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_第1页
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_第2页
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_第3页
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_第4页
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一、国际成本效益和发展规律(一)国际成本效益研究目前,国外最典型的lr模式有两种主要模式。其中之一是基于政治利率的美国模式。其次,日本和印度的模式是基于总负担成本的。1.两组lpr比较美国LPR锚定政策利率,等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加300个基点,LPR可随着政策利率的调整而变化。这种方式下,政策利率向LPR传导的有效性提升,但也会导致LPR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变化。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直接融资的兴起,LPR定价已不是美国最主流的贷款定价基准利率。当前,美国贷款定价锚定多种利率,包括LPR、Libor、国债、商业票据等,而LPR定价主要是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融资采用,这是因为中小银行定价能力较弱,而小微企业较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因此能够接受LPR定价模式。2.计算银行短期贷款lpr1989年以前,日本LPR由政策利率(日本央行贴现率)再加上一定的利差构成。1989年开始,日本开始基于银行负债端融资成本来确立贷款基础利率,通过对流动性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和同业拆借存款四类主要的负债利率进行加权计算,以得到总体融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加1%的银行费用,即为银行短期贷款LPR。随着日本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短期贷款LPR实际上已与市场资金利率挂钩。印度模式是通过计算银行包括边际资金成本、储蓄成本、运营成本和期限溢价在内的总贷款成本来确定一个最低贷款利率,作为印度银行贷款定价参考。所以,日本锚定市场化负债和印度锚定内部成本本质上都是锚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定价。(二)锚定银行负债成本主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一是本质都是以负债成本为基础定价。银行负债可以归为三类,对央行负债、对金融市场负债、对实体部门负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存款)。海外LPR不同定价模式实际上是挂钩银行不同负债成本,本质上都是以不同负债成本指导贷款端定价,而LPR市场化定价程度也随着负债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二是LPR定价机制会跟随利率市场化进程发生调整。美国的LPR从锚定银行负债成本向锚定政策利率转变,一直持续至今。日本LPR定价从原来锚定政策利率到向锚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转变。回顾两国LPR定价机制调整,均起因于现有LPR定价机制损害政策传导或银行利益,最终调整LPR定价机制。三是LPR应用范围缩小,最终适用小额短贷定价参考。小微企业、小额贷款等在定价方面更易存在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不擅长这些领域的贷款定价,即便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高,但上述领域仍需一个定价参考,所以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美国和日本LPR定价使用范围均局限在小额信贷领域。总结海外LPR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LPR也在不断变革定价机制。大部分国家LPR定价最终会因为银行定价能力完善及金融体系深化而逐渐边缘化,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LPR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二、我国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致高校发布根据国际LPR改革经验,LPR改革重点在于既克服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不足的缺点,又避免过于刚性的行政干预基准利率,即在政府和市场定价之间取得平衡,更好地平滑利率市场化进程。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公告,公告明确自8月20日起LPR将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报价。实施后,存量贷款定价基准不变,而新发放的贷款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将LPR运用情况纳入考核。LPR改革既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和新的突破,也是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同业负债及金融机构对存款利率传导不畅原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按照“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链条传导,但是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同业负债监管规定的限制、监管指标和银行自身对一般性存款的偏好,同业负债向存款利率传导不畅,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向长端信贷利率传导不畅。二是金融机构“两部门决策机制”(资产负债部管理存、贷款和央行中长期贷款等中长期资金流,金融市场部管理短期资金流)导致存贷款市场和金融货币市场二元定价。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跳过中间环节,形成“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打通了政策利率向贷款终端定价传导的梗阻,提高了传导效率。(二)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此次LPR改革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原来贷款大多仍参照基准利率发放,但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如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造成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不畅。改革后,贷款参考基准利率由原来的官定利率转向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共同决定,部分定价权由人民银行转移至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提高,有助于打破原来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促进贷款端“两轨合一”,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政策执行上的稳定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但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自2015年最后一次调整后,近四年一直保持不变。期间,货币政策仍主要依靠数量型工具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虽然由人民银行确定,但政策利率变化向存贷款利率传导仍受制约。改革后的LPR与政策利率挂钩,人民银行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利率,并进一步传导至贷款定价,以便更好地进行逆周期调节,应对经济金融波动。(四)风险定价体系建设的需要,在风险此次LPR改革将会对银行内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倒逼银行练好“内功”。一方面,新的LPR形成机制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而加点取决于银行业务模式、资金成本,对市场供求以及客户风险溢价的研判,这就要求银行要前瞻性地加强风险定价体系建设,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防控。另一方面,贷款端更加市场化的定价也会带动银行完善内部FTP体系乃至存款端定价,由原来负债端相对刚性转变为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科学化定价,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定价能力和水平,提高运行效率。三、r-p改革的挑战(一)利率风险提高一是利率风险管控难度加大。改革后LPR每月进行报价,意味着LPR每月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波动频率明显上升,增加利率风险管控难度。特别是法人机构,不具备利率风险缓释工具(利率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资质和操作水平,缺乏有效应对利率波动的方法、经验和技术支持,导致利率波动风险无法有效对冲。二是存贷款定价基准不一致导致经营压力加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市场化程度更高,贷款端将会参考LPR定价并会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存款端仍然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定价,这使得银行存贷款定价面临不同基准,如果之后下调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商业银行息差被动收窄,可能引发基准错配风险,影响稳健经营。(二)实质成本约束对于贷款来说,尽管贷款利率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减点进行操作,但贷款业务参考的FTP价格才是实质成本约束。目前商业银行内部FTP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均参照存贷款FTP收益率曲线,而存贷款FTP曲线又依赖于贷款基准利率,如果利率并轨不推动FTP曲线跟随并轨,那么贷款端利率很难有实质性下降。(三)提前偿还及基准切换压力为确保平稳过渡,公告中明确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但由于利率下行预期的影响,一方面,多数银行信贷合同对提前偿还权并无违约收费安排,客户可以提前偿还贷款,对现有贷款稳定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借款人(尤其是中长期借款人)仍可能主动要求将定价基准转换为LPR,银行将面临不小的基准切换压力。目前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8.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2.87万亿元,占比62.45%,影响较大。(四)企业等信贷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隐性担保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管理导致地方融资平台、部分国企等对利率不敏感,整体信贷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和基准利率变动影响可能被扭曲和低估。利率并轨推进过程中的利率变动,可能在剩余信贷需求中被放大,从而造成市场利率短期剧烈波动。四、关于政治建议(一)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辅导工作一是引导农合机构等中小银行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强化对利率的风险结构、期限结构的预测能力,针对性地将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调整,最大限度地优化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辅导工作,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利率波动风险。三是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加强金融科技运用,通过利用金融科技将“物的信用”转化为“人的信用”,更好地识别企业信贷业务背后的风险,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二)降低贷款定价基准一是逐步扩大LPR应用范围,特别是FTP体系还不完善、定价能力欠缺的中小银行,以此倒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FTP定价,防范贷款端内外部定价基准不一致带来的基差风险。二是引导金融机构逐步选取能够反映市场价格变动的曲线作为定价基准。贷款FTP曲线定价基准调整后,对外部利率敏感性提高,存款端FTP也应逐步将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作为定价基准。三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应逐步推动金融机构内部存贷款FTP曲线和金融市场FTP曲线两轨合一。(三)进一步规范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业务,以更多元化的方式补充银行金融资本截至2020年6月,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0.5万亿元,其中不乏只为绕开自律约定的“假”结构性存款存在。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办法,着手规范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业务,避免该类业务成为存贷款定价的“锚”,既拉高银行负债成本又使实际利率难以有效下降。同时,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增资、上市、配股、可转债、永续债等)补充银行资本金(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