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的音乐分析_第1页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的音乐分析_第2页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的音乐分析_第3页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的音乐分析_第4页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的音乐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的音乐分析

《第24首军乐歌》写于1932年至1933年。这是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可以继承自上而下的领域。它既“延续了他在《格言》套曲阶段之前的芭蕾舞剧和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关于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的文献非常丰富,然而对于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关于这套《24首前奏曲》的具体研究屈指可数:文章共9篇,专著1部。笔者发现,现存的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文献中,没有节奏方面的专门论述,大多是从作曲或音乐学角度对作品进行整体分析。而节奏是肖氏作品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挖掘与探索这部作品中的节奏特点是十分必要的。这套作品中的节奏类型分为两大类,即等分节奏型和非等分节奏型。一、连音节奏型作品中的等分节奏型包括基本时值划分的二八、四十六节奏型,以及特殊时值划分的连音节奏型。“由于音符的时值是二进位,所以一个基本音符只能分成均等的两部分、四部分、八部分、十六部分等。一个附点音符只能分成均等的三部分、六部分、十二部分等。以上这种音符的均分,叫‘基本划分’”。(一)方式:二十七日节奏型,各声乐作品结合使用第一种基本划分的等分节奏型是二八节奏型。即以第一首、第七首为例。第一首为中板(Mode-rato)一个四分音符为89的速度,其中的二八节奏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一直贯穿在曲子中,在各声部间穿插。第一首中二八节奏型的规律性明显,加上多个声部的复调技法,为作品奠定了一个宗教性的庄严氛围。在作品的13~17小节,二八节奏型结合分解七和弦、ppp的力度,使音乐色彩进入另外一个层次,遥远、飘渺,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第七首中的二八节奏型与同音反复相结合,在中声部形成一个持续音声部。(二)十六节奏型第二种基本划分的等分节奏型是四十六节奏型,即4个16分音符。在作品中,有一种四十六节奏型的用法让人印象深刻———四十六节奏型被大量甚至是通篇使用,为音乐制造了“无穷动”的效果,奠定了热烈果断的情绪基调。作曲家用四十六节奏型进行长时间的简单重复,获得单纯的、不竭的动力,制造出简单的重复效果。像这样大篇幅地运用四十六节奏型是不常见的,带有单纯技术“练习曲”的性质(见谱例2)。这种连续运用四十六节奏型的情况在肖氏其他作品中也比较常用。一些作品中,四十六节奏型与其他节奏型、音型结合使用,加上小连线、演奏法等因素,突出了音乐节奏上的特点,使音乐活泼、有趣。四十六节奏型还在作品结尾处连续运用,使得音乐情绪走到高点,结束得干脆、利落。套曲中带有四十六节奏型的作品有第二首、第五首、第十二首、第十七首、第十八首、第二十首和第二十四首。(三)连音的戏剧感、压力等分节奏型作品中特殊划分的等分节奏型主要是三连音节奏型。“把原来按偶数均分为二部分的音符平均分成三部分,称为三连音。这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连音符”。较有特色的是半拍三连音的使用。半拍三连音由于时值短,出现时会使人感到突然,但极富灵气,它们常出乎意料,给人异想天开的感觉。半拍三连音出现时,一般有一个声部较为静止,为长音或休止,给三连音的出现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且三连音常在弱位使用,与八分休止结合或与一个带同音连线的长音结合,构成弱起的动力感。作品中第一首、第六首、第八首和第十三首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另外,在音乐情绪突然变化时使用半拍三连音,具有很强的戏剧感和艺术效果。这种变化通常还伴随着促使情绪变化的各种因素,如速度、力度等的变化。通常力度上会突然大幅度加强,速度、节拍有时也会改变,标志着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部分。其中,三连音对情绪的转变、戏剧感的渲染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第三首、第六首最为典型(见谱例3)。以第八首、第三首为例。第八首第39小节的第一个八分音符,从36小节开始以同音跨小节连线相连,持续了5拍半。右手部分在长音期间一直处于较为静止的状态,因此在39小节出现的半拍三连音显得非常突然。且由于跨小节连线的作用,使得三连音具有了弱起的节奏感。而作者偏偏在弱起的三连音上运用了mf的力度,与这一段p的基本力度形成对比,即在弱位节奏上反常规地使用了强音,强调了半拍三连音节奏型。这种突如其来的三连音,在令人感到极为惊讶的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作曲家设计的精妙。41小节中的半拍三连音与休止相结合,前半拍为八分休止符,与39小节一样具有弱起感。这种pp力度下的半拍三连音精明灵巧,好似充满灵气的精灵,推动音乐果断干脆的结束。第三首在27、28小节以前是很轻的,至28小节突然出现了新材料———与附点四分音符结合的半拍三连音和持续的震音,情绪骤然转变,力度逐渐增强。三连音节奏从天而降,急促地敲击键盘,是一种尖锐的、打击乐式的音色。音乐情绪即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惊悚、恐怖、使人战栗。第三首和第六首中的半拍三连音节奏型类似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动机。第三首中是将命运动机中的长音与三连音倒置,第六首是将长音缩短为八分音符呈现的。但都表现了一种反抗、斗争,像战斗的枪声一样,具有革命的性质,也表现了一种革新与戏剧性的转变。另外作品中特殊划分的等分节奏型还有五连音、七连音。它们都起到连接的作用,带有经过音的性质。这些快速经过音型通常在弱拍或弱位出现,而高点音往往在强拍或强位上出现。这样充分突出了节奏的动力感,同时也突出了快速音型之后正拍上的音,无形之中具有了节奏上的倾向感。二、附点节奏型作品中的非等分节奏型包括切分节奏型、附点节奏型以及双声部的翁帕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包括有前四分附点后八分音符(简称前四后八)、前八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两种。这些非等分节奏型不再像等分节奏型那样规整,更多的是打破均匀的节奏,体现节奏的不规则感。(一)连续切分的大切分第一种非等分节奏型是切分节奏型。“所谓切分音,就是一个音由拍子的弱部分开始,延续到后面的强部分,并把后面的强音移到该音开始的地方,这个音就叫做切分音。包括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其中,较为特别的是一种连续切分的用法———作曲家用跨小节连线造成了连续的大切分,长时间地打破并模糊了节拍的强弱规律,使得节奏长时间无法回到正拍,在听觉上始终有不完满的感觉,非常特别。这种连续切分常伴随着一个正拍节奏声部同时存在,使得正拍节奏与切分节奏形成明显对比,实际上也形成了节奏对位,两声部相互应和,更明显地反衬出切分节奏的非等分特点与韵律特点。含有这种大切分的作品有第三首、第四首、第十七首(见谱例5)。以第四首为例,第31、32小节中声部为连续切分,31小节为三拍的连续切分,32小节为5拍的连续切分,由于跨小节连线的作用,使得这两小节实际上又共同构成一个长达八拍的切分。(二)前长后短节段第二种非等分节奏型是附点节奏型。附点节奏型的时值比例关系为3:1,是前长后短的节奏型,节奏特点是前长后短的不均衡感。作品中的附点节奏型,常用的有前四分附点后八分音符(简称前四后八)、前八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两种。1.拍附点中休的技法这部作品中前四后八的附点节奏型运用很多,大部分在主旋律中出现,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用到的附点节奏型有两种,分别是“两拍附点节奏型”与“一拍附点节奏型”。两拍附点节奏型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塑造音乐形象比较代表性的例子是第十四首(见谱例6.1、6.2)。其中还出现了纵向上的附点节奏。而一拍附点不仅作为旋律的一部分,而且经常在弱拍或弱位(有时是与连线相连)出现,极具动力感。它既为其后的音乐储备力量,帮助音乐走到高点,也常常塑造较为活泼的音乐形象,具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其中,一拍附点中休的用法比较特别。含有一拍附点节奏型的作品有第二首、第六首、第八首、第十首、第十四首、第十六首、第十七首、第二十首(见谱例6.3)等。以第十四首、第二首为例。第十四首是两拍附点节奏型运用较多的一首,附点节奏型在作品中不断出现。这首作品的前11小节中就有9小节运用了附点节奏型。主题的主要节奏为两拍附点,这个附点节奏型配合Adagio的速度、p的力度与pe-sante的表情,不断地在强拍强位上出现,缓慢沉重,加上同音反复,使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葬礼气氛,情绪沉痛却不爆发,显得更为压抑。在这首作品的23、24小节及fff高点处都使用了两拍附点,充分表现了附点节奏的结构力。在作品中还存在着潜在的纵向上的两拍附点节奏,即声部之间结合形成了两拍附点节奏型。10~13小节虽分为三个声部,表面上看不出来为附点节奏型,但将各声部发音点结合以后就显现出了两拍附点节奏型,使得附点节奏一直贯穿作品始终。谱例6.2中第十四首的第10小节实际发音点为第二首中的附点节奏都为一拍附点,且都在第三拍。第11小节,二分音符长音与一拍附点之间以同音连线相连,造成附点节奏的弱起、音符时值的拉伸。长音很像是舞蹈中的旋转动作,而一拍附点中短而轻巧的十六分音符与之后的跳音结合,像是平滑而轻巧的舞步,体现了音乐形象的舞蹈特点。在这一首的第6小节还有附点中休节奏型,这种附点节奏型具有特殊的表现效果,以休止代替附点音符的附加时值,像是“欲言又止”的感觉,反而突出了十六分音符的短促感,同样的情况在第六首中也出现了。附点节奏有时与其他节奏,如快速音型、二八节奏型、四十六节奏型以及四分音符相结合,且由于附点的时值较长,加上连线的作用,造成节奏拉伸,增加了音乐的张力。这样的作品有第一首、第六首、第八首、第十二首、第十三首、第十五首、第十七首。2.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是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附点节奏型,是八分音符与两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作为“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的变体,可在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内,先演奏两个十六分音符后演奏一个八分音符,从而构成“前十六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以第二十首为例。这首作品为2/4拍子,小快板的速度,在第8~13小节,基本形式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连续6小节进行,为音乐提供了一种固定的舞蹈特点的节奏,形成一种重复的动力。加上第8小节中重音在第一拍出现,更加强调了节奏型的“马蹄式”特点。且第8、9小节左手部分的前八后十六为完全的重复,音程跨度大,最多可达16度。赋予音乐充分的活力与跳跃感。10~13小节的前八后十六为射线式的上行持续动力,热烈活泼。右手旋律部分为半音下行与音阶的结合,使音乐既有下行半音阶的幽默趣味,又有上行音阶与下行琶音的快速起伏感。与左手部分的马蹄式节奏配合,共同塑造了幽默、活跃的音乐形象。(三)双声乐学习“翁帕节奏”是犹太音乐中的一种节奏,这种节奏的特点是“双声部结构,低声部在正拍奏时值长的音符,这样可以造成听觉上‘长—短’交错的感觉,显得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三、节奏型的运用笔者将这部作品中的节奏型,归纳为“等分节奏型”与“非等分节奏型”两类。笔者认为,“等分节奏型”奠定了音乐的情绪氛围与基调,对于音乐形象性格塑造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非等分节奏型”则打破了节奏的均衡感,长短结合,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两种常规的节奏型,在作曲家独具匠心的运用下,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魅力,使得这部作品独具一格,色彩斑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