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_第1页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_第2页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_第3页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_第4页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姜娟赶紧去医院吊水一旦宝宝不舒服,全家总动员。浩浩荡荡的小儿输液队伍昆明儿童医院三名护士被打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争执护士被家属按在护士站殴打护士被打流产小儿通过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特别是门诊、急诊常见的护理常规操作。由于患儿好动、贪玩,行静脉输液的患儿经常出现针头脱落情况,而再次行静脉穿刺则对患儿的精神和肉体造成再次伤害。万萍.小儿静脉输液时针头脱落及漏药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334-335.小儿头皮针脱落常见原因1

固定方法不好头皮穿刺时不剃头,汗多,固定方法不当可经常导致头皮针脱落。2

穿刺位置选择不好如:耳后静脉、枕静脉,患儿器闹、转头等易造成脱针。3

与家属沟通不够指导不到位,家长不能有效看管患儿,乱动,甚至用手去抓掉针头等。4

穿刺缺乏经验见回血就固定,由于针尖进入血管过短,稍活动即易脱出。5

输液速度缓慢患儿输液滴速缓慢,血管压力低,患儿哭闹易致回血造成针头堵塞。田静,冉茂黔,麻平规.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纠纷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33.头皮刮不干净小儿好动静脉选择不好

固定方法不当穿刺前患儿的固定研究表明,静脉穿刺前即进针前,妥善约束患儿的活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患儿年龄幼小不能很好配合,操作时需要由助手(医务人员或陪护家属)协助固定患儿,避免在穿刺时因疼痛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影响穿刺成功。穿刺前最好将患儿放于床上,由助手固定好患儿躯体、肢体、头部,如用大毛巾(或床单)约束好患儿再固定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无论取仰卧位或是侧卧位,头下放治疗枕,以增加患儿头部左右晃动的阻力。[3]刘艳梅.小儿静脉输液成功及失败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6(27):116-117.[4]范玲.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45.[5]叶桦.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1):60-61.几种患儿固定方法穿刺时固定当用物、消毒、固定准备好后应马上进行静脉穿刺,以免因时间过长患儿不适或哭闹过久,增加操作难度。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掌继续固定患儿的头部,松开食、拇指并小心固定好针柄及针尾处的头皮针管,防止针柄移位及头皮针管下垂,右手取一条输液贴粘贴于针柄上,然后根据情况取1~2个大小合适的无菌棉球垫于针柄和头皮之间,因为穿刺部位在头上,无论进针的角度多小,针柄与头皮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角度,如果将针柄直接下压与头皮相贴,血管很容易被针头穿破,导致穿刺失败,因此垫棉球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头皮静脉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报道采用三角形棉球固定法,固定时三角形棉球的圆锐角指向针梗的方向,稍圆钝的角垫于针柄下,以平衡头部弧形,将穿刺的针尖部位与针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防止针尖在弧形上的头部因角度的微小改变而导致液体渗漏。[5]叶桦.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1):60-61.[6]王怡军,马庆华.三角形棉球用于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11):28.穿刺后固定54固定法刘长青等人采取5条胶布4个固定点固定法(即54固定法)效果较好,其具体方法为:准备长4-5cm、宽1cm胶布4条,按护理操作常规将第1条胶布固定于针柄上、第2条胶布交叉固定针柄、第3条胶布固定于交叉胶布上面牢固固定针头,形成针头固定点;第4条胶布将头皮针管呈S形固定于头皮针的左侧或右侧头皮上(又增加2个固定点)。再用第5条胶布(长3-4cm、宽1cm)将头皮针管远端适宜处固定于婴儿左侧或右侧耳廓上(再增加1个固定点)。[7]刘长青,初慧敏,王霞等.婴儿头皮针的固定法[J]华西医学.2011,26(2):206.许广艳与蒋英军在54固定法基础上加用头套,具体作法为:把外科用的弹力头帽剪去下端的带子,剪成宽5㎝左右的筒状头圈,把自制的头套撑开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贴的胶布上,加强固定。[8]许广艳,王冠聪.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良[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4):148.[9]蒋英军,李玉琴.医用弹力绷带网状型帽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改进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72.54固定法固定较彻底,但是操作繁琐,一旦出现药液外渗或者输液完毕拔除输液针比较费事。同时医用布胶布制作质量不精良,易过敏,易脱胶,除去基层医院,基本已经被停止使用。针头下垫棉球,头套固定54法宽胶布固定头皮针软管法以医用宽胶布(7cm×3cm1张,并在长边正中处剪开一长1cm的小叉)固定针柄和针体宽胶布小叉对准头皮针软管并将开叉处胶布紧贴于软管下的皮肤。将带有吸收垫的输液胶贴覆盖于针眼处,然后将头皮针的软管盘起用输液胶贴上另一条胶带进一步固定。根据针头所在的位置,将头皮针软管远端用胶布就近固定在左、右耳的耳轮或耳垂上,这样当患儿头部转动时,受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在被软管黏连着的耳轮、耳垂上,起到降低针头移位的保护作用。[10]申爱美.小儿头皮针的固定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309.蒋文峰则取1根长胶布自患儿左耳后方经头顶将输液管接头上7~8cm处固定在患儿右耳后,输液管固定在头顶,可较好地防止患儿抓扯,即使不小心被扯到,前面有一个突出的接头,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此种方法在输液结束或者输液外渗需重新穿刺拔针时,布胶布往往粘住患儿头发,增加患儿痛苦,需小心揭除,浪费时间,也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11]蒋文峰.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良[J].全科护理,2009,7(4):920.松紧带法陈莉莉与高霞采用2cm宽的松紧带替代布胶布固定患儿头部头皮针,具体方法是:用2cm宽、45-55cm长的松紧带,每根松紧带两端用搭扣三对。最外缘搭扣位置居两末端为1cm,以避免搭扣突出摩擦患儿皮肤和直接末端暴露夹住患儿头发。穿刺成功后,用三根胶布常规固定,然后采用松紧带绕头1周固定,搭扣位置避免穿刺部位,松紧根据患儿的头围采用具体位置的搭扣,以能容一指为宜,位置在针柄的后1/2-1/3,露出针尖便于观察输液局部反应。但是松紧带需要另外制作,同时松紧带容易失去弹性,不能长期使用。[12]陈莉莉.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改进[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5):80.[13]高霞.巧制小儿头皮针固定带[J]护理学杂志,2010,25(23):24.宽布带法胶布绕头一周(胶布透明看不清楚)

一次性口罩带法李敏采用未使用或已使用的带松紧带的一次性口罩,将口罩中间无纺布剪去,剩下的2个带松紧带的环形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照射消毒后备用。常规操作固定针柄及穿刺点,即先取第一条胶布横向固定针柄,取第二条带有消毒小棉块的胶布横向固定于皮肤穿刺点(小棉块要正对针眼),第三条胶布放于头皮针尾端下,反折交叉固定于穿刺针两旁,最后将输液针头硅胶管自然盘曲于穿刺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