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分类训练:《感动中国》材料(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分类训练:《感动中国》材料(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分类训练:《感动中国》材料(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分类训练:《感动中国》材料(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分类训练:《感动中国》材料(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感动中国》材料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表彰大会上增加了第十一个表彰对象。【特别致敬】抗疫英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此外,要致敬的还包括14亿人当中的你我他,我们应该为自己点赞,因为每个人都了不起!读了以上文字,你对节目中“特别致敬”的做法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入选人物杨振宁的颁奖词是:“……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作为当代青年,这段颁奖词对你在成长、成才、成人方面有什么启示?请据此并结合你的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近期,《感动中国》节目为叶嘉莹写了一段颁奖词——“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在互联网上引起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在当代,杰出的女性人物被称作“先生”已不妥当;但也有网友认为,“先生”一词表达的是尊敬、赞许之意,并无不妥。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下是三位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三句感人的话:抗疫救人中,妻子感染新冠病毒,自己又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说:“还有几百个病人等着你,你不能说我不行,不需要取舍。”抗洪救灾中,安徽庐江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连续四天四夜奋战在一线,用生命践行了对父亲和家乡人民的承诺:“我会守好庐江。”抗美援朝中,击落美军9架飞机的一级战斗英雄王海说:“保家卫国怕什么,你美国人是一个人,我们中国人也是一个人,……老子不怕死。”班会课上,针对以上三位人物感人的话,同学们正各抒已见,就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看法。那么,你感触最深的又是哪一句?请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发言,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先生一生以研究、创作、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她用钟嵘《诗品》的话来阐述诗词的作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但也有学生问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引用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告诫她的学生: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她深信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思考与生活实际,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21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获奖人物”揭晓。获奖的人物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有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有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有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还有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等等。极不平凡的2020年,他们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着全体中国人!主持人敬一丹说:“中国需要《感动中国》这样一个节目,我自己也需要,它让我感受到阳光。但我们最早要寻找的方向并不只是感动。”白岩松说:“感动了,然后呢?我们要做的和该做的事似乎还很多。”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其美多吉是康定到德格线路的邮政驾驶员。他从小就有开车梦,18岁自学修车和开车,后竞聘为邮政驾驶员。29年来,为了及时安全送达邮件,他克服了天寒路险等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把“艰辛之路”变成了藏区的“幸福之路”。他被评为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明确;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用规范汉字书写。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卢永根,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因罹患癌症,87岁的卢永根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2017年3月的一天,卢永根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其实,这样的“院士风范”我们并不少见。92岁的崔昆院士一件衬衫穿30多年,却累计捐款400余万元,甚至将自家的轿车都捐了出去;93岁的黄旭华院士55年没进过理发店,全靠夫人在家“帮忙”;已故的徐祖耀院士,起居室狭小不堪,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而他却累计捐出500余万元……对于上述人物的行为,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参考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慷慨的颁奖词将人们拉回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这一份感动中有你,有我,有我们每一个人:比如那些在生死线上奔跑的白衣天使,比如那些火速集结的人民子弟兵和支援者,比如那些不分昼夜创造奇迹的防疫工程建设者,比如那些不辞辛劳的社区工作者,更有那些平凡岗位的普通人,那些从“90后”到古稀老人的志愿者,以及忍受着隔绝与思念的每一个平凡人。“特别致敬”说明,如今“感动中国”的视角已不仅仅是那些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也不仅仅是那某一两个普通人,而是广阔人海中那许许多多曾为抗疫做出过奉献的你我他之一员。所以,写作时,不能仅仅围绕抗疫英雄中的“英雄”去着笔,而是应该抓住材料最后一句话中的“你我他”和“为自己点赞”这两个立足点,指出“特别致敬”的特别之处不在于“抗疫”的成果,而在于抗疫过程中每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都有被看到,都感动了自己、感动了他人、感动了中国。当然,对于这个栏目能增加第十一个表彰对象——特别致敬“抗疫英雄”的做法,也可以赞扬如今新闻传播平台能看到普通人的付出,而不只是聚焦于伟大人物这一转变。立意:1.特别致敬每一个平凡英雄。2.普通人的奉献越来越“被看见”。3.抗疫,我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认可。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出自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颁奖词:“……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从这段颁奖词中,我们看到了杨振宁先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祖国爱的纯真。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从杨振宁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功在世界、心怀祖国的精神。“作为当代青年,这段颁奖词对你在成长、成才、成人方面有什么启示”,根据写作要求,杨振宁先生的这种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精神应是写作的重点。当下青年在成长的路上应以杨振宁先生为榜样,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为国家富强振兴而奋斗。行文思路:由“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确立观点:让爱国和奋斗携手同行,然后用三个分论点“青年当心有家国”“青年当为国奋进”“让爱国和奋斗携手同行”论述,最后收束全文。全文采用并列式。立意:1.负重前行,强我中华。2.青年当为国而奋斗。3.让爱国和奋斗携手同行。3.例文:叶嘉莹怎么称呼,是个问题《感动中国》为叶嘉莹撰写的一段颁奖词,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短短几十字的颁奖词,最后一句“出了问题”,准确地说,是最后半句——“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先生”二字一出,舆论场顿时炸开了锅。于是,一场关于“杰出女性人物能不能被称作‘先生’”的大讨论,就这样又一次拉开了帷幕。一拨人呐喊着,“叶嘉莹是女士!叫先生是抹杀了她的身份”;另一拨人则针锋相对,“就要叫先生!这是尊称懂不懂”。当然,还有不少吃瓜群众,觉得这场争论就像《武林外传》客栈众人在纠结“乞丐小米究竟是撑死的还是齁死的”一样无聊。我倒是认为,称叶嘉莹先生未尝不可。认真说起来,“将杰出女性称为先生”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被沿袭下来,其中也不乏来自官方、权威的声音。叶嘉莹并不是第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名人,近现代以来的宋庆龄、杨绛、屠呦呦等德高望重的女性人物,都曾被称作“先生”。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反对者,并不是真的认为《感动中国》搞错了叶嘉莹的性别,明明是女士却称呼为先生。恰恰相反,他们反对的,正是这种“将杰出女性尊称为先生”的语言习惯。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任何一位男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而女性只有在获得巨大成就时,才能被“尊称”一句先生呢?这看上去不太公平。在这次争论中,文史博主“仗剑南窗”提出,比起“先生”,称呼“女士”才是性别歧视。他援引了《诗经》的注释,指出“士”的本义是男子的美称,而“女士”,其实是“女而有士行者”,是指具有士人品行的女子,因此“女士”反而还不如“先生”,至少“先生”在字面上没有性别含义。一贯心直口快的女诗人余秀华也是“先生”用法的支持者,去年,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余秀华发表了一段文字,称呼“叶嘉莹先生”,遭到一些网友批评。她反驳,叶嘉莹当然配得上先生二字,倒是大部分普通男性不该冠以先生之名。称呼叶嘉莹、杨绛等人为先生,本意当然是取“老师”“长者”这层含义,一些激烈批评者声称“女性只有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才能得到一个普通男性的称谓”,创造出一种本不存在的主观恶意,并对着这个稻草人拳打脚踢,显然不太妥当。【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所讲的是《感动中国》中关于叶嘉莹颁奖词引发的争论,《感动中国》颁奖词中称叶嘉莹为“先生”,引发了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在当代,杰出的女性人物,被称作“先生”已不妥当;但有人认为,“先生”一词表达的是尊敬、赞许之意,并无不妥。反对或赞成者,均有自己的理由,鉴于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然后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然后加以阐发。【立意】1.“先生”只是表达对有成就或德高望得的女性的尊敬和赞许;2.“先生”不关乎性别;3.时代在发展,有些称呼应该改变。【素材】1.民国时期,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在中国的革命中女性地位也逐渐上升,西方的女权思想影响着中国女性思维的改变。一些女性开始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女性的自由,包括女学者、女大学生,这些受过现代教拥有独立的文化艺术思维的女人被称为“先生”。但“先生”也不是乱用的,这是一种对女性的尊称,对她们个人贡献和影响力的肯定。最先获得“先生”称号的就是女权思想的提出者秋瑾,她因革命牺牲,提出的妇女解放运动为中国女性的自由和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2.“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今称教师为“先生”,本此。应该说,有学问的人都被统称为"先生",与性别无关!3.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成为禁锢女性的精神枷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陋见严重压抑和摧残了女性的聪明才智。随着风起云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尊重女权、男女平等的要求开始被提上了日程。应当说,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倡导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先觉者和实践者。蔡元培早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时,就反对尊君卑民、重男轻女的旧习,痛恨封建制度加给女性的深重压迫,主张男女平等。他认为,中国社会要有大的改革,则女权必须扩张;占有半数的女胞获得平等地位以后,国力将增加一倍。他从决绝仕途从事教育救国之日起,就首先把教育普及与实行男女平等联系起来,强调“女子不学,无以自立”;“欲令人人受教育,自当以女学为最重要之事”。4.例文:肩扛重任,勇于担当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肩扛重任,勇于担当”。特别感动于张定宇院长的话:“还有几百个病人等着你,你不能说我不行,不需要取舍。”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责任如阳光,能激发潜能;责任如甘露,能净化心灵;责任如烛光,能照亮人生。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素质。每个人都必须拥有责任并履行责任,只有责任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唤醒人的良知。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花木兰替父从军体现的是一位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南宋名将岳飞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如今,张定宇院长敢医敢言、勇于担当,用他的行动和无私奉献挽救了无数生命;国逢疫难,古稀之年,临危受命,72岁的张伯礼院士如同披甲持锐的战士,抗疫期间一直战斗在最前沿;“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作为渐冻症患者,张定宇在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陈薇院士带领团队用自己的完美“逆行”、专业技能和大无畏精神,实践着另一重意义上的保家卫国……同学们,在这些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约束、一种使命。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推动着我不停地前进,我会告诉他:是责任!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心系责任,行于担当。万源保卫战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是对劳苦大众追求翻身解放的责任与担当;“7·17特大洪灾”中,万源军民英勇奋战,全力抗洪,是对万源人民生命财产的责任与担当;李林森部长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燃尽生命写忠诚,是对党为民务实清廉的责任与担当。同学们,我不相信手掌上的纹路,我只相信担当责任会让生活更加的闪亮,我会以负责为己任,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继续我的征途,我相信这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决心。至少,我相信,担当责任,青春无悔。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希望同学们都能事不避难,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奋勇向前。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张定宇院长的事例可以分析出小我与大我,责任与担当的价值理念;陈陆用生命兑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这是坚守与奉献;抗美援朝王海的话体现了爱国与牺牲的精神。综观材料,核心是爱国与奉献、责任与担当。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每个事例的主旨,在主旨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发言稿应就材料中某一个人的话谈爱国,谈责任,谈奉献与牺牲。【立意】(1)责任与担当——我们的使命;(2)用生命践行承诺;(3)勇于担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4)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5)爱国是最高的品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素材】(1)司马迁担当起父亲著书立说之责,遂成千古盛名,若司马迁受刑之后便一死了之,那么世上只会有一个令家人不齿的人,而不会有那令千古盛赞的司马迁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所担当的重任,令他的生命重于泰山,令他的声名传扬千古。担当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付出,还是为了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这一方面看,担当,也是为了自己。(2)(精彩片段)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比一粒沙子还要渺小,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和鄙弃,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担当在我们心目中很崇高,又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大事的担当固然很重要,小事的担当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既可以树立以建设祖国为理想读书的决心,我们也可以担当起平时值日的工作,为同学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还可以尽可能献出我们的爱心,向灾区捐出我们的零花钱,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更要可以经常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拾起落在地上的黑板刷……。我们应该担当的事情太多太多,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出一颗善良之心。我们就可以筑起一座担当的虹桥,并且使这座虹桥越来越绚丽多彩。(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炮火纷飞的战场,无论是抗日还是抗战,敌我撕杀的场面,早已定格成历史的一页页纸张,无数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建了新中国的根基。在北京刑场上,一代抗日名将、共产党人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疾书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长征的途中,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为革命再续火种……生命诚可贵,爱国价更高,这是一种蓬勃的情怀,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5.例文:诗词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诗词,在中国是一种重要文化,亦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们创作诗、讨论诗、欣赏诗、研究诗。诗词,的确是我国文化之瑰宝。但诗词在中国的现状却又不容乐观,它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离去、消退、被忘却。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诗词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是否还有用处呢?我的答案毋庸置疑为“是”,且大有益处。诗词,让我们富有文化底蕴,充满浪漫诗情。这一点古代的诗人们是有真切感受的,尤其是李白,他的性格,他的才情,都与诗,他最爱的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潇洒,倜傥不也是因他富有诗意?一位富有诗意的人,生活会过的更有情调,对凡事也看得开。诗是能够改变人气质的精神之物。有诗意的人,生活的苦难,便打不倒他,亦能更加享受生活的乐趣。诗词如此重要,何不细细品赏,斟酌字句?用充满诗意的心,去呼唤诗词那轻灵字句。诗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审美。对比起时下火热的“欧美风”“日韩风”等打扮甚至整容,诗词中的美是否更胜一筹?外国文化之美是应肯定的。但读过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泪染轻习,犹带彤霞晓露痕”,“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是否也将一位待字闺中少女的美好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了呢?柳眼般狭长清澈的眼睛,微润洇透粉颊,摆弄纤细手指。现代兴起的古装,不也是在还原着这种最纯真自然,情感流露的美吗?它与今人们胡乱整容,用化妆品将自己因生活琐碎而不再光鲜的外表粉饰太平相比,好太多了。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以下,如果没有古诗词的生活是多么枯燥乏味,我们只能说出“山真高啊”“天真蓝”的乏味表达,而不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趣。如果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情画意,只好说“春天来了!啊!”如果没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生活情趣,就只好感慨道“浣洗的人和采莲的人回家了啊!”更不用说“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这一言有尽,意无穷的诗境。同学们,诗歌,永远不可能被淘汰,它是中华文化的荟萃,是华夏历史的精华,为了让我们的祖先不必为我们而惭愧,那就行动起来,尽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将古诗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材料首先介绍叶嘉莹先生以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积极宣扬诗词的作用的事情。然后列举有人认为诗词对实际生活没有帮助的看法,最后是叶嘉莹先生给予的回答。从材料的倾向性看,是引导考生亲近古诗词,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解读材料的关键,在于叶嘉莹先生对诗词作用的阐述和解释。“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意思是即使穷贱,即使幽居,心也可丰盈。据此,考生可以写诗词浸润人们心灵的作用。“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据此,考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人们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生活的现象,写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哀莫大于心死”,心死的人是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的,“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让人维系精神的活力,从而更能感受幸福。据此,考生可写诗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任务要求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写一篇发言稿,考生需要围绕这一话题写作,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立意】(1)诗词浸润我们的心灵,为心灵找到栖居之处。(2)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3)诗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素材】1.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怀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活泼开放、高瞻远瞩之精神。读诗的时候,伟大的诗人都成了你的朋友,苏东坡、陶渊明、杜甫尽在眼前。诗人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读他们的诗,能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活泼生命。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山区孩子用本真质朴的吟唱,将山区孩子的命运体验和小诗的情感意境紧紧交织在一起,道出了两者共同的精神之源。苔花平凡的坚持与芬芳、向上的斗志与梦想,和孩子们艰难的处境与纯真的梦想相互映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3.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以来,古诗写得非常好。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蕴藏非常丰富,但好比你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守着这么好的家当,若找不到打开财富的密码,只能空自叹息。朱自清说,“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我们的来去之间,要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美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不要让它断绝。诗词的根在中国,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民族生存延续的命脉。历经千百年淘拣的中国古典诗词“博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领现代人踏进岁月的长河,品察生命本真的况味。6.例文:“感动中国”凝聚奋进的力量总有一种感动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人豪情满怀,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生力量。牛年新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感动的力量。

感动来自赤诚初心。“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人民英雄张定宇身患绝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的身影镌刻在每个人心中。“我还要回一次头,还去救那两个人。”消防员陈陆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用生命来诠释了“守好庐江”的誓言,兑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鲐背之年的叶嘉莹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呕心沥血撰写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成为学习经典、传承文明的宝贵财富;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与时间赛跑,让大国重器北斗尽显磅礴力量……他们中,有耄耋老人,有不惑中年,有风华青年,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是他们初心永擎,无怨无悔写华章,为民情怀永不忘,践行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誓言,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初心的力量。

感动来自默默坚守。“让一个穷苦女孩子受教育,就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公益校长张桂梅凭借毅力、韧性,用12年的时间改变了1800多名大山穷苦女孩子的命运,贴满胶布的一双手让人动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创办爱心厨房,18年用爱温暖烟火人间,让无数人在与病魔抗争、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有了一丝温暖和欢乐;国测一大队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67年初心不改,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国大地。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同一件事。也许他们很平凡,做的事不是那么惊天动地,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获得不平凡的人生。

感动来自无畏无惧。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与他的战友犹如空中尖刀,用不畏强敌的勇敢巡天卫国,展示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最美快递员”汪勇组建带领志愿者团队,从调配医疗物资、保障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协调1.5万份盒饭,到给医护人员修电瓶车,买日常用品,贴心守护战疫医护人员,给大家带去了光芒和希望,鼓舞了战胜疫情的斗志;当代“愚公”,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向绝壁要天路,带头卖猪卖粮,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八公里的“天路”,也为全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不仅是个人的风格特质,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图谱,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很多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从2002年到2020年,“感动中国”犹如一扇窗,让我们通过凡人善举,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犹如一盏灯,照亮我们勇毅前行之路。在这个舞台,闪闪发光的不是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全社会树起丰碑,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英雄。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用默默无闻和执着坚守,温暖着我们走过的每一个瞬间。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新春新气象,让我们播撒感动的种子,从感动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奋进中让精神的奖杯心手相传,一同期待新年的累累硕果。【详解】本题考查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21感动中国的一些人物,他们身份各异,都以凡人之力书写了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表彰的数百位人物,他们大多是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他们用善意、勇敢、毅力、使命,标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精神高度,立起新时代的价值坐标。所以,作为同为普通人的我们,向他们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为他们的事迹奉上我们最真诚的感动,这于我们是最自然的真情流露,于“英雄们”是最温暖的褒扬激励。感动,是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的基础,是形成真善美的社会合力的必备条件!第二部分是两位主持人的点评,带给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感动只是情感层面的触动,普通大众如果只在看节目听故事时感动,而回到生活工作中又一如平常,《感动中国》的节目就失去了核心的意义。其实节目只是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才能形成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所以如何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如何让普通的自己成长为对自己、家庭、社会、民族有价值的人,这是我们应思考并应付诸行动的重点。考生可从这两个角度分别立意,也可以综合思考,结合具体的人物和事迹来分别谈何处让人感动,又该如何学,如何做。【立意】1.感动是必要的,是可贵的,是值得褒扬的;2.只有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行动;3.先懂得感动,懂得敬重,再付诸实际行动。【素材】1.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如期而至,从疫情防控同病魔短兵相接,到防汛抗洪以胸膛坚守阵地,又到大山深处孕育芬芳桃李...一批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人物,以昂扬斗志和慷慨雄壮谱写了生命璀璨的华篇,坚挺起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精魂,令亿万群众为之动容和泪泣。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印证了句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哲思,“每当中华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体现,也是中国人之所以团结精诚、之所以是中国人的本质所在。2.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颗种子可以生长一片森林。从“我”集合成“我们”,继承英雄的衣钵,赓续民族的精魂,以点滴之势汇聚磅礴之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恰逢春季之暖,我们以慷慨激扬的意志和蓬勃向上的朝气,秉持“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急迫感、涵养“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责任感,以闯的干劲、创的精神、干的意志,坚定不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那句妇孺皆知的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英雄正是那群“负重前行的人”,感恩英雄、奋进时代,我们都要对标对表英雄,向榜样看齐比肩,将感动之泪化作前行之力,继承英雄之志、弘扬民族精魂。正如有网友提到,“感动中国再一次把感动种在了新的春天里,也种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就让在春天里播种的感动在夏天里快速生长,到秋天有更大范围的收获”。7.例文:追求,让梦想花开从幼时的开车梦,到18岁自学修车开车;从竞聘为邮政驾驶员,到克服天险把“艰辛之路”变为“幸福之路”,其美多吉最终成为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的不懈追求让自己的梦想悄然盛开。追求是什么?追求是努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完成自己的梦想。有了追求,才会有努力;有了努力,才会有奋斗;有了奋斗,才会有希望;有了希望,才会有未来。所以,我们应该早早在心头埋下一颗追求梦想的种子。中国古代的先贤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求。杜甫追求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才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满足与欣慰;苏轼追求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才会在仕途不顺、一贬再贬之下,依然有着美好的精神寄托,“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文天祥追求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才做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国而捐躯”。他们的追求不同,也都有自己的人生坎坷,却同样有梦想花开!其实,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梦想追求。一个人不能没有追求,没有追求的人的生活是毫无生气的,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力量。生活中,很多人没有远期规划,也没有近期目标,只知道及时行乐,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呢?美国科罗拉多州机械师范·麦凯乐在67岁时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追求自己昔日的梦想——完成大学学业。经过5年的大学学习,这位老者毕业于丹佛都市州立学院,并获得双学位。看看这位老人的励志故事,我们一代青年学子又该做何感想呢?一个人有追求,才有生活动力,要想实现梦想,就要努力追求,一路勇往直前,才能接近梦想,进而实现梦想花开,彰显人生的价值!有道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愚人只知道追求功名利禄,追求虚无缥缈的虚荣心,而对于科研的探索、真理的实践、社会的贡献却是一点没有。我们不能做愚者,要做智者,做明智的追求。天边划过一道耀眼的轨迹,那是流星在述说它追求梦想的努力;昙花暗自飘香,那是它在追求梦想成功后的炫示;萤火虫不时低飞,那是它在倾诉追求梦想的艰辛……是啊!追梦的路途上困难重重,饶是危机四伏,只要有追求,有努力,有奋斗,你就会发现,梦想之花已在悄然绽放!我们矢志追求,披荆斩棘,定能踏平坎坷,让梦想之花盛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要点:概述中心事件:这则材料讲述了其美多吉追逐梦想的故事。明确主要对象:其美多吉。主要对象的行为:从小有开车梦——18岁自学修车开车——后竞聘为邮政驾驶员——29年克服困难把“艰辛之路”变成了藏区的“幸福之路”。行为的结果:被评为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对象是其美多吉,考生应抓住人物所做的事情、人物的表现、获得的成就以及获得成就的原因等分析立意。材料中的其美多吉是康定到德格线路的邮政驾驶员,这个地方天寒路险,他克服了这些困难,把“艰辛之路”变成“幸福之路”,被评为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材料来看,“开车”是其美多吉从小的梦想,为了这一梦想,他从自学开车修车到竞聘邮政驾驶员,始终不懈追求,克服困难,为梦想付出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由此可知,本次作为可以围绕其美多吉的“追求梦想”“努力奋斗”“拼搏不息”“坚持不止”“肩负责任”等进行立意作文。【立意】1.追求让梦想开出绚丽的花;2.努力奋斗让梦想开出绚丽的花朵;3.坚持不止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素材】1.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世间草药,几十年的采摘收集,最终创作出《本草纲目》的巨作;陈景润痴情硬干,十来年如一日的计算与推理,努力奋进,最终发明“陈氏定理”;司马迁在桌前研究了几十年的史学,最终做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流传至今。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不放弃是我们后人所敬佩的,更是学习的。2.人生路上,我们一直在奔跑,我的眼前总是会浮现落在身后的起跑线,每当看见力量如梦想在我眼帘,不用语言也会明白赛场上要努力拼搏,坚持到底,只要有梦想这唯一的信仰,到哪里都是人生前线,充满力量。力量的光,抚摸着笑脸,梦想随我把千山万水走遍;力量的歌,嘹亮了天边,梦想在不经意间发现终点。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讲述着心酸甘甜,梦想的力量转动每一天。内心的力量无穷,我们的梦想无止境,向梦想出发,它总会有一天会开花,发出夺目的光彩。3.我敬佩上古的夸父,它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惜道路的遥远和艰辛,去与太阳赛跑,最后渴死在山谷中。生命是可贵的,但碌碌无为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虽然有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在经历无数次坎坎坷坷之后并没有成功,但是只要你去追求了,总会有收获,而这个过程是值得去回忆的。8.例文:院士风范,光风霁月假如你有880万元存款,却身染重病、来日无多,剩下的时光你会怎么度过?弥补遗憾?及时行乐?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选择。而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选择将880万元积蓄全部捐出,无偿献给教育事业,作为“最后的贡献”。看过他的故事,很多网友“泪目”了。尤其这样一幅画面堪比“催泪弹”——卢永根家中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为科研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便走到生命的尾声,所思所想,依然是发挥光和热!其实,这样的“院士风范”我们并不少见。92岁的崔昆院士一件衬衫穿30多年,却累计捐款400余万元,甚至将自家的轿车都捐出去;93岁的黄旭华院士55年没进过理发店,全靠夫人在家“帮忙”;已故的徐祖耀院士,起居室狭小不堪,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而他却累计捐出500余万元……在这些老科学家眼里,财物重于泰山,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不敢浪费;财物也轻于鸿毛,当他人、社会有需要时,他们可以不计得失、倾囊相赠。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为什么频频打动人心?因为人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痴”的力量。因为“痴”,他们对科研以身相许、兢兢业业。就像卢永根为了水稻研究,年过七旬依然翻山越岭,寻找珍贵的稻种;印遇龙院士平时身着冲锋衣、脚蹬运动鞋,以备随时进猪栏工作;赵淳生院士为了研究超声电机,三餐不定时,有时烧一锅粥和菜,吃上一周……“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他们痴心于工作、痴情于事业,也因此能在各自的领域建下不朽的功业。同样因为“痴”字,他们往往心无杂念,淡泊名利,科研中不务虚名、沉心实干,生活中低调简单、朴实无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好像都跟周围格格不入,有的节约到“穷酸”,有的朴实到“邋遢”,他们崇尚吃苦,强调奉献,不追求生活上的奢华,不攀比物质上的享受……而这些背后,都离不开信念的力量。他们是真正拥有高尚情操、崇高信仰的人,也因此,即便朴实无华,也能光芒四射,并带给人灵魂的震撼。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对于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