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又贵在是一颗适宜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中还会有能够繁衍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该条件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光照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体积适中 D.地球的质量适中2.地球之所以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①生物循环作用②适中的质量和体积③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④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A.①② B.③① C.②③ D.①④【答案】1.B2.C【解析】1.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B正确;太阳的光照稳定是生物存在的外部条件,A错误;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宜的大气层,CD错误。故选B。2.地球之所以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是因为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所产生的引力使得地球上大气厚度适宜,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②③正确;与生物循环作用无关,①错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与之无关,④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决定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地球周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都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北京时间),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成功着陆,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问题。3.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属于A.行星 B.卫星C.恒星 D.彗星4.嫦娥三号着陆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的时间是A.15日1时11分 B.14日8时11分C.13日8时11分 D.14日18时11分5.为应对月夜情况下零下15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防止仪器设备冻坏,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月夜温度很低的原因主要是A.距太阳的距离较远 B.体积较小,保存的能量不多C.月面辐射夜晚很弱 D.没有大气,没有保温作用【答案】3.B4.B5.D【分析】考查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等。3.围绕行星运转的是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故月球属于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4.嫦娥三号着陆时,北京时间是12月14日21时11分。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纽约时间是西五区的区时,东八区区时较西五区区时早13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计算规律,可以求出此时纽约时间为14日8时11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5.月夜温度很低的原因主要是月球外围没有大气,因此,月球晚上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面辐射散失的很快,月表降温剧烈,D正确,C错误。与距太阳的距离及体积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6.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从牛郎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牛郎星在夏秋的夜晚是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银白色。织女星也是夏夜星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呈青白色。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材料中的牛郎星、织女星所属天体类型是(

)A.矮行星 B.星云 C.巨行星 D.恒星【答案】D【详解】恒星可以自己发光发热,牛郎星和织女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夜空中看到他们的亮光,表示他们可以自身发光,从而到达地球被我们所看到,属于恒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7.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是太阳内部的气体运动 B.耀斑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C.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 D.黑子是色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答案】C【详解】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不是太阳内部的气体运动,A错误;耀斑出现在太阳色球层上,B错误;观测发现,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C正确;黑子是太阳大气光球层上磁场聚集之地,温度低于周边,发出的可见光相对较少,而呈现的暗黑斑点,D错误。故选C。8.关于月球所处的太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天体肉眼都难以观测 B.仅有一颗恒星C.共包含了四级天体系统 D.属于河外星系【答案】B【详解】太阳系中许多天体可以用肉眼观测,如太阳、月球和部分行星,A错误;太阳系中只有太阳这一颗恒星,B正确;太阳系仅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等行星系统两级天体系统,C错误;太阳系必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B。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9.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秋分 B.乙是夏至 C.丙是春分 D.丁是夏至10.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昼渐长,夜渐短 B.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C.昼渐短,夜渐长 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11.当地球由丙到丁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C.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12.当地球公转过程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上公转速度较快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9.B10.B11.C12.D【解析】9.根据“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地轴向右侧倾斜,地球公转到公转轨道的右侧位置时,为冬至日)判断,丁位置为冬至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由图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当地球由甲到乙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为昼渐长,夜渐短;当地球由乙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为昼渐短,夜渐长,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由图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轨道所处的位置,地球由丙到丁运动过程中即由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由图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根据距太阳远近判断,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当地球公转过程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上公转速度较快的是接近近日点的丁地,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13.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②纵波到达,左右摇晃③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④横波到达,左右摇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且纵波到达地面时,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地面,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左右摇晃,故①④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14.岩石圈是指A.整个地壳 B.地壳的上部C.地壳和上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答案】D【详解】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仅仅就是地壳,也不是整个上地幔,而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组成,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故D正确。15.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D.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和自转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C不符合题意。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D符合题意。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图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16.B17.C【解析】16.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中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①圈层为地壳,大陆部分厚度比海洋大,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其物质以固态为主,横波可以通过,B正确;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D错误。故选C。读三圈环流简图,完成下列小题。18.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是盛行西风带 D.④为中纬多雨带19.赤道地区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A.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汽含量小 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D.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答案】18.B19.D【解析】18.依据图中气流的垂直运动状况及位置,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图中①、②两地在中高纬度,冷暖气流交汇处,暖气团上升,应是副极地低压带,③位于赤道以南的低纬度地带,应是东南信风带,④盛行下沉气流,位于中低纬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赤道地区所处纬度低,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温度高,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对流运动旺盛,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D符合题意;赤道地区一般为热带丛林,地表植被覆盖率大多较高,而且赤道附近海洋广阔,蒸发强,水汽丰富,排除A;盛行西风位于40°~60°之间,赤道地区并盛行西风,排除B;受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温减湿,通常降水少,排除C。故选D。【点睛】赤道地区多雨的原因:(1)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最大,温度高,水汽蒸发快,同时空气中所能蕴含的水汽含量的能力也越多,故空气中水汽含量充足。(2)因为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大,加热快,对流上升运动强烈,形成了赤道辐合带,所以水汽在这一区域辐合上升明显。(3)赤道地区陆地少,海洋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20.下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风的受力分析。【详解】图中①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是风的原始风向②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说明风向向右偏,应是北半球的风向。③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对于风向而言,一般分为高空的风与近地面。高空风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2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23.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D.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21.A22.D23.B【解析】21.近地面大气对太阳多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故A正确,B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升温后才以辐射的形式向周围释放能量,故C、D错误。22.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图中c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使地面升温,而非保温;大气的反射作用—d,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大气的吸收作用--b使大气升温,而非保温。故A、B、C错误。23.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为:太阳辐射的能量被大气削弱一部分后,大部分照射到地面,一小部分被地面反射,其余绝大部分被大地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后,以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除一小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地。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直接热源”是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24.下列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C. D.【答案】A【详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海陆相比,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增温、降温比陆地慢,海洋的昼夜温差较小;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较晴天低,晚上云层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较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A正确,BCD错。故选A。25.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③地转偏向力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切割从而使北半球部分气压呈块状分布,故不符合题意;②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形成气压差,造成大气运动,故正确;③假设地球不自转,即无地转偏向力,则形成单圈环流;自转形成自转偏向力则形成三圈环流,故正确;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于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移动而形成的,不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26.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快、慢)。(2)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长提供了。(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答案】(1)丙

快(2)能量(3)适宜的温度

液态水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分析】本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组成、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征、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身存在生命的条件等,所考查的知识点以识记为主。【详解】(1)甲、乙、丙、丁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公转轨道,因此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丙。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其公转速度较快。(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长提供了能量。(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一个比较适宜的范围内,且有利于液体水的存在;而且,地球上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是其他行星所不具备的。27.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和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2)写出太阳大气层的名称:A;B;C。(3)出现在A层大气的太阳活动是。出现在B层大气的太阳活动是,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4)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答案】氢氧核聚变反应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耀斑11年B【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及影响,牢记基础知识是解本题关键。【详解】(1)太阳的组成成分中,71%为氮,29%为氢。太阳发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2)图示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ABC,分别对应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耀斑,分别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对地球影响很大。根据图2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图选取两个最低黑子相对数出现时间,统计发现相邻低值间隔为11年,即黑子周期为11年。(4)极光是太阳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与高纬地区稀薄大气碰撞摩擦形成的,在高纬度区极夜时易观赏到。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大部分国土在低纬地区,最难观测到极光,排除AD.意大利和西班牙在中纬度地区,也不太可能欣赏到极光,C错。加拿大和那威大部分位于高纬地区,最可能看到极光,故选B。28.读下图,C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1)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此时北京时间为时。(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填“晨线”或“昏线”)。(4)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A、B、C各点的排序为。(5)某物体在C点做向北的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偏向(填“向东”或“向西”)。(6)此日图中A、B、C三地为昼长夜短的是(填字母),处于极夜状态的是(填字母),位于热带的是(填字母)。(7)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答案】夏至日23°26′N12晨线B>C>A向东CA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能通过光照图判断节气。【详解】(1)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图中昼夜分界线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00,C所在经线较6:00所在经线西侧15,时间晚2小时,为4时,C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北京时间较其早8中时,为12时。(3)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图中昼夜分界线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4)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B位于赤道纬度最低,A位于极圈以内,纬度最高,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A、B、C各点的排序为B>C>A。(5)C点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某物体在C点做向北的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偏向东。(6)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B位于赤道昼夜分平,A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C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B位于南极圈以南,处于极夜状态,B位于赤道昼,有太阳直射现象,位于热带。(7)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E是波,F是波;A是面,B是面。(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圈层C是;圈层D+H是。(3)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圈层D是态【答案】横纵莫霍面古登堡地壳地幔地核液【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震波的特征、不连续面的名称、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图中E波传播速度慢,由此可以判断E是横波,图中F波传播速度快,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