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简单介绍 -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_第1页
中国历史简单介绍 -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_第2页
中国历史简单介绍 -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_第3页
中国历史简单介绍 -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_第4页
中国历史简单介绍 -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简介

-----金萍飞

五千年各朝代简表:

朝代起讫年代1都城今地帝王谱开国皇帝

约前2146-1675

夏朝女巴山西夏县:禹

年1

约前1675-1029

商朝亳河南商丘汤

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汉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

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朝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塘

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昌

周太祖郭威

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

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阿城(黑)金太祖阿骨打

金1115-1234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南京

夏朝帝王谱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

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

夏禹在位45年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

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

葬于会稽山。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

启在位29年

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

太康在位29年

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混杀死,

仲康在位13年

寒混自立为王。

相在位28年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泥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

少康在位21年

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

杼在位17年

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在位44年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槐的儿毛。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

芒在位18年

求河神的庇护)。

泄在位21年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在位59年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

蜃在位21年度,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

孔甲在位31年

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在位11年皋,孔甲的儿子。

发在位11年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

桀在位52年

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

夏朝简介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

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

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

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II

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混手中。寒淀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混,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

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

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

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匕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

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一一商在其首领

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

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

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

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

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

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

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

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

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一启一太康一仲康一相一少康一杼一槐一芒一泄一不降一

扃一胤甲一孔甲一皋一发一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

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

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

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

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

商朝帝王一谱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

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

商汤在位30年

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

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在位3年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在位4年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

太甲在位33年

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在位29年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在位25年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在位36年小甲,太庚子。

雍己在位12年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在位75年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在位11年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在位15年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在位9年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

祖乙在位19年

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在位16年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在位20年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在位32年祖丁,祖辛子。

南庚在位29年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在位7年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

盘庚在位28年

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在位21年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在位21年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

武丁在位59年

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

祖庚在位7年祖庚,武丁子。

祖甲在位33年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縻辛在位6年縻辛,祖甲子。

庚丁在位6年庚丁,祖甲子,縻辛弟。

武乙在位4年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

太丁在位3年

杀之。

帝乙在位37年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

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

商纣在位33年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R

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

词——“桀纣之君”。

商朝(前562年?一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

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一一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

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

的羽翼,后又在有嫉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

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

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

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

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

迁于嚣;河檀中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

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

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

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忖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

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康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

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

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

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

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

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己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

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

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

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

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

弃,帝善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西周朝皇帝谱

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

文王在位51年

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

武王在位5年

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

成王在位30年

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

康王—

盛。

昭王在位2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

穆王在位55年

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共王在位12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懿王在位25年懿王姬购,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孝王在位15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夷王在位12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在位16年,

厉王在位16年

竟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

宣王在位46年

''宣王中兴

(前781-前

771)年在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

幽王

位,在位11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西周(前1027年?一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

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

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邛、

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

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

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

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

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

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

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

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

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

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

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

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

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

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

最后个皇帝,与厉王,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

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

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

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

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已

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

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东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

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

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

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忖共有一百四

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锦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

中原己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

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

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

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

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

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

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

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这

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

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

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II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

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

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东周帝壬谱

1历史长河一|帝王_________帝王介绍

元前770年登基平王(宜臼)

束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畤,周室衰微,^侯强而周

元前720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室弱,餐、楚、秦、晋开始强大

720年(在位50年)

元前719年登基桓王(林)

平王孑系,桓王三年,奠公朝,桓王不橙。十三年,伐

元前697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哪,奠E射^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697年(在位22年)

元前696年登基庄正(佗)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

元前681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681年(在位15年)

元前682年登基釐王(胡膂)

元前677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庄王子.釐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677年(在位5年)

釐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稹,而且很受宠。及

惠王(周)惠王即位,球联络众大夫遏伯等五人作置L,计划召燕国、卫

元前677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稽称王。郑国、虢国国

元前652年去位

652年(在位25年)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又立惠王。

惠王十年的时候,赐膂桓公卷伯。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

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

元前651年登基襄王(郑)

带,叔带逃往齐国。膂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

元前619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隰朋平灭威胁昔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

619年(在位32年)

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橙的款待,回国。九年,膂桓公卒。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元前619年登基顷王(壬臣)

元前613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襄王子.

613年(在位6年)

元前612年登基匡王(班)顷王子.

元前606年去位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606年(在位6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陛潭的敌人,第二年经过

定王(瑜)

元前606年登基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孑系满出使拒绝,楚兵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元前585年去位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

585年(在位21年)

楚王死。

简王(夷)

元前585年登基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属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元前571年去位周朝的公子子周,立卷悼公。

571年(在位14年)

灵王(泄心)

元前571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元前544年去位

544年(在位27年)

景王(贵)

元前544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死亡:不详灵王子.

元前521年去位

(在位23年)

悼王(猛)

元前520年登基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元前520年去位王.但被子朝杀死.

520年(在位。年)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

敬王(丐)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卜九年,

元前519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膂田常毅其君蔺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

元前476年去位

476年(在位43年)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减

1竦。孔子卒。

元王(仁)

元前476年登基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敬王子.

元前468年去位

468年(在位8年)

定王(介)

元前468年登基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滋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元前441年去位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441年(在位27年)

哀王(去疾)定王晨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装毅哀王而自立,就是

元前441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毅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

元前441年去位

441年(在位0年)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考王(嵬)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卷桓公,接替周公的

元前440年登基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

元前425年去位425年(在位15年)封他的小儿子在帛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威烈王(午)

元前425年登基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斡、魏、超诸侯的身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元前401年去位份.

401年(在位24年)

安王(骄)

元前401年登基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盟毅楚磬王

元前375年去位

375年(在位26年)

烈王(喜)

元前375年登基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安王子.

元前367年去位

367年(在位8年)

显王(扁)

元前367年登基烈王弟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穗王.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

元前321年去位其^^侯皆悬王

321年(在位46年)

慎靓王(定)

元前320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显王子.

元前314年去位

314年(在位6年)

赧王(延)

元前314年登基

出生:不详一去世:元前慎靓王子.王赧畤柬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元前256年去位

256年(在位58年)

春秋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诸侯则势力越来大,其中

以春秋五霸为最。

春秋帝工谱

齐桓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

前685年即位,

齐桓公襄公死后,先公子纠回国即位,并用管仲为相,逐渐强国,是最早的诸侯盟主,在

在位43年

位43年,死于前643年。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曹国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亲,

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献公杀出逃,周游各国,尝尽人间酸苦,直到前

晋文公(前前637年即位,637年才回国即位,已经是62岁高龄了。他即位后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晋

698-前628)在位9年国很快强盛起来。前632年在与楚国的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而名镇天下,成为

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出自这次战争•。晋文公在位9年死,但晋国的霸业则长

达80多年。

秦穆公赢任好,前656年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结成秦普之好,但秦国与

前659年即位,

秦穆公晋国还是爆发了毅之战,秦国打败,穆公励精图治,用百里奚等人,终于于前624

在位38年

年打败晋军,遂霸西戎。

宋襄公姓子名兹父,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广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贤名原扬,即

前650即位,在位后又一派盟主作风,号盟诸侯,单只有一些小国参加,襄公怒,发兵功楚,与楚

宋襄公

位13年国战于''泓",楚军过河,宋将要半渡击之,宋襄公不准,等楚军过河后,列好队,

宋军被楚军大得大败。宋襄公''以礼治军",贻误战机,被后人耻笑。

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后经

前613即位,在

楚庄王大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他任孙叔敖为相,

位22年

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先后征服大小国二十多个,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

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

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

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

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

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

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种

特权一一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

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一一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

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土十五乡,此卜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

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

夷大国一一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ii<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

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

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

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

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

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

家分晋”。

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

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

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

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

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

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

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

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

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

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

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

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

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一一战国。

战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

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以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

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

战国帝王谱

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

前361年即

秦孝公(前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

位,在位24

382-前338)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

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

前356年即

齐威王(-前自立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

位,在位36

320)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

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前369年即

魏惠王(-前魏惠王魏笔,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

位,在位50

319)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