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一标段)第十册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合同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相关规范、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措施》(GB51222-2017)《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12月)《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工程设计资料《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14年深化)《重庆市主城区南坪组团弹子石B、E(局部)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2013~2020年主城区污水、污泥处理厂规划示意图》《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初步设计图(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01)《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石马岗隧道-海腾立交)》施工图(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08)《重庆机场专用快速路工程南段—寸滩大桥南引道工程》施工图(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04)《腾龙大道二期工程》施工图变更(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1.09)《建设工程方案审查意见函》渝规南岸方案函(市政)[2017]0018号《江北区海尔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5.01)《江北区海尔路中钢立交工程》施工图(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1.03)《关于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三期工程(南岸区段方案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19〕272号)《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管线物探资料(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7.03)《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07)《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综合管网方案设计意见的函》渝水股函[2018]42号《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三期工程(南岸区段)综合管网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03)《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20]22号)本项目范围内1:500地形图及管线物探图现状踏勘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其他相关资料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工程概况本项目起于内环快速路大佛寺南桥头立交,止于渝长高速复线收费站,沿线与内环快速路、机专线、六纵线、绕城高速等重要道路相交,全线总长21.78km。采用高架沿腾龙大道布设,通过黄桷沱大桥与轨道11号线同桥跨越长江后,沿在建卷烟厂北侧布线,下穿南北干道,设置唐桂隧道、铁山坪复线隧道和石马岗隧道穿越铜锣山,隧道东侧出洞后沿福宏大道单侧布设高架,设置疏港复线隧道下穿两江大道,沿疏港大道中分带布设高架,终点接入渝长高速复线收费站。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双向6车道。全线新建互通立交2座(海腾立交、石龙立交)、改建互通立交2座(大佛寺南桥头立交、腾龙立交),主线设置主要出入口7处(鸡冠石出入口、港城西路出路入口,海尔路出入口,望江厂出入口、朝阳溪出入口、疏唐立交出入口、疏港东立交出入口),隧道4座(唐桂隧道长625m,铁山坪复线隧道长3815m、石马岗隧道长384m、疏港复线隧道长1325m)、跨长江大桥1座。本次设计段: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起于大佛寺南桥头立交,终于海腾立交,项目设计范围主线为YK0+985.254~YK5+300.000,全长4.31Km,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内环至腾龙立交段采用双向4车道,腾龙立交至江北段采用双向6车道。图2.1项目区位图全线(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新建互通立交1座(海腾立交)、改建互通立交2座(大佛寺南桥头立交、腾龙立交),高架上下匝道1对,跨江大桥1座(黄桷沱大桥,双层桥梁,上层6车道,下层4车道;主桥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桥跨布置为90+720+90m=900m)。图2.2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区域规划图2.3项目周边用地布局图依据《重庆市主城区弹子石组团C、D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唐家沱组团J、K、L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区域修编》、《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等相关规划。南岸弹子石片区:主要以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江北区唐家沱片区:主要以工业、仓储和居住用地为主;两江新区鱼嘴片区:线位西段以居住用地为主。设计范围及分篇本次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一标段)施工图设计图纸文件,共分为十篇,分别是: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道路工程;第三篇:立交工程;第四篇:黄桷沱长江大桥工程;第五篇:桥梁工程;第六篇:结构工程;第七篇:交通工程;第八篇:电照工程第九篇:绿化工程第十篇:排水工程本篇为本项目第十篇:排水工程。其中一标段设计范围为主线YK3+101.233-Yk5+300,主要包括黄桷沱长江大桥、海腾立交。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需修改完善意见1、黄桷沱长江大桥排水主管,补充完善材质连接,支撑,走向,坡降高度说明,及排水管径计算结论等以满足相关要求。回复:按审查意见在C-2-7-Q-101《黄桷沱长江大桥初步设计说明》6.7条中补充完善黄桷沱长江大桥排水主管材质连接等相关要求。2、黄桷沱长江大桥消防给水主管(DN150),给水压力补充平时运行压力不下于0.14MPA要求。回复:核实水压要求,具体详见排水初步设计说明4.4.3第2条。3、海腾立交,WF1-WF15,污水纵断面图,局部埋深较大,宜提高或跌水或补充相关说明。回复:WF1-WF15污水埋深为2.8m-3.2m左右,管道埋深属正常范围。4、海腾立交,消防平面图,新建给水管管径(DN800mm)与现状给水管管径(DN1000mm)不吻合,并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疏密不一致,完善或说明原因。回复:管线资料显示该段管径为DN800~DN1000,涉及改建给水管径为DN800,是进行原规模还建。考虑到改建给水管涉及到的现状消火栓情况不明,故布置紧密一些,保证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排水工程,补充完善方案阶段综合管网审批及回复措施情况具体说明。回复:已完成综合管网方案设计并审查完成,见《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三期工程(南岸区段)综合管网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03)。施工图设计阶段需修改完善的意见:1、黄桷沱长江大桥,据环评描述要求,桥面排水特征,事故排水特征,初期径流系数选取等综合计算,进一步说明确定事故水池容量及竖向事故污(雨)水等标高设置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施工图阶段已确定事故水池容量及竖向事故污(雨)水等标高设置内容,详见《第四篇黄桷沱长江大桥第十分册大桥消防与事故池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执行情况:补充海绵城市设计,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35号)的有关规定要求。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施工图阶段已补充海绵城市设计。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电气、消防设计,满足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要求。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施工图阶段已完善给排水、消防设计。项目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水文拟建线路区属于长江水系,平面上水系呈树枝状,横向冲沟发育。线路区附近主要河流为长江及支流。本段位于寸滩附近,为位于三峡水库库尾。长江由北向南穿过本线路段中部,江面开阔,平水期宽600~650m,汛期宽650~7050m。寸滩附近长江常年洪水位一般为175.00-180.00m、汛期最大流量86200m3/s(1981年7月),调查的历史最高水位为196.25m(1870年),最低水位158.08m(1987年)。全年水位变化规律是2~4月为最低水位期,7~9月为最高洪水期。长江寸滩断面各频率水位为:五年一遇洪水位183.13m,十年一遇洪水位185.63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87.53m,五十年一遇洪水位189.93m,百年一遇洪水位191.43m。地形地貌线路区属四川盆地之东南部,地形上主要呈现狭长条形低山山脉与丘陵相间的“平行岭谷”景观,山脉自北向南延伸,与背斜走向一致,中部谷地受江河切割相对宽阔平缓。本段道路位于中部平缓区域,属构造剥蚀丘陵、河谷地貌,部分经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多为房屋、道路等人工地貌。高程在167.48-274.02m,高差106.54m,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线路区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之东南,它属于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四川台坳的川东陷褶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之东缘的重庆弧形褶束(四级大地构造单元)范围内。川东陷褶束主要构造由一系列的北东~北北东向的近于平行的不对称的线形的梳妆或箱状褶皱组成。褶皱的背斜紧凑狭窄,向斜开阔平缓,背斜形成条形低山,向斜构成丘陵谷地,它们共同组成右行雁列褶皱,构造线方向北北东向。这些褶皱由于与川黔南北向构造复合交接,南段构造线转向南北,形成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称为重庆弧,该褶皱多延伸至长江倾没。本段线路先后穿越南温泉背斜、石柱场向斜。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场地出露的岩土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素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细砂土、卵石土;第四系更新统中(Q2al)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泥岩;下沙溪庙组(J2xs)泥岩、砂岩;新田沟组(J2x)砂岩、泥岩、页岩;下统自流井组(J1-2z)砂岩、泥岩、页岩、介壳灰岩夹层;珍珠冲组(J1z)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设计原则3.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3.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在现状管线勘测及道路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3旧城改造管线以原断面还建为主,如需扩容,则需管线单位单独提出。3.4所有管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3.5在规划设计范围内,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系统。3.6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7快速路车行道下不得布设纵向地下管线设施,横穿快速路的地下管线设施,应将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以外。3.8立交排水系统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高区部分雨水与低区雨水系统分开,高区部分雨水尽量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中,尽量减少低区雨水系统流量。3.9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下地埋设。3.10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冲突,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11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12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1)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2)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3)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4)污水管与生活给水管相交时,污水管敷设在生活给水管下面。排水工程排水现状及规划排水现状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根据《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管线物探资料(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7.03)分析可知。腾龙大道:腾龙大道为现状地面层,从起点南桥头立交到K1+360,现状人行道两侧自西向东敷设有雨污水管道,地面层北侧雨水管道d400至d800,污水管道d200,自西向东接入洋人街雨污水系统;地面层南侧雨水管道d400至d1200,污水管道d400雨水自西向东接入腾黄大道雨水系统,最后接入长江,污水自西向东接入腾黄大道污水系统,最后接入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现状地面层K1+750处有一道现状3.6×3.8m排水箱涵,自南向北排入长江。黄桷沱大桥:南桥头有一道现状1.4×1.8m污水干管,自北向南流向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北桥头有一道现状2×3m污水干管,自北向南流向唐家沱污水处理厂。海腾立交:海尔路段为现状道路,海尔路道路两侧有现状雨水管道d400至d1200和现状污水管道d400,于现状道路人行道上,管道埋深约0.9m~6.78m,因本次设计对车行道进行拓宽,设计后处于除局部因改造后覆土不满足规范需进行改建外,其余雨水及污水管道均保留使用。排水流域及规划南岸段位于大、小沙溪流域和鸡冠石流域,大、小沙溪流域面积约882ha,鸡冠石流域面积约549ha。大、小沙溪流域和鸡冠石流域内有长江等天然水体,区域排水均顺地形分片汇流或就近排入长江。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南坪组团弹子石B、E(局部)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以及《2013~2020年主城区污水、污泥处理厂规划示意图》,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南岸段雨水最终排入长江,污水经污水干管收集后接入鸡冠石污水处理厂。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近期(2020年)规划进行设计,同时按远期(2030年)复核。(2)排水体制对于新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道路设计范围内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4)基本设计参数①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4.2.5条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5m/s,同时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4.3.1条塑胶管道用于雨水排放时最大设计流速为8m/s,用于排放污水时为6m/s,本次设计采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5m/s。②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表4-1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③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④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雨污水设计总体论述主线地面部分:主线地面部分设计主要涉及现状腾龙大道道路的改造和新建主线部分。经复核,现状雨污水规模满足排水要求,结合道路专业设计,本次设计保留现状主要排水通道,新建部分设计排水管道解决道路两侧地块排水问题。海腾立交:海腾立交设计主要涉及现状道路海尔路的拓宽、增加两侧辅道,以及新建匝道及主线。经复核,海尔路现状设计雨污水规模满足排水要求,结合道路专业设计,本次设计保留海尔路主要排水通道,并作为海腾立交主要排水通道,海尔路主车行道设计排水暗沟,解决海尔路雨水排水问题。新建匝道部分设计排水暗沟或排水管道解决匝道的排水,其中F匝道北侧为仓储用地,本设计考虑新建雨污水管道,解决地块排水。匝道雨、污水收集至海尔路北侧现状排水系统,排向下游。桥梁部分排水通过桥梁雨水系统收集,散排至地块内。雨水系统雨水系统计算①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②根据《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2017年8月22日),南岸区段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巴南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2)海腾立交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 (L/s·hm2)暴雨重现期:本次设计道路排水系统P=10年;立交匝道取P=30年;下穿道及永久涵洞取P=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道路t1=5(min)(其中上跨桥桥面及下穿车行道集水时间:t1=2~3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径流系数Ψ:匝道及下穿道取0.95,绿地取0.3。综合径流系数Ψ:取0.7。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0,钢筋混凝土管与排水暗沟取0.014。表4.2雨水水力计算表雨水管段汇流面积(ha)重现期(年)设计流量(L/s)规格(mm)径流系数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L/s)主线地面新建部分K2+420~K2+760左9.1102969d10000.71.54.43366K2+420~K2+760右15.5104683d12000.71.24.54896K2+760~K3+165左12.6103807d12000.71.04.44469K2+760~K3+165右21.1106345d14000.71.04.56742K3+165~K3+246左0.4710167d4000.70.51.4171K3+165~K3+246右0.3710132d4000.70.51.4171海腾立交部分海腾立交A匝道0.6730426500x5000.952.252.96080.6730426d6000.95241095海腾立交C匝道0.2430124300×5000.955.93.96475.34海腾立交E匝道
(下穿海尔路)0.1950185300×5000.9553.82458.940.3750358d1000顶管0.950.521527海腾立交F匝道3.8301459d8000.70.52.551667海腾立交G匝道1.230537d5000.745952.3海腾立交H匝道2.2301132.37d6000.9534.891382.55中钢立交部分中钢立交C匝道0.2530130300×5000.955.91.301950.3030156d4000.9512.15262.61中钢立交E匝道1.130573d4000.9565.28643.27内涝计算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将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室外排水规范(2016版)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按表3.2.4B的规定取值(重庆属于特大城市,取50年)。内涝的复核计算过程如下:①根据假设的满流推断的水力坡度i根据,算出该状态下的流速根据Q=VA得到该状态下的临界流量Qp②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在该管道的汇流面积及集流时间下的50年重现期下的暴雨强度q,用暴雨强度的值q乘以汇流面积,得到该时间内50年重现期下的设计流量Q50。③用Q50-Qp得到差值△Q,用△Q乘以本管段流行时间t2得到该汇流时间下的溢流量Q溢,当100m3≤Q溢≤1000m3为低风险,1000m3≤Q溢≤5000m3为中风险,5000m3<Q溢为高风险。计算结果见下表。防涝论证计算表复核管段末端管径(mm)汇流面积(ha)Qp(m3/s)Q50(m3/s)Q50-Qp(m3/s)溢流量(m3)风险划分K2+420~K3+246左120012.68.744.68-4.07-1827.53无风险K2+420~K3+246右140021.112.887.87-5.01-2211.57无风险海腾立交A匝道6000.672.030.37-1.65-532.45无风险海腾立交C匝道4000.240.670.13-0.53-173.59无风险海腾立交E匝道10000.372.040.19-1.85-781.44无风险海腾立交F匝道8003.85.882.13-3.76-1170.88无风险海腾立交G匝道5001.21.350.67-0.67-207.48无风险雨水管道平面布置1、主线地面部分地面K1+750处有现状3.6×3.8m排水箱涵,自南向北排入长江。本次设计已于桥梁专业复核,桥梁墩位和箱涵无影响。YK2+435.645~YK3+246.000段为新建道路,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本次设计沿两侧人行道下布置雨水管,双侧雨水管距离路缘石为1.5-3.0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主线左侧:设计起点YK2+440~YK2+680布置d800雨水管,顺接腾龙立交d800雨水管;YK2+680~YK2+960布置d1000雨水管;YK2+960~YK3+140布置d1200雨水管,最终接入北侧规划道路d1200雨水管。主线右侧:设计起点YK2+440~YK2+470布置d800雨水管,顺接腾龙立交d800雨水管;YK2+470~YK2+740布置d1000雨水管;YK2+740~YK3布置d1200雨水管;YK3~YK3+210布置d1400雨水管;最终排入南侧规划道路d1400雨水管。2、腾龙立交①A匝道:腾AK0+580~腾AK0+880段沿道路右侧布置排水暗沟,B×H=400×400(600)mm,顺坡排放,在匝道低点腾AK0+860处通过d400雨水管接入腾龙立交已设计雨水检查井,下游管径d400。②B匝道:腾BK0+000~腾BK0+320段沿右侧布置排水暗沟,B×H=400×500,顺坡排放,在匝道低点腾BK0+150处通过d400雨水管接入腾龙立交已设计雨水检查井,下游管径d400。3、海腾立交①A、B匝道:HAK0+020~HAK0+150段沿道路右侧布置排水管道,管径为d500,顺坡排放,在低点YFK0+100处接入主线海尔路北侧排水系统,下游管径d800。②C匝道:HCK0+680~HCK0+610段沿道路左侧布置排水暗沟,B×H=300×400,顺坡排放,在低点HCK0+610处接入绿地内新建雨水系统,下游管径d600。HCK0+850~HCK0+680段沿道路右侧人行道布置排水管,管中距离路缘石1m,管径d400,在HCK0+680段排入下游新建管道,下游管径d600,最终接入海尔路HELK11+160北侧现状雨水管,下游管径d800。③F匝道:HFK0+020~HFK0+050段沿道路右侧人行道布置排水管道,管径为d400~d600,顺坡排放,在低点HFK0+050处接入下游新建雨水系统,下游管径d600,最终接入海尔路HELK11+160北侧现状雨水管,下游管径d800。④E匝道:HEK0+110~HCK0+340段沿道路双侧布置排水暗沟,B×H=300×500,顺坡排放,在下穿道低点HEK0+220处接入下游新建顶管d1000。E匝道为新建下穿海尔路匝道,于HEK0+220处于最低地点,为长约139m的车行下穿通道。本次设计该下穿道排水采用顶管,经过海尔路现状道路沿道路纵坡排至下游海尔路主线HELK11+330处海尔路北侧现状雨水系统,该现状管内底标高216.860m,管径d1000,本次设计接入终点管内底标高217.577m,顶管管径d1000。顶管工艺路线分析:E匝道下穿低点位于海尔路主线以下,本次下穿匝道采用明挖,对海尔路交通有影响。基于此,本次顶管施工考虑同下穿匝道同时施工,避免对海尔路造成二次交通影响。本次选择线路海尔路北侧用地性质为仓储用地,海尔路中分带有轨道线立柱,皆不适宜选做顶管路线,选用线路为海尔路北侧车行道;本设计采用机械顶管。海腾立交E匝道下穿海尔路主线施工,海尔路主线原雨水管道废除后重建。南侧辅道:ZFK0+770~ZFK0+810还建原d400雨水管。北侧主线:HELK11+060~HELK11+090还建原d400雨水管。⑤G匝道:GK0+340~GK0+520段沿道路左侧布置排水管道,管径为d400~500,顺坡排放,在低点ZFK1+070处接入下游海尔路主线南侧现状雨水系统,下游管径d600。⑥H匝道:HK0+060~HK0+368.901段沿道路左侧布置排水管道,管径为d500~d600,顺坡排放,在匝道终点HK0+368.901处接入下游港宁路东侧现状雨水系统,下游管径d2000。⑦I匝道:I匝道:HIK0+200~HIK0+120段沿道路右侧布置排水暗沟,规格B×H=0.3×0.5m,顺坡排放,在低点HIK0+135处接入下游中钢立交A匝道雨水系统,下游管径d400。4、中钢立交中钢立交为现状立交桥,部分匝道建成但未投入使用(A、B、C匝道),其中仅C匝道无排水管网设施。C匝道:ZGCK0+140~ZGCK0+270段沿道路右侧布置排水暗沟,规格B×H=300×500,顺坡排放,在中钢B匝道ZGBK0+120处接入现状雨水系统,下游雨水管径d400。E匝道:ZGEK0+350~ZGEK0+140沿着道路右侧,距路缘石2m匝道上布置雨水管道,规格d400,顺坡排放,在中钢A匝道ZGAK0+220接入现状雨水系统,下游管径d400。5、海尔路主线海尔路为现状道路,部分段拓宽形成两侧辅道,导致雨水管道部分因覆土不满足规范迁改,以及部分新建桥墩与现状管道冲突造成迁改。ZFK0+540~ZFK0+650因新建辅道导致覆土不足,原d400雨水管迁改,顺接下游d400雨水管。海尔路左右辅道与海腾立交E匝道段,因E匝道明挖施工,对d400雨水管迁改还建,顺接上下游d400。港宁路口d1200雨水管道因HIK匝道桥墩与管位冲突,迁改该段顺接下游d1200雨水管。雨水管线纵向布置雨水管道的坡度在满足规范及设计的情况下,尽量接近道路坡度,以减少工程量,雨水管道覆土深度在人行道最低控制在0.7m,在车行道一般控制在1.0~2.0m。当跌落水头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主线高架桥面排水本次设计考虑对渝长主线(南岸段)高架桥穿越设计道路、现状道路处的桥面雨水进行统一收集。=1\*GB3①新建YK2+435.645~YK3+246.000段高架桥桥面雨水落水管通过方型消能井后由d300连接管进入道路雨水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落水管井大样图》。=2\*GB3②腾龙大道改造段为避免桥梁落水管横向连接管破除现状路面,本次设计考虑沿高架桥下靠车行道处新建B×H=300×500mm排水暗沟,坡度不小于0.003,桥面落水管接入暗沟,分段统一通过暗沟转井接入地面层现状雨水系统,接入管要求同雨水口连接管。位于人行道附近的落水管,就近调整接入现状雨水井及雨水口。污水系统污水系统计算①污水设计流量公式(按人口):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根据《重庆主城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主城区人均综合污水量为420L/cap·d,人口密度为2.0万人/km2,排污系数按85%考虑。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Qave×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Kz:污水总变化系数,设计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内插选取。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②污水设计流量公式(按用地):物流仓储用地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取最大值q=50[m3/(hm2·d)]。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10-4Σqiai(m3/d)式中:qi:不同类别用地用水量指标[m3/(hm2·d)];ai:不同类别用地规模(hm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污水管段汇流面积(hm2)变化系数Kz设计流量(L/s)管径(mm)充满度粗糙系数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L/s)YK2+440-YK3+20030.61.8655.31d4000.450.010.31.1361.77HC、HF匝道3.822.35.09d4000.10.0110.865.65污水管道平面布置本次设计在渝长主线(腾龙大道(二期)地面层)设计污水管道,部分立交匝道上污水管线。污水管道的布置考虑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在适当的位置预留过街支管。=1\*GB3①腾龙大道改造段腾龙大道改造段污水管以保留为主。本次腾龙大道改造段主要是以道路中央分隔带新建高架桥为渝长连接道主线,对现状腾龙大道北侧地块d200污水管道和南侧地块d400污水管道影响较小,现状污水管满足现状污水量要求,因此,本次设计考虑保留现状污水管线。②主线地面部分主线地面新建YK2+440~YK3+200段,本段为新建道路,人行道宽度为5m,本次设计沿左侧人行道下单侧布置污水管,污水管距离路缘石为1.5-2.8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在道路交叉口预留过街污水管,方便右侧地块污水接入,最终在K3+160左侧排入下游道路规划污水系统,管径为d400。③海腾立交海腾立交所在海尔路两侧已经有完善的污水系统,除局部因辅道施工进行改建以外,保留原污水系统。F匝道:北侧为仓储用地,位于新建C、F匝道旁。本次沿C、F匝道人行道设计污水管道,管径为d400,顺坡排放,在低点HFK0+250处汇合经过海腾立交绿化带,最终接入下游海尔路HELK11+160北侧现状污水系统,下游管径d400。E匝道:海腾立交E匝道下穿海尔路主线施工,海尔路主线原污水管道废除后重建。南侧辅道:ZFK0+770~ZFK0+810还建原d400污水管。北侧主线:HELK11+060~HELK11+090还建原d400污水管。④海尔路主线海尔路主线因两侧人行道拓宽为车行辅道,原部分位于人行道污水管道因覆土不满足规范导致迁改还建。ZFK0+540~ZFK0+650因新建辅道导致覆土不足,原d400污水管新建,顺接下游d400污水管。污水管线纵向布置污水管道的坡度在满足规范及设计的情况下,尽量接近道路坡度,以减少工程量,污水管道一般覆土深度控制在2.0~2.5m。管材及附属构筑物:管材根据重庆市建委《关于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四号)》(渝建发〔2007〕240号)等相关规定,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工程排水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埋深小于4.0m,环刚度SN≥8000N/m2;埋深4.0m~7.0m之间,环刚度SN≥12500N/m2;埋深7.0m~10.0m之间,环刚度SN≥16000N/m2;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的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安装操作手册。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国标Ⅱ级钢筋混凝土管;临时、永久排水管涵采用国标Ⅲ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国标钢筋混凝土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关规定。顶管段:根据施工工艺选择顶管专用Ⅲ级钢筋混土顶管,顶管段段管材管道的制作和检验执行《顶管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标准。排水暗沟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本工程中所标注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公称内径。管道接口及基础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污水管径<d800)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雨水)采用承插式电熔连接。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做法详06MS201-1第23页。球墨铸铁管采用柔性橡胶圈接口,橡胶圈应由管道供货厂家配套供应,其物理性能应满足有关国家规定。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的球墨铸铁管,承口的内工作面和插口的外工作面应光滑、轮廓清晰,不得有影响接口密封性的缺陷。橡胶圈接口应采用品质优良、防老化,且正常使用年限不得低于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产品。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塑料管采用砂垫层基础,钢筋砼管管道基础采用砼带状基础,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满包混凝土基础。普通检查井①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本次设计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②本次设计排水检查井统一采用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车行道下检查井应采用防盗铸铁防沉降隔音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爬梯均采用国标图集06MS201-6第16页φ16钢筋塑钢踏步。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所选井盖应按照《重庆市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技术指南》相关要求,同时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相关要求,井盖自带有通风孔,检查井盖通风孔应满足下表要求:井座净开孔co/mm最小通风孔面积/mm2>6001.4x104对于C250至F900型,通风孔直径为30mm-38mm③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排水系统检查井均应设安全网,详细做法参照《井筒安全网示意图》。④埋深≤2m采用浅型检查井,详见浅型检查井大样图。2.0m<埋深≤5.5m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排水暗沟本次设计考虑部分立交匝道排水采用暗沟形式,排水暗沟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断面及做法具体详见《排水暗沟大样图》。跌水井污水跌水高度大于1m、雨水跌水高度大于1.5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雨水口本工程采用C30砼砌块砌筑双箅雨水口,雨水箅为球墨铸铁成品雨水箅子,做法详本图册《雨水口大样图》。双箅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砼管,管径为d300mm,以不小于1.5%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车行道下的雨水口连接管待水稳层铺设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沟槽管道工作宽度0.15m,按1:0.1~0.3进行放坡开挖,用C30混凝土回填至水稳层顶面标高。道路竖曲线最低点、道路交叉口附近及未置于道路最低洼处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洼点,雨水箅比路面低3~5cm,以保证有效收水。沉泥井沉泥井就是带沉泥槽的污水检查井。该井可以把污水中泥土等杂质聚集起来,泥土可以在该井内沉淀,所以叫沉泥井。详见沉泥井大样图。暗沟转换井当排水暗沟接入雨水管道时采用暗沟转换井,具体做法详见暗沟转换井大样图。深型检查井当检查井深度超过5.5m时需要设置超深井,超深井井盖、井座、爬梯、防坠网同一般检查井要求。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浅型检查井当埋设深度小于2.0m时采用浅型井,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雨水排出口雨水排出口做法参见标准图集06MS201-9,雨水出口的具体管长应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确定。附属构筑物改造(1)雨水口废除对于需废除的雨水口,设计考虑采用C30混凝土将其填实。(2)检查井改造对于周边沉降现状检查井,设计考虑对检查井周边进行修复,对位于车行道下检查井,本次设计考虑在拟改造井四周增设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保护。(3)检查井井盖更换对于现状破损检查井井盖,需对其进行更换。其中排水检查井统一更换为防盗型球墨铁井盖,其余检查井井盖根据各管线单位要求进行统一更换。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砂砾石、砂性土等。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钢筋混凝土管道,填料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具体详管道基础及接口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具体适用条件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施工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抗震结构设计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1.0.8条,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管道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需按7度设防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为此,本次排水管道采用以下的抗震措施:(1)排水管道选用承插式柔性管材,接口处采用柔性材料。(2)管道基础在地基土质突变处设置变形缝。(3)在穿管的墙体上设置套管,穿管与套管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材料。(4)结构材料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块石砌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砂浆不低于M7.5,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消防设计车行下穿道及人行下穿道消防设计本项目在海腾立交E匝道HEK0+140~HEK0+280有下穿道,立交范围内有人行地通道,共2处,人行下穿道封闭段长约20m,车行下穿道封闭段长度为140m。本项目有多处人行地通道、车行地通道,封闭段长度为10m至140m不等,均小于500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按不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考虑,该地通道按四类隧道要求设计,可不设消防给水,在地通道单侧设置ABC类灭火器。设计考虑在车行下穿道封闭段两端及人行下穿道中间各设置一处灭火器箱放置灭火器,灭火器设置点的距离不大于30米,每个设置点放置4具灭火器。灭火器箱采用嵌墙型开门式,型号为XMQK2-4,侧壁上暗装的灭火器箱尺寸为860×680×200mm,距检修道地面0.8米,预留孔洞尺寸为710×890×250mm,箱内设MF/ABC4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四具。灭火器箱平面位置详见《通道消防平面图》。非开挖施工非开挖施工工艺(1)本次设计海腾立交E匝道下穿道采用d1000雨水顶管,其位于现状海尔路明挖施工埋深大,施工较困难,因此设计考虑采用顶管施工。顶管两端分别设工作井及接收井(沉井施工,设置钢筋混凝土井壁。工作井、接收井开挖过程建议每米一段进行浇筑,对8米以下建议每0.5米进行浇注)。(2)非开挖施工段雨水管材选择顶管专用Ⅲ级钢筋混土顶管。非开挖施工段管材管道的制作和检验执行《顶管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标准。(3)工作井的平面尺寸取决于管径和管节的长度、顶管掘进机的类型、派土方式、操作工具以及后座墙等因素。本设计工作井按圆井(D=5.0m),接收井(D=3.5m)按考虑,具体尺寸可由专业顶管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及专项施工方案适当调整确定。(4)在顶管施工完毕,工作井或接收井改造为检查井时,对井周边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回填材料选用最大粒径<40mm的砂砾石、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密实度要求≥95%,具体做法详见《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回填处理大样图》。顶管工艺顶管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的相关规定,施工内容为:顶进设备的安装和使用(1)导轨安装时,应复核管道的中心位置,二根导轨必须互相平行、等高,导轨面的中心标高应按设计管底标高适当抛高(一般为0.5~1.0厘米),导轨的安装坡度应与设计管道的坡度相互一致。(2)管底标高减去导轨的总高度h等于工作坑砼基础面标高。(3)导轨的轨距,可按下式计算:B=2式中:B—导轨宽度R外—管道外径R内—管道内径(4)后座墙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墙面应与管道顶进轴线相垂直,本工程采用钢筋砼井壁作后座墙,井壁受均布荷载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5)若数台千斤顶共同作用,则其规格应一致,同步行程应统一,且每台千斤顶使用压力不应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70%。(6)为了减少后座倾覆、偏斜,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位置应位于后座中间,用二台千斤顶时,其合力位置应在管底以上1/4~1/3D处,用4台或6台千斤顶双层布置时,其合力位置在管道中心以下0~20厘米处,每层千斤顶高度应与环形顶铁受力位置相适应。(7)二台以上千斤顶共同作用时,油路必须并联,使每台千斤顶有相同的条件,每台千斤顶应有单独的进油退镐控制系统。(8)千斤顶应根据不同的顶进阻力选用千斤顶的最大顶伸长度应比柱塞行程少10厘米。(9)油泵必须有限压闸、滤油器、溢流阀和压力表等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试车,检验设备的完好情况,用二台以上油泵时,每台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应接近,并应并联在油路上。(10)千斤顶启动时,顶伸速度应慢,控制阀门逐步增大油路压力和油量,砼管道顶动时方可加快顶伸速度,油泵千斤顶工作时,操作者应集中思想,正确起闭阀门,控制油路压力(不大于300千克/平方厘米),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并检查原因经过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11)工具管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尺寸应符合要求,其长度一般为1.0~1.6米,工具管与法兰圈的连接,法兰圈与沟管的连接必须稳定可靠,拆装方便,顶进过程中,法兰圈与沟管之间不得脱节。(12)工具管后端的上下左右四个部位设置四组纠偏用的短冲程千斤顶,以控制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发生的左右或上下偏差。顶进(1)管道顶进时需同时用4只以上千斤顶进行顶进。(2)在每节管道的顶进过程中,必须测量和控制管道的管底标高和中心线,工作坑内应设置临时水准点,并应在交接班时进行校核。(3)顶进测量一起放设时,其视准轴应与管道顶进中心线相互一致,以测定顶进管道的中心线偏差,同时整平仪器,以测定管道的管底标高误差。(4)在顶进过程中,应贯彻勤顶勤测的原则,挤压法顶进时应每出一斗土测量一次,人工挖土法顶进时,应每顶50厘米测量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5)工具管入土时,应严格控制顶进偏差,中心偏差不得大于0.5厘米,高低偏差宜抛高0.5~1.0厘米,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应拉出工具管,作第二次顶进,严格控制前5米管道的顶进偏差,其上下、左右偏差均不得大于1厘米。(6)在顶进过程中若产生偏差,应随时纠正,纠偏可采用调整纠偏千斤顶的方法,若管道偏左,则左侧的纠偏千斤顶伸出,而右侧缩进。在既有高低偏差又有左右偏差时,应把偏差较大的方向作为主要突破口,先予以纠正。(7)顶进的操作顺序为:挖土--顶进--出土--测量。当沟管顶进到离坑边还有50厘米左右时,应立即卸管,操作顺序为:退镐--吊除顶铁--拆除部分运土轨道等--安放外套环的下半环--卸管--安放外套环的上半环--在管内安装油浸麻丝和石棉水泥--顶进压石棉水泥和油浸麻丝--拧紧外套环紧固螺栓--安装运土轨道继续顶进。(8)挤压法顶进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顶进时,由于工具管喇叭口上下所受的反力不等,工具管易向上浮,工作坑内千斤顶的布置应比工人挖土法略高一些,具体位置可根据土质软硬差异而定。2)每次顶进前,应先将割土钢丝绳复位。3)将土斗车推进管内,在喇叭口后步正确就位,并连接稳固,启动油泵后千斤顶将管道向前推进,土体挤压如土斗车内,然后用卷扬机拉动钢丝绳,使土体整块进入土斗车内,操作顺序为:固定土斗车--顶进--割土--出土--测量。4)每次顶进长度应根据土斗车容量,吊车起重能量和运输汽车的装载量而定,应选择三者之中最小值。5)顶进时应密切注意油路压力,若油压突然升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即使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前进,若前端有障碍物,应及时改用人工挖土法,清楚障碍后再用挤压法顶进。施工时如遇粉土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6)在工具管前端接近基坑时应改用人工挖土法顶进,具体长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决定,一般为1~3米。管内地下水排水措施(1)当顶管施工时遇到地下水呈饱和状态,且给顶管开挖面造成施工困难时,首先要预防土体流失造成地面沉降。(2)顶管工具管内采用20mm钢板在取土口焊接格栅,格栅之间预留空洞为200mmx200mm,防止开挖面土体流失。(3)顶管工具管内放置一台流量为50立方/小时的污水泵,沿着砼顶管内壁安装直径50mm排水管直达工作井,再由工作井内安置水泵直接把井内积水提升到地面。(4)在地面施工区域内砖砌排水沉淀池,把井下提升上来的污水通过沉淀池沉淀后在进一步排放。(5)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暴雨,地下水渗出量增加时,应及时增加临时排水设备进行排水。顶管顶进方法顶管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现场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敞口式(手掘式)顶管机时,应将地下水文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的管道;(2)周围环境要求控制地层变形、或无降水条件时,宜采用封闭式的土压平衡或水泥平衡顶管机施工;(3)穿越建(构)筑物、铁路、公路、重要管线和防汛墙等时,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4)小口径的金属管道,无地层变形控制要求且顶力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顶管建筑材料与构造要求(1)本设计顶管管道均采用预制高强度C50,抗渗等级P8,防护等级为一级钢筋砼圆管,要求达到Ⅲ级标准。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的规定。管道的制作和检验执行GB/T11836-2009标准。管道的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T16752-2017。(2)钢筋砼圆管每段管节长度为2m,管节间采用钢承口接口。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管材部分制作与防腐应按钢管要求执行。首管尾管由施工单位根据工具管选型另设相应预埋件。钢管每段管节长度由施工单位自定。管节的规格及其接口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及接口的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橡胶圈:产品应品质优良、防老化,正常使用年限不得低于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陷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橡胶圈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监测监控施工过程中做好对临近构筑物的监测,同时做好施工主体构筑物的监测和监视工作,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监测仪器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对施工场地内的监控点进行观测,严密控制监测点的位移和沉降,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同时应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孔口变形、地面和周边区域的变形监测。工作井监测1、工作井开挖前对工作井设置观测点。2、工作井开挖施工过程中每24小时对工作井及临近构筑物进行一次观测,密切注视构筑物的变化。3、观测结果及时包送项目监理部。顶管监测1、顶管顶进前对工作井壁、井口、顶管穿越段的地面设置观测点。2、顶管顶进过程中每24小时进行一次观测,看顶管过程中井位、井壁及地面的变化,如果累计出现超过20mm的位移、变形则停止顶进,分析变形原因,拿出处理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后再进行后续顶管施工。3、顶管在即将出洞时密切监测洞口位置土体的变形,每8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尤其临近建筑的地方,更要适时密切监测。4、顶管过程中同时做好临近构筑物的监测工作。5、顶管过程中同时做好道路,单轨吊的监测工作。6、每天作业人员下井前应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井内的空气进行入井前的监测,如发现空气异常,应停止作业,待处理完成,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作业,并应加强通风送风工作,没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不能保障人的安全。目测巡视采用仪器进行监测是基坑监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仪器监测毕竟有限,不可能覆盖基坑变化的所有地方,因此定期进行现场目测巡视检查是非常必要。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支护有无裂缝出现(3)顶管施工过程中有无涌土、流沙、管流。2、施工工况(1)顶管施工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3)顶管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周边情况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频率及报警值1、观测频率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应满足施工工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监测频率安排见下表,具体可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加密,保障安装进行。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频率1工作井周位移及沉降1次/2天2地下水1次/2天3顶管经过路面位移及沉降1次/2天4有毒有害气体2次/1天报警值项目报警指标日变化量(mm)累计变化量(mm)工作井周位移及沉降±3±20顶管经过路面位移及沉降±5±30顶管施工注意事项(1)顶管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由于本项目为大型顶管市政项目,建议招投标选定具有非开挖市政工程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进行作业。(2)顶管施工必须严格遵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6章的有关规定。(3)施工放样时,须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并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监控系统,加强施工监控。(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并掌握管道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布情况,并且复测顶管沿线的原状地面高程,以利于更好的组织施工,并合理的选用施工方案。(5)从已有的建筑物下面穿过的顶管,其施工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将要穿越的建筑物的基础的结构形式、平面布置、剖面标高,以及已有基础同拟建管道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对顶管平面位置作必要的调整:①如果将要穿过的建筑物采用桩基或柱下独立基础,则平面布置图上顶管必须从基础之间穿过。②如果将要穿过的建筑物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则平面布置图上顶管应尽量从建筑物的柱与柱之间穿过。③所有以上关于顶管平面位置的调整均应经过施工监理及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2、顶管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加强监控,特别是对于地面隆陷和地面建筑物基础的监控,避免发生断裂、塌方等破坏现象。有关施工监控的内容应包含在施工组织设计中。(6)本工程顶管段管道为d800-d1000预制高强度钢筋砼圆管,顶管施工工艺由施工方自行选择。(7)如采用手掘式顶管,管下部135°范围内不允许超挖,管顶部分超挖量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第6.3.7条的有关规定。对超挖的部分,应采用C25细石砼灌实。(8)对穿越岩层的顶管若用手掘式开挖顶进施工,经过建筑物下及其附近以及上部岩体存在不利外倾结构面时(如进洞口处)不得采用爆破施工法。(9)工具管纠偏应平稳,避免用大角度纠偏。(10)管道每2-3节设置注浆孔,沿管周120°角布置三个,注浆孔不得置于管底。注浆施工要求如下:顶管施工时注触变泥浆、此工序施工完后用木塞堵塞。顶管施工就位后取下木塞,置换M30水泥砂浆,范围为管顶以上1.5m。注浆压力为0.4~0.6Mpa;泥浆、砂浆的制备要求详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海绵城市初步设计概况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35号中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18年9月13日)。本办法施行之日,尚未取得方案设计批复的建设项目,应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重新编制方案设计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本工程方案批复已于2017.9.4日取得,所以本项目海绵城市建设不在强制实施范围内,因此初步设计不考虑海绵城市设施。施工图设计概况根据《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工程(海腾立交-南桥头立交)初步设计的批复》中补充海绵城市设计意见。施工图阶段增加海绵城市部分设计内容。本项目地块位于江北区和南岸区,所在地暂无仅针对本区域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全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目前海绵设计可采用《重庆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成果,从宏观上来指导本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与总规中的其他规划内容进行配合,协调水系、绿地、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与LID的关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根据重庆地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针对无专项规划区域海绵城市设计要求:(1)新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2)改扩建及改造项目、条件有限的单体建筑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0%,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40%。本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参考上述指标进行控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等技术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LID)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建设。功能设施比选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透水砖铺装只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车行道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系统排入下游,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设计范围与需求分析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逐段分析,1、起点南桥头立交-腾龙立交段K2+440,为主线新建高架层,地面层为现状腾龙大道(一期),人行道现状敷设已运营综合管线,周边已建成熟小区,人行道不满足布置生物滞留带,考虑透水铺装分解指标。2、K2+440~K3+240为新建高架层和地面层腾龙大道(二期),人行道宽度在2-7m范围,本次考虑在5m及以上宽度人行道布置生物滞留带,其余部分采用透水铺装。3、海腾立交为新建立交,中钢立交为现状改造,周边用地多为仓储和工业用地。现状人行道宽度2m,且现状管线密布,不满足布置生物滞留带条件。立交有部分绿化用地,可由绿地自然径流分解指标进入雨水管网。4、黄桷沱主桥不考虑海绵设施。江北主线路基段为快速路,无人行道布置,不考虑海绵设施。边坡雨水通过绿化带进行海绵指标分解进入排水沟。5、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车行道径流系数取0.85,人行道透水铺装径流系数按0.3设计,生物滞留设施自身直接接收降雨面径流系数1。经加权平均,本次设计道路总径流系数见下表:设计下垫面分析表序号名称面积(m2)面积占比径流系数1车行道361680.780.852人行道86610.190.303生物滞留设施17400.041.004合计465691.000.75设计参数本工程年径流控制率指标为70%,项目位于长江南岸,参照巴南区指标,查表得巴南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60%70%75%80%85%11.516.119.123.028.4设计方案海绵城市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主要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本次设计道路路为新建道路,结合道路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道路LID设计考虑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及人行道透水砖铺装。总体控制指标计算(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本次设计选用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两种LID设施,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如下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生物滞留设施及车行道可控部分3503880%透水砖铺装866175%不可控部分287015%合计4656975%经计算,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地块内所增设海绵实施满足相应指标要求。(2)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本次设计选用生物滞留带设施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两种LID设施,生物滞留带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70%~95%,本次设计取70%;透水砖铺装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70%~90%,本次设计取75%,道路范围内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计算如下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SS生物滞留设施及车行道可控部分3503870%透水砖铺装866180%不可控部分28700合计4656953%经计算,道路范围内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为53%,满足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50%的要求。建议地块内增设海绵实施以满足相应指标要求。设计内容本次设计根据LID雨水设计管理理念,针对道路红线范围内汇水面积的雨水,优先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径流汇集进入生物滞留带进行综合处置。通过设施对雨水的储存、过滤、蒸发、抑制降雨径流,使汇流时间延长,峰流减小,发挥控制面源污染、洪峰流量削减等方面的作用。道路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均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道路范围外的雨水径流进入道路内生物滞留带,以免对设计的综合利用设施造成冲击破坏。地块内雨水应通过地块开发建设中配套实施的低冲击进行综合利用。本设计中采用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不改变传统设计中的雨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系统设计重现期标准为10年一遇),但是道路范围内雨水在排放到雨水管道系统前需优先通过生物滞留带进行雨水洪峰、面源污染、径流总量进行控制。1、雨水利用设施的布置针对本次设计范围内的道路,均沿道路两侧设置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具体布置详见《管网标准横断面图》。生物滞留带布设原则如下:生物滞留带理论上于道路两侧布置,在设有公交停车港路段、人行道缩窄路段及道路路口不布设生态滞留沟。2、设计标准生物滞留带设计需要满足海绵城市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同时需完全控制初期径流污染,且生物滞留带的蓄水排空时间需小于24小时。所有生物滞留带中的绿化配种均以满足生长条件和景观要求为目标。3、雨水利用设施设计方法(1)渗透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s·ts式中Wp—渗透量(m3);K—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10-5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m2;ts—渗透时间(s),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取2h。(2)渗透设施进水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本次设计取生物滞留带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6.8mm,渗透设施的进水量应按照容积法计算:式中V—渗透设施进水量(m3)H—设计降雨量mm;F—汇水区域面积,hm2;φ—平均径流系数,取0.9。(3)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按式进行计算Vs=V-Wp式中:Vs—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m3;V—渗透设施进水量,m3,;Wp—渗透量,m3。4、生物滞留带设计设计径流总量总控制率为70%。生物滞留带根据路幅宽度有效顶宽2.0m,其剖面自上至下为持水区/碎石阻隔带/挡水堰、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卵石层,每层之间采用土工布隔开,详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生物滞留带中材料参数见下表。材料参数表材料最小渗透系数K/10-5m/s最小孔隙率/%规格种植土壤层13砂滤层103中、粗砂卵石层1004Φ20-30mm每延米生物滞留带深度:H=H1+H2+H3+H4式中:H1—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种植土厚度取60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30cm,其中10cm超高;H3—砂滤层厚度,取10cm;H4—卵石层厚度,取40cm;本次设计中,生物滞留带主要负责收集和处理沿线相邻车行道及人行道的径流雨水。在道路坡度不大于3%的路段,采用碎石阻隔带将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均匀分割(每5m设置一条碎石阻隔带,阻隔带高出持水区底部20cm),生物滞留带收集的雨水优先通过下渗进行水质和水量的处理(下渗雨水通过卵石层内的穿孔管收集);超出下渗能力的雨水在持水区持续蓄积,蓄水高度超过碎石阻隔带顶高时,将向下一格持水区溢流;随着蓄水高度进一步增大,超量雨水将通过溢流井盖(溢流井盖高出持水区底部20cm以上)直接溢流至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坡度大于3%的路段,取消碎石阻隔带,采用挡水堰对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进行分割(每5m设置一条挡水堰,挡水堰顶高高出持水区底部20cm),且每一格持水区沿道路坡度采用阶梯形式布置。3)生物滞留带实际有效调蓄容量校核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总长为870m,净宽为1.7m,其中持水区深度为0.3m。生物滞留带设计调蓄量V:V=10HφF=10×16.1×0.75×35038/10000=421.37(m³)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渗透量Wp:Wp=αKJAsts=0.8×0.00001×1×1740×7200=100.22(m³)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调蓄容积Vs:Vs=V-Wp=421.37-100.22=321.15(m³)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容积V实=0.3×1.7×870=443.7(m³)由于生物滞留带实际有效调蓄容量V实>Vs,因此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能有效控制70%的雨水径流。6、路缘石进水豁口设计本工程车行道的路缘石采用等间距豁口形式(具体详见大样图),尽量使雨水以片流的形式沿道路纵坡均匀进入设施中,集中入流处散铺砾石消能。(1)车行道汇流时间计算公式(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如下,设计重现期P=5a:(min)⑤式中,m——地表种类参数,沥青路面取0.013L——汇流长度,本工程中,,其中L1为道路长度(m),L2为单侧路幅宽度(m);i——道路坡度,本工程中,,其中i1为道路横坡(0.015),i2为道路纵坡。(2)设计峰流量Qmax计算如下:(m³/s)式中,Ad——汇水面积(m2);——径流系数,沥青路面取0.95;q——重庆市暴雨强度。(3)路缘石拦水高度h路缘石拦水带构成了浅三角形形式,如图所示。对于浅三角形沟的水力计算采用修正的曼宁公式来计算泄水能力(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m³/s)式中,n——曼宁粗糙系数,粗糙沥青路面取0.016。由此可得出路缘石拦水高度h。(4)路缘石豁口泄水流量计算路缘石豁口为倒梯形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L/s)式中,B——路缘石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0.52。可求得路缘石豁口宽度B。(5)路缘石豁口间距本工程中,对于长度100m的道路,经计算,需要进水豁口总长度为B’,另取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文件中的运输说明
- 增长的算法-空手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预备知识 4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4.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What′s Your Dream第4课时教案 陕旅版(三起)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周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 易制爆化学品库管员职责
- 钻井纠斜技术服务合同(2篇)
- 大一基础化学复习题
- 增值税专用发票清单模板
- 第一讲-视频拍摄入门(上)PPT优秀课件
- 办公室搬迁合同
- 北京电影学院ppt讲义.doc
- 乱世巨星谐音歌词.
- 部队保密工作心得体会最新三篇
- 硬笔书法练习米字格田字格(A4纸)word打印版
- 高温合金PPT课件
- 《药物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 毕业论文deform模拟坯料在旋转锻造中的应力变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