发,也就是一个水电站接着一个水电站的开发。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主要是用于发电,增加发电,选择B。(2)从图中的岩层运动方向可以判断,沘江河道两侧断裂,中间下降,地质构造属于地堑,所以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选择C。16.图3是“北美大陆沿北回归线的剖面简图”。读图回答19~21题。1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日较差相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1.图中②处沿岸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A.沙尘暴

B.飓风

C.寒潮

D.风暴潮参考答案:CAB17.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是由于(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就业机会多C.城市化水平高 D.人口大量迁出24.江苏省的地价分布(

)A.由南向北递减 B.促进南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C.加快传统产业向南部地区转移 D.基本不受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参考答案:23.B

24.B【23题详解】苏州常住人口有相当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这个数字远大于苏州当地的户籍人口,体现的是社会经济因素里面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口迁移带来的效果,B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和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这个差值大小联系有限,A和C错;苏州人口并没有大量迁出,且在材料中无法推断出,D错。故本题选择B。【24题详解】江苏省的地价分布,大致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的递减的情况。南部这样的地价分布,产业会考虑到地价成本等因素,在结合最优工业区位的影响下,进行一些企业的搬迁和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B对。A选项说由南向北递减,其中出现了像徐州这类地价局部较高的情况,不符合这种分布规律,A错;应该是加快传统产业向北部地区迁移,C错;地价分布受到城市规模影响,D错。故本题选择B。18.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31~34题。31.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较长

B.乙地昼长较长C.甲地昼长6小时

D.乙地昼长18小时32.此时,北京时间为()A.4时

B.7时

C.8时

D.11时33.这一天()A.北京日出东北

B.济南白昼渐长C.广州正午日影渐长

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34.M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则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参考答案:C

D

D

D19.(08北京)读图1.该作物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参考答案:A20.读图,回答①②均在40°附近,但自然带却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所反映出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参考答案:D21.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3年春节我国黄金周出游人数首次突破2亿人次,同比增长15.1%。读下图和资料回答18—19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四省区接待游客总数的同比增长幅度都超过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B.广东游客总数比云南多,主要是因为广东旅游资源游览价值更高C.云南与海南相比旅游收入低,主要是因为云南旅游接待能力有限D.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的变化,反映了传统节庆观念和行为的转变19.上右图中两处景观A.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B.形成主要受当地气候的影响C.欣赏要注意把握季节

D.都具有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参考答案:D

B22.右图示意一天内不同时刻沿水泥混凝土面层(指路面最上层)深度的温度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13.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B.14:00时在10cm深度处温度最高C.表层温度逐渐向下传递,其最大深度为20cmD.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4.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确定的是(

)A.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不适宜作路面建设材料B.表层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开裂,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做防裂处理C.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D.一天中10:00—14:00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增温最快,应进行洒水降温参考答案:D

B23.下列关于俄罗斯城市的正确叙述是A.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B.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市中心有红场和克里姆林宫C.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也是主要军港之一D.北冰洋沿岸常年封冻,没有不冻港参考答案:C24.读下页两区域图,回答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D.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参考答案:C25.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完成3--4题。3、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变慢

B.太阳直射点北移C.内蒙古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的大4、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为神舟七号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则飞船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间距大约为A.2200千米

B.2500千米

C.2800千米

D.3000千米参考答案:D

B略26.

读图“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17—18题:17.有关E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D.地表形态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18.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A.H地的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湿地面积广大B.I河此处河段正奔流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C.G地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D.沿图中剖面线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参考答案:AB二、判断题(共10分)27.城市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风土民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参考答案:A28.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参考答案:A29.“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描写我国西部的戈壁滩景色。参考答案:A30.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参考答案:B三、综合题(共38分)31.材料一: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材料二: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_______。图示区域被列为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或可持续发展)。(2)峨嵋山。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充足的农业灌溉水源。(3)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人口多,密度大,城市规模过大且集中分布;经济发达,消耗的资源和能量过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海滨平原在两种方案下海平面上升的高度(米)海平面上升方案上升0.3米时上升1米时特大天文潮位(2.2米)时的海平面高度2.5米3.2米一般风暴潮位(2.9米)时的海平面高度3.2米3.9米材料二:天津市示意图(1)当海平面上升0.3米时,在不加防护的情况下,遇到特大天文潮位时,天津市哪些城镇会被淹没?(2)简要分析高潮位对当地河流洪水有何影响?(3)目前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塘沽区、大港区(2)高潮位时,海水水位高,对河流洪水具有顶托作用,河流水位升高,加剧河流洪水灾害

(3)由于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人为排放大量CO2;破坏森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在世界部分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收成很不稳定。(1)请比较图示地区①、②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请依据图中相关信息分析雨育农业区的农业生产在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的劣势,完成下列表格。分析项目图中相关信息劣势条件分析地形条件

地形坡度较大气候条件

冬季热量条件较差土壤条件属于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偏大

参考答案:(1)差异:①地年降水量多于②地;①地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②地全年少雨。原因:①地西临地中海,冬季受暖湿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2)分析项目图中相关信息劣势条件分析地形条件所处地带多分布于河流中上游段

气候条件纬度偏高,地势稍高的河流中上游段,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