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教案_第1页
寻找时传祥教案_第2页
寻找时传祥教案_第3页
寻找时传祥教案_第4页
寻找时传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闻作品的体裁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工具书自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领会“寻找”在现实中的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时传祥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曾与国家主席握过手,最终在动荡年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为什么作者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呢?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偌大(ruò):非常大沧桑(sāng):变化巨大漠然(mò):冷漠老茧(jiǎn):手上的厚皮污蔑(miâ):诽谤挨打(ái):遭受打击遣送(qiǎn):驱逐淳朴(chún):朴实无华记忆犹新(yóu):记忆犹新颠倒(diān):搞错逝世(shì):去世黯然(àn):悲伤赚钱(zhuàn):挣钱糟蹋(tà):浪费糠饼子(kāng):一种粗粮食品诚挚(zhì):真诚的请学生读并记忆这些字词。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3.阅读全文,整体感知。(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的经历和遭遇。二是通过运粪改用汽车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写:其次,时传祥改用汽车运输粪便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强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正直、本分。改写:首先,通过时传祥家人和有身份人士的话,以及时传祥自己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秉持着正直和本分的原则。三、探究活动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改写:在这篇通讯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应该保持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变。我们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改写:为什么在“寻找时传祥”的课题中使用“寻找”一词呢?这个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改写:作为一篇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地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和影响等。然而,时隔多年后,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