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考辨》补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1.gif)
![《莲藕考辨》补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2.gif)
![《莲藕考辨》补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3.gif)
![《莲藕考辨》补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4.gif)
![《莲藕考辨》补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63c8b44337b5977e09a19b4f0739860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莲藕考辨》补证
清明被送往大陆陵墓。请阅读《新华》1991年4月号,并将其发表在《山西省学报》李玉民先生的《洞考证》中。李文虽不乏可取处,然以为吕公乃陈抟后辈,为享年仅八十多的寻常老者,立论尚可商榷,特与舍弟作昕合草此稿。余自抗日时投笔从戎后,颇少濡瀚为文。此稿本人主要是提出论点,简列二三千字纲要,全文之论述及修饰,则由作昕负责。余乃唐吏部侍郎吕渭长子温公之后裔,按宗谱,吕洞宾乃渭公第四子吕让之儿,为余远代叔祖。然本文乃按史料论事,探讨学术,並无偏袒远叔祖吕洞宾之意。台北吕作芳谨识。吕洞宾为八仙中老幼咸知的人物,也是历史上确实有过的奇人。他是个诗人,所作诗多神秘感。如“朝游百越暮三吴,袖有青蛇(指青龙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古时无飞机,又怎能早间在两广百越之地而晚上已到三吴?他善剑术,说自己“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还喜和江湖剑侠交往,写了许多“赠剑客”的诗。他时而浪游四海,时而隐居无踪;忽而混迹于市井,忽而现身于豪门,有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善于预测未来。《宋史》说他“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他也说自己“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需跨风与乘龙”。这或许是他具有某种超时空的遥视或遥感和搬运的“特异功能”?更重要的是他精通气功导引和抗衰老之术,留下不少丹诀、诗篇、被气功界尊为鼻祖,被道教徒奉为神仙。吕洞宾确实是个奇人。不过奇人也是人。但宋元以来太多的传说掩盖了吕洞宾的面目,巳把他变为人们高不可攀的天仙。最近,李裕民先生发表《吕洞宾考辨》一文,企图揭开吕洞宾的神秘面纱,指出他是有家眷妻儿的隐士而非道士;所谓施肩吾记录的钟离子和吕洞宾论述金丹大道的《钟吕传道记》实是金代道教徒的伪作,这些都很对。但细读全文,却发现所考证的吕洞宾生卒及身世方面有许多该商榷处,特写此文和李先生共商,並就正于海内外同好及“国际吕氏宗亲会”中学者。一、关于越界时,陈浚之“各气”吕洞宾是谜一样的人物。首先,他究竟是何代人,早在宋时,就有过争论。宋时,曾有人以为吕洞宾是唐代开元(713—741年)时人。当时,萧东夫《吟吕公洞》诗说:“复此经过三十年,惟应岩石故依然。城南老树朽为土,檐前青松青拂天。枕上功夫只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刀圭乞于起衰翁,嵇首秋空一剑仙”。诗中“枕上功夫只扰扰”是用了唐代李泌所著《枕中记》的典故。《枕中记》是说开元中卢生赴考,于邯郸旅舍遇到道士吕翁。吕翁给了卢生一个枕头。卢倚枕睡去做了四十年荣华梦,醒来时却见睡前下锅的黄粱尚未熟。诗的作者是把开元时的道士吕翁认作吕洞宾。这也是当时曾流行的一种看法。不过南宋初的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则反对这种看法。他说:“此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自序以为吕渭之孙。渭仕德宗朝。今云开元中,则吕翁非洞宾无可疑者。或又以为开元恐是开成(836—840年)字,亦非也。开成虽唐文宗时,然洞宾此时未可称翁。本朝《国史》称:‘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若以《国史》证之,止云百余岁,非开元时人明矣。《雅言述系》有《吕洞宾传》云,‘关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值巢贼为梗,携家隐于终南,学老子法’。以此知洞宾乃唐末人”。宋太祖七世孙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引述了吴的意见,指出吕洞宾是唐末人。《能改斋漫录》还载有岳州石刻的《吕洞宾自传》云:“吾乃京北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传授金丹大道之方。后遇苦竹真人,方能驱使鬼神。再遇钟离,尽获希夷之妙旨。吾得道年五十”。既然吕自云唐末人,他的年代就无可争论了。问题是这“自传”从全文看很像是“扶乩”所得,不是真的。但它也反映了一种情况:宋代较多倾向于吕为唐末人。元明清以来也一样。李裕民先生现在则提出全新的看法,以为吕洞宾只是五代及宋初人,也只活了八十多岁,並无异人之处。新观点是从分析吕洞宾和陈抟的关系后得出的。这里先对陈抟略作说明。据《宋史、陈抟传》说,陈抟字图南,于后唐上兴(930—933年)时举进士不第、遂绝意功名,先隐居武当山,后移居华山云台观,长期练服气辟谷之术。曾于太平兴国中期朝见宋太宗,太宗待之甚厚,“九年(984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隐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宋史》还记录陈卒于端拱二年(989年)。如果太宗说他“年近百岁”乃98岁,则陈抟去世时该有103岁,应出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不过李先生似乎不相信人可过百岁。他以陈抟于后唐长兴时进士不第只该有三十岁为依据,认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接见他时只该有83岁;逝世时为88岁,是出生于公元902年,即唐昭宗天复二年。接着李先生就从陈抟的年纪来考证吕洞宾的出生年代。由于北宋杨忆、王旦所写宋太祖、太宗两朝的《国史》中说:“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时至陈抟室”,《宋史·陈抟传》也记载:“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时郎官,己数百岁,人罕见者;并中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陈抟斋中,人皆异之”,李先生就认定吕洞宾只是和陈抟同时代的人。更因宗太宗赐号陈抟为“希夷先生”,于是李先生在引用《吕洞宾自传》中“因游华山,……再遇钟离,尽获希夷之妙旨,吾得道年五十”一段文字为证后,就认定:“吕洞宾的年辈要晚于陈抟,他的成道也要晚于陈抟。陈的成道以移居华山时计算,约在948年,吕得陈希夷之妙旨以在其后十年计,应在958年左右。此时五十岁,则其生年在909年,即后梁开平三年”。以上是《吕洞宾考辨》一文中李先生否定吕为唐代人的第一种计算年龄法。此法关键是把《吕洞宾自传》中“尽获希夷之妙旨”解释为“尽获陈希夷之妙旨”,于是吕也成为陈抟的后辈或门生。李先生还有计算吕洞宾年龄的第二种方法。他先假定陈抟生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即公元902年,再从“吕是陈的后辈”出发,说“以吕洞宾比陈少十岁计,约生于912年,即后梁乾化二年”。由此,《吕洞宾考辨》一文得出如下结论:“说他唐末举进士不第,决无可能。那时他还没有出生”。以上是李先生否定吕洞宾为唐代人的主要根据。二、陈浚之年年说李先生“吕洞宾非唐代人”之说是不能成立的。首先,他是从陈抟的年纪来论证吕洞宾的年纪,而他对陈抟的年纪估计是不正确的。应知太平兴国九年时宋太宗说陈抟“年近百岁”並非信口开河。这是由于:(一)陈预防周世宗“年近十年”、当非虚言因为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曾专邀陈抟到皇都。据《宋史·陈抟传》记载:“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宫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陈留居京师时,赵氏兄弟身为后周重臣,和陈抟有过交往。陈也认定赵氏兄弟日后可作皇帝。据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记载:某日,赵氏兄弟和后来被封为韩王的赵普在街上闲游,“时陈抟乘一卫遇之,下驴大笑,巾簪几坠。左手挽太祖,右手挽太宗曰:‘可相从市饮乎?’祖宗曰:‘与赵学究三人並游,可当同之?’陈睥睨韩王甚久,徐曰:‘也得,也得,非渠不得预此席。’既入酒舍,韩王酒疲,偶坐席左,陈怒曰:‘紫微帝垣一小星,辄居上座,不可!’斥之使居席右。”这段记录说明陈抟早在周世宗时就和宋太祖、太宗兄弟交情甚厚。《宋史》说周世宗曾“命抟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这为什么呢?无非抟早已预见后周江山並不稳固,赵氏兄弟雄才大略,必将取而代之。他也早认定赵氏兄弟为中国未来的紫微星。太祖与太宗既早在数十年前就可和陈抟无话不谈,成为至交,难道竟连陈究竟有多少岁也不知道?所以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说陈抟“年近百岁”、当非虚言。如所说“年近百岁”为98岁,则陈抟去世时为103岁,应生于公元887年即唐僖宗光启三年。(二)“至道希夷”说如李石的《续博物志》云:“陈抟服气辟谷二十余年,或寝百余日不起。太平兴国中召入,复放归山。一旦作表云:‘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如期而卒,……已百余岁矣。”陈卒时百余岁,而李先生说他只八十多岁,又认定吕洞宾为陈的后辈。既然对陈的年龄估计是错的,随之而来的吕洞宾出生年代也错了!其次,吕也非陈的后辈或门生。李先生的这个认识是由于他把《吕洞宾自传》中“尽获希夷之妙旨”理解为“完全获得陈希夷(即陈抟)的妙旨”。这样一来,陈抟自然会成为吕洞宾的师尊。究其实,“希夷”二字出于老子《道德经》,是说“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尽获希夷之妙旨”是说掌握了宇宙间听之不闻、?之弗得的一种玄妙的法则,也就是“道”。这样含义的“希夷”二字,道家有关著作中所见甚多。例如《全唐诗卷855彭晓《参同契明统图诀诗》就有“至道希夷妙且深,烧丹先识大还心”之句。吕洞宾诗中也有“不达希夷不可穷”和“苦志慕黄庭,始悟希夷则”之语。李文把“尽获希夷之妙旨”的“希夷”视作陈希夷即陈抟,由此得出吕是陈的后辈门生的结论,该是一个常识性的误解。许多事实证明,吕洞宾是陈抟的老前辈。陈实靠吕成名。前已提到,周世宗好黄白术,闻抟大名,命华州府举送至京“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陈“既无他术”,何以能名动天子?这在于他初隐华山时,就得与已被人视为神仙的李琪和吕洞宾相交游,因而提高了知名度。这就如无名青年作家因有某二位文坛大师常出入他家,遂使他名声大振一样。要注意《宋史》所说“关西逸人吕洞宾,……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皆异之”,这里“人皆异之”实是人皆异吕洞宾及李琪。由于李、吕的声望,才使陈抟名气也传入皇帝耳中。从这一点看,吕洞宾年龄当大于陈抟,是陈的前辈无疑。宋李石《续博物志》说:“以异代事著于本朝者,如朱尔洞、吕岩、陈抟、贺元。……贺元仕石晋为水部员郎”。文中从名次排列可知吕早于陈。石敬瑭的后晋为公元936—945年。以贺元仕于石晋年约40计,他当生于公元907年以前的唐代。吕早于贺,更当是出生于唐代。由于吕洞宾为唐代人,五代末或宋初己百余岁或一百几十岁,加上他善气功导引及内外丹术,才会当时就被人视为“仙人”。如张齐贤作于宋景德一年(1005年)的《洛阳搢绅耆旧记》云:“太宗时人皆知吕洞宾为神仙”。宋初扬亿《扬文公谈苑》亦谓“吕洞宾者,多游人间,颇有见之者。丁谓通判饶州日(为淳代三年即992年),洞宾往见之,语谓曰,‘君貌颇类李德裕,他日富贵皆如之’。谓咸平初与余言其事。谓今已执政。”中国之所谓“仙”,关键在异常长寿。《释名·释长幼》云“老而不死曰仙”。倘如李文所说吕洞宾是陈抟后辈,生于公元912年,992年见丁谓时只不过是个81岁的寻常老者。陈抟曾多次由皇上召见,也无人称他为“仙人”,吕洞宾又怎能视为“仙”?以上种种事实说明:李文假定太平兴国九年宋太宗召见陈抟时陈只有83岁,而吕洞宾为陈后辈,要少陈10岁,最后得出吕洞宾只能生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或乾化二年(912年)的结论是无法成立的。三、关于洞宾是唐在历史上的人,是未载人,引起相应的社会原因为了弄清吕洞宾出生年代和他究竟是否唐代人,可以先看一看以下时间关系:首先,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宋太宗说陈抟“隐华山已四十余年”。此“四十余年”如以42年计,则陈隐居华山当始于公元942年。其次,后周显德四年(956年)周世宗已闻陈抟之名,“命华州送至阙下”。陈隐华山,由于有“世以为神仙,人皆异之”的吕洞宾的多次相访,而名动天子。古时传播媒介落后,一个人的名声远扬要颇费时间。陈因与吕洞宾交往而终至名闻周世宗的过程如以五年多计,则吕洞宾“数来抟斋”又当在942年至951年这十年中。其三,《宋史》和杨亿的《国史》都说吕洞宾“时至陈抟室”时“年百余岁”。若把吕常去陈抟室的时间估计为942年至951年的正中的一年,即946年,把“百余岁”作102岁计,则吕洞宾当生于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前后。如吕在陈刚隐华山不久(942年或943年)就多次访问他,而当时吕又已“百余岁”则吕该出生于会昌初年。总之,从吕洞宾“时至陈抟室”时“年百余岁”来计算。他约出生于会昌二年至五年(842年至845年)。据以上计算,则宋神宗时《摭遗》一书所说吕为“唐僖宗(874—888年)时人”是正确的。此时吕洞宾正当壮年。也证明宋代王举《雅言杂载》中的《吕洞宾传》所说“吕仙翁名岩字洞宾,本关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值巢贼为梗,携家隐居终南,学老子法”完全无误。咸通为唐懿宗年号,在861年至874年,正值吕洞宾青年时代。咸通14年他约30岁或稍多些。咸通后期,吕洞宾考进士而未第。接下去,黄巢起事,群雄逐鹿,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入长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吕洞宾深知以文章求功名是无望了,就携家隐居终南山以避战乱。这在当时是很合情理的。由此也可证岳州石刻《吕洞宾自传》中“吾乃京兆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之说也确实。尽管这“自传”並非真出于吕洞宾之笔。问题是,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说:“先生名岩,字洞宾,河中府人,唐礼部尚书渭之孙。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于海州刺史。先生海出也,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最后一语又岂非和“会昌中生”大有矛盾?细看这段文字,先可见吕渭,按《旧唐书》记载,官职为“礼部侍郎”,此处误为“礼部尚书”了,这大概会是该转辗传抄时新误。因此,笔者之见是:“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一语也是转抄过程中漏去一“生”字的结果。范致明的原文当是“会昌中生,两举进士不第”。《岳阳风土记》有关记载,有的来自杨亿《谈苑》记录的吕洞宾会见曾仕李后主后降宋太祖的张洎时亲说过的话:“张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宾姓名。洎倒履见之。洞宾自言吕渭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于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房。让所任官,《唐书》不载”。李先生根据《旧唐书·吕渭传》指出,吕渭生活年代为公元735至800年,长子温官衡州刺史,771年至810年在世;次子恭官殿中待御史,777年至813年在世;三子俭官侍御史;四子让曾任太子右庶子。又考证出,吕让元和十年(815年)中进士,约在大和六至八年(832至834年)任海州刺史,为《唐书》所未载,吕让约生于786至791年。这些都很正确。关于吕洞宾身世,由于李文误解了“尽获希夷之妙旨”一语而认定他为陈抟后辈,约生于909至912年,照吕让生于786至791年计算,洞宾出生时,吕让年已119岁至127岁间,该去世已久。李先生因此断定吕洞宾说自己是吕让之子、吕渭之孙是冒充的,说这“年龄根本不合”。其实,吕洞宾如果並不生于唐代,只是为了招摇撞骗而冒充唐代某权贵后裔,尽可去冒充和吕渭同时而名气更大的吕元膺后人。膺卒于820年,曾任御史大夫、都畿防御使、河中节度使,卒后赠吏部尚书。而据笔者分析,吕洞宾生于会昌二至五年,(842至345年),如果吕渭是55岁(789年)时生了吕让,则吕让会昌二至五年时为54岁至57岁,他此时生吕洞宾,並无“年龄不合”。除“年龄不合”说外,李先生否认吕洞宾为吕渭之孙,还说他和吕渭“籍贯不合”。岳州石刻《吕洞宾自传》说他是“京兆人”;《雅言杂载》说他“本关右人”;而《宋史》则称他为“关西逸人”。以上“京兆”、“关右”、“关西”都是关中地区,也即今日西安地区。这三项记载都肯定吕洞宾为关中地区人,但《旧唐书》则说吕渭是“河中府”人。就此,李先生认定:“说吕洞宾是吕渭之后,……籍贯不合”。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吕渭原籍确是“河中府”,但他长期在京为官,家眷已迁居京师地区,所以吕洞宾自称为“京北人”並不奇怪。请看今天说一口纯正京腔或台北话,自称为北京人或台北人者,查一下他祖父的籍贯乃长沙、苏州或温州,又有何奇怪?确认吕洞宾为吕渭之孙、吕让之子,生于会昌五年或四、三、二年即845至842年间之后,那么宋代淳化三年即992年时丁谓又怎能见到他呢?这时他年龄岂不在148至151岁间吗?他岂能尚活在世上?对此,人们一定会大发疑问。《吕洞宾考辨》一文否定吕为唐代人的关键之一,是以为“人总不能超过百岁”。所以该文对《宋史》宋太宗说陈抟“年近百岁”及吕洞宾“数到抟斋中”时巳“年百余岁”的记录都弃而不用。其实古今寿命超过一百的人虽不多,却确实有。姑举数例:据福建《永泰县志》卷十二记载:永泰山区有老人陈俊,生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卒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享年443岁。据《世说新语》载:并州刺史毕轨送汉故渡辽将军范明友之鲜卑奴,此女350岁,言语饮食如常人。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世界之奇》第一辑资料:1295年,日本宰相召见长寿农民万部。该农民当年194岁,其妻173岁,其子152岁,孙105岁。又,1825年,匈牙利男子詹诺斯年172岁,其妻萨娜年164岁,子年116岁。宋代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说自己亲见过一姓觉的卖药老人,后唐清泰时(934年至936年)当兵,宋元丰年来(1085年)仍建在,当时年近170岁。清代俞曲园在《右台仙馆笔记》中说他见过一位聂道人,生于乾隆庚申即公元1740年,至同治甲戍(1875年)巳135岁,数十年中容貌不改。近代,据1990年一月号《东南西北》月刊介绍,湖北崇阳夏菊英,生于1836年5月到1989年去世,享年154岁。又据1987年报刊报导:山西省翼城县北捍乡老妇梁秀英,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到1987年已133岁,仍耳聪眼明,脸上皮肤红润。事实证明,百岁並非人类寿命极限。吕洞宾之被人尊为“仙翁”,除了他精通气功导引及内外丹术外,主要是在于他的异常长寿。他见丁谓时不过150岁左右,比邵伯温所见的卖药翁尚少20岁上下,并无可怪。李先生由于不相信有人会活了一百几十岁甚至近二百岁,因而不相信吕洞宾会是唐时人,颇使人觉得他有些少见寡闻。确认吕洞宾为唐代人,但其中尚有个小疑问。从《旧唐书·吕渭传》及《武宗本纪》可知,吕让会昌六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而《谈苑》记载吕洞宾对张洎谈家世时,却不说吕让曾任“太子右庶子”而只说曾任海州刺史,这是为何?对此,李文断定:“《谈苑》所载出自吕洞宾的‘自言,,其中说‘让终海州刺史’,而事实上吕让最终官职並非海州刺史,在罢任十二年后还任太子右庶子的职务。哪有儿子连自己父亲主要经历也闹不清的道理?所谓吕让之子的说法是吕洞宾的谎言!”在李先生眼中,吕洞宾完全是个江湖骗子。不过李先生的说法也实在太武断了。应知《旧唐书》是漏载吕让曾任“海州刺史”而只说让曾任“太子右庶子”的。该书编成于后晋开运二年即945年,宋太祖、太宗时的人是可能看到它的。如果吕洞宾只是从《词书》得悉吕渭家况而去冒渭后裔,他见张洎时当只说吕让曾任“太子右庶子”而不说“海州刺史”。吕见张的时间与见丁谓时间相近,约在902年前后,而吕让任海州刺史为唐大和六至八年(832至834年),这是吕洞宾见张洎前160年左右的事,如洞宾非吕让之子,怎能说出吕让任海州刺史事?那么他为何不提吕让曾任“太子右庶子”?首先,此职级别低于海州刺史。按《旧唐书·职官志》,海州为中等州,刺史官阶为“正四品上阶”,是有实权的地方行政长官;而“太子右庶子”为“正四品下阶”,是闲职。吕洞宾向他人简略地提到父亲经历时,当然只提所任的最高官职。试问早年当过省长,后改任职别较低的闲职的人,其子孙在数十上百年后简略介绍他时,会说他当过省长,还是说他曾任别的什么闲职?其次,吕让任“太子右庶子”时间很短,可能只在会昌六年初一、二个月,不值一提。而且这件事还有以下的政治背景。吕让长兄吕温和柳宗元等一起,与当时权臣李吉甫政见不合。吕、柳曾弹劾过李而失败。结果,柳遭贬,吕氏兄弟也遭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打击报复。据《旧唐书·吕渭传》说,吕渭四子“皆有美才,自后吉甫再入中书,长庆以后,李德裕党盛,吕氏诸子无至达官者”。这里“长庆以后”指公元821年后,吕温、吕恭已卒于810年、813年。821年后遭李氏父子排挤的就只是吕俭、吕让。吕让815年中进士,832年至834年任海州刺史,被罢任后,即无优宦。至会昌五年,李的权力开始下降。就在这前后,会昌五年底或六年初,吕让才进入朝中当上“太子右庶子”。但会昌六年三月,唐武宗李炎因服食道士炼制的“仙丹”中毒而死,当月即由皇太叔而不是皇太子接位当皇帝,是谓宣宗,人事接着也有变化。所以,吕让任唐武宗的太子右庶子时间可能只年会昌六年初的一二个月。如此短时间闲职,级别又低于海州刺史,略而不提,并无什么失理处。所以,李文仅因吕洞宾和张洎交谈时不谈吕让曾任太子右庶子、只说任海州刺史,而断定他说己为吕让之子是“自编的谎言”,这完全是缺乏说服力的。吕洞宾曾说丁谓“状貌颇类李德裕”,这表明他曾见过李。李德裕是大中二年被宣宗贬逐出京师,次年死于崖州的。如吕洞宾生于会昌二年,大中二年时为七岁。吕幼年时是有机会见过李德裕的。由于其父受李排挤,他五六岁或四五岁时即使是仅在偶然的机会中见过李德裕一眼,也可能把父亲的这个“政敌”的容貌铭记在心。所以他后来见丁谓时才可能提到李德裕容貌。这事既直接证明吕洞宾该出生于李德裕被贬离京师前,也间接说明他为同李德裕有某些瓜葛的吕让之后。四、关于永乐宫即天圣时的墓吕洞宾几时去世,年寿几何,可这样分析。首先,端拱二年(989年)陈抟去世时,他还健在。《全唐诗》中收有他的《哭陈先生》诗,内有“寒云去后留残月”之句。其时吕约145至148岁。其次,淳化三年(992年)他访问过丁谓,其时年约148岁至151岁。《吕洞宾考辨》一文断定吕在宋太宗末年(997年)已可能去世。理由是记载宋太祖、太宗两朝事实的《国史》已提到他,“既载入两朝国史,就该是个历史人物”。这样的分析十分片面。因为《两朝国史》所写並非“吕洞宾传”而是介绍已故陈抟时提到吕洞宾,借吕衬托陈。吕是否去世,这里可不必计较。试看不少近代史著作中的人物,有的不是至今仍健在吗?《两朝国史》完稿于大中祥符九年即1016年。由于这里提到的文字没有任何可反映吕洞宾已去世的字样,其实反可证明至公元1016年吕洞宾尚在世。可以说明吕洞宾去世时间的是“吕祖墓”发掘后提供的资料。墓在吕渭故里河东府永乐镇,现属山西省芮城县。这里有供奉吕洞宾的历史悠久的“永乐官”,宫门外东约200米有占地约13亩的吕洞宾墓,墓前有建于元初的石碑,上刻“大唐纯阳吕公祖墓”之字。永乐宫为道教圣地,是元初宁宗二年(1252年)在已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吕真人祠堂”即吕洞宾祠)原址上扩建的,规模宏大。1959年冬至1960年春,由于建筑三门峡电站水库后,“吕祖墓”和“永乐宫”都要被水淹没,于是决定迁移以保护此著名的历史文物。据1960年8月号《考古》月刊《吕祖墓发掘简报》说,该墓“室内有已朽的松木棺一具,棺内为夫妇合葬,骨均腐朽,以女骨尤甚”。从女骨腐朽程度远超男骨可知,此男者去世要远较女的为迟,是男者去世后,重把女骸与男尸合葬的。又据《简报》说,棺中计发现“开元”钱四枚、“祥符”钱二枚、“天圣元宝”钱一枚。从所用铜钱中天圣钱最少可知男墓主该卒于天圣钱刚开始铸造的天圣(1023—1031年)初年,也即宋仁宗初登皇位时,约1024年左右。这也就是吕洞宾的去世时间。不过“吕祖墓”发掘后是被否定的。理由是,①都说吕洞宾是道士,怎能有妻子?②《发掘简报》说:“死者是天圣以后埋葬的,与记载中唐吕祖生存的年代相隔了近二百年,可以确定此墓不是唐代吕洞宾墓”。《吕洞宾考辨》一文则说:此墓“不仅与旧说为唐代吕洞宾墓的说法不合”,也与他本人考证的“吕洞宾为五代至宋太祖、太宗时人”的结论不合,于是断定此墓又是冒牌货。以上第一点否定吕祖墓的理由,由于李先生也以为吕洞宾是有家室的隐士而非道士,此理由已不再存在。第二个否定吕祖墓的关键,在于固执“人寿不过百”之见,以为“唐代吕洞宾不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皮带转送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外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高速轮转胶印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商业综合体商户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考核试卷
- 墨水在食品包装印刷中的安全性考核试卷
- 乐器维修与调律考核试卷
- 技术服务绿色能源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发光服装定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变形概念车设计与展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折叠画纸支架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GB/T 709-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14177-2003林业机械便携式割灌机和割草机试验方法
- FZ/T 54007-2019锦纶6弹力丝
- DB11-T 291-2022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下)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详解)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全套课件
- 外贸业务员面试试卷
- 纪检知识答题测试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课件
-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因及治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