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测验作业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表1元初六年(119年)“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疾病”卷5元嘉元年(151年)“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卷7建宁四年(171年)“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173年)“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二年(179年)“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卷8表1是摘自《后汉书》的资料。这反映了东汉时()A.人们的健康状况比较差 B.朝廷重视医药学的发展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D.政府积极应对疾疫发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政府派遣光禄大夫、中谒者、常侍等重要官员到全国各地“巡行”,送医送药,这反映了东汉时期政府积极应对疾疫的发生,故选D项;政府送医送药并不能说明民众健康状况比较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医药的学术研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监察,排除C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对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措施进行考查。2.1835~1949年欧美各教会在华共设有两万五千张病床,投资五千万美元,年均约四百名外国医护人员在华工作;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1850年在广州编译出版了较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这些资料说明()A.教会医院是文化侵略的先锋B.欧洲宗教改革浪潮传播到中国C.在华传教士的活动有客观积极作用D.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高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从材料中可知,近代中国时期,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医疗投资和翻译书籍都做出了重大贡献,C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内容,排除B;材料中未提到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排除D。【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近代中国医疗防疫事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D.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仁”,说明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选A;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并不能说明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排除B;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并非教化病人,排除C;“仁”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值得肯定,D表述错误。【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综合考查古代儒家思想与中医药的思想观念。4.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萃取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成就进行去粗取精的一个典范。空白处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肘后备急方 D.本草纲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肘后备急方》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萃取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成就进行去粗取精的一个典范,C项正确;《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排除B项;《本草纲目》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综合考查古代与新中国时期防疫事业的发展。5.《西洋药书》由康熙帝任命的御前侍讲法国传教士白晋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金鸡纳霜(治疗疟疾药物)等40余种西药,论述了30多种病状及医疗护理药方和临床使用方法。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其中收入了金鸡纳霜等药物。材料表明《西洋药书》()A.得到统治者支持而地位尊崇 B.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C.系统总结传播了西方医学成就 D.推动了西医在中国广泛传播【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中国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收入了金鸡纳霜等《西洋药书》中介绍的药物,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B项正确;A、C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近代欧洲医学与中医药学联系的认识。6.下面图1、图2分别为(唐)敦煌莫高窟159窟的僧侣刷牙图和成都出土的唐代骨质牙刷柄图。这两则史料说明唐代社会已注意到()A.文化政策对中西交流的贡献 B.个人卫生保健的价值C.民众生存条件改善的必要性 D.佛教对传统习俗的影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唐朝在刷牙方面已有记载、描述,说明此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个人卫生保健的价值,B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中西方文化交流,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个人卫生,而不是民众生存条件的改善与否,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对传统习俗的影响,D项错误。【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对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措施进行考查。7.下表为近代以来英国颁布的一系列法律。1875年1866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9年1952年《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工业分布法》《新城法》《城乡规划法》《国家公园和乡村通道法》《城镇发展法》据此可知,英国()A.“城市病”问题的严重 B.政府对城市建设的重视C.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D.城市化助推工业化发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英国政府就公共卫生、工业分布、城乡规划和公园、乡村通道等问题颁布一系列法律,体现了英国政府对城市建设的重视,B项正确;“城市病”问题的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只有一系列立法,不能说明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排除C项;城市化助推工业化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掌握。8.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开办了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C.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 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70年到1984年短短十四年的时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增加100多所,增加了10个国家。可见,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多个国家联合发展卫生事业,排除A项;医疗保障制度和环境污染现象,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认识。9.历史上,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建国初期()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卫生防疫制度。说明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故C正确;西南疫情的基本解决不能说明地域发展差异的缩小,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故排除B项;西部大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故排除D项。故选C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成就的认识。10.下图是旧中国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A.对外开放决定身心健康 B.人民文明素养得到不断提升C.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D.环境恶化影响人均寿命提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通过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寿命明显提高,说明人民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这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A项中“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人均寿命和人民文明素养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环境恶化影响人均寿命提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成就的认识。11.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是指()断肢再植手术 B.针刺麻醉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试管婴儿【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医疗科技成就的掌握。1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关于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C.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技术 D.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国卫生运动不能提高医疗技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均属于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C。【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成就的认识。13.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而在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一个月的时间蔓延全世界,成为全球公共安全事件。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 B.新冠病毒肺炎具有超强传染性C.防疫措施不到位 D.科技革命的影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因此A正确;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对瘟疫传播的原因进行考查。14.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由此可知“赤脚医生”()A.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 B.作用被夸大,是时代产物C.有利于完善村镇医疗网 D.身兼数职,待遇优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村缺医少药,“赤脚医生”的出现有利于完善农村的医疗网,C项正确;据材料中的时间“1968年”可知,当时虽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但仅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出“赤脚医生”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B项中“作用被夸大”的说法错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赤脚医生”是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无法得出“待遇优厚”的结论,排除D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认识。15.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础免疫计划中有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可以免费接种这些疫苗。这表明()A.基础免疫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确保儿童健康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儿童的免疫计划C.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D.疫苗接种后可以终生免疫【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免疫计划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并没有提到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健康情况,故A项错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疫苗的接种问题,故C项错误;儿童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终生免疫,故D项错误。【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成就的认识。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罗马帝国沦陷后,欧洲文明大都不重视公共卫生问题。19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年之久,霍乱连续18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年非洲索马里报道了最后一例天花疫情,随后2年里,没有新的发病记录,因此,人们认为天花已被彻底消除。——摘编自丽贝卡.弗格森《历史》材料二1910年10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12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1911年4月,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防疫会议”,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摘编自陈雁《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口居住密集。条件;政府的关洼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增强;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2)特点: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通过立法保障;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寻求国际合作;倡导民众参与。影响:促进西医推广和传播;加快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推动国际防疫合作;提升民众卫生观念。【作业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欧洲文明大都不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可归纳出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城市化加深等角度进行分析;条件;根据材料“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增强及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等角度进行分析。(2)特点:根据材料“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可归纳出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根据材料“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可归纳出通过立法保障;根据材料“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可归纳出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根据材料“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防疫会议’”可归纳出寻求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导民众参与。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进西医推广和传播、加快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推动国际防疫合作及提升民众卫生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设计意图】本题当中的材料既有学术著作也有论文的节选,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本题围绕两则材料设计2个问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整合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怎样的影响?材料二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材料三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克罗斯比探讨了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感,而“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总计才42.3万人,远远少于这个国家在10个月之内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数”。——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一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3)1918年大流感起源于哪国?克罗斯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材料四“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的一句有些让人诧异的话,而瘟疫背后的几乎所有真相都让人吃惊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任何和我们亲密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致命的杀手。寄生物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游移以及它独特的潜伏本领让人类痛苦不堪,所谓的抗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自欺欺人。——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4)《人类瘟疫报告》一书中指出,“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你是如何理解瘟疫“在当代是考场”的。【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变化:农耕文明;逐渐定居、聚居,开始蓄养动物。影响: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2)现象:印第安人急剧减少。原因:西方殖民者的疯狂屠杀和残暴奴役;病菌和传染病迅速蔓延。(3)1918年大流感起源于美国。方法: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4)科技的考场,即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战胜病毒;人性的考场,即人类掌握关于病毒的技术是为了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作业分析】(1)根据材料一“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可得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是:人类向农耕文明迈进,逐渐定居、聚居,开始蓄养动物。根据材料一“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可得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2)根据材二“……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可得出,印第安人急剧减少。根据材料二“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自查实践深度解析
- 了解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评分标准试题及答案
- DB36T-红壤旱地周年油菜-花生-芝麻轮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2024年体育经纪人考试概述
- 电力员工培训课件
- 方法论:游泳救生员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2024篮球裁判员道德规范试题及答案
- 体育经纪人资格考试注意事项 试题及答案
- 农业植保员实践技能试题及答案
- 探索模具设计师资格认证的新视野试题及答案
- 《服务营销双主动》课件
- 采油工程试题及答案
- 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
- DB51T 1466-2012 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单木出材率表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分享课件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风电工程需要编写的专项施工方案及危大工程目录
- GB 1886.33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高清版)
- 【“说题“比赛说课稿】高中物理原创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