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法课件_第1页
根轨迹法课件_第2页
根轨迹法课件_第3页
根轨迹法课件_第4页
根轨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轨迹法课件1第1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设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第2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根轨迹在s平面上相遇,表明系统有相同的根。即根轨迹上的分离点(或会合点)与特征方程式的重根相对应。若为二重根,必同时满足和。因此求得:消去,可得到:便于忘记,上式又可写成:或以上分析没有考虑(且为实数)的约束条件,所以只有满足的这些解,才是真正的分离点(或会合点)。3第3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设系统试求该系统根轨迹在实轴上的会合点。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求得:代入特征方程1+G(s)H(s)=0检验:s1代入,求得:K<0,故s1舍去;s2代入,求得K>0。所以s2会合点。(舍去)

4第4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检验K1只要得到的符号即可,不必出具体的数值。

一般来说: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相邻的开环极点(零点)之间;则个分离点(会合点)。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一个开环极点与一个开环零点之间,则或者既不存在分离点,也不存在会合点,或者既存在分离点,又存在会合点。5第5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四重分离点

复数分离点6第6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另外两种表达形式:(1)因为令,即得到7第7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仍以上例说明:因为令求得(舍去)

8第8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

因为即其中即所以

-9第9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仍以上例说明:因为消去分母解上式得到 经检验,s2是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对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由于后面两种方法都是从第一种方法派生出来的,所以求得的结果一定要检验,舍去K<0所对应的值。

(舍去)

10第10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复杂情况用试探法。在-2

-3之间存在一个分离点。所以分离点的位置为11第11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7、根轨迹的出射角与入射角若根轨迹的一个分支离开复极点的出射角为,则(各零点到的向量幅角之和)

(其它各极点到的向量幅角之和)

若根轨迹的一个分支终止于复零点的入射角为,则

(各极点到的向量幅角之和)

(其它各零点到的向量幅角之和)

12第12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出射角(或入射角)是指根轨迹离开复极点(或终止复零点)处切线的倾角。在根轨迹曲线上取试验点s1,与复极点-pa的距离为。当时,可近似地认为s1在切线上,切线的倾角就等于复极点的出射角。所以的出射角:

13第13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8.根轨迹与虚轴交点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满足特征方程的值。工作在此点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介绍常用的三种方法。(1)

利用特征方程求取。用替代s,令虚部、实部分别等于零,求得和对应的K1。(2)利用劳斯阵列求取。将劳斯阵列中s2行系数构造的辅助方程求得。若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多于两个,则应取劳斯阵列中大于2的偶次方行的系数构造的辅助方程求得。(3)利用试探法求取。先给出根轨迹的大致图形,根据经验选择满足幅角条件的试探点求出,再利用幅值条件确定交点处的K1值。14第14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解:起点:0-3-1+j-1-j

终点:∞∞∞∞

(1)渐近线:n-m=4条。倾角:与实轴的交点:

(2)实轴上的根轨迹:例试绘制根轨迹图15第15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6第16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分离点:试探法求得(4)–p2出射角:-p1,-p3,-p4到-p2

的幅角分别、、.所以同理不难求得极点-p3处的出射角:(5)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方法一:由特征方程求:特征方程:17第17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实部方程: 虚部方程: 解得:方法二:由劳斯阵列求:列出劳斯阵列令s1行首项为零,即求K1=8.16得,再根据行s2系数得到辅助方程

(舍去)1.13-=w1.12=w01=w18第18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9.根轨迹的走向

当n-m≥2满足时,随着K1增加,一些根轨迹分支向左方移动,则另一些根轨迹分支将向右方移动。开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

当满足n-m≥2时,上式sn-1项将没有同次项可以合并,通常把称之为极点的“重心”。19第19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当K1变化时,极点的重心保持不变。所以,为了平衡“重心”的位置,当一部分根轨迹随着的增加向左方移动时,另一部分根轨迹将向右方移动.例20第20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0.根轨迹上K1值的计算根轨迹上任一点S1处的K1可由幅值条件来确定。即

=

21第21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画根轨迹,并确定时K1的值。解:只对根轨迹曲线的特征点进行分析。

(1)渐近线:3条。渐近线的夹角: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2)分离点:

(舍去)22第22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特征方程:s(s+4)(s+6)+K1=0令代入,求得实部方程:

虚部方程: 解得:

(舍去)(4)确定时的K1

值:过原点作OA射线交根轨迹于A,使得,测量得:求得23第23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A点对应的坐标,即闭环的一个极点位置:K1=44.5时另外两个极点同理可求得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1.57处对应的K1=17。24第24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绘制根轨迹图的十条规则序内容规则1起点终点起始于开环的极点,终止于开环传的零点(包括无限零点)2分支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数(n

m)3对称性对称于实轴4渐近线相交于实轴上的同一点:坐标为:倾角为:5实轴上分布实轴上的根轨迹在实轴的某一区间内存在根轨迹,则其右边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数之和必为奇数25第25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序内容规则6分离(回合)点实轴上的分离(会合)点——(必要条件)7出射角入射角复极点处的出射角:复零点处的入射角:8虚轴交点(1)满足特征方程的值;(2)由劳斯阵列求得(及K1响应的值);9走向当时,一些轨迹向右,则另一些将向左。10K1计算根轨迹上任一点处的K1:26第26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复域分析1.稳定性分析:当K1=240时,有一对虚根,处于临界稳定,输出等幅振荡。当K1>240时,根轨迹曲线进入S右半平面,系统有一对正实部的共轭复根,因此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当K1<240时,系统根的实数部分均为负值,即根都分布在S左半平面,系统是稳定的。2.稳态性能分析:系统的开环根迹增益K1与开环放大系数成正比,因此对稳定的系统来说,K1越大,ess越小,稳态性能也越好,但K1最终不能大于240,否则,系统将出现不稳定状态。4.3控制系统性能的复域分析27第27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动态性能分析:当0<K1≤17时,系统根为负实数,可看成三个惯性环节串联。当17<K1<240时,两个根轨迹分支进入复平面,产生一对共轭复根,系统的阶跃响应带有振荡特性。K1越大,振荡越厉害。若取ζ=0.5,极点:s1=-1.2+j2.1,s2=-1.2-j2.1,s3=-7.6。s1、s2可看成主导极点,s3可忽略,即可用二阶系统的来近似该系统。求得复域动态性能指标:ζ=0.5,ωn=2.4对应的时域指标:

ts==2.9s

σp=16.3%28第28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增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系统根轨迹的整体格局是由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所共同决定的。开环零、极点位置不同,根轨迹的走向差异很大。1.增加极点(以具体系统加以说明)

一般可以认为,当函数G(s)H(s)在s左半平面增加极点,会促使原根轨迹向右半部移动,稳定性下降。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增加极点:s=-b

29第29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增加极点轨迹向右弯曲,渐近线角度由±900变为±600。分离点向右移。(a)稳定,(b)在K1小时稳定,K1大可能不稳定。(a)(b)30第30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1第31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增加零点(以具体系统加以说明)

对G(s)H(s)函数增加零点,会使根轨迹向s平面左半部移动,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增加一个实零点后的根轨迹32第32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增加一对共轭复数零点后的根轨迹33第33页,课件共34页,创作于202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