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的现状与对策

一、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一)宁陵县柳河镇农村家庭的现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家庭的丈夫和妻子都出国了,把孩子也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父母和外祖照顾。这类学生基本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养抚和教育,他们的隔代长辈便成为这些留守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产生了农村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的现象。为了从基层上更准确地了解我国农村隔代家庭教育实际状况的目的,笔者对宁陵县柳河镇邵庄小学和该镇的两个村庄分别进行了调查。宁陵县柳河镇位于县城北15公里,东距商丘市35公里,较为偏僻。全镇辖96个自然村,总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5.9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近年来,柳河镇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往外看,纷纷去沿海地区打工挣钱。2004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达1.1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左右,到2008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2万多人,接近镇总人口的一半,打工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在被调查家庭中,父母多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中让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自己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只嘱托祖辈管好孩子就行。该镇“打工潮”兴起的背后是每个村庄都有很大比例的“隔代家庭”和“留守子女”的存在,进而导致了隔代教育在全镇成为普遍现象。柳河镇作为豫东农村的一个缩影,它所反映出的隔代家庭教育现象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普适性。(二)农村代际教育的特点1、在教育群体方面由于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家长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所以祖辈自然而然成了隔代教育的“施教者”,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的正规教育较少;二是思想观念比较守旧,喜欢用老观念来教导孩子,这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教育要求不符;三是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孩子的表现通常以简单的分数和听话与否加以判断,这和素质教育精神是背道而驰的。2、性格不合理,不愿进入班级或年级材料前在隔代教育环境下成长的留守子女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共性:一是学习成绩总体偏差,大多处于中下等行列,很少能进入班级或年级前列;二是性格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往往“自我中心”意识极强,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压抑和扭曲;三是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差,隔代教育中的孩子,由于祖辈很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事,使得留守子女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少对子女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训练,这不利于留守子女独立人格的形成。3、农村老人教育现阶段我国农村隔代教育的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的教育,包括吃穿、玩耍、出行须知等方面,这是目前大部分农村老人对孙辈教育的主要方向,在他们看来,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二是学习方面的教育,在农村留守家庭,由于时代的更替性太快,祖辈已经无法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孩子很大的帮助,只能在态度上予以肯定,在学业上的帮助极少;三是为人处世、社会经验的价值观教育等等,在农村,老人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最多就是唠叨“长大好好做人”、“用功读书”之类的话。二、农村地区的孩子是一代又一代地受教育的(一)留守子女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整体成绩堪忧。笔者对柳河镇邵庄小学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二、三三个低年级进行调查和访谈。三个年级的基本情况分别如下:一年级45人,二年级42人,三年级44人,其中具有隔代教育背景(即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外出打工)的分别有25人、22人和23人,均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家庭属于留守家庭,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外出打工,从而使他们成为留守孩子。笔者通过对他们期中、期末试卷的查阅,发现三个年级中学习成绩优良、一般和不及格的人数在本班级所占的比例具体分别如下(按一、二、三年级排序):成绩优良(80-100分)的分别占18%、19%、17%;成绩一般(60-80分)的分别占37%、32%、35.5%;成绩不及格的则分别占45%、49%、47.5%。由以上数据可知,留守子女中成绩优良的不到20%,一般的约占35%,而成绩不合格的则高达50%。由此可见,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二)留守儿童逆反心理严重而不稳定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方面总体落后。虽然农村老人接受了传统的中华美德教育,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却认为:孩子自己会长大,用不着自己管太多。另外,正处在儿童期和青春发育期的留守子女,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老人所说的往往不以为然,较少接受。笔者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打架骂人、破坏公物等,成为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同时与祖辈的沟通也存在着障碍,很容易使他们偏离主流的价值观。(三)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影响性格发生扭曲,心理产生障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教育场所,没有受到母爱教育的儿童,其心理的正常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称之为“母亲养育剥夺”。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冷漠、自私的性格;另一方面,由于老人的溺爱,又会产生娇气、骄横的性格特点。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表现为孤僻忧郁、娇纵任性等,近五成的隔代教育孩子有着一定程度的性格和心理扭曲,虽然每个孩子在这个年纪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但这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四)出和缺乏亲子教育父爱或母爱缺失,情感孤寂。由于留守子女尚处在中小学生阶段,对他们来说依恋性情感还是基本需要之一。但由于父母外出和缺乏亲子教育,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结合以上调查,笔者发现留守子女的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受到的委屈缺乏良好的倾诉对象以及对它们的及时疏导,久而久之会对其人格产生一定影响;二是由于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照,缺乏情感慰藉,不少留守儿童转而寻求情感生活的替代,上网玩游戏成瘾,耽误了大好的学习时光。三、农村寡妇的代代相传教育(一)缺乏育人意识从孩子父母来看,作为双亲,他们往往选择外出务工而忽略孩子的教育,尽管也是基于生活考虑,但这也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将孩子的教育权和监护权转移是缺乏责任心和教育意识的表现。从祖辈来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多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二)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不到位从政府方面来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层组织如教育局、村委会等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更无从谈起构筑合理的教育体系了。从学校方面来讲,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有限,都限制了学校对留守子女教育的大力投入。(三)心理上的问题祖辈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祖辈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很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另外,祖孙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讲。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繁重的工作,工作时间长,很少回来看望子女,只能通过电话与子女联系,谈话的内容多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四、考虑到农村寡妇家庭世代教育的现状(一)留守子女教育的消解措施首先,加大学校、幼儿园网点的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提倡农村“寄宿式学校”。寄宿学习和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力。其次,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并及时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的整体规划,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宣传,对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二)改变沟通渠道首先,改变家校联系方式。以往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联系”、“学校通知”等,而在当前隔代教育背景下,必须改变双方的沟通渠道,多采用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如设立“接待日”、“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其次,提高祖辈的育人素质。由于“隔代监护”的祖辈文化程度普遍低,家教观念陈旧,因此学校可以把这些监护人请到学校或送教上门,向他们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改变他们陈旧的教育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